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剖析了语文单元教学的现状,并从进行单元重组、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读促写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对策
一、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剖析
1.教材组元不尽合理。单元教学的优势就是通过迁移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内化情感的目的。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扭转了过去“工具至上”的编排方法,以人文主题构建单元。这在强化人文教育的同时,却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地位,增加了从单元角度整体建构单元知识点和能力发展点的难度。虽不乏一些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单元,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建筑艺术”,其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等几篇选文均为不同风格的说明文,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特点能进行综合理解。然而更多的单元组合则是“混搭”,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枣核》《最后一课》《古诗四首》等,除了都属于爱国主题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语文”联系,教师只能从人文着手进行迁移整合,语文课上充斥着思想品德课的氛围,缺少“语文味”。此外,单元与单元间的组合也很难寻觅逻辑性,无法体现单元教学目标间的层级递进关系,以致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很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单元教学形式化。“以教读带自读”是单元教学最具特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很多教师的单元教学都流于形式,如将单元教学当作几篇课文的简单相加,没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教读课一讲到底,恐有疏漏,却很少给学生讲规律、教方法;自读课则放任自流,缺少引导,无法做到“瞻前顾后”和“篇间联系”,学生学到的都是零碎、片面、局限的知识点,能力训练无法系统、有序进行。另外,在科学化思潮影响下,教师试图总结出单元教学的示范性流程,以期达到效率最优化。
3.读写脱节。我国的语文教学普遍认可以“阅读为基础”,现行教材的编排以阅读材料为主,单元教学也以阅读为中心组织教学,这就导致写作教学处于无时间保障、无系统教学计划的状态。具体表现在:①阅读教学对写作指导的作用薄弱、阅读积累向写作能力转化的效率低下。阅读教学过程侧重于文本分析与情感体验,多围绕内容、选材、结构、语言、立意等展开,这本应与写作教学相融合,但许多教师没有进行整合。除了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外,编排教材时人文性为主的阅读教学与工具性为主的作文教学间缺少系统联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②有些教师在融入写作知识教学时,或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或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很少留有写作实践的机会,因此,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貌合神离,效果很差。
二、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进行单元重组,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鉴于现行语文教材偏重人文主题、弱化语言训练的现状,教师需立足教材,在单元教学中进行内容重组,以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一线教师虽无法左右教材体系的编排,但却可从单元教学需要和学情出发,积极进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单元重组:设计合理的单元应予以保留并充分利用;设计欠妥的单元则应在深入解析单篇课文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包含相同语文知识点的篇目同类合并,构成以“文”为主的新单元。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调序、增删,调序是指理清新单元中各篇文章的主次关系,确定教读篇目和自读篇目。增删是指忽略一些工具性较弱的篇目,增选一些符合单元教学目标且文质兼美的文章,以满足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以“道”组织的单元教学中,因其人文主题是并列的,故单元的顺序排列往往缺乏逻辑性。当按“文”重组时,单元间应符合学习规律的合理排序,以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层级递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语文课堂。针对单元教学中出现的形式化弊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单元教学观念,并以此为指导,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的突出优点是通过“以教读带自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读课承担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规律性内容的梳理,切实起到“举一”的作用;自读课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主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体验中灵活运用教读课上习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真正达到“反三”的目的。其中,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是提高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找准教读课和自读课之间的连接点,架起从教读到自读的桥梁,进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单元教学的组织方面,教师可从1987~1988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中汲取营养。根据单元目标,每单元均由一两篇教读篇目领衔,由此让学生对单元目标产生较为深刻的理性认识,然后“举一反三”,以两三篇自读篇目为拓展,以此巩固学生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写作教学上。
3.坚持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针对读写脱节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将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语文知识与写作教学相整合,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首先,教师可针对单篇课文中的某些写作亮点进行课堂练笔,这既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写作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文中精彩的段落,可仿写;课文的留白,可续写;有悬念的结尾,可改写;文章学完后,还可写读后感……教师也可综合运用这几种方式,通过写作实践,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侧重点不同,训练点也不尽相同,并非每篇课文都需找到其写作训练点,只要择其一二、为我所用即可。
其次,单元教学进入尾声时,常有一个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的作文训练,这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现今的单元教学多以阅读教学为先导,其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往往是“散兵游勇”,缺乏系统性。如果能在单元教学中尝试以写作为先导,既能为阅读教学指明方向,又能弥补现今系统性作文教学的缺失。为写而读,比泛泛而读的成效要大得多,单元教学应当从单元的作文训练入手,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单元教学自产生开始便为语文学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单元教学中注重作文教学是对语文工具性本真的回归,同时,教师也应正确理解新课标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对策
