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寻找爱的路上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zi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情十三问》是薄伽丘的早期作品,这本书提出了关于爱情的十三个问题,通过众人的讨论得到答案。本文就“爱情是付出还是占有?”、“该与何人共度爱情?”两个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爱情;付出;占有
  前言
  《爱情十三问·爱的摧残》是对《十日谈》这种创作形式的尝试之作。这本书讲述了几个贵族青年乘船出海,被风暴吹到了一座古城,羁留数日,偶遇该城的几名贵族男女,便应邀参加了他们的饮宴和消遣。众人选出美丽的王族女子菲亚美达做女王,然后轮流提出有关爱情的疑难问题,请她作答。在与众人的辩论中,菲亚美达对这些问题做出精辟的议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爱是付出还是占有?
  在第一问中便有所讨论。第一问问道一女子更爱哪个情人?她说自己对他们同样喜欢,将自己的花冠带在了一个头上,又从另一个头上取下花冠,戴在自己的头上,她对哪一个表达了更多的爱呢? 薄伽丘认为,那个女子更爱得到她头冠的男人也就是爱是付出。爱情的本质是极力想要为恋人做些事情,最好是恋人最喜欢的事。所以在爱中你会不自觉的付出不管是带着吸引他的目的还是不自觉的行为。而爱情里最糊涂的就是男女主角,女人说她对两个人是同样喜欢的,而旁人一眼就能看出女人对哪个更加喜爱。两个男人为证明女人更爱谁而想出各种荒唐的解释,则是体现了爱是不择手段,爱让人疯狂。我们在爱情中都渴望得到,其实在爱情里你不自觉的付出才换来了所得到的相等份额的爱,世界就是这么公平,有付出才有回报,只不过爱情让付出也变成了一件美妙的事情。在爱情里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希望得到爱的人全部的爱,占有爱人的全部生活甚至成为彼此生命的一部分。在第四问中,薄伽丘对什么是慷慨进行了探讨,一个是为了妻子履行诺言而甘愿将妻子拱手给另一个男人的丈夫,一个是历尽千辛万苦却分文不取的贫穷老妪,一个是为实现诺言而四处奔波最后却放弃淫欲的爱慕者。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为在世界上最令人厌恶的诸事中,贫困最难忍受。这是因为,贫困会赶走欢乐和安逸,偷走荣誉,骚扰美德,引起剧烈的烦恼,所以人人自然都怀着一种烈火般的愿望去拼力奋斗,而那愿望便是摆脱贫困。”书中这段对贫困的描写我认为已经做到额淋漓尽致,贫困带给人的困顿是很现实的,当一个人贫困的人放弃了本属于他的大笔财富,这种慷慨不仅是钱财上的,而是对未来生活的舍弃。可是这些和甘愿将深爱的妻子推向别的男人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丈夫不仅放弃了对妻子的占有甚至一同堵上了一个男人的尊严。所以慷慨本身是相对的,但是感情上的慷慨远比物质上的慷慨重的多,现实的说对别人的慷慨都是从自己身上放弃了些东西,那么感情比起物质更为珍贵。
  爱情使人快乐,那么快乐是要先享受还是后享受呢?如第二问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年轻男子爱上了一年轻顾念,便要一个满脸皱纹、乞丐模样的老妇安排他去会那姑娘,但三人都被姑娘的几个哥哥捉住。他们要这年轻男子与他们的妹妹和那老妇人轮流同住一年,并且要对两人说完全相同的话。他只有权选择谁先谁后,他应当先选哪个?。在这个命题里,与年轻女子同住是快乐的事情,与老妇人同住的是痛苦的事情。先与年轻的女人同住,你可以先享受与自己爱的人欢愉时光,而痛苦的是你像年轻女子表达的爱,表示爱的抚摸亲吻都要向老妇人重复一遍。你在度过欢愉时光时你会时不时想起明年有这样一个噩梦,所以你不敢对年轻女子表达自己的爱,你也不敢亲吻抚摸她,这样让欢愉的时光也显得无趣枯燥了。所以,先苦后甜为上。如果先与老妇人同住可是在一年的时间里,你无法预测她是否仍在爱你,等你忍受了一年与老妇人的日子后,她却不在爱你了,忍受便成了没有意义的忍受,所以及时行乐为上。在这一问中,我认为薄伽丘有超前的思维,这个问题其实相当于如今的问题:先贷款买房还是攒够钱再买房。我认为生命短短几十年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戛然而止。你不知道你所遭受的苦难能不能变成最后你幻想中美好。那倒不如好好享受几十年的生命,因为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消失也不知道你想要的东西在你足够富有时还存不存在。而这一问同样也体现了薄伽丘追求生活的美好的诉求以及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内涵。
  二、该与何人共渡爱情?
