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新题演练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一般来说它出现在语言表达题、诗歌鉴赏题、文言阅读题、散文或小说阅读题中。无论遇到是哪种类型的题目,答题时都应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探究题具有开放性。有些题目的答案得先立足于文本,依据文本作合理的探究。有些题目可以跳出文本,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谈感受。
  以下是部分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现代社会时尚的冲击下。“炫”字的用法变碍更为多变,更为灵巧。在电脑上输入“炫”字,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话:“炫美的手镯”,“酷炫的外形”,“炫酷的概念车”,“炫音靓图”,“电玩世纪——奇炫的游戏世界”。“网上最炫的河南方言”,“超醅超炫的概念车型”,“生活还炫吗”,“房产广告何必非炫富不可”“抢先炫出的是女人的身体”“炫出自我”……
  影视媒体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韩寒的文字被他的追随者评作“真炫”,2006年的超级女生选拔赛上亚军获得者谭维维经常得到评委这样的评价“你的高音很炫”,第八届全国模特大赛上的女选手林菀被评委赞为“身材真炫”……
  从“炫”字的使用情况中。你看出了哪些问题?
  【解题指南】可以拿“炫”字的一般用法、意义和文中情况比较。也可以就事论事地谈这个字的用意。评价应尽量结合时代特色谈出些真实的想法,甚至可以在生活中另找此字的用法和意义。得出更多的看法。
  【参考答案】“炫”字的意义和用法正在逐渐扩大。比如原本意义是“晃眼,光彩眩目”用作形容词。多是指给人造成的视觉效应。而现在可以指视觉、听觉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感官上的独特感受。相比之下,现在的用法更重人的内心感受,更深人人的心灵与生活;说的和听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词语的表达似乎更为酣畅淋漓的效果上,而很少有人去注意它在语法上是否符合要求。“炫”字越来越具备口语化气息了。“炫”字做动词时意为“显示、夸耀”。在以往的文字中,以贬义为主;现代社会中,它虽然仍保持着贬义的用法,但是时尚的用法中越来越多地将之用作褒义词,它似乎在呼唤着现代人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热情,其中寄托着要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这无疑体现出了时代气息,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凡是能唤醒人类内心沉睡的意识、符合社会需要的语言现象。必然有它存在与发展的巨大空间。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应教题梅
  (元)王冕
  刺刺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此诗出自其《竹斋集》,晚年,王冕人朱元璋幕府。奉命而作。诗借题梅而写时势,境界阔大,寓意深远,大不同于王冕的一般咏梅之作。据说,朱元璋极为“眷赏”此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解题指南】要注意题干的提示——“入朱元璋幕府”,就可以知道朱元璋当时的身份,然后可以从诗句用意联想到它对朱元璋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朱元璋对本诗“眷赏”,主要应该是因其政治含义:北风沙尘。是元朝昏暗横暴的象征:江南春天,是对其解放汉族人民的褒扬。而这种对比中夹人“胡儿”一句,则暗示了异族统治必在中原灭亡。“谁信”二字,又暗合了朱元璋的自负——虽然当时还未成王。他却深有自信。可能朱元璋原意只是想看看王冕的文采。但是这样的诗句有如此深意。怎不令他喜出望外?
