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置句的口语分布与功能解释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缘起
  在现代汉语的静态研究里,“因为”向来作为关联词用,是表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句群的标志,一般分为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静态语法研究里,一些学者也曾提到“因为”在后的情况,多以描写为主,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在介绍说明性因果句时说,说明性因果句在因与果的安排顺序上,又有“由因到果”和“由果溯因”两种情况,结果总是产生于原因之后。因此,说明性因果句一般是前分句表示原因,后分句表示结果,即“由因到果”。但是,由于表达的需要,人们也可以采用“由果溯因”的句法。这时,前分句表示结果,后分句表示原因。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也提到“因为”在后有补充说明的意味,但对引发“因为”偏句在后的原因没有更多的说明。与邢福义和胡裕树的《现代汉语》中的“补充说明说”相反,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则认为“原因分句后移,有强调作用,也带有欧化句式色彩”。并且《通论》还认为在“之所以……是因为……”格式中,强调原因的作用更加明显。①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在分析连词“因为”时,也提到“因为……”在后,但没有分析是否具有补充说明或强调作用。②
  一方面,这些静态的分析大多只谈了在后的“因为”从属句的功能,都没有分析形成“因为”在后的原因;另一方面,虽然有的学者对“因为”在后句的功能发表了看法,但到底是“补充说明”还是“强调作用”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本文将以电视访谈类节目会话为语料,从会话连贯的角度,重点就“因为”在后句的分布进行探讨,并解释其功能。
  


   “因为”在后句的口语分布
  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有因,后有果。可是,在观察人们的日常会话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会话时却发现,“因为”在前的用法很少,而用“因为”从属连词后置,表示其后面部分与前面的部分是从属关系的比例高得多。下面主要以CCTV《对话》栏目组编写的《CCTV对话3》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写的《焦点访谈·焦点的回声》电视访谈类节目会话为语料,以及其他会话语料③,统计“因为”在前句与“因为”在后句这两种句式的分布差异,揭示静态研究看不到的语法现象,并从会话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
  先看取自《CCTV对话3》的两个例子:
  (1)主持人:现在如果说让您来总结一下,您觉得这个价格战是格兰仕制胜的一个战术呢,还是企业的一种策略?
  


  俞尧昌:应该说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最基本的策略。因为在抓标准化产业,或者是传统工业那种长线项目里面,应该说价格战是一种,比方说薄利多销是最基本的一种策略。
  (2)主持人:当时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俞尧昌:当时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说在人家没有成熟之前我们要考虑自己的经营安全,也就是要迅速拉开差距。但是跟国外的跨国公司较上劲以后,想法就变了。因为我们现在感觉到在市场竞争过程当中我们的资本实力跟它差距很大,这是客观上我们所要面对的。
  据统计,2002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里,用“因为”做标志的从属句一共出现了20句,而“因为”在后的就有17句,“因为”在前的只有3句。初步调查其他时间里的《CCTV对话》和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组编写的《对话与交流》,以及笔者跟踪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今日说法》和中央电视台第12套节目的《道德观察》,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同,“因为”在后的从属句占绝对优势。于是可以得出的相应结论是:会话中,人们在回答问题时,普遍采用“因为”在后句,而不常用“因为”在前句。那么,如何解释这种“因为”在后的从属句在会话中的分布优势?究竟是强调说明还是补充说明?