  我们大都幻象过最喜欢的人,而第三问就抛出了这样一个两难的抉择:一女子有三个追求者,一个英勇无比,一个是最慷慨大方,一个是最聪明,她应当选择哪个?在这一问中菲亚美达认为应该选择最聪明的人。她认为智者会利用自己的才智拥有强壮者所给予的保护,也可以利用才智给他人慷慨者给予他人的温暖。但是我认为正如第一问中提到的,在爱情里即便是智者也极易迷失自我,当局者迷使他无法拥有之前的聪明。那么英勇无比的人可以保护你,慷慨的人会帮助你,而智者失去了智慧他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清楚的知道在爱情里会因为爱而丧失理性,因为爱的冲动已然包裹了你。
  我一直认为爱情是不公平的又是极其公平的。爱情本就是两个人的互相吸引,两个人觉得感情能够冲撞出火花,每天有聊不完的话,甘愿为对方付出,那么爱情就这么来了,就这么的单纯和冲动。而两个人的相遇充斥着各种机缘巧合,且分先来后到。先相遇的相爱了,后相遇的暗恋的一方只好活在伦理道德之下扮演朋友的角色或是默默离开。爱情的最终又受许多因素的支配,有人因为家境不等同而分手,更有人因为地域的阻隔而分手。在第八问中,一青年男子同样爱着两个女子,一个因为高贵出身、父母及财富而地位高于他,另一个在这些方面都不如他,他为应当选择哪个而犹豫。其实这是一个这样的命题:对于身世的悬殊,你是否该勇敢去爱。身世的悬殊远不只家长的反对那么简单,作为身份地位较低的一方,将面临长时间的指指点点,会有人说你是攀高枝,这种流言蜚语足以使一对恋人产生裂痕。你的妻子带着别人的旁敲侧击生活在你的身边,你要如何去保护她亦或是保护你自己呢?而我认为,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人结合必应有强大的感情基础,起码你得有自己能够相信的勇气去给她今后你所能给的最好的生活。其次,我认为这样的两人必须相信身份地位的悬殊是一时的,而奋斗进取会使地位的差距逐渐缩小甚至比曾经地位高的一方获得更好的地位。爱上地位高的女人会使男人受益匪浅,因为这能使她竭力去让对方快乐,使他养成众多优良的品质,使他有机会与高贵的人士相处,使他谈吐文雅,使他敢于勉励进取,使他衣着华美脱俗,那女子若得到更大的荣耀,他心中的快乐便会随之增多。同样,这男人还会受到更多人的赞扬,并以心灵高贵而闻名遐迩。可见地位相对较低的人只要自己不看轻自己,便可以得到完美爱情的同时拥有灿烂的人生。这些都需要勇气,爱的勇气,相信的勇气。
  结语
  这本书里爱情道理讲起来仿佛都似曾相识,我们或许听谁说过,或许自己经历过。薄伽丘先生站在遥远的14世纪向我娓娓道来的这些爱的真谛,我们可以说爱是永恒的、亘古不变的,所以爱情里的秘密早在14世纪,我们便有先知知道了关于爱情的许多。我们也可说,是薄伽丘先生对人的看重,对爱的渴望,对爱情的思考才有这十三问。有些人已经开始冲破爱神的枷锁,用自己的意志进行一场美妙的恋爱。写这本书时,薄伽丘27岁,可以说正是享受了爱情,经历了爱情带来伤痛的年岁,故事里充满了纠结,充满了爱的勇士,充满了我们所希望看见的最直接的情感——所谓“爱”。
  我们一直行走,找到那个终其一生爱的人,或许就能懂得这本书里的犹豫、彷徨、抉择还有感动。爱的本质自会显现,爱的道路必会明朗。
  参考文献:
  [1]薄伽丘. 《爱情十三问·爱的摧残》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梁启超是我国新史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梁氏对于我国不仅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文学、教育、政治等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之下,随着各大世界思潮的涌入,中西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梁式吸收外国文化,同时歉收中国传统文化,新史学而因此应运而生。  【关键词】: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书评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史之意义及其范围,第二章是过去之中国史学界,第三章是史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英国批判主义作家托马斯·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是通过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三人的两组爱情,探究文中反面人物艾力克的土豪爱情。揭示借助金钱、权力强求的爱情和虚伪的爱情所带来的悲剧,鼓励现实中真情实意的阳光爱情。  【关键词】:苔丝;土豪;爱情  一. 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在思想与艺术上都代表了哈代小说的
期刊
