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yan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而且带动了新闻媒体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媒体领域优化变革的重要路径。从某种程度上看,如果能够率先在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那么媒体领域的发展也自然能够更上一层楼。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对新闻媒体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发展策略,旨在为新闻媒体的有序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引,从而更好地保障受众对社会事件的知情权。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36-03
  一、引言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新闻作品的生产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改进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获取需求。但从总体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媒体领域的人工智能仍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仍然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值得我们挖掘。新闻媒体的创新发展是产业变革和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灵活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注入更加充足的力量。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探讨新闻媒体创新发展的对策。
  二、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媒体发展思路,满足媒体智能化发展的要求
  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人工智能在新闻媒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已是大势所趋,但媒体从业人员对媒体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却持有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做好信息生产和新闻传播工作即可,如果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研发方面,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新闻产品质量降低。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完全将人工智能与新媒体剥离开来,与其过分抵制和排斥,倒不如顺应其发展趋势,借助其发展优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领域都在积极主动地促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转型是难以一蹴而就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几乎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新闻媒体生产模式,传统新闻媒体必须及时转变发展思路,主动跳出固有发展模式的束缚,构建更加完备的新闻生产机制,形成一体化的新闻组织架构,适当调节新闻生产的业务流程,打造足够完备的新闻媒体从业人才队伍,以满足转型要求[1]。
  不仅媒体行业要有转型的意识,相关的媒体从业人员也要有主动参与变革转型的意识,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媒体领域的发展脉络,提高现有技术资源的利用率,以高新技术带动新闻媒体领域的稳定發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人工智能技术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我们需要及时找准两者的融合点,为媒体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给予智能化技术足够的重视,促进媒体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媒体领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报纸,到有声广播,再到后来的电视媒体,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媒体产业优化升级最直观的体现。最初的媒体记者自己获取资源,如今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新闻信息,从以往的手写稿件到如今的电子稿件,从陈旧的胶卷相机到如今的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新闻行业无时无刻不受现代技术发展的引领和带动。如今,我们已悄然步入人工智能时代,这对我们来说是上一个发展阶段的收尾,也是新发展征程的起步,媒体领域与智能化技术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媒体领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新闻媒体的创新发展要求我们给予智能化技术足够的重视,立足于媒体机构自身的发展形势及短期内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调整智能化发展方向,学会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举例来说,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虽然与传统新闻媒体有相同的新闻信息生产机制,但却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掌握受众需求,调节媒体领域发展的生态格局,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而传统媒体之所以会在新媒体面前丧失一定的竞争力,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技术层面上存在明显不足。但有关调查显示,如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内容存在差异,受众更愿意无条件相信传统媒体传递的信息,这意味着传统媒体有新媒体不具备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如果新闻传播领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路径,无论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自主研发,还是积极学习其他国家或其他领域的发展经验进行外部合作,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必将长期处于人工智能时代,只有在现代化技术的引领下,新闻媒体领域才能稳定发展,短期内所花费的大笔研发投入,都将在未来媒体领域的发展中展现优势。如今大部分新媒体平台都具备智能化、交互性、共享性、公开性等多重特征,且功能仍在逐步优化,新闻媒体需要强化自身优化创新的意识,主动进行技术探索和技术研发,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至于迷失方向。
  (三)促进智能化新闻信息建设,加强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无论是对何种媒体或处在何种阶段的媒体来说,高品质的内容都是其最主要的竞争力。如果不能做到内容为王,即便拥有最精良的新闻包装、最优质的技术平台,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新闻报道的形式和方法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创新,这为内容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大力支持媒体融合,促进媒体的智能化发展,并希望以此带动新闻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从而彰显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主流媒体在转型与发展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借助高新技术的支持之外,还需要以技术引领内容创新,让新闻产品不仅能拥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外在形式,也能有令人满意的核心内容[2]。媒体行业需要从更深的层次着手,将优质的内容与现代化技术融合起来,促进媒体机构的智能化、快捷化发展,对于较为严肃的新闻主题,可以选择将其与更加灵动的新闻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以体现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举例来说,某电视台曾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特别组织了朋友圈看两会栏目,将两会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下,不仅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两会的关注,也在受众的评论中感受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蓬勃的奋斗热情、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体现了媒体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   媒体可以在探索智能化技术的过程当中,发现智能化技术在媒体领域中的传播规律,了解受众对媒体技术的需求点,从而打造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打造形式新颖且内容丰富的新闻产品,在受众群体中赢得如潮好评。
