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建设存在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单一、过于“碎片化”、规范性差、质量评价标准缺失、未落实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及功能偏弱等问题。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库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因此可以从厘清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精准设计结构化的资源建设蓝图,制定资源开发技术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研究资源库应用多平台整合策略等方面着手,探求资源库顶层规划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顶层规划;资源蓝图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4-0008-05
一、研究背景
2010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建设工程,截至2015年底,已有5个批次7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获批立项,其中,43个项目完成项目任务并通过验收[1],正式面向全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几年来,在国家资源库建设工程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资源库建设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资源库的资源总量不足,未能完全覆盖专业的主干课程,或未能完全覆盖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资源的冗余度普遍不足;二是资源的种类比较单薄,文本、图片的数量居多,真正适用于在线学习的微课、视频、动画、交互式课件等资源偏少;三是资源“颗粒度”把握失当,众多资源过于“碎片化”,丧失了学习资源的“完整性”特征,大量碎片化资源等于没有资源;四是社会资源利用的规范性差,未标注来源、未注明引用等情况普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隐患;五是缺乏质量评价标准,资源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的开发制作水准参差不齐;六是资源库应用平台未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资源检索、资源关联、资源再生等功能偏弱,教师组课、在线授课、测试交流、学习评价等功能缺失或功能单一,资源库易用性尚待改善[2]。
引发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库建设的顶层设计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需求分析不到位,忽略了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资源适用性差;资源库架构设计的精细化程度低,缺乏结构化的资源蓝图设计;资源建设规范性差,资源开发标准体系不完备,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缺失;管理平台与应用平台的关系处置不当,造成系统性冲突,影响资源库推广使用。
本文尝试通过厘清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精准设计结构化的资源建设蓝图、制定资源开发技术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研究资源库应用多平台整合策略等,形成资源库顶层规划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二、厘清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用户群体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为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他们是资源库应用的主力军;第二类为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举办网络教育或培训课程的社会学员;第三类是在互联网上自发学习的社会成员,也称为自我导向学习者。这三类用户分别对应三种不同教育类型,即“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泛在学习”[3]。
学校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教学活动发生在特定的物理空间(如校园)和场所(如教室、实训室等);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面对面,集中开展教学活动;三是教学实施遵循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如教育教学标准、质量管理制度等。目前,学校教育改革取向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将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与在线学习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在线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与学校教育主要采取面授方式不同,网络教育是在师生时空分离的条件下开展教学,教与学的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教师创建课程并开发课程学习资源;学生围绕课程学习资源、在教师指导以及同学协作下从事学习。显然,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工作,是启动和完成第二阶段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网络教育对于在线学习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资源占据了前台的位置,而教师退到了幕后[4]。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资源建设在网络教育中占据着先导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
