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制约。语言的本质是表达意义,也就是交流。因此要学好英语,决不仅仅指学会英语的词汇、语法、形态等表层结构,它还涉及到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本文试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浅谈一下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英语教学;作用;差异
  一、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世代代所有共享的东西,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和表达形式。世界上有多少种使用特种语言的民族,就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十九世纪的人类学先驱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并将其表述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它能力和习惯。”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提出:“文化这名词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黄国文曾给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每个言语社团自己的历史、风俗习惯、社会规约、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现代汉语字典》把文化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二、英语教学的目的
  要想弄清楚文化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明确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什么。传统的学者认为英语教学就是为了使学习者熟悉英语的词汇、语法、形态等表层结构,因此他们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些表层的东西。这些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好,看上去学生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门语言,但是在和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中,学生却常常因为用词不当、句子结构错误或日常用语的地不恰当运用而造成种种尴尬和误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于学生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英语教学呢?因为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我们需要和国外交流,来传达我们的文化,去吸收他们有用和先进的东西。因此,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和外国人交流,而不仅仅是学会英语的词汇、语法等就够了。而要达到成功和外国人交流的目的,就必须懂得他们的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表情达意、信息交流的工具,是一种最初始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脱离一个民族的文化去谈论学好他们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三、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文化学习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词汇和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内涵,因此学习英语词汇决不仅仅是记住英语词汇的表面意思就够了,它还必须涉及到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把握。在各种语言里,文化个性反映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最典型的就是东方的“龙”和西方的“dragon”,中国人眼中的“龙”是神圣的象征,是帝王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吉祥物。中国“龙”是一种灵物和神物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和骄傲,这个共同的信仰把中国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成为一种凝聚力的标志。而西方的“dragon”却是邪恶的象征,是“多头、嘴里喷火的、吃人的”凶残的怪物,是必须予以消灭的。在理解两个词的文化内涵后,我们还能不能在和西方人的交流中,自豪地说:“We are the offspring of dragon.” 再比如颜色词“绿”和“green”,“绿”在汉语中除了是颜色词还,还代表了“生命”和“活力”的意思;而“green”虽然在西方也是一个颜色词,但却具有“嫉妒”、“缺乏经验”之类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该在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将同一个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直观而鲜明地突出该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文化内涵,同时还要要求他们经常阅读有关文化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并且在阅读文学作品、杂志时留心和积累有关词语在两种语言中不同文化内涵的资料,从而使他们在和西方人交流时可以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的差异,进而选择恰当的词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和别人成功交流的目的。
  (二)文化学习在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句法结构去表达。西方人习惯于抽象的、分析的层叠式思维,并以实践为重,因此英语句子是以动词为核心,运用各种关系词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前呼后拥,递进叠加,形成一种空间型的结构,一种框架式网络结构,被语言学家比喻为“竹节句”。英语句子如果没有连接词,就像竹子没有竹节,所表达的意思就支离破碎了。而中国人的思维却属于形象的、整体的、综合的流线型思维,重领悟,不重形式,因此汉语句子是一种链条式线型结构,被语言学家比喻为“流水句”。汉语受心理时间流的影响,多用词序表达语法关系,不习惯于用长句。汉语讲究“形散而意不散”,即使没有连接词,只需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以把逻辑关系、时间顺序和语义重心表达清楚。比如我们在翻译“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时,会在两层意思中间加上一个连接词“but”来表达转折的含义,把它翻译为“The eternal universe sometimes come to an end, but my unceasing complaint knows no limit.”这样更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而汉语原句注重整体的表达效果,转折关系并没有明示,但转折关系却一目了然。
  中国人习惯于综合性思维,即把事物的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而西方人则从整体到局部,是一种解析式的思维方式。因此英语句子往往将句子的重心放在句首,单刀直入,直接切入主题。汉语则通常把句子的重心放在句尾,先交待原委,然后再进入主题。英语表达特点是“句尾开放,句首重心”;汉语则采用“句首开放,句尾重心”。比如《Pride and Prejudice》中一句有名的英语句子“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翻译为汉语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就应该先说前提,再说结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充分考虑到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表达过程中,调整语序,采用符合西方人叙事论理特点的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习者利用一些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画报等具有生动直观特点的多媒体资料,去认真体会东西方人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差异,因而使他们在和西方人交流时,可以更好地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从而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促进交流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三)文化学习在英语日常问候语教学中的作用
