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由“学”而生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自主课堂的研究,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已逐渐把教学理念转变成为了教学行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研究教师怎么教发展为思考学生如何自主地去学;课堂教学目标从以往的以知识为出发点,变为了从学生问题出发,自主发现与自主建构。教师的教是由学生的学而产生的。教师的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从本课在小学阶段运算教学的位置、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比较这三点进行。
  思考后,教师认为,教材是想通过学生在不断计算、理解算理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总结运算的方法,而不是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只有教师对教材胸有成竹了,才能引导学生目的明确地去学。
  教师更注重课前调研学生
  研究学生的起点,每节课前进行调研,成了老师们上好课必做的工作。课前老师们要对学生进行前测,即根据新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的测试,一是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知识基础。二是分析全班学生对新知的了解程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如四年级老师在讲《正数和负数》一课前,出了如下测试题:
  你能用简洁的方式来表示下面的信息吗?(见表一)
  对全班35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用汉字来表示的有8人,占全班人数的22.9%。(见表二)
  用一些符号表示的有10人,占全班人数的全班人数的28.6%。(见表三)
  已经知道了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有11人,占全班人数的31.5%。(见表四)
  有了前测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今天要学的知识,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学生只需适当指点。通过前测了解的学生情况来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大胆地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有目的地采用自学、互学、帮学等手段,老师尽可能后退,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机。
  教师更有耐心等待学生在尝试中获知
  例如,在讲五年级“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课时,老师不急于讲解做法,而是让学生先尝试着去做。如,10.32÷2.4,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小数乘法的定势,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去做。先用1032÷24=43,然后再把43缩小1000倍(100×10)得0.043。看到这些老师并不急于纠错,而是说,你能用什么方法检验一下这道题是否准确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对自己的结果进行验证。用乘法验证后,学生们发现0.043×2.4不等于10.32,知道计算结果是错的。不用多说,学生自己就产生了疑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由此,想找到答案的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带着自己的问题,全班同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研究气息。
  强调学生的学,并不是教师的教不重要了,教师要将“教”融于“学”之中,对“学”引导适时适度,发挥教师“教”的智慧,让“教”真正由“学”而生。
其他文献
基于对学校60年办学的梳理和对未来教育的思考与展望,我校确立了幸福教育的价值追求,整体构建了幸福教育的文化体系。我们紧紧围绕幸福教育学生的发展目标,让幸福文化逐渐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落实和凸显。  走上实施幸福教育的主渠道  当我们把幸福作为学校价值追求以后,我们就不断地问自己: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幸福?循着这样的思路,近几年我们一直在不断追问自己、追问学生——  一问:学校环境很好,老师特别负责
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1998年1~8月海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1~8月,黑潮南海分支
疑窦丛生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活动,其实是思维的活动,思维活动往往始于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自我卷入”的方式之一。  语文知识蕴含在一篇篇文本之中,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丰富知识、累积能力,深厚素养。研究自主课堂以来,我们越来越发现,学习主体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命,面对语文书上的一篇篇陌生静止的文本,不与“自我”发生联系就无法进行学习,更不用说主动学习。  例如,《穷人》一课的
课堂的精彩应该来自于学生的“真实”,提出真问题、解决真困惑、感悟真情感,返璞归真,在自主学习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在思考中提出“真”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中结合核心概念,尊重自己真实的想法,大胆提出的疑问,这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  在研磨《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知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如果在这种情形下直
一、引言rn在群体决策过程中,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方案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由于决策问题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决策者的最好表达方式就是自然语言.关于决策者的
自主课堂应该展现的是学生自主的、自发的、原始的学习状态,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为了达到学生学习状态的自然呈现,达到自主课堂的原生态,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敢于放手,敢于组织学生大胆尝试学习、体验学习,放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放手”与“组织”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这里的放手并非漫无目的地放,而是需要教师智慧性地、艺术性地放。通过多次自主课堂的尝试,我深感这个放手让学生探究也是讲究其原则
研究过很多课例后,我渐渐发现虽然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方式不同,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不变的,我想这就是实现自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问题”引发的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才是自主课堂研究的真问题  现在的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提出问题,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好问题,教师要善于甄别、捕捉学生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那才是自主课堂研究的真问题。这是对
围绕学校确定的“聚焦课堂,推进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综合组老师们以“设计并使用学习报告单”为切入口,在研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实践、合作分享、互助共进。我们为学生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感到欣喜,为自身的专业成长而感到幸福。  促进教师“蹲下身子看教材”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的“教”,仅仅从教者的视角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确定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按预设
围绕学校确定的“聚焦课堂,推进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综合组老师们以“设计并使用学习报告单”为切入口,在研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实践、合作分享、互助共进。我们为学生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感到欣喜,为自身的专业成长而感到幸福。  促进教师“蹲下身子看教材”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的“教”,仅仅从教者的视角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确定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按预设
经过两年来“自主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我的感受是思维能力、自主习惯的培养需从“常”计议,从每一节常态课中开始,在日常的常态课中做到以下七个“一”。  一个能激发冲突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发生在学生生活中,能让学生产生探究需求的情境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情境首先要真实,能唤醒学生生活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共鸣;第二,要让学生放下心,说真话,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同学们领略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第三,有争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