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立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SZZ0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1-0048-04
  2019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提出“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资助标准及名额等多项举措,为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导。高职院校虽然具备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实践基地,且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形成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但依旧面临诸多困境,如资助理念有待完善、资助对象基数较大、资助政策不系统以及运行机制缺乏协同等。基于此,为推动由既往单纯以物质补偿为核心的“输血式”资助向强调立德树人为本的“造血式”发展型资助育人的范式变革,高职学生群体的资助工作需要功能性转型,注重育人实效性与学生发展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困境与挑战
  “建设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要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当前资助工作的对象、方式、资源、功效等各方面现状,既要聚焦矛盾、认清现实,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孤立、片面地就资助看资助,要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学生群体作为被扶持的对象,具有不同于其他的身份意义,也就决定了资助行为本身理应具有教育和发展的战略属性。然而,现实的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体制呈现“垂直式”管理特点,条目管理严苛、信息层层上报、人员责任分散等容易导致学生资助工作矫枉过正。另外,作为重要的社会人才储备,高职学生的资助政策和方式虽在不断完善,但也暴露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无奈,关注学生经济困境容易走人“物质救急”的单一境地,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容易陷入“技能培养”的误区,缺少人文关怀和对个体发展意愿的关注。
  (一)资助育人的精准度不高
  因不同地域或专业的差异,学生资助金额和方式会有所不同,在受助名额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和考察。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对于“精准”的追求有失偏颇,将大数据应用于学生校园卡消费记录、日常花销记录,给学生带来了一定心理压力。更有学校将“精准”解读为“平均”,将资助名额尽可能平均到每个学生,导致个别极度贫困的学生只能享有一次评定机会。种种现象和问题表明,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的“精准度”需要贯穿始终,而不是某一过程。学生资助工作“并非仅仅是经济和财政问题,而主要是一个教育问题,数据挖掘在解决教育问题方面的潜力必须加以澄明”。
  (二)资助育人的工作机制不完善
  伴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环境的助力,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扩大,由此使得资助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且复杂的链条。一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贫困证明材料多来自所在乡镇或社区,原则上学校相关部门需要与盖章单位进行核实,而在现实工作落实中,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且互相不承担责任,容易出现“责任空白”。二是学生为一纸证明“跑断腿”,而这其中极易出现人情交易等不良行为,导致真正贫困的学生入选难度增加。总之,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推进过程中证明材料识别难度大,而且民主评议过程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短时间内这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对资助工作“精准度”的把握尚未成熟,资助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三)资助育人的功能发挥不到位
  学生资助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救济”问题,而是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为一体的育人新格局。目前,学生资助工作缺乏育人意识,过分追求数据上的精准,导致资助工作重心发生偏离,对学生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发展格局的指引。此外,由于学生资助工作由学校主导,在各个院系(部)進行推进,在此过程中不与教学工作发生联系和交叉,且评级标准与学生学业成绩无关,导致学生群体未能从根本上认清资助的本质作用,容易认为资助是浅层次的钱物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
  (四)资助育人的对象群体画像不清晰
  “扶贫不仅是物质脱贫更是心理脱贫。”作为受助者角色,高职学生本身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期。相较于普通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在生源结构、学习能力、品德修养、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高职学生资助工作,就需要重新对此类学生群体进行清晰的认知与刻画。高职教育系统学制周期较短,培养目标明确,价值定位于应用和技能型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贴合,具有极强的职业取向性,而目前资助工作中缺乏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怀与考量。此外,高职学生自我认知偏低,在社会职业竞争中缺少一定的“学历自信”和“职业选择自由”,而目前的资助内容与方式均缺乏对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重视。
  二、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价值意涵
  发展型资助育人作为一种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体,秉承教育公平原则,关注个性成长、关注发展需求、关注未来选择的育人型资助;作为一种实践,是以资助为载体,以多元资助为样态,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包括物质援助、人格关怀、能力养成、价值观塑造等在内的多层次育人资助体系。从高职院校目前的资助工作困境来说,转型资助观念与方式、创新资助维度与目标层次、提升资助育人的成效是重中之重,而发展型资助育人则为其提供了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
  (一)可持续性的资助效能输出
  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结构框架具有延展性。对于学生资助项目来说,“扶志”的意义大于“扶贫”,资助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具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限制,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资助内涵、提升资助效能是最为关键的。发展型资助不同于救济型资助,其着眼于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能够从育人的视角,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提供不同程度的助力,关注学生内在发展,从“输血”到“造血”。发展型资助改变的不仅是资助方式,更是给困难学生赋能,给予其可持续的专业能力储备和输出。
  (二)多维化的资助目标搭建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快速,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经济学、医学等领域的不断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助力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剂.这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急
新时期积极推进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既是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结构性矛盾、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还面临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培训基础能力薄弱等发展困境。基于此,未来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训体系和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加大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强化面向重点群体的培训工作,发挥优秀技能培训项目和人才的示范效应,为全民投身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在全球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过程中急需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借助Nvivo11软件,以先进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498条招聘信息进行编码分析,以期为我国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借鉴。研究结果发现:其一,企业普遍关注人才的工作经验;其二,本科学历毕业生更受企业的青睐;其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受企业重视;其四,不同岗位类别的职业能力需求存在差异。据此,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予以启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课程结构切入,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跨学科课程着手,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研究生教育质量直接影响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直接决定我国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但与此同时,研究生培养体系随之出现一些问题,如研究生培养整体质量有所下降、教育结构失衡、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及质量评估机制不完善等,严重阻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是必然要求,高校应瞄准科技前沿,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立足立德树人,稳步提升导师队伍水平;紧扣
在如今这个知识呈现几何式增长的时代,学界越来越重视知识观的研究,对成人教育知识观的探索亦是如此。从成人教育知识的本质与属性、权力观、价值观以及习得观四个角度,分析后现代视域中成人教育知识观的演进历程,阐明成人教育知识观走向后现代所发生的转变。
[摘要]新发展格局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刻不容缓。文章基于新发展格局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呼唤,系统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客观分析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吸引力不足导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日益下降、教师结构性矛盾和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教材质量不佳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效、专业设置不合理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等方面。由此,进
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工作存在高度的理论耦合、密切的政策关联和相似的实践路径。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工作目标,面对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最新工作要求,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融合共进的现实必要性,在理论上厘清二者融合共进的逻辑契合性,在实践上探索其培育路径的可行性,促进二者有机融合,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发挥二者独特育人价值,最终保障新时代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劳动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基于高校大学生课程线上学习效果网络调查数据,借助stata16.0统计工具,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基于IEO模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个人特质和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线上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线上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不高;上学期期末在班级内排名状况、自制能力、是否提前预习课程、家中是否有电脑、家中是否开通宽带上网、线上平台流畅度、性别、年级、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均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
[摘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往往会涉及校企合作产权问题。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审视校企合作产权变迁,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权政策变迁可分为萌芽期、开创期和推进期。外部产业转型和内部主体发展两个方面是影响校企合作产权政策变迁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提升校企合作产权政策供给质量,应进一步明晰校企合作中的产权主体,出台保护产权措施,鼓励产权主体分享收益权或剩余索
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院校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应用型院校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全面分析当前一个时期应用型院校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针对其发展理念模糊、缺少系统规划、教育实施环节松散以及监督环节不健全等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基于过程管理的视角对上述问题精准号脉、对症下药,从理念、规划、实施以及检查等四个环节,因地制宜地就应用型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出建设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