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与得到的珍物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9日,一场主题为“阮义忠:失去的与得到的珍物”的讲座在广州方所书店举行。讲座由方所文化与《生活》月刊联合主办,台湾摄影家阮义忠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与见解。以下为演讲摘录。
  我是一个拍照完全以黑白为主的摄影家,而且是专门拍台湾民间平凡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很多人就纳闷,阮先生,你认为黑白比彩色的表现力要强么,黑白比彩色还要有力么?我总是很自然地跟他们讲一个故事,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人看过我的彩色作品,所以当我说我以前也拍了很多彩色作品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好奇,哪里可以看到啊?如果找到《家庭月刊》——大概是1976年创办的,创刊号到我离开的6年时间,每一期都有我的彩色作品。
  那个时代,彩色片被认为比黑白还要在印刷上能够夺取人家的眼光,比较重要的版面会给彩色,不重要的版面给黑白。
  那时我就是背着两台相机,一台比较接近手拿得到的胸口,一台大概到腹部——避免两台相机工作会互相碰撞。所以走起来,行动很利落不说,更不会拿错相机。因为比较接近,手能够拿到的就是彩色。每当我看到一个很值得拍的画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当然是拿起彩色相机来按快门,有机会我才会拿黑白的来再拍一张。第一个反应可以说是最深刻,接下来就没有第一眼、第一下按下快门那瞬间来得好了。基本上我的所有作品彩色比黑白好。
  我记得在拍到6-7年的时候,台湾有一次国际的摄影大师跟台湾本土的一些摄影家的座谈会。那时的《LIFE》杂志,世界最有名的图片刊物的图片主编来了,《国家地理》的图片主编,还有《读者文摘》的图片主编也来了。跟台湾5位摄影家大概有一个礼拜的交流。那时外国的摄影大师来台湾,都比较高傲,觉得我们应该没有什么值得跟他们对谈的,所以就不太理我们,我们在那边被冷落了好几天。等到我放我的幻灯片,全都是彩色的,刚好有160张,当第一张放出来的时候,那些外国人眼睛一亮,放到最后,他们几乎是要起立鼓掌,并且找人来问我,明天有没有空,可不可以一起吃早餐?第二天就跟我吃早餐了,原来他们深受感动,竟然都特别想替我办展览。
  那个时候我觉得机会来了。没几天后,悲剧发生了。有一天,有个朋友到我住的地方,聊得很愉快,聊到太晚了说今天不回去了就在这里打地铺了。第二天他要去上班,我要去参加一个大型演讲,我们就一块搭计程车,随身提着幻灯机跟160张两个片盘的彩色幻灯片,就摆在司机旁边。到了目的地,两个人同时下车,才想到幻灯机没拿下来。可这个司机就故意把车开走了。我们只不过慢了几秒钟,再怎么喊司机都不停车。
  那天我简直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六七年最好的作品全部在一个粗心大意之间就看着它远远地消失了。很多朋友都帮忙,在电台、广播或报纸上登启示,请司机把车上的幻灯片还到哪里会重赏。结果还是没还回来。一天之后,我知道没希望了。那个痛啊,现在回想起来,在台湾一个人很孤独地走了六七年,然后跟陌生人产生短暂可是非常交心的截图,人跟人生命的火花撞在一块才有的一张图像,就这么没了。那一刻,真的一想到就好像有人拿着一把刀在我的心上一刀一刀这样划,觉得食不知味,失魂落魄。
  人就是这样,每一天都可能碰到,你最珍爱的,那个不只是物品,几乎就是你的心血、你的孩子,因为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没有了。那种悔恨、无奈、绝望,从来没有体会过的。之后的几天,每次摸着相机就好像碰到了很疼的东西,手就缩回来。我就告诉自己,只有一个办法让我重新出发,从今以后不再拍彩色,专心拍黑白吧。
  你生命中最珍贵的物,我们就把它当物好了,失掉的时候怎么办?你就是要用一个更特别的态度去对它。好,我重新來,我要再去创造,再去追求,再去努力地跟另外一个物,再做新的结缘吧。要让另一个因缘开始。不要说这个因缘这样断了,产生这个结果之后,你就变得很失望。
  我有2000张黑胶唱片,放在一片墙,受潮要丢掉。丢掉之前,我知道它们大概完了,因为靠着一个山壁。可是总要抢救啊。有一天我就跟儿子说,你哪天去山上,帮我看看黑胶唱片到底什么状况,他第一个反应说,早就烂了吧。我说没关系,总要看一看烂到什么程度,最重点地挑几张就好,不要抱一大堆回家。如果烂的话,赶紧把它清掉就好了。不要带到家里头,因为家这么干净,东西这么少。
