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路--《中国欠资邮票》邮集的编组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中国欠资邮票》邮集在南京2001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大镀金奖,在惊喜之余,想诉说一下编组邮集的漫漫路程。
  
  "欠资"邮缘
  
  1996年,恰逢在兰州举办第2届全国职工邮展。在我市职工集邮研究会同好的鼓动下,我编组了48个贴片的《中国欠资邮票》邮集参展,取得镀金奖的好成绩。次年的省集邮展览时,增加到64个贴片的《中国欠资邮票》邮集又荣获金奖。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收集中国欠资邮品和编组邮集的热情。1997年省展后,我的《中国欠资邮票》邮集再没有在竞赛类邮展上露面。光阴如梭,我默默地辛勤耕耘着,希望能成就一部好邮集。其间的些许欣喜和更多忧愁,真让人感慨万千!
  欣喜的是找到好的、真的、自己想要的邮品;忧愁的是赝、假邮品是那么的多,国内有、国外有、赫赫有名的拍卖会也有。记得1996年刚准备编组邮集时,到上海拍卖会上竞买邮品,其中有两枚加盖"临时中立"欠资邮票,我志在必得。拍到手后,请在场的几位行家鉴定,发现4分的那枚"中"字的竖划底下尖了,显然比真品长。虽然当场将其退回,但我的邮集里就只能放1枚票了。不久,我又托邮友从境外某拍卖会拍得一枚10分加盖"临时中立"的欠资邮票,经名家指点,我也看出其破绽;我想,将其置于邮集并予以说明,对邮友们会有所提醒(见黑白图)。去年,在一份有声望的拍卖目录上看到一件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欠资邮票的实寄封,我欣喜万分,但拍得后才发现它又是臆造的赝品。此类事多多,不一一叙述。
  虽几遭忧愁,但欣喜却依然支撑着我编组《中国欠资邮票》邮集的欲望。"临时中立"欠资邮票我找了多年了,至今仍然未集全,有些真是很难求。记得前些时,由省邮协搭桥,从一位邮友那里找到1枚我所欠缺的4分票,他要求3枚(4分、5分和10分各1枚)一起转让,虽然5分、10分我已经有了,但由于"临时中立"欠资票为数很少,我还是全部要下了。经认真查看和比较,我有了意外的惊喜:3枚票背面的底部均有一行微型文字"V·S·CH·EN",这是早期集邮名家常用的邮品鉴定记号。
  2001年4月,距全国集邮展览越来越近。一邮友从国外带来两个欠资实寄封,一件正是老集邮家姜治方先生赠给中国邮王周今觉的那枚"奉新欠资封"(彩图①。已知"奉新欠资封"存世仅两枚,另一枚已由姜治方先生捐献给国家,现存中国邮票博物馆),另一件是1946年由苏皖解放区寄上海国统区的特殊欠资封(彩图②)。这是两枚极难遇见的、记述着丰富邮政历史史料的珍贵欠资实寄封,我理所当然的也拥有了它们。
  在我的《中国欠资邮票》邮集里,清蟠龙加盖欠资邮票实寄封、侨批欠资封、外蒙独立初期票上封、伪满时期和1947年后物价飞涨时的票上封等欠资实寄封,还有那一枚枚的错、变体邮票,哪一件不是几经辛苦或几度波折才得到的?每当得到自己急需的邮品时,那欣喜的心情只有执著的追求者才能体验到,而以前的忧愁与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邮集编组与重点邮品
  