  (四)构建全新的新闻媒体机制,发挥智能化技术的引领作用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新闻生产模式已经从原本的组织化、集体化生产,逐步转换成为大众化、全民化生产。许多信息最初并非是由传统媒体对外公布的,反而是由社会公众或是一些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平台发布的,这会使主流媒体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但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技术革新的动力,只有不断汲取高新技术,才能提高新闻产品生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避免被新媒体超越。有关调查显示,国内大部分的媒体都已经在积极主动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新闻生产,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普遍体现在同类别的新闻产品的生产中,却并未体现出持续性、均衡性、持久性等特征。人工智能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并为未来媒体的进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主流媒体的革新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智能化的发展,提高了媒体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效率。
  从媒体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新闻生产不能只依靠人力资源的投入,更应当重视现代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更加稳定的新闻生产体系。要从制度层面上出发,实现高新技术的优化创新,从而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的资源,获取人才支持,构建完整管理体系,优化新闻产品功能,体现行业发展的技术优势。
  (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管控能力
  如今,智能化技术与媒体领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已经无法剥离,而融合发展意味着新的发展趋势的生成,也意味着新的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包括技术问题,还包括信息安全问题。媒体领域在大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同时,也要考虑相关人的隐私及价值观念,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相关人的情感利益为代价谋求信息资源。因此,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保障人们的信息安全、舆论安全,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部分人脑具备的功能,这种独特的“才智”需要在合理的空间内安全地应用[3]。为了避免相關问题的出现,未来我们还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管控与应用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成为带动媒体领域发展的辅助工具,但不能够成为左右媒体领域发展的干扰因素,人工智能技术应当在“智”用的基础之上“能”用,真正做到“可”用。
  (六)整合现有的媒体市场资源,带动媒体的深度转型与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媒体领域中智能技术的变革也从未停止。无论是最初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还是如今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在不久的未来必将普及的5G技术,这些技术都在服务于媒体领域,而媒体领域也在带动这些技术的发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媒体的技术研发能力不够充足,如果不能获得相关机构或企业的支持,技术革新的速率自然难以满足媒体领域进步的要求,于是,许多传统媒体开始另求“生存之路”。例如,美联社积极主动地与谷歌合作,谷歌为其信息传递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美联社借助自身较高的社会评价提高谷歌的普及度。这种跨产业的合作,为媒体市场的优化整合提供了更多的技术资源,无论是产品生产流程的融合、信息传播路径的融合,还是人才配置方面的融合,都能够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许多企业拥有极具应用价值的智能化技术,但却缺乏将此类技术应用于媒体领域的渠道,这在无形当中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媒体领域与科技领域的融合,并非只有媒体从中获利,科技企业也能借此奠定发展基础。媒体领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灵活运用市场科技资源,提升自身的行业影响力[4]。除了最基本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之外,智能化信息平台、智能化传播途径等,都是值得传统媒体利用的可靠资源。
  (七)挖掘数据信息的潜在价值,提高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力
  大部分传统媒体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程以后,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采编流程,也掌握了较为丰富的人才资源,这是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在受众眼中更具可靠性和真实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质量普遍较高,这意味着传统媒体具备较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特质,但如果对数据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媒体应当主动挖掘现有数据产品的优势,打造与媒体发展条件相匹配的媒体制造工具,将平面化的媒体产品转换为立体化、可视化的媒体产品,形成稳定、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厘清数据资源链条,带动数据媒体稳定运行。
  就目前情况来看,以美联社为代表的在发达国家中颇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普遍已经实现了对新闻资源的数据化管控。而在我国受众眼中权威性较高的新华社、央视、中国之声等媒体也在积极主动地借助智能化技术构建一体化平台,彰显数据应用优势,体现用户数据的综合性、完整性,让智能化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让用户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智能化技术[5]。
  (八)构建优质的媒体人才队伍,实现媒体与人才的共同成长
  人才是媒体领域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不能否认现代科技进步对媒体领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但也不能忽视人才对新闻产品的影响。只促进技术革新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使媒体人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技术,能够将智能化技术作为提高新闻产品生产质量的有效工具。换句话说,智能化新闻媒体的发展需要有具备智能化能力的从业人员作为支撑,未来媒体行业需要的新闻从业人员不能只在某一方面有发展优势,而要能够独立完成新闻信息收集、整合与传播的全过程,新闻媒体背后需要一支优秀的综合型新闻团队。技术与人才缺一不可,技术与人才需要共同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媒体。
  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闻媒体应当不断汲取人才资源,使自身充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如今,新闻采编与制作已成为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但高校的人才培养环境相对闭塞,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虽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但却未考虑到与时俱进的发展特性,导致人才在离校从业后普遍出现所受教育与现实情况不对应的现象,人才入职后需要再度接受一系列的培训,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丧失了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建议媒体与高校深入合作,媒体向高校指出行业发展需求以及现状,供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而高校则负责向媒体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如此协同搭配更能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而采编人员入职之后,媒体方面也应当组织其参与专业智能培训,提高采编人员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另外,在人才招聘方面,媒体应当适当转换思路,不能只关注人才的采编能力,也要关注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掌握能力,将能力培养与行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媒体与人才的同步发展[6]。
  三、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闻媒体领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无法逆转这一发展趋势,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发展优势,我们也不能完全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因为不恰当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会适得其反,阻碍媒体领域的发展。建议媒体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适当转变新闻信息生产观念,改变传统的媒体发展思路,加强智能化信息建设,构建全新的新闻媒体机制,提高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力,从而为新闻媒体领域把握住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使自身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求得进步、赢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变革与发展”课题组,毛伟.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记者,2020(2):16-18.