一、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剖析
1.教材组元不尽合理。单元教学的优势就是通过迁移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内化情感的目的。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扭转了过去“工具至上”的编排方法,以人文主题构建单元。这在强化人文教育的同时,却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地位,增加了从单元角度整体建构单元知识点和能力发展点的难度。虽不乏一些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单元,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建筑艺术”,其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等几篇选文均为不同风格的说明文,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特点能进行综合理解。然而更多的单元组合则是“混搭”,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枣核》《最后一课》《古诗四首》等,除了都属于爱国主题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语文”联系,教师只能从人文着手进行迁移整合,语文课上充斥着思想品德课的氛围,缺少“语文味”。此外,单元与单元间的组合也很难寻觅逻辑性,无法体现单元教学目标间的层级递进关系,以致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很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单元教学形式化。“以教读带自读”是单元教学最具特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很多教师的单元教学都流于形式,如将单元教学当作几篇课文的简单相加,没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教读课一讲到底,恐有疏漏,却很少给学生讲规律、教方法;自读课则放任自流,缺少引导,无法做到“瞻前顾后”和“篇间联系”,学生学到的都是零碎、片面、局限的知识点,能力训练无法系统、有序进行。另外,在科学化思潮影响下,教师试图总结出单元教学的示范性流程,以期达到效率最优化。
3.读写脱节。我国的语文教学普遍认可以“阅读为基础”,现行教材的编排以阅读材料为主,单元教学也以阅读为中心组织教学,这就导致写作教学处于无时间保障、无系统教学计划的状态。具体表现在:①阅读教学对写作指导的作用薄弱、阅读积累向写作能力转化的效率低下。阅读教学过程侧重于文本分析与情感体验,多围绕内容、选材、结构、语言、立意等展开,这本应与写作教学相融合,但许多教师没有进行整合。除了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外,编排教材时人文性为主的阅读教学与工具性为主的作文教学间缺少系统联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②有些教师在融入写作知识教学时,或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或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很少留有写作实践的机会,因此,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貌合神离,效果很差。
二、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进行单元重组,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鉴于现行语文教材偏重人文主题、弱化语言训练的现状,教师需立足教材,在单元教学中进行内容重组,以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一线教师虽无法左右教材体系的编排,但却可从单元教学需要和学情出发,积极进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单元重组:设计合理的单元应予以保留并充分利用;设计欠妥的单元则应在深入解析单篇课文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包含相同语文知识点的篇目同类合并,构成以“文”为主的新单元。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调序、增删,调序是指理清新单元中各篇文章的主次关系,确定教读篇目和自读篇目。增删是指忽略一些工具性较弱的篇目,增选一些符合单元教学目标且文质兼美的文章,以满足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以“道”组织的单元教学中,因其人文主题是并列的,故单元的顺序排列往往缺乏逻辑性。当按“文”重组时,单元间应符合学习规律的合理排序,以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层级递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语文课堂。针对单元教学中出现的形式化弊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单元教学观念,并以此为指导,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的突出优点是通过“以教读带自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读课承担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规律性内容的梳理,切实起到“举一”的作用;自读课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主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体验中灵活运用教读课上习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真正达到“反三”的目的。其中,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是提高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找准教读课和自读课之间的连接点,架起从教读到自读的桥梁,进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单元教学的组织方面,教师可从1987~1988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中汲取营养。根据单元目标,每单元均由一两篇教读篇目领衔,由此让学生对单元目标产生较为深刻的理性认识,然后“举一反三”,以两三篇自读篇目为拓展,以此巩固学生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写作教学上。
3.坚持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针对读写脱节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将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语文知识与写作教学相整合,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首先,教师可针对单篇课文中的某些写作亮点进行课堂练笔,这既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写作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文中精彩的段落,可仿写;课文的留白,可续写;有悬念的结尾,可改写;文章学完后,还可写读后感……教师也可综合运用这几种方式,通过写作实践,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侧重点不同,训练点也不尽相同,并非每篇课文都需找到其写作训练点,只要择其一二、为我所用即可。
其次,单元教学进入尾声时,常有一个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的作文训练,这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现今的单元教学多以阅读教学为先导,其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往往是“散兵游勇”,缺乏系统性。如果能在单元教学中尝试以写作为先导,既能为阅读教学指明方向,又能弥补现今系统性作文教学的缺失。为写而读,比泛泛而读的成效要大得多,单元教学应当从单元的作文训练入手,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单元教学自产生开始便为语文学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单元教学中注重作文教学是对语文工具性本真的回归,同时,教师也应正确理解新课标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