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地理教学;教学质量;课程资源;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85—01
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教育价值观来看,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教育的内在本体价值,即忽视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二是从学生发展观来看,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合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利用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包括除地理教材以外教学所需的模型、器材、教学实践场所及地图等。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当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运用抽象思维难以理解时,教会他们转化的方法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如,在学习有关“世界的气候”的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繁杂、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地理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世界气候图。然后,教师结合该图上的信息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明确一些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最后,与学生一道总结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特点。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参与教学演示。地理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直观教具予以揭示,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演示。如,在学习有关“地球的自转方向”内容时,可让几名学生根据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运动的规律,用手拨动地球仪进行地球自转方向的演示。在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时,指定五名学生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首先,让四名学生围成一个圆,充当四个节气点,按顺序分别规定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另一名学生(E)站在圆的中间,充当太阳。然后,我拿着一个篮球(假想中的地球)进行地球公转演示,并详细讲解地球公转原理,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最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教师所讲内容分析二分二至日出现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原因等,教师予以补充、总结。通过参与教学演示,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亲身体验了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更为丰富、深刻,学习效果比单纯听教师讲解知识要好得多。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重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很容易地理解有关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地理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二、适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学校实际,适时地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习。这样做,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并给学生传授一些实用技能,为其实践奠定基础。丰富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为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为了让学生区分并记住山谷、山脊、山崖和断层的特征,我带着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上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在考察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教材中未反映出来的地理问题,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讨论,我则适时予以点拨、解答。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活动和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了丰富,视野得到了开阔,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与此同时,他们还体验到了地理学习的乐趣,实践能力与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地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将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合理、适时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
编辑:孟 刚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85—01
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教育价值观来看,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教育的内在本体价值,即忽视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二是从学生发展观来看,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合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利用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包括除地理教材以外教学所需的模型、器材、教学实践场所及地图等。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当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运用抽象思维难以理解时,教会他们转化的方法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如,在学习有关“世界的气候”的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繁杂、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地理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世界气候图。然后,教师结合该图上的信息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明确一些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最后,与学生一道总结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特点。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参与教学演示。地理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直观教具予以揭示,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演示。如,在学习有关“地球的自转方向”内容时,可让几名学生根据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运动的规律,用手拨动地球仪进行地球自转方向的演示。在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时,指定五名学生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首先,让四名学生围成一个圆,充当四个节气点,按顺序分别规定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另一名学生(E)站在圆的中间,充当太阳。然后,我拿着一个篮球(假想中的地球)进行地球公转演示,并详细讲解地球公转原理,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最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教师所讲内容分析二分二至日出现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原因等,教师予以补充、总结。通过参与教学演示,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亲身体验了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更为丰富、深刻,学习效果比单纯听教师讲解知识要好得多。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重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很容易地理解有关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地理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二、适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学校实际,适时地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习。这样做,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并给学生传授一些实用技能,为其实践奠定基础。丰富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为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为了让学生区分并记住山谷、山脊、山崖和断层的特征,我带着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上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在考察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教材中未反映出来的地理问题,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讨论,我则适时予以点拨、解答。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活动和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了丰富,视野得到了开阔,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与此同时,他们还体验到了地理学习的乐趣,实践能力与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地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将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合理、适时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