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韵》教学设计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菁菁校园》校本教材《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本课以介绍全国不同民族为切入点,引出广西壮族的民歌形式——对歌,引导学生分析“对歌”这种演唱形式,了解壮族音乐与舞蹈的文化和起源,感受民族文化内涵和智慧,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壮族山歌的风格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传承和发扬民族经典文化的愿望。
  【关键词】民俗风情 壮族山歌 壮族舞蹈 传承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17-03
  【教学内容】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壮族山歌形式的代表“对歌”及壮族舞蹈;广西在民族传承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壮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服装等常识,体验壮族山歌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能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
  2.过程与方法。课前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音乐舞蹈作品等资料,在班上介绍、交流、演唱或演奏。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部分音乐、舞蹈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我国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
  1.对比《什么结子高又高》与《刘三姐与秀才的对歌》在对歌对象、旋律、节奏、音乐元素等方面的异同。
  2.理解壮族音乐、舞蹈作品的节奏特点,感受独特之处。
  3.加深对音乐舞蹈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性和多样性,树立传承之志。
  【教学难点】
  理解壮族山歌、舞蹈的风格,掌握壮族山歌、舞蹈的对象、旋律、节奏等特点。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一、民族大展厅
  1.播放视频《民族团结公益广告》,谈话导入。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历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而这些都是各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目前在我国境内生活着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请问:为什么称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生:人数少……
  师:是啊,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左右,而其他55个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
  【课件出示】全国民族人口比例图
  2.揭示主题
  师:为了尊重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生活习惯、风俗,我国在全国各地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分别设立了自治县(旗)、自治州、自治区等,我国现有哪几个自治区?
  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师:你们知道它们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么?
  【课件出示地图】请学生指出我国五大自治区的位置。
  师: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对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我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基本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我国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幸福地生活。我们学校就是一所民族学校,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同学。
  【课件出示】边讲解边播放我校各民族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的图片
  3.活动小结
  师:在民族自治政策的支持下,在少数民族集中地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得以保护和保存,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文化也呈现出丰富的内涵。下面请各组代表将课前搜集的关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建筑、风俗、饮食以及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等信息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上台交流,出示关于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的视频,介绍并展示壮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藏族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和其它特征的视频。
  师:从大家展示的材料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像百花一样在祖国大地盛放,它们的多姿多彩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化。
  二、深入民族文化——壮族山歌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壮族的对歌
  师:壮乡素有“歌海”盛誉,这里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壮族人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劳作伴歌唱,山歌当茶饭,壮族人民能歌善舞,每年定期举行唱山歌会,并将其称为“歌圩”。特别是壮族的节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在歌圩上,人们摆擂台,赛歌会,在赛歌会上拔得头筹的“歌王”将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今天老师就用壮族的对歌形式请同学们来猜个谜语。
  1.【课件出示】放大的水果局部图片
  师:壮族人民勤劳善良、聪明机智,他们常常在劳动之余互相出谜语来猜,所不同的是他们是用山歌将谜语唱出来,这样既能考查对方的应变能力,又能增加生活的樂趣。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呈现的是四种我们广西常见的水果,我特意取了图片的一个小局部放大来给大家看,请大家通过老师的问题来思考,猜猜这分别是哪四种水果?要求:老师唱歌词部分,同学们一起唱衬词部分。
  2.【课件出示】歌词:哎!——什么结果抱娘颈?(嘿了了啰)什么结果一条心嘞?(嘿了了啰)什么结果包梳子嘞?什么结果披鱼鳞嘞?(嘿什么结果包梳子嘞?什么结果披鱼鳞嘞?)
  师:你们猜出来了吗?是什么水果?
  (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歌词,猜出谜底。)   3.将图片还原,将谜语答案唱进歌里。
  【课件出示歌词】:哎!——木瓜结果抱娘颈,(嘿了了啰)芭蕉结果一条心嘞。(嘿了了啰)柚子结果包梳子嘞,菠萝结果披鱼鳞嘞。(嘿柚子结果包梳子嘞,菠萝结果披鱼鳞嘞。)
  4.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这一段谜语的歌曲选自电影《刘三姐》中的《什么结子高又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首歌曲的视频,想一想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师生共同欣赏视频片段。
  【课件出示】对歌,又称“问答式山歌”,是在劳动的闲暇时间互相斗智形式的歌,具有一领众合、一问一答的特点。对歌也是壮族山歌里最主要的演唱形式。
  (二)学生欣赏、比较《刘三姐与秀才的对歌》与《什么结子高又高》的音乐特点
  师:刘三姐是壮族歌仙的代表。她聪慧机敏,歌如泉涌,有“歌仙”之誉。我国著名词、曲作家乔羽和雷振邦等人慕名前来广西采风,挖掘广西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聆听、记录了大量壮族山歌后进行整理,放在了电影《刘三姐》中,随着电影《刘三姐》的成功放映,壮族的山歌被深深地刻在了全国各族人民甚至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里。
  1.下面我想请大家欣赏《刘三姐与秀才的对歌》,请大家将它和刚才那一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相比较,说一说与三姐对歌的对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歌词内容和旋律风格也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件出示】播放《刘三姐与秀才的对歌》视频
  2.设问:两首歌曲在旋律、歌词、节奏、情感上有何异同?