泛在学习与网络教育一样,同属于线上学习模式,但两者之间也有明显区别。泛在学习属于自我导向的学习模式,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将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分享内容、贡献内容、合作学习,学习者自发地交流、协作、建立连接、构建学习网络,进行基于多种社交媒体的互动式学习。由此可见,泛在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对信息的判断、过滤、筛选、转换、聚合、重构与创新能力[5]。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三类用户群体实际需求差异性很大。第一,在资源库类型上,第一类用户属正规学校教育的学习者,面向结构化的专业教育课程,因而其资源库亦为结构化教学资源;第二类用户属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面向结构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或培训课程体系,同样需要结构化的课程学习资源;第三类用户为自我导向学习者,面向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与重构,多属非结构化学习资源。第二,在资源特征上,第一类用户与第二类用户同属正规化教育或培训的学习者,面向结构化教育课程,因而以对复合资源的需求为主;第三类用户作为泛在学习的主体,以对单体资源的需求为主。但在学校教育中,资源库用户除了在校学生之外,还包括教师,因而对于单体资源也存在广泛的需求。第三,在资源使用上,泛在学习和网络教育依赖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但对于在校学生,这些能力并非前提条件,而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身。因此,如果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则应基于“面对面教学 教师指导下的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制定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策略。
当前,资源库用户需求方面的最大误区在于未能准确把握第一类用户需求,或将后两类用户需求与第一类用户需求混淆。由于用户需求的差异性,在资源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因而,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准确应对不同用户群体对资源库的诉求。 三、精准设计结构化的资源建设蓝图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属于正规化教育,是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养过程。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均呈现结构化学习的特征,其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结构化资源库。
(一)资源库体系架构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涵较为丰富,遵循系统性设计理念,通常将资源库规划成若干子库。依据学习资源的隶属关系,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可以精准隶属于某门具体课程的学习资源,二是无法准确隶属于具体课程、却也属攻读本专业必备学习资源。前者是本专业各门主干课程学习资源的集合,称为课程资源子库;后者是超越具体课程的各项学习资源的集合,称为专业资源子库。专业资源子库的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专业标准资源、职业认证资源、科技竞赛资源、科技研发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等。
在资源子库的基本架构中,课程资源子库占据重要地位。课程资源子库的课程集合,需涵盖本专业的全部主干课程。为使课程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广泛、资源冗余度尽可能大,建议合理规划专业覆盖面与课程内涵。
(二)结构化资源蓝图
结构化资源库的顶层设计,其核心任务是生成结构化的资源建设蓝图。整个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制定结构化的专业课程学习大纲,第二阶段是科学编制结构化的专业课程资源大纲。
研究制定专业课程学习大纲阶段。学习大纲遵循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理论的基本规律,遵循“学习模块-学习单元-知识点/技能点”三级分层结构,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从知识与技能两大领域,科学规划专业课程的结构化学习内容,全面覆盖本专业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工程训练、职业认证、科技创新等内容。据此要求编写的学习大纲,通常情况下体量较大,每门课程均超出其60~70学时课程的学习内容。这种高度冗余的学习大纲,不仅能够承载学科性课程(如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展混合学习的需要,也能够承载实践导向课程(如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专业课程)开展混合学习的需要。
二是科学编制专业课程资源大纲阶段。资源大纲在逻辑链路上与学习大纲一脉相承,便于科学规划整个专业课程的结构化学习资源建设蓝图。资源大纲遵循“学习模块-学习单元-知识点/技能点-学习资源”四级分层结构,由此生成结构化的课程学习资源蓝图。这种学习资源蓝图,围绕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从学习资源的类型、名称、内涵、技术规格等方面,对资源开发与制作做出系统性的规划。学习资源蓝图既是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资源开发的实用工具。
四、制定资源开发技术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
