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特产优势发展生姜经济产业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f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生姜在老厂乡的发展现状、管理经验、配套服务、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和归纳总结。对老厂乡今后的发展规划作出了进一步的设想。
  关键词: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特色产业;小黄姜;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077-02
  云南罗平县老厂乡位于城东北部,距县城52千米。东与富源老厂接壤,西南与九龙相连,北与马街、富乐相接。境内“三条梁子、三条河”形成全乡基本地形,海拔1 290米~2 180米,气候为立体型气候。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全乡土地面积204平方千米,境内煤炭资源丰富,7个村委会境内具有规模煤炭储量。全乡辖马米等13个村(居)民委员会,93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万多人。近年来,老厂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历史机遇,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的气候,充裕的农村劳动力和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在绿色上大做文章,把生姜产业作为全乡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列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来实施。较好的经济效益证明了短、平、快的生姜产业是五龙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一、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改革使农民解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但农业生产力发展还仍然缓慢,多年来,老厂乡农民都以从事粮食生产为主,产业思想狭隘,因循守旧,对发展除粮食作物外的经济作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解放思想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改变这种陈旧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围绕市场抓生产,乡党委政府组织有关乡村干部人员先后到生姜产地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走出思想上的误区,在破除传统农业、温饱农业、封闭农业的思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解放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龙头”产业。“龙头”是产业化各链条环节中起核心作用的关键环节。要想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大力发展,只有在种植粮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老厂乡的经济产业就是号称“生态小黄金”的小黄姜。
  姜属姜科,为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本植物,生产上通常作一年生种植。自古以来,生姜就是中国劳动人民药食两用之佳品。在传统医学上是典型药食同源的代表,它既是一般的食品和调味品、同时也是一种药物,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生姜具有如此多的用途,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一项极具发展价值的产业。因此,加大生姜产业在老厂乡的开发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要千方百计把“龙头”培养强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其能开拓市场,带动农户进行生姜种植和交易。同时,在企业和姜农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步发展的经济关系和合理的利益机制。罗平小黄姜质细纤小,含油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素以肥硕、饱满、汁丰、色鲜味美的品质著称,早在1958年,就成为出口商品。1983年,罗平生产的“云南120#干姜块”,以其色泽、质细、纤少、油富、丰满、味美而被国务院外贸部列为优质产品,远销西德、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全县有12个乡镇共种植生姜1 000多亩,总产量达380多万公斤。近几年来,罗平县委、政府对生姜的产销更加重视,农户种姜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在大水井、鲁布革、牛街、板桥、长底、老厂等乡镇,甚至流传着“要奔小康,需种生姜”的民谚。
  二、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小黄姜种植产业
  根据老厂乡13个村委会不同的资源条件和全乡的总体情况,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首先在交通条件较为优越的马米村委会种植,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全村总耕地面积3 876亩,所管辖16个村小组,共885户人家,总人口3 727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悬殊大,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寒温热独特的立体气候特征,该村距324国道仅29公里。不论人力、气候、土地、交通等都极适合发展生姜产业。16个村小组中有9个村小组的发展态势较好,其余7个村小组也正在努力改进。在上级部门派来的农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村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采收,做到步调一致,有利于姜商进行大批量的收购,真正做到规范化、统一化、合理化。
  三、实行产购销一条龙的科学经营方式
  没有市场的商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在生姜产业发展过程中,该乡与广东深圳“志远生姜公司”首次签订了3 000亩生姜订单,紧紧围绕市场组织生产,龙头企业与姜农之间签订合同,以合同来共同维护双方的利益,逐步推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农民参股等新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与姜农之间的联结更紧密,共同致力于开发生姜产业。
  质量是生命,生姜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多渠道增加科技含量,营造创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促进广大科研人员加大新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确保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产业发展要求。同时,充分利用老厂乡成人技术学校和乡科技培训中心,加强对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姜农的科技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姜种植要点和措施:(1)选好土地,注意轮作。生姜属地下块茎作物,既怕旱,又怕涝。因此,要选择疏松、深软较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种植。(2)选择良种,提早种植种姜应选用肉质肥厚的大肉姜品种。大肉姜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外销出口。姜种要选“冬至”后收获的老熟姜,老熟的姜种出苗齐壮。(3)下足基肥,合理密植。生姜前期生长较缓慢,且植株较矮,只有适当密植,才能获得高产。一般采用垄宽1.35米,垄高0.5米,小行距36厘米,株距18~20厘米,亩植4 000~4500蔸为宜。(4)适时追肥,合理排灌。每穴长出4~5条幼苗时,应抓紧进行第一次追肥培土,亩用腐熟人畜粪水1 500~2 000公斤加尿素3~4公斤淋施,每隔16~20天施1次。在“小暑”前后用火烧土或杂肥泥将姜芽盖好,“秋分”前后再追一次壮尾肥。施肥时注意不要淋到姜头,以防伤根烂叶。生姜既怕旱,又怕涝。姜田要保持湿润,以利生姜生长。(5)抓好姜瘟预防工作。在及时排除渍水的同时,于“芒种”前后喷施50%托布津1 000倍,或是1∶1∶200倍的波尔多液(亩用40~50公斤药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可以有效地抑制姜瘟的发生和发展。一旦发生姜瘟,应立即把病株拔除集中到田外烧毁,并在病穴周围撒上石灰粉消毒灭菌,停止施用氮肥,增施草木灰等钾质肥料。(6)行间套种,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生姜前期生长较缓慢、植株较矮、耐阴性强的特点,早春可在垄边间种瓜菜、豆角、茄子等,间套种作物可增加收入。   第二,生姜常见病虫害防治。(1)姜软脚病:俗称姜发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对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2)姜腐病:病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易引发此病。主要预防办法是:不让姜地积水;施用的农家肥要沤熟。若已发病,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3)虫害:主要是姜螟,农民称其为钻心虫。这种虫以幼虫蛀食姜苗致使其叶片枯黄,严重时可致全株死亡。防治办法:及早扑灭姜螟成虫,捉除幼虫,或在一、二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
  第三,生姜深加工。生姜除了可作为菜肴的佐料外还有比较有经济价值的深加工,如酱姜、糟姜、姜片干、酸姜、糖姜片,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培训,把实用的新技术传授给姜农,提高其科技素质和栽培技术。
