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无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严》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个人尊严,赢得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耐人寻味,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细致描绘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借助语文教学最朴实的手段,如找一找、想一想、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来把握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自由表达理解尊严,与学生沟通情感认同尊严,课尾引导拓展升华尊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一、引入课题,凸显尊严
  
  教学《尊严》一文,课始可以使用投影仪出示哈默的头像,同时用敬佩的语调对学生说:“这是一位在美国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建立了一个石油王国,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当学生凝视哈默的头像,听着教师舒缓深情的话语,其敬佩、赞叹之情油然而生的时候,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尊严。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理解尊严
  
  紧接着,我出示两道思考题:1.默读课文,想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和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画一画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写写你的感想。
  这两个思考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又指向文章中心,覆盖阅读面广,思维空间大。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找边写,教师巡视,不时指点。学生与文本交流,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在画下的句子旁用三言两语写上体会,为理解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习惯的培养。
  
  三、想象逃难路上的困难。认同尊严
  
  紧扣文中的“逃难的人”、“面呈菜色”、“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些词语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展开想象并说说逃难的人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有的学生说:“他们一路流浪,晚上没有地方住。”有的学生说:“逃难的人可能没有食物吃,连一杯热水也喝不上。”……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这个年轻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食物、休息、安慰、关心,可他选择的却是劳动。接着教师提出:“他为什么这样选择呢?”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引入了对第2-4自然段这一重点内容的学习。
  
  四、抓重点词句。领悟尊严
  
  第2-4自然段是学习重点,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学,抓住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扮演年轻人,教师扮演杰克逊进行对话,共同品味。学生读完年轻人的话后,说说每句话的含义,并且有感情地朗读,深刻理解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他得到的食物是劳动后的报酬,而不是好心人的施舍。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技巧指导特别重要,哪个词读重音,哪儿是语气停顿等,教师都要及时指导。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中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精彩语句反复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得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如要抓住哈默的语言反复研读,“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这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这句要读出坚决的语气;“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这句要读出更加坚决的语气。
  围绕“先吃饭还是先劳动”,课文里的重要对话有三个层次:请求劳动、不劳动不吃饭、坚决地表示。这段话表现了杰克逊大叔的仁爱之心和年轻人的坚决态度。在读中,学生体会到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是一种尊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位石油大王的形象也就高大起来。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有再读的欲望,有读好的信心。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有目的地读,如自由读、同桌读、师生分角色读、配乐读等。
  
  五、个性化朗读,升华尊严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文章末尾部分,杰克逊大叔对自己的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还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为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选择发散读。先指名学生读,每次读后,追问为什么这样读。这一方式,可引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学生的侧重体会不同,读法也不一样。有的学生重读“有尊严”,强调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的学生拖长声音读“什么都没有”,再重读“因为他有尊严”,强调年轻人此时一无所有,却不肯接受施舍,赞扬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的学生重读“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强调年轻人是一个精神充实的人、富有的人……学生因为个性化感悟,引发个性化朗读。这一读书环节富于变化,富有情趣,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又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此时,哈默的言行、人格魅力打动了学生的心,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尊严的伟大。
其他文献
针对小学生对作文无从着手,教师对作文教学迷茫的情况,我就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以下水作文为载体,从时段随机化、形式多样化、语言儿童化三方面对如何利用下水作文进行作文指导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作文指导能手,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就像音乐教师要唱歌给学生听,美术老师要画出画供学生参照一样,你也应该写出一手好文章,这是分内之事。《教师法》中有这样
教学目的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导入新课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猜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一篇得到大家认可的习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情真意切因而引人入胜,所谓具体、生动。作为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教师除了要激发、保证学生的习作兴趣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的心灵充实起来,让习作丰满起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为习作注入“生命”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应该有灵气。用孩子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自己独特的发现、感受,这样的习作才能引发人的阅读兴趣,让彼此感到世界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基于对我校研究课题《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的整合》的理解,我谨抓住这一课题中
《云房子》一文富有童趣,语言颇具特色:一是浅白,全文没有学生难理解的词语及句子;二是活泼,既口语化又有节奏感,读来像童谣那样朗朗上口;三是规范,字词用得精准,句式有规律。文中规范而有特点的比喻句,教师可以用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以达到积淀语言的目标。朗读为掌握语言规律奠基,想象为模仿语言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出节奏,掌握规律  朗读除了心灵感受
当前的作文教学公开课,重视作前指导,忽视作后讲评,而作后讲评恰恰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可以说,不少老师都以为讲评课就是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师生评一评,再動手改一改。有的老师将作文讲评课变成了“作文批斗会”,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恐惧心理。这与课标“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如何上好作后讲评课?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观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为此,我确定了研读、欣
语文教材中融入文学名著,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而教材中呈现的文学名著是节选或改编的版本,用有限的篇幅展现名著浩瀚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人文寓意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品味到名著的原汁原味呢?笔者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三打白骨精》为例,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探究策略。  一、一课一书,超越文本解深意  名著用一本书来展现一段历史、一个
近几年来,我们的语文课承载了太多“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从思想品德到科学知识,从课件辅助到声、光、电的随意“袭击”,什么都可以在语文课上插一脚。语文成了一门“四不像”的学科。似乎只要学好了语文,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唯一不能解决的,恐怕就是语文本身。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在不经意间悄悄消退,导致语文教学“无味”“混味”,甚至“串味”。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笔者结合多
近几年的阅读教学改革充分突出了读的地位和作用,让书声琅琅重现课堂。但我们也时常看到,一些教师随意地采用朗读形式,导致读的效果十分不理想。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有积累、有感悟、有发展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辩证把握“读”的多样性,将书声琅琅与默读静思有机结合  不久前,我听了一堂五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从始至终热热闹闹,但学生并没有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僵硬和机械,自主性和趣味性薄弱,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力。笔者认为,这种机械的教学形式,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还会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消除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游戏是小学生最好的伙伴,是激发兴趣的源泉,我们不该剥夺他们玩游戏的权利。因此,我们不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游戏,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