资源库顶层规划尚需包含资源开发过程中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确保资源制作遵循在线教育技术规范,实现资源开发与应用平台建设同步规划,研究资源开发基本策略,制定资源质量评价标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机制。
(一)制定资源开发技术规范
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要求资源开发应遵循在线教育相关技术标准,并制定《资源素材制作技术规范》,给出文本、图像、分辨率与像素、音频(采样率、量化级、声道数、比特率与码率等)、超文本标记语言第5版(HTML5)等概念及释义,提出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虚拟现实/仿真类、PPT演示文稿、网页课件、其他类型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结构化资源库特点,规划资源目录结构,确定资源目录存储逻辑,遵循“见名知意”原则,制定统一的、规范的资源命名规则。
“碎片化学习”是在线学习的基本特征,既包括时间与空间的“碎片化”,也包含学习内容“碎片化”。但是,学习内容“碎片化”须界定合理的范围。当前,资源库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众多资源过于“碎片化”,成了制作素材而非学习资源。从课程学习规律看,学习者每次完成的最小学习任务,通常为某项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结构化的学习大纲正是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结构化的资源大纲也以支撑单项“知识点/技能点”学习需要作为资源规划的逻辑起点。资源的碎片化应以此为度,体现资源的“完整性”特征。
在线教育的实践表明,微课(或微视频)是最受欢迎的学习资源。微课的诞生正是为了适应在线学习、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微课的载体为视频,而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高效方式;微课以短小精悍见长,在有限的时间里蕴含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微课的内容聚焦于某项知识点或技能点,具有内容完整性特征;微课经过制作者的精心设计,整合了视频、声音、文字、动画等诸多媒介,丰富了知识表现力,提升了内容吸引力。以微课為锚,资源开发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适用性原则,资源的类型应适用于线上学习,适用于碎片化学习;二是完整性原则,资源的内容聚焦于某项知识点或技能点,内容相对完整;三是媒介整合原则,资源的制作应尽可能整合多重媒介,提高资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制定资源质量评价标准
资源内容评价。主要从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内容出发,评价资源的科学性、准确性、丰富性等。资源必须符合专业课程学习大纲和专业课程资源大纲的要求,做到内容正确、内涵丰富、冗余度高。
资源技术评价。主要依据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网络教育资源技术规范,以及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自身编制的资源开发与制作技术规范,评价各类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是否满足资源开发技术规范的要求。
资源管理评价。具体指标包括资源组织结构、资源命名规则、资源完整性、资源独立性、知识产权等。资源组织结构指标必须符合资源库整体框架的要求,以及资源蓝图设计的要求;资源命名规则必须遵循“见名知意”原则,支持资源库管理系统的智能检索功能要求;资源完整性指标应符合“学习模块-学习单元-知识点/技能点”三级分层结构的要求;资源独立性指标应满足资源最小“颗粒度”规范要求;知识产权指标应符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的基本要求。 资源效用评价。重点考量资源的有效性与易用性,具体指标包括资源可读性、资源可用性、资源针对性、资源创意性等。资源可读性和创意性为资源的艺术性指标,从媒体选择、版式设计、界面设计、生动形象、表现力、感染力等方面进行评价[6];资源可用性和针对性为资源的效度性指标,从指向性、便捷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上述评价指标侧重于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如需对整个资源库进行评价,还应包含对于资源库应用平台的评价指标。
(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的相关规定,网络资源发布须经著作权人授权,未经授权均为侵权行为。在资源库开发过程中,往往会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取得并使用图片、视频、动画、文本等素材资源,极易引发侵权行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在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对网络传播权作了合理限制,给出了合理使用情形,规定为课堂教学等目的在内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作品,可以不经权利人许可。但务必谨记,未经授权作品运用于教学也面临诸多限制条件。因此,必须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一方面,要建立规范的完成人署名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在利用社会资源时,要针对资源获取方式的不同,或标注资源来源,或规范资源引用,或签署授权协议,确保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不发生侵权行为。
五、研究资源库应用多平台集成方案
应用平台建设是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围绕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应科学规划资源库管理与应用平台,主要包括资源库管理和在线教学两大平台。
(一)资源库管理平台核心功能
