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见闻(二)米兰:历史名城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兰是我们从法国尼斯到意大利的第一站。在长达300多公里的旅途中,我们从汽车上看到了蔚蓝的海洋、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树林以及异国情调的村庄,真是高兴极了。在行程的前一段时间,我们跨越了大片大片的丘陵地带,也不知穿过了多少个隧洞,翻过了多少座山坡,但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一路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公路四通八达,非常便捷。在后一段时间里,我们从丘陵走向了平原,只见广阔无垠的田野上,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绿油油的麦苗、碧青青的草地。尤其叫人兴奋的是,世界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也不声不响地凸现在我们的眼前,远远望去,只见山上还覆盖着皑皑的白雪,并随着公路地势的变化时隐时现,一直伴随着我们到达目的地。
  当汽车在朦胧的夜色中驶进米兰市内的时候,市容已看不太清楚,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
  第二天一早,当我们前去游览观光时。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宏大和美丽。热情的主人告诉我们,米兰虽然建于公元前400年,但只是在10世纪中叶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现为意大利第二大城市,有人口近200万。它位于波河流域的西岸、伦巴第平原西北部及阿尔卑斯山南麓。米兰北通瑞士,东通奥地利,交通发达,市场繁荣,工厂林立。历史上就有“小巴黎”之称。它现已成为了意大利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铁路、公路枢纽之一。它与都灵、热那亚一起,构成了意大利发达的三角区,其工业产值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0%,而一年一度的米兰博览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览会之一。
  悠久的历史给米兰留下诸多的名胜古迹,如杜奥莫大教堂、古城堡、博物馆、斯卡拉歌剧院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杜奥莫大教堂,它于1386年奠基,历经500年才最后建成,为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其主体全部用砖砌成,外饰白色大理石,被人们称作为“大理石山”,约有面积10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0多人。屋顶上有130多个塔尖,最高的塔尖上耸立着一座4米多高的圣母玛丽亚雕像,由于塑像外裹了金叶而显得金碧辉煌。杜奥莫大教堂有宽阔的外走廊,走廊两侧摆满了整齐的桌椅,供人们在这里饮酒、喝茶、聊天。大大方便了游客。因而这里每日都是游客如潮,络绎不绝。
  值得一提的是,米兰保留了大量的雕塑和绘画艺术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大都出于名人之手,其中不乏艺术精品,而最有代表性的是杜奥莫大教堂3000多尊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白石雕像。在米兰奥林匹克运动场的周围,我们还看到了众多的、高于真人一倍的大型塑像,它们以各种运动姿势展现了人体的健美,一个个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使人眼界大开。至于圣玛丽亚教堂餐厅墙上的达·芬奇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更是世人瞩目。由于它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因而意大利政府在20多年前就开始对它进行全面的修复,现已进入了扫尾阶段,一旦修复工程完成后,这幅世界闻名的艺术杰作将在世人面前重放异彩。
  
  罗马:“永恒”之城
  
  罗马城建于公元前700多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如今,它已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城市之一,罗马人则更是骄傲地称它为“永恒之城”。
  罗马现有人口280多万,面积200多平方公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扩建,罗马城又分为古城区和新城区,整个城市仿佛就是一幅从古代罗马到现代罗马发展的宏伟画卷。如今,罗马新城区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城市,但游人如云的地方却还是罗马古城区。
  罗马古城区的街道并不宽阔,有的还是石头铺成的小道,整个城区至今保留着许多罗马帝国古都的遗址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当我们前去游览时,只见一路上雄伟瑰丽的宫殿、教堂、博物馆比比皆是;多姿多彩的广场、花坛、喷泉处处可见:精美无比的雕刻、塑像遍布大街小巷。主人告诉我们,这里有400多座教堂,300多所修道院,3000多处喷泉。而星罗棋布的60多座博物馆,珍藏着各个时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艺术精品,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和展示罗马昔日的辉煌。
  当我们看到罗马古城墙、废墟、凯旋门,特别是古代斗兽场时,不禁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斗兽场是一座高达52米的椭圆形建筑,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它全部由大理石砌筑而成,共分为4层,每层设有几十个拱门,斗兽场的周围有半公里多长。能同时容纳五六万之众。虽然它的围墙半壁已经倒塌,但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站在看台上,人们不禁浮想当年古罗马奴隶与猛兽生死博斗的场面。作为古代建筑文化的杰作,如今,斗兽场被列为了世界八大建筑奇观之一。
