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妙丸对特应性皮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世界临床药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b6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阐明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 二妙丸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靶标来源于TCMSP数据库.选择二妙丸靶点与多个数据库中特应性皮炎相关靶点的重叠靶点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构建PPI网络,阐明和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将主要药物作用靶点导入Metasscape平台,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8.0构建并分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确定了29个具有治疗特应性皮炎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其中,关键化合物为β-胡萝卜苷、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氢化小檗碱和原阿片碱等,PTGS2、PTGS1、SCN5A、RXRA、PRKACA、HSP90AA1、ADRB2、KCNH2及CHRM1被确定为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关键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发现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潜在机制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和通路.结论 二妙丸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减轻特应性皮炎症状体征.本研究表明,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从整体角度揭示中医中药的作用机制.该发现为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探索二妙丸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本科护理实习生的死亡态度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本科护理实习生死亡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死亡态度量表(中文修订版)(DAP-R),对广东省八家三甲医院实习的133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3名护理实习生死亡态度总分(98.41±16.44)分,其中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顺序排列依次为: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自然接受、死亡恐惧.是否接受过相关死亡教育课程因素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是
目的 探究张家港市外来人口初产妇孕期保健质量现状,为外来人口初产妇分娩质量保障提供指导.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张家港市4所医院妇产科建档的1852名外来人口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孕期保健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张家港市外来人口初产妇孕期保健质量得分为(128.85±12.7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不同孕周、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态、有无固定职业、有无固定住所、不同孕期主要照顾者、不同家庭人均收入、不同医保类型、有无流产史和是否计划内怀孕在张家港
目的 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究龟龄集对氢化可的松与 β 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并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ip氢化可的松与icv Aβ 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选用SD雄性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龟龄集低、中、高剂量组.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麻醉取血、肾上腺、脾、肾、胸腺、睾丸、脑和海马,计算肾上腺指数及肾脏指数.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检测各组组织上清液中
期刊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元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人群,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多根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轻、中、重度分级治疗.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被广泛应用于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治疗.本研究简要综述了ALA-PDT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进展,重点关注光源与照光方式的优化,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 分析微信式延续护理对门诊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借助微信实施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的营养状况(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铁蛋白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较同组护理前显著升高,且观察
酒精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复饮率极高.作者对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Aβn 25-35损伤PC12细胞中谷氨酸受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n 方法: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及不同浓度的黄芩素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存活情况。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黄芩素组。对照组、模型组加入DMEM培养液培养,雌二醇组加入1×10n -3 μmol/L雌二醇DMEM培养液,黄芩素组加入1 μmol/L的黄芩素的DMEM培养液,干预2 h后,模型组、雌二醇组、黄
目的 分析国产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并检测其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方法 萃取蜂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析设备鉴定结构,最后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国产蜂胶中共分离出11种有机成分,其中4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短叶松素、杨芽黄素、白杨素及3-乙酰短叶松素,占所有活性成分的43.6%.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以上4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杨芽黄素体外抗菌效果最佳.结论 蜂胶在临床进行抗真菌治疗或辅助抗真菌治疗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目的 回顾性分析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住院期间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平均PASI评分治疗前为15.30[12.00,19.65],在治疗后12、24及52周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