一是资源入库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资源上传、资源转码、资源编目、资源审核、资源发布等。资源上传应支持批量上传、断点续传等,并努力实现自动分类与存储;资源转码即自动转码功能,不仅有利于规范各类资源的基本格式,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各类资源的在线播放和在线浏览效果;资源编目功能用于记载资源基本属性,包括资源命名、资源版本、所属课程与模块、资源作者及贡献度等;资源审核功能应支持分级审核、批量审核,确保资源审核可追溯;资源发布是资源入库的最后环节,授权进行资源发布。
二是资源使用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资源检索、资源浏览、资源引用、资源下载、资源再加工等。资源检索应支持一站式智能检索,支持依据资源目录结构进行检索,支持依据资源名称关键词进行快速检索,还可依据资源类型、资源作者、发布时间等进行定向检索;资源浏览是资源库的基本功能,用户可借助个人空间对资源进行收藏和管理;资源下载主要限于自有知识产权的学习资源,以及虚拟仿真等需要专用运行平台的特定资源等;资源引用、资源再加工是资源库的增值服务功能,使教师在搭建课程时,更加便利、快捷和高效。
三是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账户管理、权限管理、个人空间、数据统计、资源评价、后台管理等。资源库管理平台实行用户注册管理,通过权限设定对用户行为实行分级管理;个人空间便于用户进行资源收藏与管理,同时为用户提供学习活动记录和学习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包括用户活跃度、资源访问量、资源好评度等,支持用户积分激励机制;资源评价是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后台管理主要提供对平台各个层级管理功能及数据的汇总管理、敏感词过滤、系统日志、数据字典等功能。
资源库管理平台应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资源库云平台。管理平台应综合运用内容管理、存储管理以及语音识别、视频图像搜索等人工智能技术,形成集学习资源数字化、编目、检索、存储、管理于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
(二)在线教学平台核心功能
一是课程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课程搭建、信息发布、教学组织、辅导答疑、作业评阅、教学评价等。课程搭建功能支持任课教师按照学校管理规范,在相应课程空间进行课程搭建,应具备已搭建课程可重复使用、不同教师并行开课、教师跨学期开课等功能;平台可支持学生选课,及时发布开课信息或推送课程管理信息;平台可支持教学活动部署与实施,包括分组学习、在线研讨、辅导答疑、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支持师生互动及多种评价方式,支持人工批改、学生互评、自动阅卷等;平台可支持教学评价,提供评学和评教功能。教师可根据学习评价规则,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平台系统可定期发布问卷、调查、投票等,开展评教活动。
二是学习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报名选课、资源浏览、资源收藏、作业提交、在线自测、交流互动等。在线教学平台支持学生在线选课报名,选课成功可获准进入课程空间,在线浏览和观看学习资源,并将资源浏览、学习笔记、交流互动、作业练习等功能有效整合,对学习资源进行收藏和管理;平台可提供师生互动和在线测试功能,支持师生互动评价及教师辅导答疑,支持学生在线提问及在线测试,并实现自动评分。
三是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账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统计、学习行为分析、后台管理等。在线教学平台实行用户管理;平台具备数据统计功能,包括用户类型、用户数量、课程类型、课程数量、课程搭建情况,以及资源使用情况、资源评价情况等;平台还应支持学生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功能,包括行为采集模块、行为分析模块、行为评价模块等[7],为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在线教学平台还应提供多种学习策略,为师生打造个性化教学空间,完善辅助性教学功能,增强师生交流,充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基于资源库的教与学活动取得实效。此外,平台系统还应在提供丰富功能前提下,实现界面友好、使用便捷、管理高效以及維护方便的建设目标。
(三)多平台集成方案
职业院校在规划平台解决方案时,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一是搭建一个统一运行平台,该平台本质上是在线教学平台,内嵌资源库管理系统。二是资源库管理平台与在线教学平台相对分离,各自分属独立平台,但可根据需要实现跨平台平滑对接。 从实际情况看,现行的绝大多数资源库管理平台,其基本功能大同小异,主要差异体现在资源库承载能力以及资源入库管理和资源使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方面。而在线教学平台,不同学校则各有千秋、自成体系。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线教学平台涉及日常教学管理,与学校自身教务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因而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关于平台的选择策略,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一种情况,对于职业院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资源库,如果其主要用户为本校师生,便可以选择第一种策略,即搭建统一的运行平台,在课程教学平台框架下内嵌资源库系统。第二种情况,对于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建议将资源库管理平台与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分离,两个平台相互独立,资源库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而在线教学平台则面向校内师生或网络教育注册学员,同时,制定跨平台对接方案,实现资源库管理平台与在线教学平台的无缝连接。
参 考 文 献
[1]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专欄[EB/OL].(2015-6-30)[2016-9-5].http://zyk.ouchn.edu.cn/portal/index.
