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佛像造像艺术渊源已久。自从佛教从印度传至中国,佛像造像艺术就在中国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雕刻艺术门类。其材质金、玉、木、石、泥、牙、骨等甚众,尤以金、玉为贵,多为王公贵有所推崇。玉佛造像自魏晋以来,以和田白玉为主,罕有黄色玉材作品。但是,佛教却是以黄色为本色,黄色玉佛造像应更为适合。无奈,中国玉史上没有出现过以黄色为主色调的玉石,所以更多采用了白玉。 本佛像造像采用了新近出世的黄龙玉水料为材质,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像造像艺术渊源已久。自从佛教从印度传至中国,佛像造像艺术就在中国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雕刻艺术门类。其材质金、玉、木、石、泥、牙、骨等甚众,尤以金、玉为贵,多为王公贵有所推崇。玉佛造像自魏晋以来,以和田白玉为主,罕有黄色玉材作品。但是,佛教却是以黄色为本色,黄色玉佛造像应更为适合。无奈,中国玉史上没有出现过以黄色为主色调的玉石,所以更多采用了白玉。
本佛像造像采用了新近出世的黄龙玉水料为材质,其通体明黄,晶莹剔透,宝光内蕴,温润神秘;其雕刻艺术娴熟流畅,饱满慈悲;整体佛光流传,宝像庄严,是难得的精品。
其他文献
到乐山、宜宾、沪州去淘石,只要伸手碰到一个墨画石,石主便会告诉你:这是块水墨,似乎比别的石种血统要高贵一等。其实在一年多以前,长江的墨画石并不是市场关注的石种,在长江石近二十年的开发历程中,长江墨画石可以说是最不受人待见的。原因自然是颜色深沉不引人注目,形象不够简明,与当下流行的以富贵、喜庆、吉祥、气派、简单的赏石观念相悖。所以,很长时间内,除非极少数黑白分明、对比强烈、一眼能读出主题的墨画石,出
相传《西游记》系明朝吴承恩所著,其立论来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将玄奘只身前往西域取经,沿途所经历的凶险过程,予以神魔化,除了让故事更有可看性外,也藉由陪同取经的几位弟子角色,突显人性光明与黑暗的层面,达到嘲讽时政的目的。 天然形成的奇石,要呈现有如雕刻般的故事主角,原本就可遇不可求,何况要集合众多的人和物,其困难度相对提高。不过既然要让人耳目一新,自然得下一番功夫,也因
自小习画,美院毕业,目前还在美术这个行当里“混迹”。我买我认为值的,石头能与我沟通,就是“我懂了”,与别人的看法无关。 我认为更应该追求长江石的“古风”,最古典的东西就是最现代的,就是最有价值的。长江石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古风”气韵,有一种“远尘俗之嚣,聆听幽之胜”的雅致气韵,而这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视为“文眼”的赏玩之物,它由内至外地表现出—种内敛放入美学的特质。 经验 长江石的
玩石问与答 一问:是收藏还是投资? 认同马未都的观点:“睡了还想睡是爱情,睡了还得睡是婚姻”,买了还想买是收藏家,买了就想卖是投资者,收藏家与投资者实际上也就这点差距。 二问:是玩石还是玩“玉”? 玉也好石也罢,它只是表现艺术文化的一种载体,就好像画家书法家的笔墨纸砚,只是载体不同表现的价值不一样罢了。和田玉、翡翠没有加工前也只是石头的一种,古代的石器同样有很大的价值。人民收藏和田玉、翡翠
大化石是于1997年被发现、开发的石种,它以“形、色、质、纹”为赏玩标准,是中国奇石界的后起之秀,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皱、瘦、透、漏”的赏石观念,使延续了千年的中华民族的赏石文化理论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更是对以形为主的水冲石提供新赏石观的诠释、丰富、实践,并成为新的赏石潮流,“形、色、质、纹兼备的大化石也因此成为广西红水河石新里程的代表。 大化石的初期开发,是由柳州市场上的几位石商联合进行投放并
花草摇曳,幽静跃然石上,零落几只喳喳雀,探枝上春,风浮动,暖暖撩人心弦。天地交融,令人心旷神怡。此景有别于大浪淘沙的壮阔,更似清风徐来的婉约,平添几分思绪联翩的安宁与追忆,心起微澜,醉人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