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音色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市的文明、都市的生活、都市的节奏改变了我们的视觉态度与心理反应。在绘画形态上,样式不停地翻新,物象的夸张与非自然状态重组,强调主观的观念意识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流行起来。这一形态在传统的工笔画中也不例外。
  或许,过去的视觉经验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是通过观察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穷美感的基础上,激发人们表现的愿望。大自然作为一个母体,它的缤纷多彩吸引着我们去关注,去体验。我们描绘自然的过程,也是在寻找绘画语言与绘画形式来揭示自然美感的过程。
  陈胜生活在远离都市中心的郊外,处在自然的怀抱中。物态的更替,四季的变换,无时无刻不触动着他的视觉,他也在不停记录与描绘的过程中,思考着体验与表达的关系,这种思考静悄悄地与身边的自然密切联系着,交融着,并且在传递自然的讯息中感悟着时光的流逝,在悉心的描绘中体察着花事的变换。
  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鸟类馆,当周围簇拥着几百个不同国家的儿童等待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家巴勒斯这位高龄老人演讲时,巴勒斯却出乎意料地说:“每逢参观博物馆,我都有一种参加葬礼的感觉。”“一只被做成标本的鸟,已经不是一只鸟了……不要去博物馆寻找自然,去自然中看麻雀在头顶飞旋,听海鸥的叫声,只有你能伸手摸得到的、呼吸到的自然才是真正的自然。”
  如今高速发展的都市文明已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不断更新的科技革命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范围,然而,我们在获取各种纷杂信息的同时,也失去了平静的心态。我们的时间被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发明、新事物所分散与分割,我们在获得大量物质便利的同时也卷入了更贪婪的物欲旋涡。心灵的焦虑让我们逐渐疏远了大自然。扪心自问,我们还能彻底悠闲地在自然中漫步,驻足聆听鸟的鸣叫,观看花开花落吗?我们还有安详的心境回到手摸得到的真正的自然吗?换句话说,我们还能摆脱铆足劲的进步,安然地做一回适性的落后吗?
  陈胜全家几年前坦然定居南京郊区,兒子也随之在镇上上学,课余能看老农种植,到山林采果,到草间觅虫。花木葱茂,田园山色,野趣盎然。大自然或许更能润泽成长的心灵。
  陈胜时常与我沟通的话题同样是自然的音讯,生态园的牡丹含苞了,村落旁有一片木芙蓉红白相杂,水塘边菖蒲才冒尖,黄鸢尾却已盛放。
  而陈胜更像忙碌的蜜蜂在花间枝头流连,通过他笔底的组合与调配,呈现出一幅又一幅洋溢着自然芬芳的画面。我们可以在他的画面中感受到梅花绽放的色泽,芙蓉压枝的娇羞,牡丹盛极的雍容,垂丝海棠与八重樱的怒放预示春色更浓,让我们在重享韶华喜悦的同时,也能隐隐生出一种哀物之情。
  在自然的面前,无论人类有多么奇特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都是自然的产物,这一属性是无法改变的。
  陈胜始终在聆听自然的音色,在他心中与笔底也始终流淌着自然的音色。
  陈胜
  1976年2月生于陕西宝鸡,回族。1997年移居湖南长沙从事美术工作。2010年9月在北京现代工笔画院高研班学习。2011年9月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师从江宏伟教授, 2014年6月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自由画家。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
  2010年4月在长沙兴兰堂举办“轻翎浮翠—陈胜工笔花鸟画作品展”。
  出版有《轻翎浮翠—陈胜工笔花鸟画作品集》《移生暎跡—陈胜工笔花鸟画作品集》。
其他文献
本科畢业。创办《意象·童画》儿童美术馆,从事少儿美术教育。热爱油画风景,并一直坚持写生创作,作品被私人收藏。
期刊
1982年生于陕西长安。201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专业(山水方向)硕士学位。现为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內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自2003年以来在省级以及全国性展览中入展和获奖8次。30余幅作品及论文发表于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举办个展3次,出版画册2部,编著书法教材2部(合作)。书画作品被陕西美术博物馆、吴道子艺术馆等单位收藏。
期刊
中国在线艺术网:您的作品题材集中在人物画上,您认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难点在于哪些方面?您在具体创作中又是如何予以解决的?  姜永安:塑造是外来语式,言及艺术家为获得形象的生动与鲜活反复拿捏之表现心力。  顾恺之很早就说“凡画,人最难”,所谓“难”,人物画不止于四体妍蚩的准确刻画,难在“气韵”“神韵”,就是形象的生动与鲜活,“气韵”是比“神韵”更高级的生命意味,绘画要赋予形象生命感,所以要“迁想妙得”才
期刊
杰颖的画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其作品把内心体验的生命迹象,进行了多角度解构,逐渐呈现出一种纯粹的笔墨表达方式。之所以纯粹,是由于杰颖笔下的人物、风景、静物等都凝聚在一种情感的整体氛围里,尤若一座城池,在其中生活的人们交叠在一起,向往着寂静深远的自然,向往着真善的家园。杰颖的画是笔墨与当下环境生存状态的实验性课题,一种焦虑,一种恍惚,它们作为一种笔墨状态,更准确讲像是一个现代人心性自白。这种研究探索当
期刊
【摘要】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部分江南地区农村住宅设计与当地地域文化和传统村庄风貌相脱节。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杭州富阳东梓关村新农居建筑设计的整体布局、空间功能、建筑风格及材料工艺四个方面的策略实践分析其地域性,力求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营建出更高品质的适宜性的人居环境。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地域性;设计;东梓关村  2012年,我国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概念和部署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具
期刊
期刊
在当下喧嚣繁缛的美术界,何彦萍的工笔人物画如一泓清泉,宁谧、朗润、素朴而又不乏雅逸,令人在读画的过程中,悄然品嚼了岁月的沧桑与人性的真淳。这样的画不仅悦目,而且赏心,“真、善、美”的感染力很强。我对何彦萍青眼目之,这样优秀的人物画家出现在中原大地,犹似清风入溽暑。近些年来,彦萍黾勉精进,屡屡在全国重要展览中入选、获奖,彰显了不俗的实绩。综括来说,无论是《溪水清清》中的清澈亲情,还是《暮归》中的深邃
期刊
传统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在中国悠久的绘画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源于自然,但却能够超越自然之美,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山水画能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获得巨大的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西方的风景画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其中蕴含着一个艺术上无法了却的东方情结,它是一代代山水画家为之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走进去,就会感到无比的温馨与满足。这种满足是一种体验,一种冲动,一种缠绵的情感。一种面对艺术女
期刊
21世纪初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总体发展态势是强劲的,而且其风格流派的演变节奏丝毫不逊于20世纪初叶西方现代艺术的流变。但是在此过程中,徐悲鸿、蒋兆和所开拓的现实主义中国写意人物画体系仍然起着支撑作用,也将中国写意人物画引入到接近于现代的艺术语境之中。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东北地区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沿承了徐、蒋体系,秉持现实主义传统,开拓出极具新意的语言范式,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占有举足
期刊
安之若素,画由心生,幽香自远,静待花落……伴随那些诗意的咏叹,面对诸多幻象的破灭、人生的酸楚,会令诸多表达者失语——至道本无言,只有孤独的苦行者,可以在心底沉淀、锤炼自己的语言,去除雕饰,洗尽铅华,回归朴素的真挚。  朱瑞生长于山水瑰丽、人杰地灵的国画之乡——长顺。长顺幽美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在他内心深处扎下了朦胧且坚定的人生目标。带着对艺术的执着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2013年进入第二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