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叙事效果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茨威格的作品以人物心理刻画见长,这一点在他的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显现得尤为明显——以C太太也就是故事当局者的视角和她的主观叙述,来呈现整个故事。在她的叙述中,充溢着感情激烈的心理活动,推动叙事向前发展。本文以这种独特的叙述视角的选择为切入,分析由此达到的叙事效果。
  关键词:视角选择 主观叙述 心理活动 叙事效果
  关于内视角的主观叙述,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读者所获取的关于故事的全部信息,都是通过C太太的眼、她的心理活动所传达出来的,读者固然从故事中看到了一个世界,只是这个世界。是被C太太“心理投射、性情浸润、心灵再造”过的世界,而不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从而使叙事染上浓重的主观色彩。
  一、一个故事,两种视角
  这个文本中,实际上描述了两个女人的故事,一个是昂里哀特太太,一个是C太太,但是可以看出,这两个女人身上发生的事,几乎是同一个故事——年长的贵妇人,与年轻俊美的陌生青年,在经历极为短暂的相处之后,像着了魔似的抛弃名誉、家庭,毅然出走。
  而重点是,这同一个故事。被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来叙述。
  昂里哀特太太的故事,是通过一个旁观者,也就是“我”的视角来叙述的。关于她与法国青年的全部相处(姑且认为“我”所看到的就是全部真相),便只有三处——“秀丽娇柔、态度收敛的昂里哀特太太则文静地微笑着,观看她的小女儿像两个羽毛未丰的小鸟无意识地卖弄风情,和这个年轻的陌生人调情”、“然后(法国青年)陪着昂里哀特太太在露台上来回踱了很久”、“午餐后,他再一次单独和昂里哀特太太一起坐在花园里喝黑咖啡达一小时之久,接着又和她的两个小女儿打了一场网球”,之后便传来了昂里哀特太太留书出走的消息,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置信。
  C太太的故事,则是通过C太太这个故事当局者本人。以与“我”谈话的方式说出来的。在她的主观叙述中,读者的视线随着她的眼光流转,无微不至,微末细致到青年的指尖、发梢、眼神,C太太的心理活动跌宕起伏,她披露内心,鞭笞自我,带着咄咄逼人的真实。在倾听者“我”看来,她的语气平静,但她的叙述却极为强势,以至于“我”的反映是“我不由自主地深受感动。我迫切想要用一句话向她表示我对她的崇敬之情,可是我的喉咙梗塞,说不出话”。
  “我”对这两个版本的故事的反应是不同的。虽然“我”在其他人面前极力为昂里哀特太太辩护,但这显然不能与“我”在听完C太太的叙述后心里产生的那种震惊所相提并论,尽管这几乎是同一个故事外壳。
  所以在这个文本中,作者已经给出了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视角的叙述版本,作者集中笔力描写后者,所达到的叙事效果,首先在听众(或者说是读者)的反应中,就体现出来了。
  二、“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内在心理
  “作家的艰难之处即‘必须用语言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这是一个悖论。走出这一困境的途径之一就是:把通用的日常语言变成个性化的心灵意象。”这其中所指“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也就是作家笔下最难刻画的东西,便是“人”最根本的东西——内在的心理过程。而这一文本中,故事当局者的视角的选择。主观叙述方式的选取,其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
  可以说,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不选用当局者主观叙述内在心理的方法,是难以展开的。首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很紧缩的,从妇人与青年初次相遇到离别,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故事的展开以小时为单位。其次,故事的情节也不够跌宕丰富,无论是散步、喝黑咖啡,还是赌场相遇、共度一夜、共进午餐、郊外游玩,都不能算作十分动人,更不用提人物、场所的局限。所以用传统的叙述,即便展开了故事,也只能给人一种苍白的无力感。作者一开始就丢与读者一个昂里哀特太太的版本,旅馆中的人们,也就是旁观者,对于事件信息的了解少之又少,大家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以都对妇人“仿佛着了魔”的行为表示难以置信、无法理解、也无法原谅。
  但是可以想象,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女人的心理过程,从四十年如一日优雅矜持、陈旧保守的淑女,不到一天的时间,突然陷入离经叛道、为爱出走的狂热,从一极端到另一极端,一步步的偏離,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是说也说不明、道也道不尽的。而这正是小说最有价值的切人口,以这一视角来叙述,视野虽小,却深不可测,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所以作者选择用C太太主观叙述自身心理变化过程的方式,来展开这个故事,这个手段是明智的。在这场谈话中,读者紧紧跟随着C太太的心理活动,进入了故事当局者的感受层,乐其所乐,悲其所悲,在她错过火车的时候,“由于我自己的过错,错过了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这个念头像炽热的利刃在我心里无情地来回乱绞。这把灼热火红的利刃在我心里戳得越来越狠。使我不胜痛苦,我简直要大声喊叫起来。……多年未曾使用过的力量郁积成愤懑怨恨,从我胸中直冲下来,奔流湍急。……我原准备去做最放肆大胆的事情,原准备把我洁身自好、注意操守、检点收敛的一生一举抛弃,突然发现面前是堵墙,我的激情用额头无力地撞在墙上,显得毫无意义。”在那个时刻,世界上再无其他要紧的。妇人心中的懊悔和悲伤。通过她自己的叙述,直抵读者的心灵。所以说,只有主观叙述内在心理的视角。才有力量将这样真挚直接的感情全盘托出,而不损失一分一毫。
  三、达到效果:“合情合理的不可能”