  位于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也很有特色和气势,在它的中央高高矗立着一座纪念碑,这座碑是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象征,被意大利人称作“祖国祭坛”。纪念碑周围是华丽的宫殿,燃烧着不熄火炬的无名墓地。以及持枪站岗的卫兵,使人感到它的神圣和威严。万神殿是建于公元二世纪的古庙,其精湛的建筑艺术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它同埋葬在这里的历代帝王和著名作家、艺术家一道,成为了古罗马历史的最好见证。广场四周还有特莱维水泉中的海神塑像、女神像和许愿地。圆柱广场有高达43米的大理石圆柱,纳沃纳广场有四河喷泉。此外,还有极富特色的西班牙广场和三圣山,建有皇帝陵墓群的圣天使城堡、圣天使桥以及规模宏大的高乐赛奥园剧场等众多的历史遗迹,它们至今依然焕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罗马是天主教中心,位于罗马城西北角的小国梵蒂冈是天主教皇所在地。当我们来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时,被一幅极为壮观的场面所打动。原来这所教堂于1612年建成,是天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所设计的,它具有典型的巴罗克建筑风格,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教堂。教堂有高达42米的穹窿圆顶和柱廊围成的大广场,教堂内部有花柱、镶嵌地板、雕镂的天花板、辉煌的金制祭坛以及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壁画和雕塑像。成千上万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向那里,把一个偌大的教堂围得水泄不通。我们一走进教堂,即被淹没在人海之中。置身在这个教堂里,我们多少也感受到了一点宗教的神圣。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碰到一群群的中学生。通过导游,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到古城区观赏名胜古迹的,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进行现场教学,无疑是帮助学生们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弘扬爱国精神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意大利人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在努力把本国的建设和对后一代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佛罗伦萨、比萨:文化胜地
  佛罗伦萨、比萨都是意大利历史悠久的古城。它们以其优美典雅的建筑艺术,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丰富的文化遗产,让去过那里游玩的人们难以忘怀。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的中部,有50多万人口,整个城市坐落在平原地区,周围都是丘陵,形同一块巨大的“聚宝盆”。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佛罗伦萨早在十四世纪就进入到兴旺发达时期,曾经产生过不少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出生在这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人物。才使得佛罗伦萨成为了意大利和欧洲文化的发祥地,成为了文艺复兴的中心。如今的佛罗伦萨依旧保持着古朴的特质,它的街道、楼宇、教堂、塔楼、广场都依然保留着历史的风貌。现有4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60多座宫殿,都收藏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品和其他精美文物。当地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到处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品,整个城市仿佛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宝库。
  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佛罗伦萨主教堂、市政广场、乔托钟楼、乌菲齐画廊、锡尼奥里亚广场上古老的宫殿等最具特色。主教堂建于13~15世纪。是世界著名的天主大教堂之一,教堂金碧辉煌的大圆顶、简洁明快的大理石墙体、众多栩栩如生的浮雕和壁画,加之新哥特式风格的外形结构,使得整个教堂集建筑与艺术之大成。乔托钟楼为乔托的杰作,钟楼底座呈正方形,每边长14.45米,高达89米。整个钟楼嵌满了彩色大理石,大理石上绘制有许多图案,四周装饰着六角形和菱形的浮雕饰板。广场上古老的宫殿为十三世纪的城堡式楼宇,连同一座94米高的塔楼和塔下长廊,整个宫殿显得庄严巍峨。其侧翼的兰奇走廊陈列着一组著名的雕塑作品,也是多姿多彩。而乌菲齐画廊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了佛罗伦萨画派一个全面完整的面貌。
  比萨同佛罗伦萨一样,也是世界著名城市之一。早在十四世纪,它就和威尼斯、热那亚一起,成为了意大利贸易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城里有不少名胜古迹,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圣墓壁画。特别是建于1350年的比萨斜塔,为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斜塔为比萨教堂的一座钟楼,塔呈圆形,共有8层,高54.5米,塔体全部由大理石砌成,内有楼梯294级。斜塔建成时,塔顶偏离了中心垂线2.1米。此后塔身便不断缓慢向外倾斜,现在偏离斜度已达5.3。1590年,天才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这座斜塔上做过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从此斜塔更加扬名天下。塔前有一块修剪得很好的草地。周围点缀着各种花卉,与一条专卖纪念品和小礼物的小街相连。由于斜塔毗邻教堂和博物馆,塔前视野开阔,斜塔的斜度便可一目了然。虽然整座塔的塔身不高,其貌不扬,但奇就奇在它斜而不倒上。如今,塔身的斜度已控制在现有的斜度水平上,但人们还是存在着种种担心。为了保护这一建筑奇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专家,都先后到比萨为斜塔会诊过,据说提出的诊治方案有700多种,从中也可看出意大利人对斜塔的重视。出于好奇,我们几个人绕着塔身走了一圈,发现当地人用钢绳吊着塔的上端,以保持塔的平衡度。这真可谓是费尽心机,不遗余力。
  在我们离开斜塔时,天突然下起雨来。我们只得匆匆离去。但在上车之前,看见大批大批的游客全然不顾身上的雨水,仍然在继续围着塔身观赏、拍照。由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斜塔之奇、斜塔之谜确实是太吸引人了!