  那天我正好在家,为了要试唱片,我新买了一个很简单的黑胶唱机。当儿子推门时,我不仅听到声音,还闻到非常浓的霉味。我说等一等,你千万别进来,你在玄关就好。我想说我要处理,就在那边处理就好。
  我就去拿湿布,先把唱片上的霉擦掉,一擦,还是新的。霉一擦,里头还行,我觉得可以,擦一擦就拿进来了,拿到我的木(地)板,比较靠近唱机的地方。然后打开了,一看把我吓了一跳,以前比较好的包装会很考究地铺一层白色的海绵,可是随着潮气的侵袭,那个白色已经变成很难看的黄,好像皮肤长疮了的颜色。我想把这个腐败的东西抓起来赶快扔了,就当我一抓那个海绵的时候,吓了一跳,前一刻看起来虽然有点脏但还是固体的物,在手上一捏就粉碎了。这一惊啊,我把手打开,它们好像流沙一样从指缝间流下来,然后掉在干净的橡木地板上。
  我原来擦唱片封面,以为把霉擦掉就是好的,可是如果条件再苛刻一点,时间再长一点,它也会像这海绵一样,会变颜色,也会一碰就从“物”变成“无”。里头的唱片我还没打开,我想也会像这块海绵一样,这么一想我就更害怕。我昨天才叫儿子随便给我买个最便宜的黑胶唱机,那时间长一点,它也会跟这个海绵一样,会成为粉末。把时间压缩的时候,一切、万物都可能啊。那放黑胶唱盘的音像架也一样。我这么爱惜的屋子,命运也差不多。这么一想,我看看外面的山水,如果时间长一点,它也会消失。
图/本刊记者 大食

  那一瞬间是我这辈子很重要的一次顿悟,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说:一切都会消失,我们这样拼命做下来的东西,究竟是为了什么,到底还会留下什么?这些看得到的物都会消失,以后到底有什么东西会留下?我真的是站在那边,有点呆住了。想了片刻之后,也有了一点答案。
  所有有形之物,都会成为空,只有那些不成形的会留下来。没有形的才会留下来,有形的一定不会留下来。我曾经被这些黑胶唱片的音乐感动,然后被它们感动使我这个人改变了,让我做了一些事情,那些事情又去改变了别人。那个人被我改变了之后,他又做了一些事情,改变了更多人。这些彼此传下去的感动、改变,看不到形状,可是它是最永久的。它不随着物的消失而化无。所有的万物都没有的时候,那种感动,还会一直传续下去。
  那个时候,我想试试看有没有办法,让这个黑胶的寿命稍微持久一点。我拿了5张,进暗房很细心地把所有的霉清干净,吹干,然后再来放。就这么一放啊,我的整个听觉重新被唤醒了。我已经10年没有听黑胶了,我的新家的所有音响设备都没有黑胶的余地。可就在那一瞬间,黑胶唱片的声音传出来的时候,整个人真的被电到一样。黑胶的声音才是立体的,CD是平面的。不管它音响多好,音质多好,它就是少掉了那种立体感。那种感受啊,是很难形容的。
  我就叫我儿子去把山上2000张全部运回来,放哪里啊,就放在我的暗房。结果我在那个密闭的暗房,跟2000张黑胶唱片相处,每天花3个小时很温柔地洗它,洗了3个月。我边洗边得皮肤病,一点都没有夸张,我是边去看皮肤科医生边洗唱片。我也知道这是洗唱片洗的。一直把唱片洗好,我的皮肤病才治好。
其他文献
最幽默、最不可能成功的人  古谚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我们在分析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逻辑时,总倾向于回溯其童年时光,间或伴着深奥的星盘分布,事后诸葛亮般大彻大悟地指出,“瞧,就是因为当时这样。”  就罗宾·威廉姆斯而言,其太阳巨蟹的星盘暂且不论,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妈妈的枕边笑话以及童年时接触的乔纳森·温特斯怪诞节目,确实对将其塑造为一个未来的脱口性明星和电影演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宾·威
“为什么不能公布?我不理解”  人物周刊:你认为马来西亚政府处理此次事件非常不称职。你认为他们是在掩盖什么,还是因为能力不够?  安华:我也認为这件事情是空前的,非常复杂,我承认这很难。所以前一两天犯些错误,你可以有借口。但是,这是一个政府啊,没有理由和借口,因为他们对人们说了谎。我要公平地说,他们(在处理这件事上)是失职的,但是我们是有能力的人,可以做这件事的。他们为什么不(及时)公布(有价值的
