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激励、合作,实现共同完美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g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教师在不断追求自我完美的过程中,都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追求每个学生不断完美的进程中。面对群体中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教师须用完美的眼光关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個学生都会成为完美的个体的意愿出发,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断实现群体的完美,不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一、尊重客观差异,不求全责备
   每个学生都渴望完美,但受诸多先天因素的限制,每个人的起点各不相同,教师衡量学生完美的标尺也应有差别。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不可求全责备。
   有一个“带着蜗牛散步”的故事,“上帝让我带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往前爬,但每次都是往前挪动一点点。任凭我拉它,打它,责备它,踢它。蜗牛受了伤、流着汗、喘着气,爬得还是那么慢……”在我们的教育历程中,也不乏带蜗牛散步的经历。我们的班集体中也有类似蜗牛的学生。有反应迟缓者、有学困生,对待他们的态度绝不是放弃,我们既要关注,尽量让他们跟上群体的步伐,又要照顾到他们的个性差异,发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健康成长。
   二、打造群体完美,营造激励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出自于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劝学篇》,意思是说,生长在丛生的麻间,即使是扎篷,也会直立生长;反之,即使是一棵树苗,孤立而生,也会旁逸斜出。可见群体的激励是多么重要。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更有失亲生、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性格迥异。实现他们的完美不是一句话、一个规定就能达成的。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集体的影响,更有赖于群体完美的激励。所以,每当接任新的班级,首先追求的应是集体的完美,提出统一的要求,注意个性的差异。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开展小标兵、小能手、小主人竞赛评比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证明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通过开展小组间朗读比赛、小组间学习竞赛、小组间课间游戏、劳动竞赛等,锻炼合作能力,增强群体意识,形成集体荣誉感。
   三、家校协力同心,追求更加完美
   在追求个体、群体共同完美的进程中,学校教育处在关键位置,家庭教育功不可没。家校合力同心才是教育实现个体完美的有效途径。
   学校定期举办的家长例会、家长培训班、适时发放家庭通知书、致家长一封信、定期家访等,都是家校交接、沟通的重要途径。通报学校工作进程、交流教育方法、交接教育任务,以期实现家校教育的正效应。
   个体完美是群体完美的基石,群体的完美是个体完美的沃土。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不断推动,才能走向更加完美。
  
  (1.辽阳县甜水乡陈家小学,
  2.辽阳县甜水满族乡王家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对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不得不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设计的前途在哪里?我们不妨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各种原理来看待这个问题,怎么能够将自然辩证的原理运用到设计创新中,从而为更多人所服务,是我们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自然辩证法;创新    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看,中国的现代设计由于国际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存在着弊端和问题,怎样看清这些问题的
何谓语文,是“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既能加强思想教育,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
摘要:光污染是21世纪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这四大类污染之后所显现出来的第五大污染。本文从光污染的现象出发,论述了光污染的类型、危害性及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光污染;类型;危害性;防治措施     对于人类来说,光和空气、水、食物一样,是不可缺少的。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眼对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瞳孔可随环境的明暗进行调节。但如果长期在弱光下看东西,视力就会受到损伤
摘要: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全球的教育专家几乎都有这样的共识: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吸收新信息、具有探究精神的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唤醒学生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品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有益处,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本文针对如何唤醒学生主动性,粗略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一些成效。  关键词:唤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我讲的课题是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第三节“中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湘教版)。下面是我对本节的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能够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
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家庭与学校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是互为补充、和谐共进的关系。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将孩子教育成一个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但是由于各自的角色、地位、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有许多障碍,甚至出现了“1 1=0”的状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使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
自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出台,物理科在传统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新高考模式下高三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意见。  一、 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可能担心高考改革会导致物理学科地位下降,实际上,物理学科的地位应以其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来判定。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而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倡学生参与科学
仲巴县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在日喀则地区18个县市中海拔最高。因为海拔高,高寒缺氧、自然灾害频繁,被当地人称作“生命的禁区”。  在仲巴县所有的小学中,仁多乡完小海拔最高。五千多米的海拔,恶劣的气候,艰苦的条件,使得仁多乡有了“生命禁区的禁区”的称号。  就是在这“生命禁区的禁区”,普琼,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仁多乡完小校长,一个人坚守高原讲台,整整7年。    1. 全能的“一把手”    2003年
想错、答错、做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产生学习上的错误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知识相对深奥,有的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是思维滞后,没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与推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正确;甚至故意“讲错”,引起学生困惑、质疑、思考,然后加以纠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利用错误,化腐朽为神奇  学生学习中犯了错误,其实
西方人非常爱吃沙丁鱼,但是想吃到活的沙丁鱼却很困难,因为沙丁鱼运到岸上就死了。聪明的打鱼人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在一船捕捞上来的沙丁鱼里放几条十分活跃的鲶鱼。沙丁鱼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不得不游动,因而能存活下来。人们把这种效果,称为鲶鱼效应。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把一只青蛙放进盛着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地加热。青蛙的感觉很迟钝、很麻木,结果在慢慢加热过程中死掉。有趣的是,先将锅里的水烧到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