  
  三、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二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界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奠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根据第二段话,有人认为孔子鄙视农业生产活动。并与第一段话中的言辞有自相矛盾之嫌,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指南】这类探究得以对文句本身的理解为基础,从字面出发得出的理解,和结合人物思想境界与生活背景得出的理解会有差别,这也是答题可以得出不同评价和分析的根源。
  【参考答案】(1)同意。与南宫适谈话时,孔子认为对方看到禹、稷等帝王带领人民从事生产,身先士卒,是以德服人的行为,看来孔子并不鄙视体力劳动。但是第二段话中,孔子对樊迟求学庄稼事务很有意见。甚至说“焉用稼”,似乎否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价值,只要讲求信义即可强国。因此,孔子有自相矛盾之嫌。(2)不同意。事实上,孔子反对樊迟学稼并不是出于他对体力劳动以及农业科技的鄙视。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孔子看来,义的价值要高于利,道德理想的价值要高于实际技能,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因此,孔子之所以偏好脑力劳动,反对樊迟学稼,那只是希望自己的弟子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并不存在鄙视体力劳动的问题。不愿意学习某种知识,不等于鄙视那种知识;不愿意从事某种事业或职业,也不等于鄙视那种事业或职业。
  
  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旗手
  都德
  这个奥尔尼是一个袖章上有三条纹的老兵,没有文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军队里熬了二十年才当上低级士官。从小被遗弃,吃过不少苦,长期在兵营里过单调的生活。因此头脑迟钝,所有这些都剥印在他低矮而显固执的额头上、被行军袋压弯了的背脊上、军事操练中所养成的下意识的步伐上。除此以外。他还有点口吃,不过,当一名旗手,根本就无需有什么口才。战斗的当天晚上,上校对他说:“军旗既然在你手里,好样的,你就好好保护它吧。”随军女膳食员立即就在他那件经过日晒雨淋、硝烟熏烤、已破旧不堪的军大衣上,琏上了一道标志少尉军衔的金色线条。此乃他卓微一生中惟一的殊荣。这个老兵的腰杆一下就直起来了。可怜的他,过去走路老习惯于低着头弯着腰。两眼不敢平视。打这以后,他就有了意气风发的神气。目光仰视,老望着这破碎不堪的军旗在上面飘扬,他尽力把它举得直直的,高高的。让它超越于死亡、叛逃与溃败之上。
  在进行战斗的那些日子里。奥尔尼两手举看牢牢插在皮套里的旗杆,他看起来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一声不吭,巍然不动。严肃得像一个手捧圣物的教士。这面旗帜原本金光闪闪、漂亮堂皇,如今已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成了一块破布,但他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紧握着旗杆的手指上,集中在藐视着对面普鲁士人的目光里,那目光好像在说:“你们来试试看,能否把它从我手里夺走!……”
  无人敢来一试,甚至死神也没有试过。经历过了波尔尼、格拉维洛特这些最为惨烈的战斗之后,这面军旗仍然到处飘扬,它褴褛不堪,伤痕累累, 但仍然是老奥尔尼高举着它。
  不久,到了九月份,普鲁士军队直逼麦茨城下,法军遭到封锁,在泥泞中泡的时间太久,大炮也生了锈,这支世界上第一流的军队,由于困顿无为、给养短缺、消息断绝而士气低沉。他们把步枪支架起来,搁置不用,就在枪架旁边,他们因生痛与烦恼而纷纷死去。不论是长官还是士兵,没有人再抱希望:只有奥尔尼一人依然信心十足。他那面破烂的三色旗在他心里代替了一切,只要他觉得军旗犹在,那就什么东西也没有失去。
  巴赞元帅一道缴枪投降的命令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
  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奇耻大辱,元帅的命令竟然要十五万装备精良、尚有战斗力的大军一枪不发。向敌人缴械投降。
  ——“那么,军旗呢?”奥尔尼脸色发白地问——军旗和所有的东西揶史出去,枪支,剩下的一切一切,统统交出去……
  ——“天……天……天打雷劈!”可怜的旗手结结巴巴诅咒着,“这些王八蛋休想得到我的军旗……”,说着就朝城市方向跑去。
  军械库所有的门都大大敞开。
  在一个角落,巴赞元帅大军的旗帜。杂乱地堆放在泥泞的石板地上。这些色彩鲜亮的丝绸旗已经破破烂烂,金色的流苏与制作精美的旗杆也已残缺不全,所有这些代表着荣誉的器物都扔在地上,浸满雨水,沾满了泥泞,简直惨不忍睹。一位负责行政事务的军官把它们一面一面拾起来,叫唤它所属团队的番号,每个旗手就走上前去领一张收条。有两个普鲁士军官身体僵直、毫无表情站在那里,监督着把战利品装到运输车上。
  啊,光荣、圣洁的破旗,你们就这样走了,裸露出你们裂开的伤口。像折翅的鸟儿一样凄惨地拖扫着地面!你们就这样走了,带着美好事物惨遭玷污的奇耻走了,你们中的每一面都带走了一小部分法兰西。你们褪了色的皱褶里还存留了长途行军中的阳光,你们累累的弹痕里,深藏着对那些无名战士的回忆,他们都是在军旗下碰巧中弹身亡的,因为敌人所瞄准射击的正是军旗……
  ——“奥尔尼,轮到你了……正在叫你哩……去领你的收条。”
  果真要领收条!
