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硬化治疗儿童纵隔淋巴管畸形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纵隔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纵隔淋巴管畸形患儿2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 d~7岁,平均(2.0±0.6)岁。单纯纵隔型3例,颈纵隔型20例;大囊型14例,微囊型4例,混合型5例。所有患儿术前均行CT/MR诊断,术中抽液进一步证实。全身麻醉后,影像(DSA/超声/CT)导引下选择合适入路穿刺病灶,抽出囊液,注入博来霉素行硬化治疗。囊腔巨大放置引流管者每日抽液并以博来霉素冲洗至无囊液抽出。治疗后随访0.6~6.0年,平均(2.3±0.6)年。随访项目包括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

本组治疗1~6次/例,共63次,其中放置猪尾导管9例;治愈20例,缓解1例,有效率91.3%(21/23)。2例囊内反复出血压迫呼吸行外科手术。所有患儿均未出现神经损伤、乳糜胸及心肺意外等并发症。

结论

介入硬化治疗对纵隔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患儿女,70 h,因“发现大腿皮肤瘀斑1天余”入院。患儿系第4胎第4产,孕35+6周,自然分娩,羊水Ⅲ度混浊,量中,脐带、胎盘正常,出生体重2 300 g。否认产伤、窒息史。生后38 h换尿
针对引起乳腺增生的因素,除了内服具有消炎、止痛、控制肿瘤细胞的扩散的药物外,体外采用具有软坚散结、消瘤作用的孜玛提敷剂,取得了较高的疗效。
患儿男,因“早产儿,生后15 min”转入我科。系第1胎第1产,胎龄30+3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1 400 g,Apgar评分1 min 3分,5 min 6分。其母妊高征,此胎为双胎之一,另一胎为正常女婴
目的比较膀胱扩张植入术(HIT)和经尿道输尿管口下注射术(STING)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PVUR)的治愈率,为临床治疗PVU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Elsevier、EBSCO、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出自2004年以来符合要求的HIT与STING治疗PVUR的对照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及Meta分析。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约60%~85%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1]。黄疸是由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当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血-脑
高血压因素引起的偏瘫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难治性的病症,而且疗效不显著,患者亦难配合治疗。针对此病症,采用维吾尔医特色疗法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期刊
目的探讨新生儿后尿道瓣膜(posterior urethral valve, PUV)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新生儿PUV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诊断、治疗及疗效。术前行B型超声、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和CT尿路造影检查,所有患儿均行一期经尿道内瓣膜切开术(transure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胎儿从宫内生活过渡到宫外生活期间,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导致血液经过卵圆孔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多学科会诊(MDT)及序贯治疗在降低新生儿梨状窝囊肿(PSC)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改善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2月至2016年4月,对16例新生儿PSC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随访。根据患儿产前有无接受产前诊断、多学科会诊及序贯治疗,将16例患儿分为产前诊断组(n=8)及产后诊断组(n=8)。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处理及预后、随访结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