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用量化研究和质性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证明在英语教学中语料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教学;思辨能力
【作者简介】陈晨(1985-),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能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王晓晶(198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西能源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应用型本科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J201701。
一、语料库简介
在现代语言学的背景下,语料库常常指经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借助计算机分析工具,研究者可开展相关的语言理论及应用研究。代表性的语料库有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CA)、英语文库(Bank of English,BOE)等,最知名的学习者语料库有英语学习者国际语料库(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ICLE),其文本来自于不同母语背景的英语高级学习者的写作。在我国,第一个学习者语料库是由桂诗春和杨惠中于2003年建立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hinese Learners’English Corpus),共包含100万词的英语作文,收集自5类不同级别的中国英语学习者。
二、研究现状及目的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语言教学掀起了一股运用语料库的热潮。在国内, 语料库与外语教学也是近年来语料库研究的一大热点,现已出版有关专著和论文集多部。如,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谢应光,1996), 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何安平, 2004),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研究 ——大学英语写作中词语搭配的实证研究 (陆军, 2006),语料库与英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韩美竹, 2009)。前人的研究已经基本从理论和实践上证实了语料库运用于语言教学的可行性,然而,把语料库的运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证研究还不足。
思辨能力培养一直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学习的根本目标。根据《德尔菲报告》(1990)所述,思辨能力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是一种基于解释、分析、评价和推断的判断,也是一种基于证据、概念、方法、标准和语境的判断。斯坦福大学教授Russell Berman提出,外语学习是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工具性的技能,“通过语言学习,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思考者,这正是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然而長期以来,英语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往往又主要是通过模仿和记忆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使得英语专业在思辨能力培养上先天不足,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孙有中 2014:7)。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语料库的运用与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试图求证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研究过程及内容
1.研究对象。本研究实验对象为两个自然教学班的60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展教学实验时,两个班的英语水平相当。实验为期一个学期(16周),一个班为实验组(30人),一个班为控制组(30人)。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测试、问卷、访谈、写反思日志的形式,调查研究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学期前和学期末的思辨能力变化。
3.研究步骤。
(1)思辨能力测试。以笔试的形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测试,笔试内容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一单元A课文的课后练习第2题Critical thinking中的5个问题,问题如下:
What role do you think a university education will play in your life?
Do you think a university education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In what way and why?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ose successful people such as Bill Gates who dropped out of university?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tatement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 try ignoranc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university in order to sample widely and challenge yourself?
之所以选取此内容做测试有三个原因:1)这套教材中的这部分练习是专门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培养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2)研究对象作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本篇课文,对其内容较为熟悉,有利于做这项测试;3)此内容是关于大学及大学生活的,与研究对象自身经历贴近,可以使他们有话可说。为确保每个人都能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出其真实的思辨能力,受试者可以用英文回答也可以用中文回答。
然后,把收集上来的试卷打乱,再发给每位受试者一份其他受试者的试卷,再让每人针对自己所拿的那份试卷上的回答,一一写出自己对其回答的看法,觉得其回答的怎么样?同意还是不同意?说明自己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有什么补充? 从笔者收集上来的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只有寥寥数人能写出较深刻全面的观点。绝大部分受试者只写了一两句简短的陈述性的回答,回答并不深入和具有批判性,所以本次测试结果可概括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思辨能力都不够强。
(2)课堂教学演示使用语料库。由于研究对象普遍对语料库的使用不熟悉,笔者在第二次课时准备了一些语料库的介绍和使用方法的PPT,在课堂上演示。并向研究对象介绍了使用语料库时要用到的一些术语如词频、形符、类符、词汇密度、索引及常用的索引工具如www.lextutor.ca的线上索引工具、搭配与类联接以及常用的正则表达式。之后,以实例来展示语料库的使用,如要解答“被动语态在口语中使用更多还是在书面语中使用的更多?”这一问题,我们可借助BYU-BNC语料库来解答;利用 Lextutor中的Concordance这一索引工具,我们可以找出如love一词的使用方法;还可使用Lextutor的VocabProfile工具分析给定文本的词汇概貌,生成不同的词表,区分高频词和低频词,有重点地去学习词汇。
(3)利用语料库自主学习。介绍完语料库及其使用方法后,从第三次课开始,实验组的受试者们要利用语料库自主学习。如对于课本上新的一篇课文,其中的生词、短语、表达乃至篇章分析,在下一次课前要自己使用语料库查出来,在检索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任何发现,及时记录下来,以供小组内讨论。小组讨论后,要在课堂上展示发现,提出问题。控制组仍按照传统的方法,直接看课后给出的生词表,背单词,预习课文。
(4)课堂讨论、翻转课堂。实验组在课堂上不再是听老师讲解课文,而是在课堂上做报告,每小组展示出他们使用语料库自主学习时的发现,并且提出他们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评价他们的发现,尝试回答他们的问题。课上回答不了的课下继续探索研究去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从主角变成了配角,从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协调者,从而真正使课堂翻转。控制组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讲解课文,布置作业。
(5)期中反思,期末访谈,统一测试。学期中间,实验组的受试者们要写一份反思日志,反思自己这八周以来的变化,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笔者收集起这些反思日志并认真研读,记录数据,对一些不足给与调整。随后,笔者开始对实验组的每位受试者进行访谈,详细询问并记录他们的所思所想,直至期末。第16周的最后一次课,实验组和控制组统一接受了第二次测试。此次测试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8单元A课文的课后题2(Critical thinking)中的5个问题,测试方法同第一次测试,问题如下:
How do you choose a friend? What qualitities are your friends supposed to have?
