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有新的教材、新的学法和新的教法,新教材有现实、新颖、有趣、分层、图文并茂等特点,新学法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五大特征;要保持发现与接受的平衡、自学与师导的平衡、自主与合作的平衡,开展合作小组活动.课堂教学要确定包含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态度和情感四个方面内容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带有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条理性的数学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法;新教法
总的来说,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者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环境)中,以知识为中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从而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它的本质是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因此,适当的学习任务、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师正确的引导,是构成学生高效学习系统的基本要素.那么,教师应如何编辑学习内容,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什么特点,教师应如何去引导呢?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参加了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实践.在这个学期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及其相应的教学理念,深入钻研了新教材的内在结构和特点,用心体会其设计意图 ,同时调查和研究了学生的现代学习方法,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下面谈谈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新教材的特点
1.1题材新颖,紧贴生活
我们选用人教版教材.这本教材具有明显的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所选用的题材都是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常见的和非常有价值的.比如生产过程中的配套问题,商业活动中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型问题等等,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1.2图文并茂,趣味性强
教材内容除了正文外,还设置了观察、思考、提示、探究、归纳等栏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再配以精美的插图,进一步增强了趣味性,并在课文和例题中设置了大量的填空.这样的设计,方便学生自主探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 层次分明
新教材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上每个课题都由引入、探究、归纳总结、运用几个层次组成,而习题也分为巩固复习、综合适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另外提供了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观察与猜想、数学活动等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拓广视野提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兴趣.这样的设计,充分地体现了不同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1.4适当增删,改编重组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删去繁杂的代数式运算和恒等变形,增加了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内容,并对部分内容进行改编重组.比如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放在一起学习,在不断重复:实际问题→解法→实际问题,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而去括号是解方程的过程中学习的,并且只要求运用乘法分配律,而没有给出去括号法则.这样的设计,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减少记忆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现代学习方式及学习方法指导
2.1现代学习方式
与学习新教材相适应的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有主动性、独立性、奇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五大特征.
2.1.1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相比,两者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
2.1.2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与传统学习方式中的依赖性的区别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欲望.我们要不断地唤醒学生的这种欲望,把依赖转化为独立,直到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只有这样,学习的效果才能突飞猛进.
2.1.3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内在感受和精神世界以及思维方式.事实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与传统教学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速度掌握同样的内容,并达到同样水平的“一刀切”的做法相应的现代学习方式,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2.1.4体验性
体验是由于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表现为:一、强调身体性参与,二、重视直接经验.即强调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探究、经历,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学习价值.否则就会失去数学学习的发展人的价值.
2.1.5问题性
问题激发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问题激活思维,是学习的起点和贯穿过程的主线,问题的解决过程又会发现新的问题,问题意识是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2.2学习方法指导
这一届学生由六年级升上来,其学习方式明显带有被动性、依赖性、模仿性等传统学习方式的特征.因此,我们从开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造,从预习、上课到课外拓展都按现代学习方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的关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加强检查、督促和纠正,使学生在一个月内基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为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1正确处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很多数学知识是人类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探索才获得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不断丰富,因此,要求学生事事发现,这是不现实的.但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必须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 2.22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但离开了教师的引导,部分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方向,难以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样也谈不上什么自主学习了.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注意聆听教师的学习指导,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平衡.
2.2.3正确处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与合作交流相比,自主探究显得势单力薄,想法单一,而合作交流使各种思想得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思维容量成倍增长,学习效率成番提高.但没有自主探究就没什么可以交流.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后再进行探究,使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一体,在探究与交流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走向深入.
2.2.4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自发性的合作交流现象,但那是分散的和个别的,不能满足新课标的学习要求.为此,我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大多数情况下,我以前后两排的三个或四个同学作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至少有一位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小组起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负责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在课堂活动中,他们会轮流或推荐一位代表作为发言人,参加全班的汇报交流.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在课堂上使用,还延续到课外自习时间.在课外,各小组长还要负责检查和指导小组成员的练习和作业.有些社会实践活动由他们自由分组.比如在开展“你怎样处理废电池”的调查活动时,就是由他们自由分组的.
