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应注重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组织与帮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 自我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被动学习转变为合作、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能课内外结合,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并使之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1.让学生自学、阅读化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例如,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结果——有光亮的银镜生成,但对银氨溶液如何制取及为什么要这样制取就非常模糊。又例如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这一实验,学生对实验结果非常清楚,但要是问他们:铜丝在伸进硫蒸气前有没有在酒精燈上加热?为什么?许多学生就答不上来。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很肤浅的。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如在讲到碱金属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CuSO4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若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SO4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此时再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3.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我们知道,要有创新,就要勤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求异创新思维。学生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奇心,并加以正确诱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在做卤素的性质实验时,学生已完成了碘水中分别加入苯和四氯化碳的实验,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后清洗仪器时,有一组学生无意中将上述两支试管的液体混合后振荡,发现上层呈紫红色,就提问:“当往碘水中加入苯和四氯化碳时,溶液会不会分三层,各层的颜色又如何?”我及时把握住机遇,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组学生大胆思考,发现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展开讨论。随后让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肯定不会分三层,根据相似者相溶的原理,苯和四氯化碳在振荡后会溶在一体,溶液分两层,至于苯和四氯化碳层在上或在下要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多少,如苯多则在上,反之则在下,并演示了两种情况时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4.增加“开放型题”的训练,培养创新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高考题型功能和题型改革的研究中,已高度重视关注开放型试题,强调答案的多样化,提倡考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在近年的各类化学竞赛试题和高考化学试题中,已或多或少地渗透了一些开放型试题或其雏形。这些都说明引入开放型试题已成为化学教学和考试改革的一种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如:常温下的某气体可能是一种链烃,也可能是两种不同链烃以等物质的量组成的混合气体。取一定量的气体,在常压和120℃的条件下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恢复到原状况后其气体体积并未发生变化,试确定这种气体的组成。
总之,要重视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探索知识,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曹爱娟、王克勤.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6:10~11
3 张英锋、张永安.转变观念 优化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中学化学.2000.12
【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 自我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被动学习转变为合作、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能课内外结合,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并使之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1.让学生自学、阅读化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例如,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结果——有光亮的银镜生成,但对银氨溶液如何制取及为什么要这样制取就非常模糊。又例如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这一实验,学生对实验结果非常清楚,但要是问他们:铜丝在伸进硫蒸气前有没有在酒精燈上加热?为什么?许多学生就答不上来。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很肤浅的。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如在讲到碱金属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CuSO4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若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SO4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此时再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3.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我们知道,要有创新,就要勤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求异创新思维。学生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奇心,并加以正确诱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在做卤素的性质实验时,学生已完成了碘水中分别加入苯和四氯化碳的实验,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后清洗仪器时,有一组学生无意中将上述两支试管的液体混合后振荡,发现上层呈紫红色,就提问:“当往碘水中加入苯和四氯化碳时,溶液会不会分三层,各层的颜色又如何?”我及时把握住机遇,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组学生大胆思考,发现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展开讨论。随后让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肯定不会分三层,根据相似者相溶的原理,苯和四氯化碳在振荡后会溶在一体,溶液分两层,至于苯和四氯化碳层在上或在下要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多少,如苯多则在上,反之则在下,并演示了两种情况时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4.增加“开放型题”的训练,培养创新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高考题型功能和题型改革的研究中,已高度重视关注开放型试题,强调答案的多样化,提倡考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在近年的各类化学竞赛试题和高考化学试题中,已或多或少地渗透了一些开放型试题或其雏形。这些都说明引入开放型试题已成为化学教学和考试改革的一种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如:常温下的某气体可能是一种链烃,也可能是两种不同链烃以等物质的量组成的混合气体。取一定量的气体,在常压和120℃的条件下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恢复到原状况后其气体体积并未发生变化,试确定这种气体的组成。
总之,要重视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探索知识,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曹爱娟、王克勤.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6:10~11
3 张英锋、张永安.转变观念 优化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中学化学.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