【摘要】:《金锁记》与《红楼梦》描写的是大家族背景下,女子的地位低下,内心存在不满,想有所突破但最终仍然改变不了世俗的想法,为世俗所牵绊。两部作品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从辣味十足、畸形心理、渴望爱情、敢于抗争四个方面将曹七巧与《红楼梦》中的人物从性格上加以分析,展现人物的特色。  【关键词】:人物性格; 金锁记;红楼梦;对比  读过张爱玲的《金锁记》,很多人会联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诗经》中的爱情诗为代表,从“自由恋爱与礼教思想结合”、“循序渐进式的恋爱手段”、“浪漫气息的全面渗透”、“女性的高洁品性”四个特点入手,分析《诗经》中潜在的浪漫主义的气息。  【关键词】:《诗经》;浪漫主义;爱情;婚姻  说起《诗经》,必然会想到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诗经》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周王朝社会生活的现实之况。内容极其广泛,如同一汪清水,流淌至社会生活
期刊
【摘要】:柏拉图的《会饮》是一篇讨论爱情的名篇,柏拉图之爱的来源也在这一篇中很好的体现。在《图像学:文艺复兴研究》一书中,潘诺夫斯基对提香的名作《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进行了新柏拉图主义式的阐释,也对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由《会饮》开始,将其中柏拉图之爱的描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进行对比,更深入的了解潘诺夫斯基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进行图像学分析的哲学来源。  【关键词】:柏
期刊
【摘要】:调查研究护理人员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掌握情况和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3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对其掌握和使用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结论:加强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并发症发生几率。  【关键词】:护理人员;压疮;口腔护理;新
期刊
【摘要】: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处女作《微物之神》自出版以来就获得英国文学布克奖的殊荣。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后殖民时期印度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对立与歧视。本文将作品置于斯皮瓦克“属下不能说话”的理论框架之中,从文本出发,解读作品中属下阶层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旨在重构“属下”阶层的主体性。  【关键词】:《微物之神》;斯皮瓦克;属下性;缺失与重构  引言  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是当代最具影响力
期刊
一、“六法”的提出  “六法”是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古画品录》以六法的标准评画优劣。论文评画能拿出几条标准,这是不简单的事情,是文艺评论的一大进步。它表明,文艺的分类学已经脱离了模糊不清的阶段,达到概念明确的程度。这种进步变化,在美术理论方面更为显著。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期刊
【摘要】:河南作家由于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浸染和影响,无论是作家形成的精神气质,还是作家笔下反复出现的乡土生活,都渗透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作品中内蕴的“共同文化性格心理”成为“文学豫军”的文化品质。  【关键词】:河南作家;乡土;文化批判;怀旧;地域文化;风俗  在特定的地域,通常会形成人类不同的活动形态、行为习惯和文化传播形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地域风情以及群体性格,这些地域文化会潜移默化
期刊
【摘要】:《孽子》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白先勇在1988年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曾谈到:“《孽子》传达了作者对人的同情。这本书如果有一点成功的地方,我想就在这里……《孽子》所写的是同性恋的人,而不是同性恋,书中并没有什么同性恋的描写,其中的人物是一群被压迫的人。”作品中通过展示台北新花园这一特殊的聚集地,同性恋者的生活状态,揭示时代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