[2]任占营.以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EB/OL].(2015-3-4)[2016-9-12].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50304160020460
关键词 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顶层规划;资源蓝图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4-0008-05
一、研究背景
2010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建设工程,截至2015年底,已有5个批次7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获批立项,其中,43个项目完成项目任务并通过验收[1],正式面向全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几年来,在国家资源库建设工程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资源库建设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资源库的资源总量不足,未能完全覆盖专业的主干课程,或未能完全覆盖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资源的冗余度普遍不足;二是资源的种类比较单薄,文本、图片的数量居多,真正适用于在线学习的微课、视频、动画、交互式课件等资源偏少;三是资源“颗粒度”把握失当,众多资源过于“碎片化”,丧失了学习资源的“完整性”特征,大量碎片化资源等于没有资源;四是社会资源利用的规范性差,未标注来源、未注明引用等情况普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隐患;五是缺乏质量评价标准,资源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的开发制作水准参差不齐;六是资源库应用平台未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资源检索、资源关联、资源再生等功能偏弱,教师组课、在线授课、测试交流、学习评价等功能缺失或功能单一,资源库易用性尚待改善[2]。
引发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库建设的顶层设计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需求分析不到位,忽略了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资源适用性差;资源库架构设计的精细化程度低,缺乏结构化的资源蓝图设计;资源建设规范性差,资源开发标准体系不完备,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缺失;管理平台与应用平台的关系处置不当,造成系统性冲突,影响资源库推广使用。
本文尝试通过厘清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精准设计结构化的资源建设蓝图、制定资源开发技术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研究资源库应用多平台整合策略等,形成资源库顶层规划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二、厘清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用户群体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为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他们是资源库应用的主力军;第二类为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举办网络教育或培训课程的社会学员;第三类是在互联网上自发学习的社会成员,也称为自我导向学习者。这三类用户分别对应三种不同教育类型,即“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泛在学习”[3]。
学校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教学活动发生在特定的物理空间(如校园)和场所(如教室、实训室等);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面对面,集中开展教学活动;三是教学实施遵循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如教育教学标准、质量管理制度等。目前,学校教育改革取向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将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与在线学习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在线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与学校教育主要采取面授方式不同,网络教育是在师生时空分离的条件下开展教学,教与学的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教师创建课程并开发课程学习资源;学生围绕课程学习资源、在教师指导以及同学协作下从事学习。显然,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工作,是启动和完成第二阶段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网络教育对于在线学习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资源占据了前台的位置,而教师退到了幕后[4]。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资源建设在网络教育中占据着先导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