  所谓“合情合理的不可能”这一概念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赞同“合情合理的不可能”要胜于“不合情理的可能”。亚里士多德又表示,把不近情理的事放在主要情节中会影响布局,“但是,如果已经采用了不近情理的事,而能使那些事十分合乎情理,甚至一桩荒诞不经的事也是可以采用的”。所以接下来这一部分所要论述的就是,在“不可能”的外壳下,内在是怎样合乎情理的。   C太太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经历了激烈挣扎的、迂回曲折的心理过程。而读者沿着这个心路历程追寻探索。可以感到,妇人那一瞬间迷恋的狂热、出走的冲动,似乎也不是来的毫无缘由。
  弗洛伊德提出“冰山理论”和潜意识理论,“意识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只是一个冰山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支配着人的行为的不是意识,——而是潜意识”。当青年拿了钱离开房间的时候,C太太突然感到,“当时使我如此痛苦的,乃是失望……我刚刚试图让他动身回家,他就谦卑地、非常尊敬地表示顺从……而不是想法把我搂在怀里……”当C太太意识到自己竟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时,她的身份、她的修养,使她感到非常不可置信、羞愧难当。在她的意识里,这是她在相处过程中。第一次对青年产生了情愫,但是根据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来分析她之前的心理过程,可以发现,她的感情的产生绝不是突如其来的。
  她先前一再强调——“我当时到大街上去追赶这个彻底奔溃的赌徒,丝毫不是由于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爱恋之情——我根本没有想过他是个男人”、“也许我当时的所作所为只是一种助人的举动,完全处于本能。就像看见大街上有个孩子冲着汽车奔去,你去把他一把拉住”、“我可以凭着对我来说神圣的一切,凭着我的名誉和我的孩子们,向您发誓,直到那一秒钟,我根本还没有想过和这个陌生人会有什么……”,如此如此,妇人再三强调、对天发誓,可是这些言论却与她的实际行为发生了矛盾——“在这一小时里,我片刻也没有把我着迷神往的目光从这张时刻变幻的脸上移开”、“我身不由己地跟着他:我自己并不愿意这样做,可我的脚却向前移动”、“这样……就这样一下子我也站在旅馆里面了;……我模模糊糊地感到我不知不觉地被这只手拉上了楼梯”等等,妇人的一系列行为一反保守的常态,但她一再表示没有过其他想法,她的解释是“不由自主”。
  并不是说,妇人在叙述中为自己辩解,而是说,她的解释只是她能够“意识”到的,而在这意识的水面下,暗藏着未知的潜意识,直到如今——直到叙述的这一刻,她也没有意识到。妇人认为,自己是从青年拿了钱离开房间那一刻,突然迷恋上了青年,在后来的几个小时里激情疯狂发展,毅然决定追随青年出走。从检点收敛变成离经叛道的突转,妇人自身难以接受。殊不知心境早已悄然改变,而她自己毫无察觉。
  从赌场上长久地凝视青年的双手和脸庞、到跟随青年离开赌场、把他带到旅馆、共度一夜、共进午餐、郊外游玩,妇人从这些相处中感受到的愉悦,绝不是所谓“救赎的欣慰感”所能简单解释的,而是妇人对青年一直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产生着情愫;情愫早已萌发,当妇人意识到自己希望青年留在房间,像拥抱一个女人一样搂住自己的时候,是这份情愫开始显现;追火车那一刻抛家弃子、奔爱而去,是这份情愫的爆发。
  在这短暂的相处中,C太太提到有过排斥和不适——“这种突如其来的亲昵状态我觉得很不舒服。我简直吃了一惊,吓得心脏也开始发颤”、“我感到我的手腕被他用手指紧紧握住。……我吓得灵魂出窍,浑身瘫软,仿佛遭到电击”、以及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发现睡在身旁的青年,“这种惊恐如此可怕地落在我的身上……一种急促的令人心悸的恐惧”,这种排斥和不适,不是因为对青年的抗拒和厌恶,而是来自于妇人精神中的“本我”和“自我”的冲突——本能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但在清醒的、理智的“自我”面前覺得羞愧无所遁形。“本我”的欲求来自于一个女人身份的本能,“自我”的约束则来自于乡绅千金自小受到的保守的教化、寡妇的身份、母亲的责任等等社会关系的要求。
  在这二十四小时中,C太太用“意识”自我解释、遵循“潜意识”做出行动;行为越矩时,在“本我”与“自我”的斗争中煎熬,其他时候当“本我”与“自我”融洽共存时,就享受愉快。
  追火车时的出走,是“本我”欲求最大挫败“自我”约束的一次,而后来发现青年重返赌场,C太太的愤怒,与其说是来自于救赎白费、信任被骗的恼怒,不如说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一生中唯一一次背离社会期望而遵从自己内心的冒险被辜负、毅然决然的真心被戏弄,所产生的悲愤和绝望。激情冷却后恢复理智。为一度背叛家庭和社会的自己感到羞愧。
  所以,若选取旁观者的视角,完全客观冷静地叙述,那么这个故事是“不可能”的:但若选取故事当局者的视角,将读者带到当局者的感受层,感受其迂回曲折、自我斗争、跌宕起伏的心理过程,那么这个故事是“合情合理”的。C太太的主观叙述,将自己的心理过程向听者娓娓道来,尽管她的叙述也并不是完完全全地符合她真实的内心(因为潜意识的作用),但也是我们理解这个故事的一把钥匙。正是这个叙述视角的选择,为呈现出丰满动人的故事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风可以说是一所高职院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教风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虽然海南高职院校在教风建设方面下了大功夫,但是比起国内发达省份的高职院校,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师德、教学业务水平、教学工作规范、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  关键词: 海南 高职院校 教风建设  一、海南高职院校教风建设的现状  1.教风的内涵 