Can the older generation be true friends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y or why not?
What do you think causes th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styl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hich type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more advantageous, men’s or women’s? Why?
What would you do if something goes wrong between you and one of your friends?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期末的思辨能力测试结果与开学时的思辨能力测试相比,可看出实验组的受试者思辨能力有显著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点清晰,阐述清楚,分析透彻,评判有理。结合笔者收集上来的反思日志和访谈数据,可印证这一结果。而控制组的测试结果基本与第一次的测试结果无异,思辨能力并无显著提高。
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教学,传统的3P教学模式(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未必合适,而Carter和McCarthy(1995)提出的3I模式(即 Illustration-Interactio n-Induction)可能更为适用。Illustration指学习者观察真实语料;Interaction指学习者讨论并分享在语料中的发现;Induction则指学习者对某个语言点归纳出自己的规则,而这样得出的规则在随后观察更多语料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3I模式更具有探索性,在观察、讨论和归纳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这种 3I 教学模式显然与Johns的“数据驱动学习”有异曲同工之效。Johns将数据驱动学习中借助语料库进行归纳纳式推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检索结果的)观察、(对显著特征的)分类、(对规则的)概括。这三个阶段与 Carter 和 McCarthy 提出的 3I 大体一致。Johns主张语言学习者要成为“研究者”和语言研究的侦探:“每个学生都是福尔摩斯!”(Johns,1991)为适应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数据驱动学习可以由教师指导,也可由学生主导,但总的来说,数据驱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自主式学习过程让学生作为一个研究者,期待在语言学习中有独到的发现,从而开发并培养了思辨能力。
五、结论
总之,语料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带来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四大转变(张济华,2008)。语料库资源提供的是数据,不是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习者自己去检索、观测、分析、归纳和总结。这种数据驱动的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它使外语教学理念从关注“如何教”转变到了关注“如何学”。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到语料库大量的真实语料中去求证,而不是盲目听从教师。这点恰恰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
本研究证实了语料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由于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量化测评,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得以完善。
參考文献:
[1]R.Carter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教学;思辨能力
【作者简介】陈晨(1985-),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能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王晓晶(198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西能源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应用型本科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J201701。
一、语料库简介
在现代语言学的背景下,语料库常常指经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借助计算机分析工具,研究者可开展相关的语言理论及应用研究。代表性的语料库有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CA)、英语文库(Bank of English,BOE)等,最知名的学习者语料库有英语学习者国际语料库(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ICLE),其文本来自于不同母语背景的英语高级学习者的写作。在我国,第一个学习者语料库是由桂诗春和杨惠中于2003年建立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hinese Learners’English Corpus),共包含100万词的英语作文,收集自5类不同级别的中国英语学习者。
二、研究现状及目的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语言教学掀起了一股运用语料库的热潮。在国内, 语料库与外语教学也是近年来语料库研究的一大热点,现已出版有关专著和论文集多部。如,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谢应光,1996), 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何安平, 2004),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研究 ——大学英语写作中词语搭配的实证研究 (陆军, 2006),语料库与英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韩美竹, 2009)。前人的研究已经基本从理论和实践上证实了语料库运用于语言教学的可行性,然而,把语料库的运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证研究还不足。
思辨能力培养一直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学习的根本目标。根据《德尔菲报告》(1990)所述,思辨能力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是一种基于解释、分析、评价和推断的判断,也是一种基于证据、概念、方法、标准和语境的判断。斯坦福大学教授Russell Berman提出,外语学习是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工具性的技能,“通过语言学习,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思考者,这正是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然而長期以来,英语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往往又主要是通过模仿和记忆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使得英语专业在思辨能力培养上先天不足,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孙有中 2014:7)。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语料库的运用与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试图求证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研究过程及内容
1.研究对象。本研究实验对象为两个自然教学班的60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展教学实验时,两个班的英语水平相当。实验为期一个学期(16周),一个班为实验组(30人),一个班为控制组(30人)。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测试、问卷、访谈、写反思日志的形式,调查研究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学期前和学期末的思辨能力变化。
3.研究步骤。
(1)思辨能力测试。以笔试的形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测试,笔试内容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一单元A课文的课后练习第2题Critical thinking中的5个问题,问题如下:
What role do you think a university education will play in your life?
Do you think a university education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In what way and why?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ose successful people such as Bill Gates who dropped out of university?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tatement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 try ignoranc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university in order to sample widely and challenge yourself?