图/ 本刊记者 大食“慢”与”稳”  宁夏沙坡头的大沙漠。  《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接过助手递来的盒饭,一屁股坐在沙漠里随处可见的一座小沙坡上,囫囵吞枣般地吃起了饭盒里的辣椒炒肉。留给他吃饭的时间并不多,因为还有两个团队、20多台摄影机、60来号人正在离他50米之遥的一个沙丘沟沟里拍摄《爸爸去哪儿》中五对父子(女),这还没加上从他头上不断飞过的航拍飞行器。  不是工作人员介绍,根本无法凭直觉把
雷州市政府长期拖欠民间债务,在法院终审判决之后仍然拒绝履行法律义务。对此,政府会有什么理由呢?在央视的报道里,一位副市长的说法是,“不能盲目相信法院。”不相信就不执行,这就是雷州市政府的逻辑。副市长先生对着镜头一再说谎,被当面拆穿仍不动声色,看着已经令人难过。而后,在舆论的一致批评之下,雷州市委宣传部又出面,承认副市长的话“欠妥”,乃精神紧张所致。言下之意,抗拒法院生效判决仍然有理。  这真让人不
北野天满宫的庭院,图中铜牛  和高发的花粉症一样,“花見”这个词一入春就开始频繁从人们口中蹦出来。在日语里,“花見”就是“去看花儿吧”。这花,在所有人的潜意识里都指樱花,而梅,作为漫漫花季的序曲,好像只为那部分赏识它的知音而开放。  初春,我满京都城寻找梅的踪迹,渴望当一個知音。  梅的果实在日本生活中无处不见,喧宾夺主的梅子甚至叫人忘了它的前身——梅花。京都赏梅名所不少,搭乘京阪线时,一眼就瞥到
宗舜法师  号无尽灯楼主人,佛教禅宗曹洞宗第49 代传人,中国佛学院教授。  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更多关注,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佛教在中国焕发了青春般的光彩。  佛教書籍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法师们纷纷在网络上用生动的现代语言传法。明星信佛渐成风气。千年古刹中有着现代的数字化生活。人们发现许多法师是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各科博士、硕士……  在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同时,
歌迷用箱子将自己围起遮挡大风  五一小长假的草莓音乐节上发生了很多事,有的有趣,有的可耻,有的荒唐而无奈,按关注度排列下来依次是:张曼玉两次高潮迭起的献唱、某摇滚乐队成员暴打舞台总监、天气差到提前拉闸清场,至于张蔷、宋冬野、彭坦甚至是黄耀明等真正的主菜反而淹没在口水和笑话中了。  张曼玉首日在上海的演出让人目瞪口呆,她把一首几乎像国歌那么普及的《甜蜜蜜》唱出了“耳目一新”的效果,有人说是死亡金属,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1931年,年轻时代的吴清源  高速列车从新宿站出发,一小时许,就到了小田原站。跟繁华铺张的东京比起来,20万人口的小田原市就像一个安静的乡镇。距离车站不远的市内一隅,有一座不起眼的老人院,两三层楼高,空间有些逼仄,老人坐在轮椅上来到会客厅时,过道中的桌椅要挪开才能通过。  这是2012年8月的一天,98岁的长者穿着长袖衬衣,身形瘦削,面无表情,乍一看是一个生命力羸弱的长者,但
这是张平宜十几年前初上凉山的旧照,她在书里说:我从台湾来,从来没有想过要“感动中国”。也因为我从台湾来,在大陆偏乡从事麻风村希望工程,不管在台灣或是大陆,我都是“夹缝人”,所以,远离名利,低调行事,是我过去十年来的心情写照。 图/林国彰  人们认识张平宜,是在“201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  那年,一条关于她的微博被疯转达数万次:“她叫张平宜,原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十多年前辞去高薪,来
12月初,韩红宣布退伍,离开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至于去向却一直没有明说,仅仅表示“未来依旧会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新的身份为歌迷呈现更多更好的音乐”。多方猜测中,谜底很快就要揭晓,预定1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韩红将带着她的新公司和新身份出现。  即使选择离开,韩红仍在微博上连续用了11个大哭的表情和3个感叹号,迫切表达着“生为空军人,死为空军魂。在心里我永远都是空军人”。这并非全是离别的场面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