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组; 问题 ;策略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念和策略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理念和策略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藩篱,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界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谈谈我的体会。
一、善于营造合作性学习的课堂氛围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布置教室需要考虑很多方面,要让学生们坐得足够靠近,这样才能方便他们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从而方便合作,又不会影响到其他小组。我们有的老师为了省事,往往是让学生以一排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一排前后两头的同学之间很难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率。也有些老师会让前后学生以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活动,当小组活动变为全班互动时,他们就得安静地转过椅子,突然转过180度可能会让他们不舒服,他们也可能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这就有可能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什么。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最好就是让学生面对教师的侧面坐,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为什么是四人小组呢,因为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
由于我们班级人数多、教室小,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坐得紧凑些,每一组都相同地排列,教室要留出空间让老师走动来监督指导每个小组,而且合作小组的确立应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等因素,坚持多种并存、灵活使用、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等,让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实现面对面的促进互动。
二、善于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良好习惯
1.良好的组织纪律。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死”。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独立思考,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不可能有成功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习惯的影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主动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耐心帮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在合作学习中,表达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和表达的机会,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适度给予合作指导
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如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等。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问题时,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自己解决的问题的策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能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都留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学生在整节课当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课堂气氛思维活跃,活而不乱。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使优生、差生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沉浮与共”,都得到相应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在合作中获得发展。
四、善于组织合作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小组活动之后,组员们常常急于把工作结果向老师或班级汇报以获得求证,老师也想知道学生们做得如何,当一个小组站在讲台上,向整个班级作小组的合作学习报告时,其他的小组在做什么呢?情况往往是这样的:还没有作报告的小组正在积极准备报告,不会认真听;作过报告的小组很放松,也不会认真听。谁能责备他们,谁愿意听同一题目的这么多报告呢?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要让每一个小组都上台报告,可以让小组间相互交流合作性学习成果。但这样做有些学生常常会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责任心的方法,比如在每一个小组选一个同学作为小组首席发言人(每次采取轮换制),走向其他组进行汇报,听取报告的小组成员用轮流演讲的方法,提出建议和意见,然后把综合、修改过的报告收集起来,老师再引导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五、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1.小组活动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尽可能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个别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致使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
2.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这样时间长了,对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没有好处。
3.合作学习成员责任不明确。学习任务分配以后,各组都开始思考、合作和交流,但是具体每个学生都有哪些分工,小组成员并不明确。
4.评价学生的形式太单一。我们在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对一个小组进行评价,而对个体的评价容易忽视,怎么样的评价才会事半功倍,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合作学习容易忽视的问题,也是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5.班级人数多,分组活动 不利于展开。班级人数一般是45—60名学生,大部分是6个人一组,每个班8-10个组,学生面对面围绕课桌而坐,教室的自由空间太少,学生、教师都不容易走动,这样教师很难掌握每个组合作、讨论的情况。
总之,合作学习小组是对以教师为中心,整整一节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建立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的参与,真正还课堂给学生,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真正生命活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研究,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逐渐完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组; 问题 ;策略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念和策略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理念和策略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藩篱,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界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谈谈我的体会。
一、善于营造合作性学习的课堂氛围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布置教室需要考虑很多方面,要让学生们坐得足够靠近,这样才能方便他们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从而方便合作,又不会影响到其他小组。我们有的老师为了省事,往往是让学生以一排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一排前后两头的同学之间很难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率。也有些老师会让前后学生以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活动,当小组活动变为全班互动时,他们就得安静地转过椅子,突然转过180度可能会让他们不舒服,他们也可能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这就有可能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什么。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最好就是让学生面对教师的侧面坐,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为什么是四人小组呢,因为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
由于我们班级人数多、教室小,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坐得紧凑些,每一组都相同地排列,教室要留出空间让老师走动来监督指导每个小组,而且合作小组的确立应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等因素,坚持多种并存、灵活使用、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等,让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实现面对面的促进互动。
二、善于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良好习惯
1.良好的组织纪律。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死”。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独立思考,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不可能有成功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习惯的影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主动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耐心帮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在合作学习中,表达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和表达的机会,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适度给予合作指导
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如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等。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问题时,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自己解决的问题的策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能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都留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学生在整节课当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课堂气氛思维活跃,活而不乱。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使优生、差生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沉浮与共”,都得到相应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在合作中获得发展。
四、善于组织合作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小组活动之后,组员们常常急于把工作结果向老师或班级汇报以获得求证,老师也想知道学生们做得如何,当一个小组站在讲台上,向整个班级作小组的合作学习报告时,其他的小组在做什么呢?情况往往是这样的:还没有作报告的小组正在积极准备报告,不会认真听;作过报告的小组很放松,也不会认真听。谁能责备他们,谁愿意听同一题目的这么多报告呢?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要让每一个小组都上台报告,可以让小组间相互交流合作性学习成果。但这样做有些学生常常会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责任心的方法,比如在每一个小组选一个同学作为小组首席发言人(每次采取轮换制),走向其他组进行汇报,听取报告的小组成员用轮流演讲的方法,提出建议和意见,然后把综合、修改过的报告收集起来,老师再引导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五、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1.小组活动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尽可能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个别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致使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
2.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这样时间长了,对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没有好处。
3.合作学习成员责任不明确。学习任务分配以后,各组都开始思考、合作和交流,但是具体每个学生都有哪些分工,小组成员并不明确。
4.评价学生的形式太单一。我们在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对一个小组进行评价,而对个体的评价容易忽视,怎么样的评价才会事半功倍,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合作学习容易忽视的问题,也是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5.班级人数多,分组活动 不利于展开。班级人数一般是45—60名学生,大部分是6个人一组,每个班8-10个组,学生面对面围绕课桌而坐,教室的自由空间太少,学生、教师都不容易走动,这样教师很难掌握每个组合作、讨论的情况。
总之,合作学习小组是对以教师为中心,整整一节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建立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的参与,真正还课堂给学生,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真正生命活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研究,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逐渐完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