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前,一篇军事题材的中篇小说写到一位军官的心理时,有这样一个细节,面对下属,军官心里称,我之所以成为你的首长,重要原因之一,是我比你掌握的信息多——可見,拥有丰富的信息多么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当下国人离不开网络、手机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离不开信息。比如,国家要给几大群体发“红包”,证监会出台新措施,银行利息涨落,哪要招工,商场促销,哪里办月嫂培训班,哪又出了毒食品,又要给退休人员涨养老金,某学区又起新楼,公积金怎么提取,大蒜要涨价,房屋维修基金使用出台新政策,家庭用电欠费改由微信通知,小区改选业主委员会,某天某地区要停电,单位通过微信发通知,等等。这些信息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否则就会影响工作、生活,给自己造成不便。
这是信息遗漏恐惧的最直接原因。其中的逻辑是:现在信息大爆炸,且很多信息都与民众利益相关;网络、智能手机等媒介硬件“越来越硬”,方便人们获取信息;人们处在对信息“自接收、自对应、自处理”时代。
遥想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之所以对信息极少有丰富感和焦虑感、恐惧感,皆因那时的信息均由政府和单位单向输送,大家是被动接收。那时焦虑的是信息发布者,什么信息要告诉大家,什么信息是秘密,不能泄漏丝毫,都会细细考量。信息接收者没这个焦虑,告诉我与否随你,我不操这心,该我知道的,到时电台广播、单位开会,自然会知道;不该我知道的,肯定与我无关,就没必要知道。这是那时大家普遍的认知逻辑。
现在不一样了:信息海量且多与自身利益相关;传播渠道多元,更重要的是,人们有意愿、有动力、有能力主动获得各种信息,以便做好预案,制定措施,积极应对。2015年12月,深圳汽车突然限购,人们猝不及防,想买车的人叫苦连天,从政府角度看,是保密工作做得好,从民众视角看,是信息缺失。同样道理,去年很多城市出台购房新政和网约车新政,你的利益若与之相关,就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这方面信息,信息越多,你的应对越从容。反之,你就会茫然无措,注定要焦虑,要恐惧。
令人信息遗漏恐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复杂,政府要不断出台新政策、调整老政策。从老政策中得益的一些人,可能会继续受益于新政策和调整后的老政策,但也有很多人因观望错失良机。人都是趋利的,谁都不想被政策抛弃,谁都想尽早并准确地得到相关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用力点。问题是,有些政策,发布者发布前是严格保密的;有些政策的制定和发布虽有一定透明度,但摇摆性、可逆性极强。当这些政策未进入传播渠道变成信息前,人们自然要捉摸、猜测、打探、套取,而这除了靠小道信息,就要靠网络了。报刊的信息传播速度比电视机要慢,电视机的信息传播速度比电脑要慢;电脑的信息传播速度比智能手机要慢(你至少要先找一台电脑并开机)。你从兜里摸出手机、按开,一切便OK。手机就此成为人们新的眼睛、新的耳朵。植根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相对最快的手机,便成为人们不同程度消解信息遗漏恐惧的最有效工具。
从这个角度看,当下国人离不开网络、手机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离不开信息。比如,国家要给几大群体发“红包”,证监会出台新措施,银行利息涨落,哪要招工,商场促销,哪里办月嫂培训班,哪又出了毒食品,又要给退休人员涨养老金,某学区又起新楼,公积金怎么提取,大蒜要涨价,房屋维修基金使用出台新政策,家庭用电欠费改由微信通知,小区改选业主委员会,某天某地区要停电,单位通过微信发通知,等等。这些信息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否则就会影响工作、生活,给自己造成不便。
这是信息遗漏恐惧的最直接原因。其中的逻辑是:现在信息大爆炸,且很多信息都与民众利益相关;网络、智能手机等媒介硬件“越来越硬”,方便人们获取信息;人们处在对信息“自接收、自对应、自处理”时代。
遥想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之所以对信息极少有丰富感和焦虑感、恐惧感,皆因那时的信息均由政府和单位单向输送,大家是被动接收。那时焦虑的是信息发布者,什么信息要告诉大家,什么信息是秘密,不能泄漏丝毫,都会细细考量。信息接收者没这个焦虑,告诉我与否随你,我不操这心,该我知道的,到时电台广播、单位开会,自然会知道;不该我知道的,肯定与我无关,就没必要知道。这是那时大家普遍的认知逻辑。
现在不一样了:信息海量且多与自身利益相关;传播渠道多元,更重要的是,人们有意愿、有动力、有能力主动获得各种信息,以便做好预案,制定措施,积极应对。2015年12月,深圳汽车突然限购,人们猝不及防,想买车的人叫苦连天,从政府角度看,是保密工作做得好,从民众视角看,是信息缺失。同样道理,去年很多城市出台购房新政和网约车新政,你的利益若与之相关,就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这方面信息,信息越多,你的应对越从容。反之,你就会茫然无措,注定要焦虑,要恐惧。
令人信息遗漏恐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复杂,政府要不断出台新政策、调整老政策。从老政策中得益的一些人,可能会继续受益于新政策和调整后的老政策,但也有很多人因观望错失良机。人都是趋利的,谁都不想被政策抛弃,谁都想尽早并准确地得到相关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用力点。问题是,有些政策,发布者发布前是严格保密的;有些政策的制定和发布虽有一定透明度,但摇摆性、可逆性极强。当这些政策未进入传播渠道变成信息前,人们自然要捉摸、猜测、打探、套取,而这除了靠小道信息,就要靠网络了。报刊的信息传播速度比电视机要慢,电视机的信息传播速度比电脑要慢;电脑的信息传播速度比智能手机要慢(你至少要先找一台电脑并开机)。你从兜里摸出手机、按开,一切便OK。手机就此成为人们新的眼睛、新的耳朵。植根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相对最快的手机,便成为人们不同程度消解信息遗漏恐惧的最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