摘 要: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我院警务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一带一路”大背景入手,分析了我院目前警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探讨了如何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契机,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推动警务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警务英语 教师 专业能力 职业素养  一、背景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摘 要: 名詞单复数误用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运用概念迁移这一理论视角,以“food”为例,分析其误用背后隐含的概念迁移机制,并以此探讨概念迁移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 高中英语学习者 名词单复数 概念迁移  名词隶属于英语十大词类之一,在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历来英语中名词单复数在高中学生写作中的误用现象比较严重,由此看来对中国英语学
摘 要: 无论是现代女性还是传统女性,在这个世界都有自身存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贺秀莲的解读,分析传统女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 路遥 贺秀莲 传统女性 生命价值  在现实主义力作《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塑造了几类女性形象,其中有以田晓霞为代表的现代女性,有以贺秀莲为代表的传统女性。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如贺秀莲、孙兰花、惠英嫂等,她们的地位是从属于男性的,她们生命的价值也附属在男性身上。这类女性的生
摘 要: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传统节日风俗的传承也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状态。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视的春节更具民族特色,在各地风俗千差万别的中华大地,春节习俗在不同地区的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以安徽阜阳农村的春节习俗为例阐述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意义。  关键词: 传统节日 阜阳春节习俗 春节的文化意义和功能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
摘 要: 随着留学生学习汉语模式的多元化,近年来涌现出多种新型的汉语学习模式,语伴交流模式正是其中一种,愈来愈多的留学生正通过这一方法结识中国朋友,学习汉语知识,逐渐成为留学生课后学习汉语方式的一股主流。其中,留学生的语伴对象呈现多类型态势。本文在事实调查的基础上将语伴对象分为汉教与非汉教两种类型,并对二者进行对比,以研究其对留学生漢语学习的不同影响,并提出相关策略及最优模式。  关键词: 留学生
摘 要: 《红楼梦》作为一部诗化的小说,它的语言体现出了中国古代诗文理论一再强调的“言近而旨远,词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的美学原则。即整部小说通过诗化的语言,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既五彩斑斓而又含蓄深远的诗意的空间,给人以纯美享受和无尽遐思。  关键词: 诗化的语言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活动环境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但同时是一首精巧绝伦的诗。不单因为《红楼梦》中有大量诗
摘 要: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如何直接决定其能否全面地学习和发展,学生对自身学习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不仅会影响自身心理,还会影响其当下对未来的努力程度。本研究选取在台湾醒吾科技大学研修的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沪台合作方向)的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访谈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沪、台两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探究提高赴台学生学习效率和生活舒适度的策略。  关
摘 要: 学风建设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十分重要又十分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教风和考风对学风有直接影响,抓好教风和考风对高校学风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教风 考风 学风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风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影
摘 要: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语文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为了突破这种困境,彰显语文教学的价值,本文从培养学生语文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辅助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方式。  关键词: 语文改革 情感交流 互动教学 服务专业  在越来越重视精品化和特色化专业建设的高职院校发展模式下,作为通识教育的语文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显得颇为尴尬。为了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各专业制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