3教学目标设置
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设置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态度与情感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点的落实是课时目标,技能训练是阶段性目标,而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都是长期性的培养目标.知识性目标是指学生当堂必须了解或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目标是学生必须在当堂掌握的技能训练过程中的阶段性要求;数学思考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思维方式,学会数学的思考;解决问题目标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求;而情感与态度目标则对教师上课提出很高的要求,要通过数学的学习过程,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养成与别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增进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感受遇到学习障碍时的烦恼和取得成功时的喜悦及其带来的成就感,锻炼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因此,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经常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感受”、“增强”、“提高”等字眼,比如,我在准备《余角和补角》一课时,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3)经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感知、发现和抽象归纳的过程.(4)通过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解决问题,感悟几何推理的基本结构.(5)综合运用的和差倍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6)通过有趣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余角、补角及其性质的自主探究、观察发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问题设计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以后,教学设计的思路就十分清晰了,我认为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4.1趣味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特别是用来引入课题的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和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才能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激发兴趣.比如,我在准备《余角和补角》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昨天我们开晚会,在布置教室时,同学们从教室顶的四个角拉了两条交叉的彩带.请同学们画出这个构图.这个问题一提出,一下子引起了全班所有同学的注意,起到了激趣的作用.
4.2层次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这样既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实施不同人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比如,唐老师在准备《余角和补角复习》一课时,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题组.题组一复习了余角、补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的简单运用,用来巩固基础知识.题组二综合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角的和差倍分解决问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渗透了几何推理和方程思想.题组三利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
4.3条理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条理分明,要处理好问题之间相互制约的先后顺序,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前后连贯,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师完成前后两个问题之间的过渡,使学生的思路前后连贯,前为后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效率.
4.4开放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适当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5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用适当的方式处理设计好的问题,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5.1师生关系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把上一节课当成是电视台在作一个节目,学生是嘉宾及演员,那么教师就是主持人了.比如,唐老师上《余角和补角复习》一课,在完成题组一时,就让每个小组最先做完的两位同学当小老师在小组中进行巡视指导,让其他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举手提问,这样就相当于有几位老师同时在一个班进行个别指导,对于部分学习有障碍的同学来说,几乎每个人都得到了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学效果提高到原来的几倍.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设计.又比如,李老师在上《等式的性质》一课时,在让学生观察天平实验并进行了独立思考后,先让一位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发表意见,然后让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出等式的性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呈现了知识发生的过程. 5.2问题处理
问题设计得再好,如果处理的方式不当,还是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旧教材引导下的教学模式中,处理例习题的方式通常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寻找难题思路,然后板书解题过程中,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学生的牛鼻子被老师紧紧地牵着,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在新课标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处理例习题的方式显得更加开放和自由,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5.2.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适用于处理有一定思考空间和层次的较为开放的问题.这种处理方式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想什么,怎样想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个人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5.2.2小组讨论
这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方式,可以互相纠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价值.
5.2.3全班交流
这是在教师组织下全班讨论,是对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结果的检查汇总,体现集体的智慧.
比如,我在上《余角和补角》一课研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时候,就是这样把课本提供的探究设计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逐步总结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5.2.4教师点拨
教师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发挥习题的训练功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入.如唐老师在《余角和补角复习》一课中设计了一道题目,如图,∠AOC=∠BOD = 90°,∠BOC = 30°,求∠AOD的度数.
在处理这一问题中,在独立思考后,第一位同学给出一种解法:∠AOD = 90°+ 90°- 30°,唐老师继续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在学生想不出后,唐老师给出一个提示:∠AOD=_____.由此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和差关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组织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要经常问:还有补充吗?有不同意见吗?有其他方法吗?诸如此类的话,提醒学生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5.2.5 随机应变
老师上课要十分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理解学生的想法,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应变,灵活地组织教学.