  “因为”在后句的分布解释
  “因为”在后句,在口语中的优势分布这种不对称现象,用后景和前景(Background-to-Foreground)的篇章分析理论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释。后景和前景本是分析叙述语篇时常用的术语,前景是构成事件的主线,按时间顺序排列,表示事件或故事进程,常同新信息、不定指有关;后景是对主干事件的衬托,属于枝节内容,常同预设、定指、已知信息和从属结构有关。在不做特别标记的情形下,小句间的关系应该是由后景到前景(屈承熹,2006;方梅,2005),因为小句间从后景到前景的结构刚好跟小句的信息结构一致,符合人们组句时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一般规律。这种由后景到前景的小句组织过程称为BFP原则(Background-to-Foreground Procession Principle)。而从属结构可以通过连词明确地标记为后景,例如“因为”就是一个标记后景的从属连词。屈承熹认为,汉语从属连词的主要功能是提醒读者、听者下文的情景配置违反BFP原则,是从前景到后景。如:
  a.(因为)我是美国人,所以我去中国需要护照。
  b.(所以)我去中国需要护照,因为我是美国人。
  句a主从关系是以因果关系排列的,先因后果,从后景到前景,符合逻辑过程。“因为”可要可不要,“所以”即可以表示它所在的小句是结果,所在小句是前景,二者之间的前后景地位是由BFP原则决定的。句b中的前后景配置地位不是由BFP原则决定的,而是由“因为”小句的从属结构决定的,句b的语序关系违反了BFP原则,情景设置关系也就倒逆了,“因为”从句a中的可有可无变为句b中的不可缺省,成为一个提醒读者、听者下文是后景的从属连词。也就是说,当后景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后景位置上时,需要用“因为”进行标记。
  说话者为何要违反BFP原则,选用有标记的项来表达呢?这可以从会话时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解释。根据信息理论,在小句层面,信息结构一般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而且多数情况下小句结构和信息结构是一致的。可是,过去讨论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时,一般都只就小句范围内的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实际上,信息结构和信息处理不仅体现在小句内部,在小句之间的关系层面,也有一个信息结构和信息处理的问题。交际时,说话者往往不止表达一个信息单元,体现在结构上也就是要说的不止一个小句,而是包含若干个信息单元的小句构成的复句或句群,说出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为了让对方首先了解到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绪,说话者一般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主要思想传递给听者。所以,在表达策略上往往把自己认为是最重要的、最符合对方需要的那些新信息放在前面来说,而把对对方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信息如原因等,放在后面作为一种补充。表现在小句上,就是居前的小句比居后的小句负载了更大的信息量。这一超句信息处理机制可以作如下说明:
  设C为小句,“C1,C2,C3……因为……Cn-1,Cn”包含因为从属句的超句,箭头方向代表信息量由小到大的变化,这一言语策略的理想模式可以图示如下:
  在电视谈话类节目里,一方面由于时间限制,个人发言的机会本来就少,好不容易得到发言机会,发话人首选的就是如何尽早尽快地把最重要的想法表达出来,然后有时间的话再补充添加次要信息;另一方面,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话元④的末尾多有伴随语篇话题的疑问焦点,答话人首先针对焦点进行回答,之后才就为何做这样的回答进行补充说明,这样处理也能够使会话更为连贯。例如,中央电视台2002年4月21日的《对话》节目的主持人话元,一共有75个,其中有疑问句的话元占52个。利用疑问句或祈使句的话语功能,使会话内容朝设定的方向发展,是主持人的一种语言策略,也是人们日常会话时期待获得新信息的一方最常用的语气类型。这些会话的一般连贯模式为:
  如果将“原因说明”与“针对焦点的回答”互换,则发话人索取信息的小句,与答话人提供信息的小句之间插入的,是代表一个事件后景的小句或小句串,这会造成会话的割裂感,不利于会话的连贯。于是,在会话中就呈现出前景在前、后景在后的违反BFP原则的从属结构,并以表从属关系的连词“因为”标记后景,以增强会话的连贯。所以,我们赞成胡裕树和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关于“因为”在后的功能是补充说明的观点,而不将“因为”在后看成是为了强调。用屈承熹(2006)的话讲,这是降低了从属小句的权重,以便使其他事件或情景凸显出来。
  其他场景的会话中是否也存在“因为”在后的分布优势,无法进行穷尽性分析。从上述理论角度讲,这种表达方式应该具有普遍性。下面再举两个口语性很强的实例。两例均出自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写的《焦点访谈·焦点的回声》,例子的采集方法是按照此书的编排顺序查找“因为”一词(排除解说词中的“因为”,只要会话中的用例),这种选取方法保证了结果的随机性,结果得到的第一条和第二条用例分别如下:
  (8)(记者采访申国宁)
  记者:经过这件事,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吗?
  申国宁(痛哭):我不是怕,我是心里恨呀!因为这件事已经造成了别人的痛苦,我本来是想减轻别人的痛苦,不晓得怎么把事情弄成了这个样子。
  (9)(记者采访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医务处主任李东)
  记者:李文义还有可能恢复吗?