泛在学习与网络教育一样,同属于线上学习模式,但两者之间也有明显区别。泛在学习属于自我导向的学习模式,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将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分享内容、贡献内容、合作学习,学习者自发地交流、协作、建立连接、构建学习网络,进行基于多种社交媒体的互动式学习。由此可见,泛在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对信息的判断、过滤、筛选、转换、聚合、重构与创新能力[5]。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三类用户群体实际需求差异性很大。第一,在资源库类型上,第一类用户属正规学校教育的学习者,面向结构化的专业教育课程,因而其资源库亦为结构化教学资源;第二类用户属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面向结构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或培训课程体系,同样需要结构化的课程学习资源;第三类用户为自我导向学习者,面向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与重构,多属非结构化学习资源。第二,在资源特征上,第一类用户与第二类用户同属正规化教育或培训的学习者,面向结构化教育课程,因而以对复合资源的需求为主;第三类用户作为泛在学习的主体,以对单体资源的需求为主。但在学校教育中,资源库用户除了在校学生之外,还包括教师,因而对于单体资源也存在广泛的需求。第三,在资源使用上,泛在学习和网络教育依赖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但对于在校学生,这些能力并非前提条件,而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身。因此,如果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则应基于“面对面教学 教师指导下的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制定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策略。
当前,资源库用户需求方面的最大误区在于未能准确把握第一类用户需求,或将后两类用户需求与第一类用户需求混淆。由于用户需求的差异性,在资源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因而,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准确应对不同用户群体对资源库的诉求。 三、精准设计结构化的资源建设蓝图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属于正规化教育,是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养过程。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均呈现结构化学习的特征,其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结构化资源库。
(一)资源库体系架构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涵较为丰富,遵循系统性设计理念,通常将资源库规划成若干子库。依据学习资源的隶属关系,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可以精准隶属于某门具体课程的学习资源,二是无法准确隶属于具体课程、却也属攻读本专业必备学习资源。前者是本专业各门主干课程学习资源的集合,称为课程资源子库;后者是超越具体课程的各项学习资源的集合,称为专业资源子库。专业资源子库的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专业标准资源、职业认证资源、科技竞赛资源、科技研发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等。
在资源子库的基本架构中,课程资源子库占据重要地位。课程资源子库的课程集合,需涵盖本专业的全部主干课程。为使课程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广泛、资源冗余度尽可能大,建议合理规划专业覆盖面与课程内涵。
(二)结构化资源蓝图
结构化资源库的顶层设计,其核心任务是生成结构化的资源建设蓝图。整个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制定结构化的专业课程学习大纲,第二阶段是科学编制结构化的专业课程资源大纲。
研究制定专业课程学习大纲阶段。学习大纲遵循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理论的基本规律,遵循“学习模块-学习单元-知识点/技能点”三级分层结构,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从知识与技能两大领域,科学规划专业课程的结构化学习内容,全面覆盖本专业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工程训练、职业认证、科技创新等内容。据此要求编写的学习大纲,通常情况下体量较大,每门课程均超出其60~70学时课程的学习内容。这种高度冗余的学习大纲,不仅能够承载学科性课程(如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展混合学习的需要,也能够承载实践导向课程(如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专业课程)开展混合学习的需要。
二是科学编制专业课程资源大纲阶段。资源大纲在逻辑链路上与学习大纲一脉相承,便于科学规划整个专业课程的结构化学习资源建设蓝图。资源大纲遵循“学习模块-学习单元-知识点/技能点-学习资源”四级分层结构,由此生成结构化的课程学习资源蓝图。这种学习资源蓝图,围绕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从学习资源的类型、名称、内涵、技术规格等方面,对资源开发与制作做出系统性的规划。学习资源蓝图既是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资源开发的实用工具。
四、制定资源开发技术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
资源库顶层规划尚需包含资源开发过程中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确保资源制作遵循在线教育技术规范,实现资源开发与应用平台建设同步规划,研究资源开发基本策略,制定资源质量评价标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机制。
(一)制定资源开发技术规范