6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现代学习方式,适应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会了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上课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极高,通过大量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力强的学生有足够的长进.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著.新课堂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奠宙等编著.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曹一鸣著.数学教学模式导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4] 马复编著.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胡东芳著.教育新思维.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马复、章飞编著.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叶尧城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版社.2003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法;新教法
总的来说,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者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环境)中,以知识为中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从而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它的本质是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因此,适当的学习任务、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师正确的引导,是构成学生高效学习系统的基本要素.那么,教师应如何编辑学习内容,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什么特点,教师应如何去引导呢?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参加了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实践.在这个学期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及其相应的教学理念,深入钻研了新教材的内在结构和特点,用心体会其设计意图 ,同时调查和研究了学生的现代学习方法,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下面谈谈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新教材的特点
1.1题材新颖,紧贴生活
我们选用人教版教材.这本教材具有明显的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所选用的题材都是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常见的和非常有价值的.比如生产过程中的配套问题,商业活动中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型问题等等,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1.2图文并茂,趣味性强
教材内容除了正文外,还设置了观察、思考、提示、探究、归纳等栏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再配以精美的插图,进一步增强了趣味性,并在课文和例题中设置了大量的填空.这样的设计,方便学生自主探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 层次分明
新教材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上每个课题都由引入、探究、归纳总结、运用几个层次组成,而习题也分为巩固复习、综合适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另外提供了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观察与猜想、数学活动等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拓广视野提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兴趣.这样的设计,充分地体现了不同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1.4适当增删,改编重组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删去繁杂的代数式运算和恒等变形,增加了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内容,并对部分内容进行改编重组.比如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放在一起学习,在不断重复:实际问题→解法→实际问题,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而去括号是解方程的过程中学习的,并且只要求运用乘法分配律,而没有给出去括号法则.这样的设计,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减少记忆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现代学习方式及学习方法指导
2.1现代学习方式
与学习新教材相适应的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有主动性、独立性、奇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五大特征.
2.1.1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相比,两者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
2.1.2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与传统学习方式中的依赖性的区别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欲望.我们要不断地唤醒学生的这种欲望,把依赖转化为独立,直到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只有这样,学习的效果才能突飞猛进.
2.1.3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内在感受和精神世界以及思维方式.事实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与传统教学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速度掌握同样的内容,并达到同样水平的“一刀切”的做法相应的现代学习方式,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2.1.4体验性
体验是由于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表现为:一、强调身体性参与,二、重视直接经验.即强调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探究、经历,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学习价值.否则就会失去数学学习的发展人的价值.
2.1.5问题性
问题激发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问题激活思维,是学习的起点和贯穿过程的主线,问题的解决过程又会发现新的问题,问题意识是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2.2学习方法指导
这一届学生由六年级升上来,其学习方式明显带有被动性、依赖性、模仿性等传统学习方式的特征.因此,我们从开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造,从预习、上课到课外拓展都按现代学习方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的关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加强检查、督促和纠正,使学生在一个月内基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为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1正确处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很多数学知识是人类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探索才获得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不断丰富,因此,要求学生事事发现,这是不现实的.但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必须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 2.22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但离开了教师的引导,部分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方向,难以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样也谈不上什么自主学习了.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注意聆听教师的学习指导,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平衡.
2.2.3正确处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与合作交流相比,自主探究显得势单力薄,想法单一,而合作交流使各种思想得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思维容量成倍增长,学习效率成番提高.但没有自主探究就没什么可以交流.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后再进行探究,使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一体,在探究与交流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走向深入.
2.2.4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自发性的合作交流现象,但那是分散的和个别的,不能满足新课标的学习要求.为此,我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大多数情况下,我以前后两排的三个或四个同学作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至少有一位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小组起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负责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在课堂活动中,他们会轮流或推荐一位代表作为发言人,参加全班的汇报交流.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在课堂上使用,还延续到课外自习时间.在课外,各小组长还要负责检查和指导小组成员的练习和作业.有些社会实践活动由他们自由分组.比如在开展“你怎样处理废电池”的调查活动时,就是由他们自由分组的.