  李东:目前看还有可能,因为神经的恢复比较慢,经过自己慢慢锻炼和精心护理,还是有可能恢复的。
  如果这两例的“因为”从属结构前置,会话的连贯性就不如后置结构。这两例典型的口语材料同样说明,“因为”后置句在口语中呈优势分布。
  结语
  再来看看教材《现代汉语通论》里的观点。教材认为,“原因分句后移,有强调作用,也带有欧化句式色彩”。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在后重在补充说明,而不是为了强调。其中“带有欧化色彩”的解释也值得商榷,因为原因分句后移,在口语中是由交际的需要决定的,还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这是外来语影响造成的。另外,教材认为 “之所以……是因为……”格式中强调原因作用更加明显的观点也很可疑。“之所以……是因为”强调原因的作用确实更加明显,但这并不能成为“因为”在后句也是强调部分的论据,因为“……所以……因为”与“之所以……是因为”并没有类比性。王力(1980)在《汉语史稿》中就“之所以”用法的历史来源进行过细致深入的分析,认为在上古汉语里,“之所以”的来源是当“所以”插入句子形式的时候,可以在前面加上“之”。例如: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墨子·所染》)
  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墨子·尚贤》)
  从“因为”在前句与在后句的分布看,“前分句表示原因,后分句表示结果”并不是普遍现象,在口语性质的会话中,“因为”在后的从属结构占据明显优势。这说明,语法研究必须考虑语体差异,否则结论很可能偏离实际。[本研究为湖北省教育厅资助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08y318;湖北师范学院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07C02。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资助了本研究。]
  
  注 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6版;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③这些语料具体来自:1.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对话》栏目组编《CCTV对话3》,海南出版公司,2002年第1版;2.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组编《对话与交流》,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1版;3.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焦点的回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④ “话元”是会话中发话人每次从开始说话到这次发话结束所说的话,是会话结构的最小单位。见李治平《话元-话对-话对及相关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参考文献:
  1.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潘文国等译,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方梅:《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6)。
  3.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新1版。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城市电视台网站自2002年建立以来,突显了媒体网站在城市电视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与观众互动、节目特色、与其他电视网站的合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证了城市电视互联网站健康、有序的发展。21世纪,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网联合传播方式成为目前城市电视台传播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城市电视台互联网站具有媒体所有应有的属性,承担着告知、教育
期刊
摘要: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去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峻,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为重要问题被提上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有关就业方面信息的报道。开始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笔者随机抽取了近期《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各一份报纸,通过对这两份报纸的就业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求其中的
期刊
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最先由阿伦特提出,其思想直接影响和启发了哈贝马斯,后来为哈贝马斯所发扬光大,并从1962年以来对“公共领域”的含义不断作出修改,于1998年在回答景天魁先生的提问时,又作出了这样的概括:“(公共领域)突出的特征,是在阅读日报或周报、月刊评论的私人当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并且在话题方面也越来越无所不包:聚焦点由艺术和文学转到了政治。”①  诚然,公共领域主要是“通
期刊
爱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女诗人,她默默无闻地用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这些关系到生命、永恒、爱情、自然和死亡的诗歌,表现了她强烈的思想和情感,揭示了一个充实、安宁、执著的灵魂。狄金森的诗歌简洁、微观、内省。艺术气质近乎“婉约”。在她的1775首题材丰富、主题各异的诗作中,还可以欣赏到格言、警句,以及作者的意向和志趣。通过这些诗,我们领略到狄金森丰富的内心
期刊
自1997年河北省邢台人民广播电台成功开办《行风热线》节目以后,全国不少地方的广播电台都开办了以舆论监督为主要任务的广播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成为电台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行风热线》节目成功开启了“民生广播”的范式,创新了广播节目形式,收到了维护稳定大局、创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社会效益,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行风热线》的成功及面临的新问题  2005年底,洛阳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正式开播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古代美学领域,万志全的《中国古代审美理想》可谓对古代审美理想进行深入探讨的理论首发。在概念辨析上,它具有独到的语用学视角;在内容覆盖上,它从理论,到形态,到内涵,再到创造与价值上步步推进,从而彰显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之特色,凸显其深入浅出性与雅俗共赏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审美理想 万志全 内容特色 艺术风貌  审美理想是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美学界一直把它当做热门话题进行探讨,除了李衍柱
期刊
“14”这个数字是土豆网2009年2月份被推上被告席的次数。面对版权方的诉讼压力,不胜其扰之下,土豆网于2月中旬正式启动了广告分成系统。土豆网的烦恼,其实也是很多媒体包括报业集团的烦恼。诉讼缠身,赔钱赔精力不说,还对报业的信誉和政策经营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化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新闻事业更是异军突
期刊
摘要:甘肃政法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对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田野调查,发现在该镇电视的“去农村化”现象普遍,电视从制作播出到经营运作,都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农民媒介需求被忽略,传播环境严重失衡,媒介经营失衡。基于此,提出“到农村去”应成为西部农村传媒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农村 电视 媒介 传媒 角色    2009年暑期,甘肃政法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崛起,美国政府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宣传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其中,社会化媒体便是他们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平台,美国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号召数以百万计的网民支持某一决议,或对某项新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前所未有的宣传方式不仅使美国政府得到了满意的宣传效果,而且还令政府在公众中的亲和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试以美国政府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为其宣传策
期刊
语言就整体来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从有声语言看,历史发展的轨迹却较为明显。播音主持语言,作为包含新闻性的有声语言,时代感的色彩是相当鲜明的。  不同的时代都会形成一定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播音主持语言不能脱离它们而一成不变或率意而为。新中国播音事业产生之初,就自觉承担起了反映时代、反映不同革命时期不同要求的历史使命。战争年代刚强有力的播音风格成为振奋革命斗志、打击敌人气焰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