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要求资源开发应遵循在线教育相关技术标准,并制定《资源素材制作技术规范》,给出文本、图像、分辨率与像素、音频(采样率、量化级、声道数、比特率与码率等)、超文本标记语言第5版(HTML5)等概念及释义,提出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虚拟现实/仿真类、PPT演示文稿、网页课件、其他类型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结构化资源库特点,规划资源目录结构,确定资源目录存储逻辑,遵循“见名知意”原则,制定统一的、规范的资源命名规则。
“碎片化学习”是在线学习的基本特征,既包括时间与空间的“碎片化”,也包含学习内容“碎片化”。但是,学习内容“碎片化”须界定合理的范围。当前,资源库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众多资源过于“碎片化”,成了制作素材而非学习资源。从课程学习规律看,学习者每次完成的最小学习任务,通常为某项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结构化的学习大纲正是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结构化的资源大纲也以支撑单项“知识点/技能点”学习需要作为资源规划的逻辑起点。资源的碎片化应以此为度,体现资源的“完整性”特征。
在线教育的实践表明,微课(或微视频)是最受欢迎的学习资源。微课的诞生正是为了适应在线学习、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微课的载体为视频,而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高效方式;微课以短小精悍见长,在有限的时间里蕴含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微课的内容聚焦于某项知识点或技能点,具有内容完整性特征;微课经过制作者的精心设计,整合了视频、声音、文字、动画等诸多媒介,丰富了知识表现力,提升了内容吸引力。以微课為锚,资源开发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适用性原则,资源的类型应适用于线上学习,适用于碎片化学习;二是完整性原则,资源的内容聚焦于某项知识点或技能点,内容相对完整;三是媒介整合原则,资源的制作应尽可能整合多重媒介,提高资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制定资源质量评价标准
资源内容评价。主要从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内容出发,评价资源的科学性、准确性、丰富性等。资源必须符合专业课程学习大纲和专业课程资源大纲的要求,做到内容正确、内涵丰富、冗余度高。
资源技术评价。主要依据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网络教育资源技术规范,以及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自身编制的资源开发与制作技术规范,评价各类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是否满足资源开发技术规范的要求。
资源管理评价。具体指标包括资源组织结构、资源命名规则、资源完整性、资源独立性、知识产权等。资源组织结构指标必须符合资源库整体框架的要求,以及资源蓝图设计的要求;资源命名规则必须遵循“见名知意”原则,支持资源库管理系统的智能检索功能要求;资源完整性指标应符合“学习模块-学习单元-知识点/技能点”三级分层结构的要求;资源独立性指标应满足资源最小“颗粒度”规范要求;知识产权指标应符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的基本要求。 资源效用评价。重点考量资源的有效性与易用性,具体指标包括资源可读性、资源可用性、资源针对性、资源创意性等。资源可读性和创意性为资源的艺术性指标,从媒体选择、版式设计、界面设计、生动形象、表现力、感染力等方面进行评价[6];资源可用性和针对性为资源的效度性指标,从指向性、便捷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上述评价指标侧重于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如需对整个资源库进行评价,还应包含对于资源库应用平台的评价指标。
(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的相关规定,网络资源发布须经著作权人授权,未经授权均为侵权行为。在资源库开发过程中,往往会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取得并使用图片、视频、动画、文本等素材资源,极易引发侵权行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在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对网络传播权作了合理限制,给出了合理使用情形,规定为课堂教学等目的在内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作品,可以不经权利人许可。但务必谨记,未经授权作品运用于教学也面临诸多限制条件。因此,必须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一方面,要建立规范的完成人署名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在利用社会资源时,要针对资源获取方式的不同,或标注资源来源,或规范资源引用,或签署授权协议,确保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不发生侵权行为。
五、研究资源库应用多平台集成方案
应用平台建设是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围绕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应科学规划资源库管理与应用平台,主要包括资源库管理和在线教学两大平台。
(一)资源库管理平台核心功能
一是资源入库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资源上传、资源转码、资源编目、资源审核、资源发布等。资源上传应支持批量上传、断点续传等,并努力实现自动分类与存储;资源转码即自动转码功能,不仅有利于规范各类资源的基本格式,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各类资源的在线播放和在线浏览效果;资源编目功能用于记载资源基本属性,包括资源命名、资源版本、所属课程与模块、资源作者及贡献度等;资源审核功能应支持分级审核、批量审核,确保资源审核可追溯;资源发布是资源入库的最后环节,授权进行资源发布。
