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农业大国,作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从来都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每项水利工程都有着利国利民的目标,都需要必要的投资和实施,为了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得到可靠的解决,笔者分析了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下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00-01
1、目前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1.1 灌排设施发展滞后
许多灌区只修建了渠首、干渠和支渠,支渠以下的斗、农、毛渠和相应的建筑物都修建不全,有的配套率不到20%。这些设施不仅没能充分发挥效益,而且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已达到或超过了使用年限,大部分工程将逐步进入老化期。由于先天不足(质量不好,配套不全),后天失调(维修管理跟不上),普遍老化破损严重,效益衰减,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
1.2 新增灌溉面积多,灌溉难度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使灌溉水源更加紧张,严重制约北方地区灌溉面积的发展。其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水源、地形等條件好的耕地绝大部分已发展为灌溉面积,受水土资源的制约,今后新建、扩建灌溉面积投资更大、难度更高。
1.3 灌溉创新技术应用率低
我国灌区灌溉渠道的衬砌率只有20% ~ 30%,渠道跑、冒、漏水现象十分普遍。在灌水方式上,大多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采用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的灌溉面积不足10%,灌溉水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全国平均仅为0. 5 左右,比先进国家低0. 20 左右。再加上管理水平低,以及如何适应农村现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经营体制、节水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因素,到目前为止,节水技术的成果转化率只有20%左右。
2、水利工程的建设
2. 1 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
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要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灌溉技术与方法,全面普及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灌区节水改造
从灌区经济总体开发的角度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心,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新灌区开发
在对现有灌区进行充分挖潜改造的基础上, 再考虑新建工程。原则上新发展灌溉面积所需水量一律从现有灌区节水改造省出的水量中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开发利用天然雨水,适度开发地下水资源。
(3)园田化建设
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边地区,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广采用与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持续高效农业相适应的农村水利先进设备、技术和方法,率先将农田灌排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农田水利示范园区,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社区环境的优化、美化奠定物质基础。
(4)乡镇供水及农村饮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供水尤其是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结合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供排水设施,改善社区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
2.2 节水灌溉技术
(1)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
1)节水灌溉输配水系统
灌溉输配水系统,上接灌溉水源下接田间渠系,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输配水任务。
2)节水灌溉技术
a.地面灌溉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淹灌: 灌水时格田内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适用于水稻灌溉。漫灌: 在田内不做任何沟埂,任凭水在地面流动,是一种粗放的灌水方式。
畦灌:水流沿畦长方向流动,流动中湿润土壤。
沟灌:在作物行间开沟,水在沟中流淌,适用于宽行作物。
膜上灌:水流在膜上流动,从膜上的出苗孔进入土壤灌溉作物。
b.喷微灌技术。喷微灌( 包括滴灌) 是当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 喷头) 将有压水( 流量q ≥ 250 L/h) 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微喷头或滴头( 流量q < 250 L/h) 将水和养分均匀、 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或土层中进行灌溉。喷微灌需要借助压力管网输水,它们都具有省水、省工、省地、
增产、提高品质、保持水土、适应性强和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灌水等优点,且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控制和实施灌溉过程。微灌还有比喷灌节能、节水的特点。
3)节水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制度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和可供水量确定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 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使得有限的灌溉水量,获得最好的产量水平。传统的灌溉制度是在水量供给充足的条件下制订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缺水已成为全球农业灌溉的发展趋势。 实践证明,充分灌溉虽然能取得理想的产量, 但灌溉定额也大, 牺牲一点单产,则可以节省较多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获得总产量最大。
4)控制排水
控制排水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自由排水,它通过在排水出口 ( 明沟或暗管) 加设控制设施,按照作物生长要求和农田的水分状况对农田排水的水位实行有效地管理。研究表明,控制排水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量流失,还可以同时减少肥料的流失,从而减轻农田化学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2.3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
预防和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
然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
地表层侵蚀及水土损失。
(1)水土保持措施
1)土壤方面:增加土壤腐殖质,增进土壤蓄水及渗透能力,增强土壤抗蚀性能。
2)植物方面: 保护性耕作栽培、营造防护林及植草均属于此范围。
3)工程方面: 主要有坡地水土保持工程、沟道水土保持工程、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程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等。
(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1) 坡面防护工程。 主要作用是稳定坡面, 蓄水保土, 改良土壤,为恢复植被和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坡面固定工程、梯田构造工程。
2) 沟床固定工程。主要作用是固定沟床以及蓄水拦沙,包括沟头防护工程、沟床固定工程( 谷坊、淤地坝等) 。
3) 护岸与治滩工程。 主要作用是抵抗水流冲刷, 维护河道稳定,包括护岸工程、治滩工程。
4)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是通过蓄水、排水措施,减少坡面土壤侵蚀,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以及引洪漫地工程。
3、结束语
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农村水利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引导社会资源对农村水利事业的投入,这将是未来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郭志鹏.浅论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C]第二届全国高效节水灌溉先进技术与设备应用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2.
[2] 周洪明.关于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探讨[J].科技风,2010(10).