  那面军旗就在他眼前。正是他的那一面。所有旗帜中最漂亮,也是破损得最厉害的一面……一看见它,他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斜坡上。他听见子弹在呼啸,铁制军用饭盒发出破碎的响声,上校在失声叫喊:“战士们,军旗还在!……”已经先后有二十二名战友中弹倒地,他。第二十三名旗手赶紧就冲了过去,扶住并举起那面因旗手倒下而摇摇欲坠的军旗。啊!那一天,他曾发誓要捍卫军旗、要保护军旗,直到自己死去。可是,现在……
  想到这里,他全身的血一下全都涌到头上。他像喝醉了似的,像发了狂似的,朝普鲁士军官扑了过去,夺过自己心爱的军旗,紧紧把它握在手里;接着,他试图再一次把它举得高高的,举得笔直,同时大声叫喊:“向军旗致……”但他的喊声被堵在嗓子里。他感到旗杆在抖动,从他手里滑了下去。在这叫人窒息的空气里,在沉重压抑着这些沦陷城市的死亡空气里,军旗不可能再飘扬,任何高尚的事物不可能再存活……老奥尔尼像被雷电击了一下,倒在地上死了。
  有人建议将题目“旗手”改为“奥尔尼”,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解题指南】此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要结合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考虑,同时也要注意与主题表现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看法一:以“旗手”为题更合适。理由:点明人物的身份,显示人物与旗帜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文章情节发展合情合理,暗示了人物的命运。看法二:以“奥尔尼”为题更合适。理由:奥尔尼是全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对其它人物未展开描写,以此为题,更能紧扣核心;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其他文献
桓温传  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连名之日温。  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时人称焉。  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忮善,忮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
期刊
【真题解析】  1 (2009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 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 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 张灯结彩 休威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答案】C  【思路点拨】本题中其他三项的错误分别是:A,分庭抗理一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一推心置腹,D,估名钓誉一沽名钓誉。对这样的
期刊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例1】惜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解析】此句中“子不遇时”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你没有赶上好时候”。而“惜惜乎”的意思是“可惜呀
期刊
高考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技巧性和灵活性。它的考查方式一般以选择题型为主。2009年的湖北卷和山东卷依然沿用了此种形式。例如湖北卷的第5题: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
期刊
景与情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它们的组合方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触景生情,一种是移情入景,一种是融情于景。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借以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    [例1]  春日登楼怀归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解析]此诗
期刊
[阅读指引]    受篇幅的限制,小说考试一般都选小小说作命题材料,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日月行色》。小小说的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选材沙里淘金,立意一叶知秋,结构巧夺天工,情节出奇制胜。人物画龙点睛,语言惜墨如金。这些方面都可能成为命题者高度关注的对象,我们进行小说阅读训练也应该特别注意这几点。  小小说,与长中短篇小说一样,也具备情节、人物、环境三个要素,在解题中,也要从“理情节”“析人物”“
期刊
一、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一要看清题目要求,如扩展重点、字数等;二要“添枝加叶”,给句子主干增加修饰性或限定性词语,使之形象生动;三要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意蕴;四要注意虚实结合,写出丰富内涵。    【实践演练】    1 围绕“宋词的内容丰富多彩”这一中心,扩展成一段内容丰富的话,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刊
[拟写规则]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三、位置相同的词性相同,结构相同,种类相同。  四、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法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不能颠倒。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期刊
考点分析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两大板块与其它板块相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期刊
【考点点击】    1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备考策略】    分析概括是一种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的综合能力,这种分析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依据等。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词义、旬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