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使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过去,我们都认为部分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把所有的知识嚼碎了之后再喂给他们。但越是迁就,他们就越不肯动脑筋。时间长了,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学习方式。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幼儿从小就了解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为此我们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只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筷子、皮筋等,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例如:“有趣的叶子”“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纽扣”“吃草的羊”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在进行空气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笔者为孩子们准备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把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等材料投放进瓶子里,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或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应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们和幼儿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哪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亲自动手试一试,那么效果就明显不同了。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四、重视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设问引导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一旦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五、将游戏作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游戏中
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象,它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设计课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是否合理、科学,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开动脑筋,寻求答案。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各种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探索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才能激起幼儿强烈的主动探索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
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为此我们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只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筷子、皮筋等,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例如:“有趣的叶子”“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纽扣”“吃草的羊”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在进行空气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笔者为孩子们准备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把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等材料投放进瓶子里,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或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应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们和幼儿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哪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亲自动手试一试,那么效果就明显不同了。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四、重视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设问引导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一旦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五、将游戏作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游戏中
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象,它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设计课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是否合理、科学,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开动脑筋,寻求答案。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各种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探索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才能激起幼儿强烈的主动探索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