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种火焰,到那种火焰

来源 :红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eng_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这种火焰,到那种火焰rn从划火柴到火柴熄灭我们得到了火,也失去火.使我们失去火的是划火柴的动作,是燃烧,但也是火柴本身,因为火加速了我们的文明,而文明加速了火柴阶段的文明,因为火柴文明想要比火柴更好更高的文明,推动文明的是野心,所以野心也带来了火柴一部分的灭亡.存在带来灭亡.火柴打开的光明使灵魂的盲眼看得更多更远,“更”的哲学和命运使人陷入“更”的命运中,更具野心,更高速,更智慧(或不择手段),更好,更更好.更是没有止境的.人类的“更”消灭它各个时代而用进步的荣耀为之披上裹尸布,继续往前,给新石器时代裹上,给火,给火柴,给农耕文明,给工业文明……裹尸布的历史:盖上一种,告别一种,从一朵火焰到另一朵,从一种火焰到另一种火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小,越来越虚幻,若隐若现,直到,电子火焰,虚拟火焰,意念火焰,梦境火焰,共享火焰,记忆火焰.思想火焰指引我们的未来,这是唯一不被替代与熄灭的,我们还在进化……
其他文献
期刊
吊灯的光是橙色的,不强也不弱,使得包房里有了点含混、有了点朦胧.灯上缀着密密麻麻的水晶球,光线从球体的缝隙里挤出来,在房间里撒下一张斑驳的网.男人的脸也被罩在其中.男人四十岁左右,寸头、国字脸、皮肤偏黑.杨卉凭直觉得出,男人应该是褪去土腥气没多久的,只是他遗忘泥土的速度未免快了点.想到此,杨卉在心里笑了一下:瞧这大尾巴狼装的.
期刊
陆民堂虽然不情愿也不服气步人人到中年的不惑行列,但一向自信爆棚,自诩身体好,拿棒棒都打不死,所以拿着体检报告轻蔑地看了看,纵然有一万个可能,也不相信会是这个悲惨的结果.搞没搞错?他从真皮椅子上跳将起来,在办公室里眉头紧蹙踱起了方步.暗自猜疑,不痛不痒、不红不肿的,平时也不见像老病号般咳咳吐吐,仅仅一次单位职工一年一度的例行体检,就查出得了这么严重的病.这县级医院的技术水平就是糟糕,简直乱弹琴,难怪经常发生医闹挨老百姓骂.明天到省城大医院去,我倒要看看,他们会不会乱整,又会给我搞出什么重病来吓唬人.
期刊
被王小川堵在床上前,邵芸还以为两个男人都爱她呢.不过,人都是这样,不是爱着这一个,就是爱着那一个.邵芸坐在床头,看着两个男人坐在茶几旁喝茶.王小川介绍了他们律师所的业务,侯一龙递给他自己的名片.邵芸去厨房倒了杯水,煮了两个鸡蛋.两个男人开始抽烟了.邵芸回到卧室,把弄乱的床单铺整齐,扔掉了地上的避孕套.刚整理完,邵芸发现两个男人把煮着的鸡蛋吃了.
期刊
大约20年前的一天,《红岩》文学杂志社约我去编辑部做客.闲聊、碰撞之际,我们突发奇想,策划在《红岩》杂志上推出一个全新栏目——“翻译文本”.因为从20世纪末以来,世界文坛群星璀璨,各种创作手法层出不穷,个性分明,无论是历史性写作文本还是神秘性写作文本都很有特色,甚至具有不可复制性.设立这个栏目的初衷,就是为了向读者推介各具特色的国外文学文本,拓展杂志本身和读者两者的国际文学视野.从此,我就“编外”参与了《红岩》文学杂志国际栏目的部分选题策划.
期刊
我曾好几次想做这件事情,应该写写觉伯,但因故几度放下.我知道,我放下的是笔,对觉伯,我怎么能放下,怎么也放不下.rn转眼他离开我们近三十年,这三十年,觉伯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并未消失,他时常为文坛缅怀,时常被文友回忆.这三十年,恰值我在《红岩》杂志工作的三十年,开展工作时不时就说起他,他真的不曾离开.他曾是我们的老主编,他对刊物的重视,是他鲜明的工作思路;他对作家的爱惜,是他浓厚的工作情感;他评价作品,从不掺杂人情,好即好,差即差,对写出好作品的作家,他说起来如数家珍,爱如自己的儿女.现在想来,觉伯对文
期刊
我的父亲曾是《红岩》杂志早期的编辑,回顾他的职业生涯,令人感慨,他和《红岩》的成长互为见证,互为光耀,他的故事也是中国文坛上难以抹去的一页.rn文学青年送来《达吉和她的父亲》rn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时任重庆《红岩》杂志编辑部编辑,我父亲熊小凡,接到一位文学青年高缨投来的短篇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后简称《达吉》).这是一篇高缨走村寨进深山访民间后,含着热泪写出来的日记体短篇小说.
期刊
一rn你的一生未经历所有磨难便中道崩殂,多数情况下,你的家族会被抛弃在废弃的角落,无人问津.既不能当作环保材料二次使用,也不会被捡拾垃圾的老人回收,变换位置,安放,再创造.就这样,你黝黑的芯与你坚硬的外壳,赤裸裸地暴露在世间的某个地方,任风吹,任雨打,任主人狠心为你画地为牢.rn你曾在某个盛大的森林里,怀着一个参天的梦,冲破云端,冲出奴役与宰割的囚笼.你也曾是一个稚嫩的孩童,被粗壮的树干紧紧拉扯着,生怕被路过的风裹挟了下来.天气不好的时候,你将身躯小心翼翼地靠近母亲,告诉她你心里有多害怕.终于,你被某些金
期刊
铁道口旁,波斯菊在风中争艳rn一节节货车,轰隆隆驶进夕阳rn十四岁的我,总爱耳朵贴着冰凉的铁轨rn梦想启程渴望走得很远很远rn想想一路走来,那么遥远rn背井离乡,屈指已经六年rn想想一路走来,那么遥远rn今后不知道还有多少路程rn这里引用的是当下日本相当走红的流行歌组合“海援队”歌手、在中国人亦广为人知的日本影星武田铁矢演唱的《一路走来,那么遥远》中的一段.这首歌的原唱在日本最早流行于80年代初,后来被香港歌星徐小凤用粤语翻唱随后传入中国大陆.这首歌有两件事过去鲜为人知.一是歌词.虽然原唱和翻唱两个版本曲
期刊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的结语里写道:“当中国作为伟大民族真正走进了世界,当世界各处都感受到它的存在影响的时候,正如英国产生了莎士比亚、休谟、拜伦,法国产生了笛卡儿、帕斯噶、巴尔扎克,德国产生了康德、歌德、马克思、海德格尔,俄国产生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中国也将有它的世界性的思想巨人和文学巨人出现.”李泽厚的这个观点,是从文学要回答现实的重大挑战这个角度来思考,把文学的成就与文学所要回应的挑战本身的广泛性、严重性和深刻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一贯的唯物主义实践美学的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