  生:讨论回答。
  【课件出示】
  相同处:都是问答式山歌,男女对唱形式,以密集的节奏型为主,运用了短句的旋律创作手法。
  不同处:《刘三姐与秀才的对歌》旋律更加欢快活泼,秀才的旋律一长一短,不流畅,体现讽刺,歌词中有衬词,节奏较平缓,体现出诙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情怀。
  3.壮族人民“以歌代言”,根据场合与对象的不同,演唱的山歌也会大不一样。广西壮族山歌中有高亢的嘹歌,婉转动听的那坡山歌,以及马山的三声部山歌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还有《迎客歌》《送客歌》《敬酒歌》《敬茶歌》《采茶歌》……
  【课件出示】展示《迎客歌》《敬酒歌》《送客歌》歌词,与学生一起分析歌词,教师演唱片段,给学生拓展了解。
  4.师:壮族有着深厚的歌唱文化和风俗,代代传承,成为壮族的一种特色文化,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我们刚才的了解和对比,同学们对壮族山歌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分享交流感受)
  三、学习民族舞蹈——壮族舞蹈
  師: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有歌就有舞。壮乡音乐不仅自然纯朴,情感真挚,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在“三月三”这样的传统节日中,壮家儿女以歌传情,以舞会友,一问一答地对歌,边歌边舞地斗智,开展摆擂台、抛绣球等民俗活动。今天我们就通过一段歌舞《白莲盘歌》来感受一下壮族的音乐舞蹈特色。(课件播放视频《白莲盘歌》)
  师: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跟对歌一样,采取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师:壮族的婚嫁习俗中有对歌接亲的习俗,最初是女方以对歌的形式考察男方的智慧,现在逐步发展成为边歌边舞、妙趣横生的一种婚嫁仪式中的表演环节,使得婚礼现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了!《白莲盘歌》表现的就是这样有趣的情景。
  下面男女同学分别练习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
  (1)男同学的动作要舒展粗犷,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胯部扭动,带动腿部在身体两侧弹性踩踏,抬头挺胸,显现出男子昂首阔步的气势。第二个动作是一腿作重心,另一腿向后抬起,肩前送,手后甩,交叉轮跳。
  (2)女同学的动作要柔美活泼,舞步灵巧轻盈。用腰胯部的扭动带动身体左右摆动,手臂可以像杨柳一般在身体前左右摆动,也可以单手叉腰,单手摆动。第二个动作是两脚脚后跟摩擦地面,脚尖向前踢跳,做完该动作后踏步,两手尖点立于肩部,前后划动,随着身体的韵律画圈。
  (3)以小组为单位,配上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展现同学们的智慧和舞蹈天赋。
  四、拓展——广西在民族传承中所取得的成绩
  1.山歌旋律优美,歌词对答巧妙,运用比喻、夸张、对照等很多手法,可谓是清新流畅、出口成章、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壮族人民每年定期举行山歌会,称为“赶歌圩”。2007年,广西歌圩文化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今南宁每年都在武鸣县城举行为期三天的“壮乡三月三歌圩”,歌圩现场有特色山歌对唱、跳竹竿舞等。
  观看“壮乡三月三歌圩”片段(壮语)
  2.为把民歌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从1993年起,广西开始举办民歌节,2004年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每年的9—10月举行,到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
  【课件出示】民歌节盛况图片
  小结:在民歌节上不光有广西的歌手,还有其他省份甚至其他国家的歌手登场,如今的民歌节已经成为一个平台,一座桥梁,一个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各国人民相聚的好地方!人们在民歌节上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五、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五十六个民族虽然服饰、风俗习惯、语言不一样,但都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应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也应该多去了解、学习和传承,让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继续发扬光大。大家想一想:各民族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的时候,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爱你——中国!爱我中华!!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让我们高兴地将心里话唱出来!
  (课件播放《爱我中华》)
  下课!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1一般资料56例为1998年以来的门诊病人,全部经B超或X线检查确诊.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58岁,平均34岁;病程2天~3年不等;结石最小0.2cm×0.4cm,最大0.8cm&#21
【摘 要】本文提出中职本科有机衔接是中职直通本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认为中职本科有机衔接的核心内涵是构建和完善中职本科有机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改革和创新中职本科有机衔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中职本科有机衔接的产业行业职业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加强中职本科有机衔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教育 有机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
本文论述用情境教学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做法,认为通过音乐渲染、剧本引领、语言解读、图画呈现、回归生活五种途径,可以调动学生情感因素,高效学习语文。 This article di
本文论述教师应在幼儿园教学中“立规矩”,帮助幼儿养成遵守规矩的习惯,为此教师要亲身示范规矩、要因“龄”施教,要让违规幼儿承担相应的后果,以提高幼儿的规矩意识,形成良
结核性胸水如失治误治极易形成包裹性胸水,又若延以时日不愈,则造成胸膜肥厚及粘连,甚则胸廓塌陷变形.笔者近年来用自拟逐饮和络汤配合胸水抽吸、包裹的胸腔内注药及全身抗结
本文论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坚持生本教育、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能、教会学生融会贯通、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等策略。
笔者从1990年l月~1996年8月,用目拟疏肝利胆丸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五症230例,并与同期用其他非手术常规治疗的198例对照比较,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23O例中,女17o例,男60例;
本文针对传统存储可用性亟待提高的需求,对存储高可用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存储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并结合企业现状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对实施效果的分析对比,充分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需要提升存储高可用性需求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的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长年的日积月累当中,人们生产了大量的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量大,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如果仅仅靠人力物力是难以进行控制的。有需求就会有建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库技术逐渐的发展成熟,并且逐渐的,人们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对信息管理工作进行极力的辅助,这必将将会成为现在以及未来的一项全新技术。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