[3] 陈著.水管理体制基本概念的整理及分类[J].中国水利,2001(3):25-26.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00-01
1、目前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1.1 灌排设施发展滞后
许多灌区只修建了渠首、干渠和支渠,支渠以下的斗、农、毛渠和相应的建筑物都修建不全,有的配套率不到20%。这些设施不仅没能充分发挥效益,而且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已达到或超过了使用年限,大部分工程将逐步进入老化期。由于先天不足(质量不好,配套不全),后天失调(维修管理跟不上),普遍老化破损严重,效益衰减,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
1.2 新增灌溉面积多,灌溉难度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使灌溉水源更加紧张,严重制约北方地区灌溉面积的发展。其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水源、地形等條件好的耕地绝大部分已发展为灌溉面积,受水土资源的制约,今后新建、扩建灌溉面积投资更大、难度更高。
1.3 灌溉创新技术应用率低
我国灌区灌溉渠道的衬砌率只有20% ~ 30%,渠道跑、冒、漏水现象十分普遍。在灌水方式上,大多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采用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的灌溉面积不足10%,灌溉水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全国平均仅为0. 5 左右,比先进国家低0. 20 左右。再加上管理水平低,以及如何适应农村现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经营体制、节水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因素,到目前为止,节水技术的成果转化率只有20%左右。
2、水利工程的建设
2. 1 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
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要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灌溉技术与方法,全面普及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灌区节水改造
从灌区经济总体开发的角度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心,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新灌区开发
在对现有灌区进行充分挖潜改造的基础上, 再考虑新建工程。原则上新发展灌溉面积所需水量一律从现有灌区节水改造省出的水量中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开发利用天然雨水,适度开发地下水资源。
(3)园田化建设
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边地区,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广采用与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持续高效农业相适应的农村水利先进设备、技术和方法,率先将农田灌排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农田水利示范园区,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社区环境的优化、美化奠定物质基础。
(4)乡镇供水及农村饮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供水尤其是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结合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供排水设施,改善社区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
2.2 节水灌溉技术
(1)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
1)节水灌溉输配水系统
灌溉输配水系统,上接灌溉水源下接田间渠系,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输配水任务。
2)节水灌溉技术
a.地面灌溉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淹灌: 灌水时格田内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适用于水稻灌溉。漫灌: 在田内不做任何沟埂,任凭水在地面流动,是一种粗放的灌水方式。
畦灌:水流沿畦长方向流动,流动中湿润土壤。
沟灌:在作物行间开沟,水在沟中流淌,适用于宽行作物。
膜上灌:水流在膜上流动,从膜上的出苗孔进入土壤灌溉作物。
b.喷微灌技术。喷微灌( 包括滴灌) 是当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 喷头) 将有压水( 流量q ≥ 250 L/h) 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微喷头或滴头( 流量q < 250 L/h) 将水和养分均匀、 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或土层中进行灌溉。喷微灌需要借助压力管网输水,它们都具有省水、省工、省地、
增产、提高品质、保持水土、适应性强和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灌水等优点,且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控制和实施灌溉过程。微灌还有比喷灌节能、节水的特点。
3)节水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制度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和可供水量确定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 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使得有限的灌溉水量,获得最好的产量水平。传统的灌溉制度是在水量供给充足的条件下制订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缺水已成为全球农业灌溉的发展趋势。 实践证明,充分灌溉虽然能取得理想的产量, 但灌溉定额也大, 牺牲一点单产,则可以节省较多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获得总产量最大。
4)控制排水
控制排水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自由排水,它通过在排水出口 ( 明沟或暗管) 加设控制设施,按照作物生长要求和农田的水分状况对农田排水的水位实行有效地管理。研究表明,控制排水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量流失,还可以同时减少肥料的流失,从而减轻农田化学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2.3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
预防和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
然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
地表层侵蚀及水土损失。
(1)水土保持措施
1)土壤方面:增加土壤腐殖质,增进土壤蓄水及渗透能力,增强土壤抗蚀性能。
2)植物方面: 保护性耕作栽培、营造防护林及植草均属于此范围。
3)工程方面: 主要有坡地水土保持工程、沟道水土保持工程、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程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等。
(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1) 坡面防护工程。 主要作用是稳定坡面, 蓄水保土, 改良土壤,为恢复植被和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坡面固定工程、梯田构造工程。
2) 沟床固定工程。主要作用是固定沟床以及蓄水拦沙,包括沟头防护工程、沟床固定工程( 谷坊、淤地坝等) 。
3) 护岸与治滩工程。 主要作用是抵抗水流冲刷, 维护河道稳定,包括护岸工程、治滩工程。
4)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是通过蓄水、排水措施,减少坡面土壤侵蚀,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以及引洪漫地工程。
3、结束语
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农村水利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引导社会资源对农村水利事业的投入,这将是未来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郭志鹏.浅论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C]第二届全国高效节水灌溉先进技术与设备应用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2.
[2] 周洪明.关于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探讨[J].科技风,2010(10).
[3] 陈著.水管理体制基本概念的整理及分类[J].中国水利,2001(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