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要差异,也要一致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
  
  E公司采取“360度绩效考评方法”,对员工进行季度绩效考评。其普通员工的考核权重,依据考评主体不同,分别设置为:直接主管考评占60%,关联岗位同级考评占20%,二级主管考评占20%。
  考核结果公布,行政部文员小李的最终得分为76分,采购部文员小吴的最终得分为83分。小李知道结果后感到很委屈,认为无论是从工作绩效还是从能力方面看,自己都不比小吴差,而自己的工作也比小吴辛苦,但考核分数却比小吴低,“这也太不公平了!”小李觉得忍无可忍。
  为此,小李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公司人力资源部接到申诉后,专门对小李和小吴的考核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结论是无论从工作绩效、工作能力方面,还是从工作态度方面,小李确实比小吴优秀。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多数企业只注重了绩效考核的差异性,而往往忽视了其一致性,更谈不上对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了。这就极易造成考核结果不公平,引起企业内部矛盾。
  
  何谓绩效考核的差异性
  
  所谓绩效考核差异性,是指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依据不同的考核目的,采取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考核指标及其权重,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职责的人员,在考核、结果应用与反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的性质、所处的行业、内外环境、发展阶段、企业规模以及组织文化等各不相同,客观上要求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最适合本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
  从员工角度看,每个员工所处岗位的职责、应承担的责任不同,对每个员工的业绩要求也不同。考核应结合不同的岗位性质,设计不同的指标;员工应承担的责任不同,对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不同,考核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地强调考核的差异性,却常常会使得企业陷入尴尬的处境:
  ◆工作繁琐,成本增加。若企业过度强调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特别是对于机构庞大、人员众多的大型企业,将会大大增加人力资源部和其他工作部门的工作负荷,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
  ◆实践中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多数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考核方案设计得相当完美,理论也很合理,但是,容易陷入差异性“漩涡”——过度关注差异性,而看不到其他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使考核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常常是得出的考核分数与实际工作数量、质量、工作态度等均不一致,使员工觉得不公平,引发企业各种内部矛盾。
  
  何谓绩效考核的一致性
  
  所谓绩效考核的一致性,是指在由绩效考核的依据、目的、方法、标准、指标、过程、结果应用与反馈等一系列部件构成的考核体系中,强调各部件自身以及各部件之间的相关、依存和继承等特性。
  首先,考核应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制定绩效考核指标,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业务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最高层向各个部门和职位层层分解,使得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保持一致。
  其次,考核应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绩效指标并不是静止不变的。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的组织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都要做出相应调整,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绩效指标也应随之调整。
  有这样一家公司,创业之初,为了使销售人员能有更多的精力出去跑市场,在财务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信贷组,负责应收款的回笼工作。销售员在应收款的回收过程中只起协助作用。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市场拓展了,问题就出现了:信贷员指责销售员为了个人业绩,不考虑客户的信誉度而盲目签单,造成账款回收困难,提出应该是谁签单谁负责收款;而销售员则认为,公司历来如此分工,追收账款就应该信贷员来做。双方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是企业发展了,但是绩效考核体系却未做出相应调整。事实上,即使是制定了明确的考核体系,也应该通过定期审核来保证指标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寻求差异性和一致性间的平衡点
  
  企业进行绩效考核设定时,不仅要注重差异性原则,而且要考虑一致性原则。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关键。
  ◆从考核目的上整合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实施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促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通过提升个人绩效来提升企业绩效。个人绩效是促成部门绩效的基础,部门绩效又是促成企业绩效的关键,三者有着紧密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对员工个人考核的目的,是激励员工,保持并提升员工的工作意愿,发展员工的能力;对组织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促使员工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激励组织成员间的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以提高部门绩效;对企业进行考核,是为了定期衡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对个人、部门、企业的考核,应根据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案。
  ◆从考核方法上整合
  这是差异性与一致性整合的重点,也是难点。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了整合的难度,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考核方法。企业在选取考核方法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与考核目标相一致。即不同的考核目标,应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如想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评价,最好选择360度反馈评价方法;若想选拔优秀领导干部,最好运用评价中心方法等等。
  (二)应与岗位职责相匹配。要考核不同部门的员工职责履行情况,应按照职位说明书及目标任务设计考核指标。例如,在人力资源部门,小张是绩效考核专员,小王是劳动关系专员,他们的职务、职称均相同,但是他们从事的主要工作业务却大相径庭。在进行考核时,两者的指标如工作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相同的,但具体到每一项能力的要素构成上却应是不同的。
  (三)应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传统的考核制度过于专注财务指标,而随着公司经营的日益复杂和不确定,以单一的指标考核经营者并监控公司状况往往是不合时宜的。财务指标只能反映公司某一时间或时期内的经营结果,但这一结果从何而来?公司经营中存在什么问题?经营者如何改进?对这些问题,财务指标不能给出答案。因此,选择考核指标时,应坚持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四)应兼顾个人绩效考核与组织绩效考核的一致性。应当说,在考核个人绩效的同时,也是对组织绩效进行考核。或者说,个人绩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能够反映组织绩效的高低。例如目标管理法,其优点就在于使得员工的工作行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如果员工个人的目标完成了,就意味着组织目标也完成了,这种“捆绑”式的绩效考核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设立附加工资属于一种“妥协”。但正是这样一种妥协,可以在薪酬体系改革的敏感时期避免激化内部矛盾,体现了“平稳过渡”的原则。    我们曾为很多家企业提供过薪酬制度改革方面的咨询建议。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将“附加工资”作为一个过渡政策。“附加工资”看似简单,其产生却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我们提供咨询服务的这些企业,很多家都曾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制”,这主要归因于1992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
李亮伟先生对王维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有十多个年头,在不断推出有关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又隆重推出了他的集中成果——《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此书可以说是李亮伟先生十
People often use flowers to describe women in literary and television works. “Flow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ours as well. This article will interpr
于1998年发生洪水后,我站进行了关于肾综合症出血热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中,男88例,女22例。年龄16~70岁,其中40~59岁30例,死亡20例。60岁以上17例,死亡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学扩招之潮不光涌向本科、硕士层面,甚至到了博士层面,这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无疑是一大冲击.一方
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是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三层次为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政府看来,它有利于缓解老年人养老问题,因而通常对企业年金采取税前以成本列支等税收优惠政策;在员工眼中,它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做了预防性储蓄安排,从而受到欢迎。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年金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来做?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根据
戴望舒因为其自费留学的特殊性导致留法期间主要进行文学作品翻译工作,新诗创作数量少,而且作品质量有高有低,在法国留学期间进行的创作符合他中期诗歌创作的特点,而创作特点总括
摘要:新疆自古以来就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引入到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反对非法宗教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由于“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引入教学中的时间不长,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尽快找出解决办法,完善这方面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疆历史;民族宗教
本文介绍从国内外MARC的发展出发 ,通过比较阐述了我国机读目录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用CNMARC实现中外文图书的统一编目 ,并且探讨了网络环境下MARC未来的发展趋势。 This a
期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科毕业生就业所面的临挑战在不断加剧.曾经炙手可热的外语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因而,调查和分析近年工科院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