  东西方人日常问候语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的价值引起的。价值观是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一般认定是特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跨文化交流中,会对双方理解和沟通造成障碍。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强调为人一定要谦虚、戒骄戒躁。因此当遇到别人赞扬自己时,第一反应就是“哪里,哪里”,这样的回答往往会令外国人感到莫名其妙,他们不理解中国的文化,出于礼貌可能会说:“哪里都漂亮。”中国人一听哪里都漂亮,会跟着谦虚地说:“没有,没有。”这会令外国人感到非常尴尬,因为他们在得到别人恭维时,一般会很开心地说:“Thank you!”再比如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一吃饭问题的重大思想,因此吃饭问题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口头的问题,人们一见面就会问:“你吃过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句问候的话罢了,问话人其实并不关心你到底吃饭了没有。曾经有个留学生到中国,在别人多次问了她这个同样的问题后,非常生气地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饭了吗?我有的是钱吃饭。”这样的误解真的是令人尴尬之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用“How do you do?”、“How are you?”或“HI!”来代替就好。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汉语中围绕“吃饭”所形成的问候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在交流中应考虑这种差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信息的互换。对于英国人来说,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见面都喜欢谈论天气,说:“Lovely weather, isn’t it?”之类的话,因为根据英国人的习惯,这是一句最方便而不得罪人的话,但中国人会想“明知故问!”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问你天气到底怎样,只是一句礼貌的问候语而已。再比如中国人在见面时会习惯问一句:“你上哪去?”、“你准备干什么啊?”之类的话,这在汉语文化中其实没有多深的含义,只是一般的礼貌问候用语。而在西方人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一向重视个人的生活,他们会认为你是在探究他们隐私,因而认为这样的问话极其不礼貌。中西方人接电话的开场白也有差异,中国人在拿起电话时,会说:“你是哪位?”、“我是某某”,如果和西方人打电话时说:“Who are you?”或“I’m so and so.”时会令西方人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们习惯于在某人后再加一“speaking”。因此教师在讲授西方人的日常问候语时,一定要和中国的日常问候语进行对比,可以引入英美国家概况、英语学习背景、英语国家的人文、教育、等诸方面知识,深入讲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可以快速而系统的学习英国文化,深刻领会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可以促使他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可以创建自由而又友好的交谈环境。
  四、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有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两种,文化错误最难克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注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对中国学生常犯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错误及其原因进行指导。由于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因此文化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在教学中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及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促进他们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毕竟语言的本质在于表达意义,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庭乡.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杨荣.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融合[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4]刘洪泉,刘琴霞.此“龙”非彼“龙”[J].长江大学学报,2007.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校美术众创实验室的构建为目标,围绕高校美术众创实验室的构建思路、人才培养及管理运行三个方面展开探析。 In this paper, the goal is to build a laboratory fo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多数学生数学课堂中全面掌握初中数学的内涵,这成为当前数学教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目标之一。现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与途径谈一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62-01
期刊
期刊
晚饭后,奶奶从厨房忙碌完,准备走出厨房,我就像小燕子一样,飞到厨房门口,“啪嗒”一声把灯关掉。奶奶奇怪地问:“怎么啦?”我说:“要节约用电!”星期天,爸爸结束电脑游戏,准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将,可算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不过,令人敬佩的是,即使一百零八将之外的一些“次要人物”,施耐庵也能用或繁或简的笔墨将其写得栩栩如生;即使是一些被作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过场人物”,作者也将他们写得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李小二之“小”  李小二的为人处世、行为态度以及生活环境,可用一个“小”字来概括:小夫妻,小本生意,经营着一家小酒店;
期刊
期刊
新个税法实施后,个税缴纳由按月缴纳应纳个税调整为按月预扣预缴税额,按年汇算清缴应纳个税,个税起征点、税率级距也发生了变化.在个人收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新个税法对个人
目前我国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完善,更加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对于高中的历史学科来说,讲解十分枯燥,学生不易接受,导致其成绩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