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化时代。在这种多元化背景之下,办公环境的设计已不再过多强调统一的标准和原则,职业人士在办公环境中,更多的是希望在其中能够表达自己的创造性与个性,而不只满足于办公时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办公模式的多元化趋势,国内外衍生了“新办公空间”的概念。与传统的办公模式不同的是,生态、节能、自然、个性、灵巧等特点在这种新型办公空间概念的设计中得到了更加完美的诠释。
关键词:办公空间;多元化;人性化;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38-1
一、新办公模式对设计空间的需求
新办公模式在布局、格局、空间的物理和心理分割上适应着办公文化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办公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涉及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很多方面。随着中西方设计观念的不断融合,新设计技术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传统的办公空间设计只限于满足大众化的需求。目前办公空间的设计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新的办公模式在这种多元化背景之下,也要求办公环境的设计更多的有表达自己的创造性与个性的空间,而不只满足于办公时的基本功能需要。
二、多元化设计在国内办公空间设计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设计师们不断引进国外新的办公技术、新的设计理念,深入研究新型的办公模式、智能建筑、办公家具,争取探索出符合国内办公空间发展的新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大量最新的办公模式和办公技术引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好的办公环境对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因此,也有设计师在不断地大胆尝试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例如上海Quiksilver中国区采购中心的设计建筑,部分材料和饰品采用了Quiksilver旗下的设计产品,点滴设计之间折射出企业文化的力量。再如由上海明合文吉主持设计的GCL协鑫地产办公空间,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空间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整个项目最大的特色是对现代中式风尚的完美诠释;另一个特色就是,此项目虽然是办公空间,但是明合文吉却糅合了不少居家布局的设计理念,使得严肃的办公室显得亲切、温和,体现了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三、办公空间未来的设计趋势
(一)更加个性化和标识化
在办公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专业化的办公需要,要增加具有职业特点的功能性考虑。设计师不能把自己局限于大众化的设计风格,要在设计当中大胆采用各种元素,甚至在表现手法上可以借鉴一些更加符合设计环境的手法。办公空间的设计日益强烈地表现出代表空间使用者的形象、体现其气质、宣传其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倾向。
(二)更加注重数字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办公家具的艺术性的改变
数字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新办公空间设计的关注点,除了体现在与办公空间的艺术性结合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办公行为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因此对新技术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体现得也同为重要。无纸化办公跨入了高速度、大容量的数字信息传输与共享的数字办公时代。于是,功能强大、形式多样、易于操作的多媒体家具贯穿在各种现代办公空间中。
(三)更为人性化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更加专注于人性化的设计,充分考虑职场人士的多种行为与身心状态,得以使他们在工作状态与工作效率之间达成平衡。新的办公空间中包含了满足个人工作、学习、团队合作、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与沟通、休息与娱乐等多种行为需求的空间类型,它从过去单一空间类型的设计变为了复合型的空间创造,因此处理和整合多种空间的相互关系便成了设计的首要任务,并且是整个设计成败的关键。其次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如何平衡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关系是当今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一大挑战。在现代办公环境中,公共性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团队协作被作为发挥集体智慧的主要方式而得到倡导。同时,个人私密性的思考与学习同样被视为发挥个人才智的重要途径而得到鼓励。
四、结论
为了适应现代办公模式的多元化趋势,并与“新办公空间”的概念相结合。我们提倡的新型办公空间概念,有别于传统的办公模式,更多侧重于办公空间的生态、节能、自然、个性、灵巧等特征,追求办公空间设计和服务功能的多样性。结合企业的文化、地域要求、员工喜好,打造新时代的办公空间,改变死板的办公模式,用新元素创造更有活力和朝气的办公空间是当代设计师研究的方向。
室内设计师运用多元化的思想为企业的办公空间设计创造企业文化,为公司的员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可以鼓舞士气的办公空间,从而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良好的发展,同时给那些潜在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把企业的办公空间看作是企业的空间资源,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办公场所。
参考文献:
[1]周宇.浅析办公模式的演变对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11,(06).