  [2] 周丽,曾蕴林,张耀元.人工智能时代刊媒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9(12):33-34.
  [3] 彭茵.人工智能时代媒体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策及展望[J].湖南包装,2018(02):26-30.
  [4] 吴启祥.人工智能时代下多媒体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策研究[C]. 2018年智慧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学术会议,2018:67.
  [5] 张志安.人工智能对新闻舆论及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8):98-103.
  [6] 李佳培,徐青青.从5W模式看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传播力研究,2020(24):31-32.
  作者简介:刘丹(1982—),女,山西太原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媒体。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国际科技期刊的集群化、集团化竞争,国内科技期刊全改制后,编辑的职业规划不能停留在传统技术职称的单一演变,而是要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立体性规划。本文根据国内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模式存在规划单一和职业倦怠明显的特点,提出全改制后编辑出版对人才类型的需求,认为学术编辑要在期刊社战略发展的基础上,和期刊社一起确定新形势下的职业类型、职业目标和职业路径,并和期刊社互动反馈进行多元化新路径的职业规划,以
摘要:“双11”直播购物近年来日益火爆,而其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商家的营销,本文从平台、主播、用户、品牌商四个方面对“双11”直播愈加火爆的发展现状进行解读和分析,对更具有互动性、参与感和体验感的直播狂欢给予一定肯定,希望“双11”直播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直播购物;“双11”;情景营销;平台思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04
摘要: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全面、深入地改造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和思路,新闻内容载体、呈现方式均发生了深刻变革。数据新闻作为基于庞大、翔实、可靠的数据库进行新闻生产的新模式在全球兴起,是大数据时代新闻创新实践的产物,其影响和价值逐渐得到学者和业界的认可与重视。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是国内数据新闻生产的先行者和领军者,本文整理分析其近三年的作品,总结归纳主题设置、数据来源、报道内容、可视化类型等方面的
本文主要依据框架理论,针对三联生活周刊的三期“疫情专刊”,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三联生活周刊对疫情事实的具体构建形式.得出该媒体对疫情报道的四类框架:深度事实为主、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沟通互动的方式日趋多元。随着网络群体的日渐扩大,线上粉丝社群逐渐朝着组织化、规律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依据对线上粉丝社群的实际观察,总结出互联网时代线上粉丝社群网络构造的基本样态,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巩固粉丝社群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粉丝社群;粉丝文化;网络构造;样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战略与适应现实需求,亟待推动传统期刊的深度转型发展。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今日重庆》《红岩春秋》等传统期刊为案例,分析归纳其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近年来,传统期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转型发展探索:一是在内容提质上,期刊深耕垂直化内容,提升选题策划水平、创新内容呈现方式;二是在渠道建设上,期刊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借力视频化渠道传播、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新型传播媒体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近年来,直播带货迅猛发展,将“直播+电商”模式延伸到各行各业.在新媒体背景下,发
摘要: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加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迅捷的网络传播、无所不在的社交媒体传播等都加剧了监管难度及传播的复杂性。作为区内的主流媒体,肩负着破除谣言、引导人心的重要职责,更需要不断创新,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西藏地方主流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现状、找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媒体不负正确引导舆论的使命。  关键词:新媒体;西藏;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直播再次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风口之一。但娱乐直播其实一直受制于负面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女主播的污名化困境一直存在。如微信视频号业务的趑趄不前便是最好的例证——微信认为娱乐直播业务可能有损自身品牌形象和商誉,而各大公会则认为娱乐直播现今的主流内容与熟人社交场景相抵触。直播行业本是随流量而动,但如今却在微信的流量蓝海面前徘徊。从这也不难发现,娱乐直播的污名化困境已愈发拖累行业发
信息传播社交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地位,让传统媒体逐渐从新闻生产的中心,变为社交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伴随5G时代到来,以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