之所以选取此内容做测试有三个原因:1)这套教材中的这部分练习是专门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培养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2)研究对象作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本篇课文,对其内容较为熟悉,有利于做这项测试;3)此内容是关于大学及大学生活的,与研究对象自身经历贴近,可以使他们有话可说。为确保每个人都能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出其真实的思辨能力,受试者可以用英文回答也可以用中文回答。
然后,把收集上来的试卷打乱,再发给每位受试者一份其他受试者的试卷,再让每人针对自己所拿的那份试卷上的回答,一一写出自己对其回答的看法,觉得其回答的怎么样?同意还是不同意?说明自己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有什么补充? 从笔者收集上来的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只有寥寥数人能写出较深刻全面的观点。绝大部分受试者只写了一两句简短的陈述性的回答,回答并不深入和具有批判性,所以本次测试结果可概括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思辨能力都不够强。
(2)课堂教学演示使用语料库。由于研究对象普遍对语料库的使用不熟悉,笔者在第二次课时准备了一些语料库的介绍和使用方法的PPT,在课堂上演示。并向研究对象介绍了使用语料库时要用到的一些术语如词频、形符、类符、词汇密度、索引及常用的索引工具如www.lextutor.ca的线上索引工具、搭配与类联接以及常用的正则表达式。之后,以实例来展示语料库的使用,如要解答“被动语态在口语中使用更多还是在书面语中使用的更多?”这一问题,我们可借助BYU-BNC语料库来解答;利用 Lextutor中的Concordance这一索引工具,我们可以找出如love一词的使用方法;还可使用Lextutor的VocabProfile工具分析给定文本的词汇概貌,生成不同的词表,区分高频词和低频词,有重点地去学习词汇。
(3)利用语料库自主学习。介绍完语料库及其使用方法后,从第三次课开始,实验组的受试者们要利用语料库自主学习。如对于课本上新的一篇课文,其中的生词、短语、表达乃至篇章分析,在下一次课前要自己使用语料库查出来,在检索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任何发现,及时记录下来,以供小组内讨论。小组讨论后,要在课堂上展示发现,提出问题。控制组仍按照传统的方法,直接看课后给出的生词表,背单词,预习课文。
(4)课堂讨论、翻转课堂。实验组在课堂上不再是听老师讲解课文,而是在课堂上做报告,每小组展示出他们使用语料库自主学习时的发现,并且提出他们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评价他们的发现,尝试回答他们的问题。课上回答不了的课下继续探索研究去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从主角变成了配角,从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协调者,从而真正使课堂翻转。控制组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讲解课文,布置作业。
(5)期中反思,期末访谈,统一测试。学期中间,实验组的受试者们要写一份反思日志,反思自己这八周以来的变化,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笔者收集起这些反思日志并认真研读,记录数据,对一些不足给与调整。随后,笔者开始对实验组的每位受试者进行访谈,详细询问并记录他们的所思所想,直至期末。第16周的最后一次课,实验组和控制组统一接受了第二次测试。此次测试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8单元A课文的课后题2(Critical thinking)中的5个问题,测试方法同第一次测试,问题如下:
How do you choose a friend? What qualitities are your friends supposed to have?
Can the older generation be true friends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y or why not?
What do you think causes th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styl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hich type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more advantageous, men’s or women’s? Why?
What would you do if something goes wrong between you and one of your friends?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期末的思辨能力测试结果与开学时的思辨能力测试相比,可看出实验组的受试者思辨能力有显著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点清晰,阐述清楚,分析透彻,评判有理。结合笔者收集上来的反思日志和访谈数据,可印证这一结果。而控制组的测试结果基本与第一次的测试结果无异,思辨能力并无显著提高。
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教学,传统的3P教学模式(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未必合适,而Carter和McCarthy(1995)提出的3I模式(即 Illustration-Interactio n-Induction)可能更为适用。Illustration指学习者观察真实语料;Interaction指学习者讨论并分享在语料中的发现;Induction则指学习者对某个语言点归纳出自己的规则,而这样得出的规则在随后观察更多语料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3I模式更具有探索性,在观察、讨论和归纳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这种 3I 教学模式显然与Johns的“数据驱动学习”有异曲同工之效。Johns将数据驱动学习中借助语料库进行归纳纳式推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检索结果的)观察、(对显著特征的)分类、(对规则的)概括。这三个阶段与 Carter 和 McCarthy 提出的 3I 大体一致。Johns主张语言学习者要成为“研究者”和语言研究的侦探:“每个学生都是福尔摩斯!”(Johns,1991)为适应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数据驱动学习可以由教师指导,也可由学生主导,但总的来说,数据驱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自主式学习过程让学生作为一个研究者,期待在语言学习中有独到的发现,从而开发并培养了思辨能力。
五、结论
总之,语料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带来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四大转变(张济华,2008)。语料库资源提供的是数据,不是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习者自己去检索、观测、分析、归纳和总结。这种数据驱动的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它使外语教学理念从关注“如何教”转变到了关注“如何学”。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到语料库大量的真实语料中去求证,而不是盲目听从教师。这点恰恰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
本研究证实了语料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由于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量化测评,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得以完善。
參考文献:
[1]R.C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