[2]COHEN,EDIE.AndersenConsultingProject[J].InteriorDe-signMagazine,1999,(02).
[4]周轶兰.关注未来8小时办公生活[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6,(10).
作者简介:
杨虹,女,山西晋中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关键词:办公空间;多元化;人性化;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38-1
一、新办公模式对设计空间的需求
新办公模式在布局、格局、空间的物理和心理分割上适应着办公文化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办公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涉及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很多方面。随着中西方设计观念的不断融合,新设计技术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传统的办公空间设计只限于满足大众化的需求。目前办公空间的设计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新的办公模式在这种多元化背景之下,也要求办公环境的设计更多的有表达自己的创造性与个性的空间,而不只满足于办公时的基本功能需要。
二、多元化设计在国内办公空间设计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设计师们不断引进国外新的办公技术、新的设计理念,深入研究新型的办公模式、智能建筑、办公家具,争取探索出符合国内办公空间发展的新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大量最新的办公模式和办公技术引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好的办公环境对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因此,也有设计师在不断地大胆尝试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例如上海Quiksilver中国区采购中心的设计建筑,部分材料和饰品采用了Quiksilver旗下的设计产品,点滴设计之间折射出企业文化的力量。再如由上海明合文吉主持设计的GCL协鑫地产办公空间,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空间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整个项目最大的特色是对现代中式风尚的完美诠释;另一个特色就是,此项目虽然是办公空间,但是明合文吉却糅合了不少居家布局的设计理念,使得严肃的办公室显得亲切、温和,体现了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三、办公空间未来的设计趋势
(一)更加个性化和标识化
在办公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专业化的办公需要,要增加具有职业特点的功能性考虑。设计师不能把自己局限于大众化的设计风格,要在设计当中大胆采用各种元素,甚至在表现手法上可以借鉴一些更加符合设计环境的手法。办公空间的设计日益强烈地表现出代表空间使用者的形象、体现其气质、宣传其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倾向。
(二)更加注重数字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办公家具的艺术性的改变
数字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新办公空间设计的关注点,除了体现在与办公空间的艺术性结合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办公行为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因此对新技术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体现得也同为重要。无纸化办公跨入了高速度、大容量的数字信息传输与共享的数字办公时代。于是,功能强大、形式多样、易于操作的多媒体家具贯穿在各种现代办公空间中。
(三)更为人性化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更加专注于人性化的设计,充分考虑职场人士的多种行为与身心状态,得以使他们在工作状态与工作效率之间达成平衡。新的办公空间中包含了满足个人工作、学习、团队合作、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与沟通、休息与娱乐等多种行为需求的空间类型,它从过去单一空间类型的设计变为了复合型的空间创造,因此处理和整合多种空间的相互关系便成了设计的首要任务,并且是整个设计成败的关键。其次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如何平衡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关系是当今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一大挑战。在现代办公环境中,公共性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团队协作被作为发挥集体智慧的主要方式而得到倡导。同时,个人私密性的思考与学习同样被视为发挥个人才智的重要途径而得到鼓励。
四、结论
为了适应现代办公模式的多元化趋势,并与“新办公空间”的概念相结合。我们提倡的新型办公空间概念,有别于传统的办公模式,更多侧重于办公空间的生态、节能、自然、个性、灵巧等特征,追求办公空间设计和服务功能的多样性。结合企业的文化、地域要求、员工喜好,打造新时代的办公空间,改变死板的办公模式,用新元素创造更有活力和朝气的办公空间是当代设计师研究的方向。
室内设计师运用多元化的思想为企业的办公空间设计创造企业文化,为公司的员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可以鼓舞士气的办公空间,从而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良好的发展,同时给那些潜在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把企业的办公空间看作是企业的空间资源,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办公场所。
参考文献:
[1]周宇.浅析办公模式的演变对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11,(06).
[2]COHEN,EDIE.AndersenConsultingProject[J].InteriorDe-signMagazine,1999,(02).
[4]周轶兰.关注未来8小时办公生活[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6,(10).
作者简介:
杨虹,女,山西晋中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