  自1904年大清邮政发行第一套欠资邮票,到1956年中国人民邮政停止使用欠资邮票的52年间,中国欠资邮票经历过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中国人民邮政三个邮政时期。无论从传统还是从邮政史的角度来衡量,中国欠资邮票都占有重要的一席。我的邮集是以传统邮集方式编排的。邮集以邮票发行时间为顺序,按三个邮政时期划分为三章。邮集除展示中国国家邮政所发行的大部分邮票、错变体票及研究外,均有与邮票发行使用期间邮政史相关的重要展品。
  大清邮政时期共发行两套欠资邮票,我用了15个贴片来展示,使用的主要邮品有:1905年上海寄宜昌补贴蟠龙加盖欠资邮票的实寄封(彩图③);1907年在济南的外国人Leit先生寄给朋友的清伦敦版蓝欠资邮票销戳贴片,贴片上附注相关的文字,内容是:"Hufnagel先生,顺便寄份您所希望得到的邮票,由于您要求实寄中销印,所以我都给销印了,我想这符合您的要求……(彩图④)。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欠资票销戳贴片。本章还有两枚1912年3月30日仍贴用清欠资邮票的实寄封。
  中华邮政发行的欠资邮票套数较多,使用时间较长。邮集的这一章共有48个贴片。我将其分作5节,另外加上"限地方使用欠资邮票"1节,即初期加盖、蓝色、黄色、中信版、1947年以后发行、限地方使用欠资邮票共6节。
  中华邮政初期发行的加盖欠资邮票,是国家政权更迭的反映,发行量少,使用时间短。像加盖"临时中立"欠资邮票,从它发行后不久,就有赝品出现。我认为,让典型的赝品在传统邮集中亮相,是完全必要的,当然必须有真品在一起作比较(图黑白图)。我在"中华邮政初期加盖欠资邮票"这节中使用了赝品票、封各1件,并加注出赝品的主要特征。
  蓝色欠资邮票即1913年、1915年相继发行的伦敦版和北京版两套欠资邮票。这两套票一直使用到1932年。虽然这个时期邮资平稳,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外蒙独立也为邮政史涂上了神秘的色彩。在这一节中,我除了使用前面介绍的"奉新欠资封"外,还展示了3个由外蒙寄国内的欠资封。
  同蓝色欠资邮票一样,1932年发行的北京版黄欠资邮票,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满洲国"伪政权的建立和中华邮政在东北三省停办关内外特殊通邮的一段历史时期,在邮集里重重地刻下一笔。除了展示北京、香港版两套黄欠资邮票和孙中山像加盖欠资邮票外,还有2枚具有特殊邮政信息的实寄封。一枚是1936年1月由英国国内信函改寄中国,一路追逐收信人,上海、天津和北京都贴有北京版黄欠资邮票,且都因找不着收信人而均在欠资邮票上加盖"此票作废"邮政副戳。这封信后来到日本才找到它的主人(彩图⑤)。另一枚则是难得的侨批欠资封(彩图⑥)。
  中信版欠资邮票是抗日战争后期,1944-1945年在重庆印刷、发行的。我用较大篇幅对两套邮票的版式特征及变异作研究,而且展示了前述那枚珍贵的解放区寄国统区的欠资封(彩图②)。
  1947年到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有上海大东版、伦敦二版加盖改值、重庆中央版孙中山像"改作欠资"金圆三套欠资邮票;但由于邮资不断调整、频频攀升,邮票面值根本无法适应,所以经邮政实际使用过的这类邮品很少。本节除了展示这三套票的变异邮票,如齿孔变异、加盖漏字等外,还展示有6枚这时期的欠资实寄封,其中有贴在欠资邮票上的欠资实寄封(彩图⑦)以及贴"改作金圆"欠资邮票的欠资封(彩图⑧)。
  1948年1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开始,祖国大陆的广大地区相继解放,成立了人民政权并建立了人民邮政,但人民邮政直到1950年8月4日才发行欠资邮票。邮集里用2个贴片介绍这段时间人民邮政对欠资邮件的处理方式,这不但不影响传统邮集的结构,而且使邮集更好地把不同邮政时期有机地连贯起来。
  中国人民邮政在1950年和1954年发行过蓝、红两套欠资邮票。两套欠资邮票的面值都是旧人民币币值,所以中国欠资邮票实际上是使用到1956年3月31日,因为从4月1日起,旧币值邮票不准使用。1954年8月18日发行的红欠资邮票,实际使用时间短,所以实寄邮品较少。邮集中使用了4枚不同邮政用途的红欠资邮品,其中1件包裹欠资邮品更为少见,这是1955年11月24日上海一家螺丝工厂寄两件货物分别到西安和长沙,因邮局人员的疏忽,少收了邮资;当天发现后,即向该工厂补收邮资,在补收邮资的凭据上补贴了红欠资邮票(彩图⑨)。
  
  不足与展望
  
  《中国欠资邮票》邮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邮票如"临时中立"欠完整,解放区欠资邮票未列入邮集之中;实寄邮品中清代部分及个别时期还较单薄;对邮票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我清醒地看到这些缺陷,更看到中国欠资邮票在中国邮票、中国邮政史中的重要性。希望经过进一步努力,在较短时间内,逐渐克服这些不足,向集邮的更高层次发展。
  