  四、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搞好管理和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科技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让广大姜农真正认识市场,打破“民以食为天”、“宁可少赚钱,也不冒风险”的心态,放大胆子,放开步子,紧紧围绕需求抓生产。同时,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确保示范基地利益,以实实在在的事实说服群众,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生姜产业的前景,培养群众种植生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老厂乡生姜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来抓,县委书记、县长多次过问并实地考察提出要求。分管副县长、乡长亲自抓,政府成立了生姜开发办公室,责任明确到人。财政、金融、小额信贷等有关部门认识到位,给予倾余扶持。县人民政府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服务作用和宏观调整的作用。同时,抓好生姜基地设施建设,使生姜向着品种调优、品质调精、产品调强、经济调活,效益调高的目标迈进。整个生姜生产要求按照无公害进行,综合各村实际,在技术措施上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防治。实行产业化经营,规模生产。生姜产业的发展,使老厂乡人民真正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进取
  1.统筹兼顾,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搞好生姜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开展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促成我乡生姜产业发展目标的稳步实现。集中力量抓好产业基础实施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积极落实项目结合和其他建设条件,多方筹集资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搞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发展支撑体系,保障生姜产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2.推进生姜产业发展,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收入,一是要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引导农民,把自己的资金用于发展生姜生产;二是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一批市场潜力大、辐射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生姜发展经营;四是订单生产,重点发展生姜的专业村,金融部门应给予支持,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支持生姜的发展,使生姜产业发展成为我乡的“黄金”产业。
  参考文献:
  [1] 郑凤田,姜克芬.农村经济与管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 徐冠军.生姜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3] 胡锦昆.云南农业[M].昆明:云南农业出版社,2004:8.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土地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通過直接出让、征购、抵押等方式以土地作为融资的对象。土地融资促进了城市经济快速繁荣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是一些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土地融资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由于经营管理的不恰当,地方政府面临更加严重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问题突出等,并且现行的土地融资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必须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较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因此提高导游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很多院校围绕着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开展了相关的课程建设和培训等,与之相关的试題库建设工作也在研究与实施之中。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导游资格证考试试题库建设意义及目的,并阐述导游资格证考试题库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导游资格证考试试题
期刊
摘 要:科研院所是高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优化对科研人员的绩效管理有助于将科研院所的发展战略和科研目标贯彻下去,同时也有助于科研人员明晰自身的研究方向以更好的规划其职业生涯。基于绩效管理理论,对北京某研究所科研人员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其绩效管理的特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针对某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绩效管理模式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反馈
期刊
摘 要: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对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郑州W学院“管理学”课程进行案例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高校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不断探索如何将大学生实践活动和“管理学”相结合的实施方法,逐步提高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和专业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活动;管理学;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
期刊
摘 要:双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由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的智慧生成,是以项目为动力,以培养学生品性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校内校外联通,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大学教师和校外企事业单位技术员双重指导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基于项目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认知学徒制在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实践的有机融合,对当今大学教学如何落实实践育人,实现大学生品格陶冶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通过项目引领,实现主体创造与学术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师范大学首届中职升本师范生学习的现状进行研究,了解影响中职升本学生群体学习动机的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及建议,为提升中职升本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关键词:中职升本师范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20-02  一、引言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關于加
期刊
摘 要:我国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曾在高校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专家学者通过各种数学模型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近百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处于有效和相对高效的不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创业园区)的大量涌现以及国家简政放权、政策普惠、资源共享和公共平台建设等国策实施,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效率仍在递减,影响力和凝聚力还在式微,需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坚持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核心分配原则,但从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这一现状来看,形成了与按劳分配“消灭两级分化,反对平均主义”的本质相矛盾的事实。首先就马克思论述的按劳分配的本质、实现条件与中国的实践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具体从中国按劳分配的实践现状出发,剖析由与分配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最后探索如何继续坚持按劳分配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按劳分
期刊
摘 要: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已经成为解决土地闲置问题的有效方法,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化发展。以浏阳市调查数据为支撑,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表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户的性别、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家庭人均收入、就业机会、期望流转收益等是影响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城镇化;
期刊
分布是广义函数的泛函定义,它是在物理学和数学自身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1936年,索伯列夫引入了广义函数概念,他称为有限阶连续线性泛函。约十年之后,施瓦兹再次引入了广义函数的泛函定义——分布,并建立了分布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为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数学各分支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如偏微分方程、群表示论等。本文在原始文献及其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为什么数学”为切入点,细致考察了施瓦兹提出分布概念、建立分布理论的过程、原因及其影响,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