  (责任编辑/程景)
其他文献
1887年,22岁的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澳门是其进出香港的必经之地。后来,孙中山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与此同时,澳门镜湖医院热情地邀请他赴院任职,孙中山欣然前往。  镜湖医院是家有声望的医院,以传统的中医中药见长,孙中山的受聘打破了这家医院的惯例。他用外国的听诊器和手术刀行医。而且疗效出人意料的好,一时有“华佗再世”的盛誉。  1892年12月,孙中山在澳门仁慈堂附近开设了中西药局,这是中
期刊
游览名胜古迹,每每流连于寺院庙宇之中,往往被那门墙、楹柱上的一副副禅联所吸引,并默默吟颂于心,有时不觉“感悟”顿生。以佛家的禅语中,悟出了隐于其中的特殊谜趣。比如浙江天台山方广寺那联: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吹声总会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联句文词优美、韵味淳浓自不必说,而且巧妙地把佛教的玄妙禅机与大自然美丽景色融会于一体,堪称有声有色、声色
期刊
侯红育    1 比尔·盖茨生性倔强,与母亲玛丽关系不和。母亲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儿子对她百依百顺。盖茨上6年级时,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告诉玛丽:“最好的办法是你们自己要适应现实,打他是没有用的。”尽管玛丽本人也很固执而且聪明,但最后还是认识到,与儿子争斗是徒劳的。  今天,为数众多的电脑公司也得出同样结论。43岁的盖茨自从哈佛大学退学开始创办微软公司至今,击败了台式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领
期刊
黄 莺    在距瑞典北方小城基律纳2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于卡斯那维的小村庄。这里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十分寒冷。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居然有人盖了一座旅馆,并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旅馆占地600m2,模仿当地人的建筑,全部用雪和冰筑成。老板给它起了个名字“北极乐园”,旅馆内最大的设施是间狭长型的客房,内设有60多个铺位。用雪筑成的床有单人、双人或3人的,每张床上都铺有驯鹿皮以隔寒潮
期刊
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有一个与众多国际事件相关联的国家——南联盟。这里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它所在的巴尔干半岛有联系欧亚两大洲的陆桥之称,在军事上和交通上均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南联盟东部地区,南北夹于高峻崎岖的喀尔巴阡山和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之间,又有欧洲最大的国际河流多瑙河流贯境内,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和交通上的走廊。  南联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由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期刊
“红场”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原义为“美丽的广场”的“红场”曾是前苏联的重要标识。十月革命胜利后,“红场”就成了革命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多年来,我一直对红场十分向往。去年我终于有了机会去俄罗斯,去莫斯科,去看心仪已久的红场。记得那天我在红场附近出了地铁站后,就按地图上标的路线直奔红场而去。走啊找啊,怎么也找不到,同去的几个伙伴也不知哪儿才是心目中的红场,最后只好向路边一位莫斯科老人
期刊
此次北约空袭南联盟,在短短几天的空袭之中,爆出的较大冷门就是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被击落。这种造价约为1亿多美元的飞机,在海湾战争时就已声名远扬,在战后,美国防部在报告《海湾战争》中曾用两个“唯一”来对其性能进行评价:“F—117A飞机是唯一能在巴格达强大的防空系统中自由活动的飞机。”“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进行夜间攻击的F—117A隐形飞机是攻击巴格达中心目标的唯一的有人驾驶飞机。”可见,美已
期刊
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欢吃巧克力,欧美国家的人吃巧克力之风就更盛行了。可是,从巧克力的最初问世一直到今天,在这漫长的600多年里,欧美一些国家的制造商们为了获取生产各种巧克力的技术秘密,其间不知展开了多少次斗智斗勇的间谍战。  巧克力的起源地是墨西哥,那里生长着根深叶茂、结果累累的可可树。古代的印第安人把可可果磨成粉,与玉米粉、辣椒粉掺和在一起,制成略带苦涩味的面糊作为日常食品。  墨西哥人十分珍惜可可
期刊
中国摄影家赴俄罗斯创作团一行十多人,在参观游览俄罗斯“心脏”克里姆林宫时,被那架设于宫中的“炮王”深深吸引住了。“炮王”口径89cm,炮身长度5.34m,重量达40余吨。“炮王”铸造于1586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用铁铸成的炮弹,每枚竟有1吨重。“炮王”的周身及炮架、车轮上,铸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无论是“炮王”的铸造工艺还是庞大的炮体,都令人赞叹不已!的确堪称世界古代炮中之最,无
期刊
1996年1月,李某为他的“三菱”货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辆保险,包括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承保时间为1年。1996年2月3日,李某在国道上驾驶该货车时与一辆迎面而来的卡车相撞,交警认定对方卡车占道、超速行驶,应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李某的货车伤得很重,事后花了修理费用2万多元,于是他诉至法院,要求肇事卡车的车主赔偿损失。不料这官司一打就是两年多,直到1998年8月10日法院才作出终审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