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分型问题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nglu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一群各型钩端螺旋体所致疾病的总称,其临床表现颇为复杂。现已查明不同型别的钩端螺旋体所致的疾病亦不同,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病名,例如外耳氏热、犬热、七日热、秋疫、水热病、秋收热、收获热、田热、甘蔗热、泥热、夏季流感、色若热、猪群热和波磨拿热等等。就是同一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在不同地区所引起的症状也有所差异。Schüffner氏建议把各种临床表现不同的钩端螺旋体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有黄疸的,其病死率高;另一类为无黄疸的,死亡者少。这样的分类虽对治疗和预后方面有所帮助,但过于简单。

其他文献
1958年夏秋季,我们曾遇到一批无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病病例,其突出临床表现为肺出血。在852例住院患者中,有咯血痰的病例占51.6%。我们对其中80例进行了胸部X线摄片检查,一般在入院三日内摄片。63例(占78%)有阳性发现。阳性X线表现特点为:两肺对称性均匀弥散分布的点片状软性阴影(图1见674页)、大小约在1~3毫米之间,密度甚低,边界模糊,与肺纹理间区分不清。病变分布稀的颇似肺野上布有灰尘,而
期刊
包头地区嗜酸细胞增多性哮喘二例
期刊
许多作者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包括骨髓组织切片、骨髓穿刺液涂片和骨髓穿刺液中组织块的切片等方法。一般都从增生的程度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分为增生不能、增生减低、增生正常和增生亢进,很少讨论到其间的关系。有些作者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综合症,并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但对其临床和骨髓改变的特点描述不够明确。Hashimoto氏从红髓的总体来研究骨髓的病变,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有
期刊
颅骨内板增生症(Hyperostosis frontalis interna)首先由Morgagni氏(1765)在尸体解剖中发现,故又称“Morgagni氏综合征”。Morgagni氏指出本病有肥胖、女性男性化和额骨内板增生变厚三联征。Stewart氏(1928)及Morel氏(1930)均强调此类患者常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由于X线摄片的广泛应用,本病在生前的发现率渐见增多。Moore氏自1911
期刊
1960年5月至1961年6月间作者用盐酸麻黄素治疗夜尿症26例,取得一定效果,兹报告如下。
期刊
近年对肝脏病的诊断有很大进展,但临床用触诊检查肝脏大小仍是常用的方法。由于体型和胸腹腔其他脏器的病变(如肺气肿、腹部肿瘤和鼓肠等)以及肝脏本身可能发生下垂等因素的影响,故在一些肝脏实际无病的人的肋弓下,往往可明显扪及肝脏的边缘;相反,在一些肝脏实际有病的病例,却不能扪到肝脏。因此,必须併用叩诊法测出肝上界作为临床的参考。然肝上界在各种体型间也可有1~3个肋间的差别,故仍难以准绳。鉴此,一年多来我们
期刊
近来本刊陆续收到14篇关于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的论文,由于篇幅的限制难于全文一一刊载,因而予以综合报道。在编辑综合中,只能概括各篇的主要资料和观察所及的特点,并且对一些共同问题和提供的线索加以对比和讨论。
期刊
对氨柳酸同时引致中毒性肝炎、剥脱性皮炎及粒细胞缺乏症,国内尚未见报道,本院遇到一例,病情危重,幸获治愈,兹报告于下。
期刊
上腔静脉在爬行纲、鸟纲及某些低等哺乳动物中是成对存在的,但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左侧上腔静脉发生退化,故出生时仅存右侧者。在右心导管、心血管造影及胸腔手术开展前,两侧上腔静脉皆在解剖时偶尔发现。Sander氏在1946年从文献中收集的205例,均属尸解报告者。自1945年后,临床上始于心脏手术、心导管及造影术等时陆续发现这畸形。目前在检查方法与手术治疗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必将发现更多的病例,两侧上腔
期刊
腹膜内脏器穿孔引起腹膜后气肿者极为少见。据著者所知只有Culver和Concannon二氏曾报告一例因乙状结肠癌溃烂穿孔而致腹膜后气肿。国内文献尚未见有记载。今将所见一例因乙状结肠镜检查引起腹膜后和纵隔障气肿,报告于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