3教学目标设置
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设置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态度与情感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点的落实是课时目标,技能训练是阶段性目标,而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都是长期性的培养目标.知识性目标是指学生当堂必须了解或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目标是学生必须在当堂掌握的技能训练过程中的阶段性要求;数学思考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思维方式,学会数学的思考;解决问题目标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求;而情感与态度目标则对教师上课提出很高的要求,要通过数学的学习过程,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养成与别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增进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感受遇到学习障碍时的烦恼和取得成功时的喜悦及其带来的成就感,锻炼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因此,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经常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感受”、“增强”、“提高”等字眼,比如,我在准备《余角和补角》一课时,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3)经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感知、发现和抽象归纳的过程.(4)通过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解决问题,感悟几何推理的基本结构.(5)综合运用的和差倍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6)通过有趣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余角、补角及其性质的自主探究、观察发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问题设计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以后,教学设计的思路就十分清晰了,我认为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4.1趣味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特别是用来引入课题的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和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才能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激发兴趣.比如,我在准备《余角和补角》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昨天我们开晚会,在布置教室时,同学们从教室顶的四个角拉了两条交叉的彩带.请同学们画出这个构图.这个问题一提出,一下子引起了全班所有同学的注意,起到了激趣的作用.
4.2层次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这样既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实施不同人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比如,唐老师在准备《余角和补角复习》一课时,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题组.题组一复习了余角、补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的简单运用,用来巩固基础知识.题组二综合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角的和差倍分解决问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渗透了几何推理和方程思想.题组三利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
4.3条理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条理分明,要处理好问题之间相互制约的先后顺序,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前后连贯,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师完成前后两个问题之间的过渡,使学生的思路前后连贯,前为后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效率.
4.4开放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适当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5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用适当的方式处理设计好的问题,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5.1师生关系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把上一节课当成是电视台在作一个节目,学生是嘉宾及演员,那么教师就是主持人了.比如,唐老师上《余角和补角复习》一课,在完成题组一时,就让每个小组最先做完的两位同学当小老师在小组中进行巡视指导,让其他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举手提问,这样就相当于有几位老师同时在一个班进行个别指导,对于部分学习有障碍的同学来说,几乎每个人都得到了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学效果提高到原来的几倍.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设计.又比如,李老师在上《等式的性质》一课时,在让学生观察天平实验并进行了独立思考后,先让一位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发表意见,然后让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出等式的性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呈现了知识发生的过程. 5.2问题处理
问题设计得再好,如果处理的方式不当,还是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旧教材引导下的教学模式中,处理例习题的方式通常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寻找难题思路,然后板书解题过程中,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学生的牛鼻子被老师紧紧地牵着,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在新课标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处理例习题的方式显得更加开放和自由,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5.2.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适用于处理有一定思考空间和层次的较为开放的问题.这种处理方式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想什么,怎样想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个人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5.2.2小组讨论
这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方式,可以互相纠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价值.
5.2.3全班交流
这是在教师组织下全班讨论,是对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结果的检查汇总,体现集体的智慧.
比如,我在上《余角和补角》一课研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时候,就是这样把课本提供的探究设计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逐步总结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5.2.4教师点拨
教师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发挥习题的训练功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入.如唐老师在《余角和补角复习》一课中设计了一道题目,如图,∠AOC=∠BOD = 90°,∠BOC = 30°,求∠AOD的度数.
在处理这一问题中,在独立思考后,第一位同学给出一种解法:∠AOD = 90°+ 90°- 30°,唐老师继续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在学生想不出后,唐老师给出一个提示:∠AOD=_____.由此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和差关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组织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要经常问:还有补充吗?有不同意见吗?有其他方法吗?诸如此类的话,提醒学生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5.2.5 随机应变
老师上课要十分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理解学生的想法,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应变,灵活地组织教学.
6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现代学习方式,适应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会了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上课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极高,通过大量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力强的学生有足够的长进.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著.新课堂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奠宙等编著.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曹一鸣著.数学教学模式导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4] 马复编著.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胡东芳著.教育新思维.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马复、章飞编著.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叶尧城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