二是资源使用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资源检索、资源浏览、资源引用、资源下载、资源再加工等。资源检索应支持一站式智能检索,支持依据资源目录结构进行检索,支持依据资源名称关键词进行快速检索,还可依据资源类型、资源作者、发布时间等进行定向检索;资源浏览是资源库的基本功能,用户可借助个人空间对资源进行收藏和管理;资源下载主要限于自有知识产权的学习资源,以及虚拟仿真等需要专用运行平台的特定资源等;资源引用、资源再加工是资源库的增值服务功能,使教师在搭建课程时,更加便利、快捷和高效。
三是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账户管理、权限管理、个人空间、数据统计、资源评价、后台管理等。资源库管理平台实行用户注册管理,通过权限设定对用户行为实行分级管理;个人空间便于用户进行资源收藏与管理,同时为用户提供学习活动记录和学习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包括用户活跃度、资源访问量、资源好评度等,支持用户积分激励机制;资源评价是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后台管理主要提供对平台各个层级管理功能及数据的汇总管理、敏感词过滤、系统日志、数据字典等功能。
资源库管理平台应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资源库云平台。管理平台应综合运用内容管理、存储管理以及语音识别、视频图像搜索等人工智能技术,形成集学习资源数字化、编目、检索、存储、管理于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
(二)在线教学平台核心功能
一是课程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课程搭建、信息发布、教学组织、辅导答疑、作业评阅、教学评价等。课程搭建功能支持任课教师按照学校管理规范,在相应课程空间进行课程搭建,应具备已搭建课程可重复使用、不同教师并行开课、教师跨学期开课等功能;平台可支持学生选课,及时发布开课信息或推送课程管理信息;平台可支持教学活动部署与实施,包括分组学习、在线研讨、辅导答疑、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支持师生互动及多种评价方式,支持人工批改、学生互评、自动阅卷等;平台可支持教学评价,提供评学和评教功能。教师可根据学习评价规则,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平台系统可定期发布问卷、调查、投票等,开展评教活动。
二是学习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报名选课、资源浏览、资源收藏、作业提交、在线自测、交流互动等。在线教学平台支持学生在线选课报名,选课成功可获准进入课程空间,在线浏览和观看学习资源,并将资源浏览、学习笔记、交流互动、作业练习等功能有效整合,对学习资源进行收藏和管理;平台可提供师生互动和在线测试功能,支持师生互动评价及教师辅导答疑,支持学生在线提问及在线测试,并实现自动评分。
三是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账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统计、学习行为分析、后台管理等。在线教学平台实行用户管理;平台具备数据统计功能,包括用户类型、用户数量、课程类型、课程数量、课程搭建情况,以及资源使用情况、资源评价情况等;平台还应支持学生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功能,包括行为采集模块、行为分析模块、行为评价模块等[7],为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在线教学平台还应提供多种学习策略,为师生打造个性化教学空间,完善辅助性教学功能,增强师生交流,充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基于资源库的教与学活动取得实效。此外,平台系统还应在提供丰富功能前提下,实现界面友好、使用便捷、管理高效以及維护方便的建设目标。
(三)多平台集成方案
职业院校在规划平台解决方案时,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一是搭建一个统一运行平台,该平台本质上是在线教学平台,内嵌资源库管理系统。二是资源库管理平台与在线教学平台相对分离,各自分属独立平台,但可根据需要实现跨平台平滑对接。 从实际情况看,现行的绝大多数资源库管理平台,其基本功能大同小异,主要差异体现在资源库承载能力以及资源入库管理和资源使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方面。而在线教学平台,不同学校则各有千秋、自成体系。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线教学平台涉及日常教学管理,与学校自身教务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因而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关于平台的选择策略,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一种情况,对于职业院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资源库,如果其主要用户为本校师生,便可以选择第一种策略,即搭建统一的运行平台,在课程教学平台框架下内嵌资源库系统。第二种情况,对于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建议将资源库管理平台与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分离,两个平台相互独立,资源库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而在线教学平台则面向校内师生或网络教育注册学员,同时,制定跨平台对接方案,实现资源库管理平台与在线教学平台的无缝连接。
参 考 文 献
[1]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专欄[EB/OL].(2015-6-30)[2016-9-5].http://zyk.ouchn.edu.cn/portal/index.
[2]任占营.以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EB/OL].(2015-3-4)[2016-9-12].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5030416002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