其他文献
截止到2002年4月,《中国鸟》普通邮票已行了两组5枚,邮票主图皆为中国特有的鸟类,现将这两套普票上的鸟类简介如下: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隶于鸡形目雉科角雉属。本属世界共有5种角雉,这5种角雉我国都有分布。唯黄腹角雉是中国的特有种,它体形与家鸡相似。雄性成鸟头上的羽冠前黑,后转为深红色;背部大都呈栗褐色,并布满黄色圆斑;腹部淡黄。头顶两侧各长有一只翠蓝及朱红色的
期刊
邮史有时候就是那么地神奇,民国初年发生的故事,特别是使用过的邮票,早应是为人所熟知的了。然而,真就有这样一种邮票:九十年以来没有人对它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但也没有人过多地对它进行描述和研究,它的存在仅仅是一个谜。其原因就在于面世的仅有区区几枚邮戳不够完整的旧票。  这里披露的是2002年4月底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春拍中的一项拍品:伊犁革命暂行邮票实寄封。        邮品描述    (1)邮
期刊
1950年8月1日起,邮电部东北邮电管理局相继发行了以“东北币”为币值的普东2天安门图普通邮票(东北贴用),到1951年4月发齐,全套共计13枚。其中(11)一(13)共3枚以邮电部东北邮电总分局名义发行,为无水印票;其余(1)一(10)共计10枚为有水印票,用有水印绢丝纸印制。在这套邮票发行期间的1951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统一全国货币;东北地区的东北银行也于1951年4月1日,改组为
期刊
中国的山水文化,秉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天工造化,美润人心。其蔚成大观者,有五岳之尊,黄山之秀,亦有大别山、太行山、长白山等众峦之奇异。在古人笔下,山以文名,文因山传者,随处可见。翻开写画中国名山霞壁的万千册记,可知南方翠穹,挺挺秀丽;北方崇峻,雄奇浑远。南山北岭,各有千秋。然此说皆为大概而论,南山者,亦有雄奇之壮美;北岭者,亦有秀丽之风情。在这众多的峻岭碧峰中,千山景致,堪称大观。  千山,位于
期刊
郭润康先生可谓是集邮界一代宗师,他对"回音卡"的研究之详之深之广,恐怕无人与之比肩。尽管如此,有关"中国第一枚回音卡"的探寻至今仍是个迷,困惑着郭润康老先生和有着相同爱好的"回音卡"一族。然而,"回音卡"给人带来的困惑又何止这些?且不说由全国各地邮政自产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回音卡(题图)所带给邮迷的迷般的幽径,光是由中国邮政统一印制并发行的唯一的一枚带邮资的"回音卡",就给中国邮迷留下种种悬念。在许多
期刊
达·芬奇(1452-1519)的名画《蒙娜丽莎》,是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之一。画中,蒙娜丽莎那若有若无、似隐似现的神秘微笑,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然而,直到邮票诞生一百多年后的1952年,这幅佳作才与邮票"联姻"。半个世纪来,《蒙娜丽莎》频频在方寸中亮相,成为绘画邮票中的亮点、集邮爱好者收藏的热点。  世界上第一枚《蒙娜丽莎》邮票,是1952年原联邦德国为纪念达·芬奇诞生500周年而发
期刊
邮票的设计,向来是广大集邮爱好者关注与鉴赏的主要内容,但人们却常常忽略了邮资封、片、简的邮资图案设计。其实,后者的设计水平比邮票设计毫不逊色,可说是异彩纷呈的。它们常常是邮票设计家的"试验田"。    邮资封片简的发展轨迹    中国第一枚邮资片由大清邮政于1897年10月1日发行(图①)。此后大清邮政、中华邮政、解放区邮政以及新中国邮政相继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邮资封、片、简。  进入20世纪80
期刊
2001年10月20日,新光邮票会会员联谊会北京小组举行了祝贺吴吴鸿选先生80寿辰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在京新光邮票会会员吴鸿选、赵人龙、黄鼎峙、朱培基及刘铭彝之子刘大有,新光会员杨启明因病住院托人带口信向吴老表示祝贺。吴老介绍了集邮65年来的心得。他的观点是:参加集邮组织,进行集邮交流,可以不断提高集邮水平;集邮要有一定的范围和明确的专题,才会有较大的收获;集邮要进行研究,才能深入和提高。
期刊
二、小全张    四周带有装饰边的印有全套或数枚邮票的小张邮票。其特点是:其上所印邮票的面值、图案、刷色一般与各单枚邮票相同。售价有时高于全张上全部邮票的面值,但用作邮资凭证时,只能按全张上全部邮票的面值使用。  小全张,其特点即"小而全"。小,指张的规格(面积)较小;全,指张上所印的邮票为全套。全套邮票有的只1枚,如纪47M《人民英雄纪念碑》(图①);有的为数枚,2、3、4枚以至更多,如纪86M
期刊
今年3月11日,是"9.11"恐怖袭击事件6个月纪念日。美国总统布什当天出席了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英雄2001》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希望借此筹集资金,帮助"9.11"恐怖袭击的受害者恢复正常生活。  在仪式上,布什与参加了"9.11"救援工作的消防队员、在现场用照相机记录了事件全过程的摄影师以及邮政员工一起,向记者展示了这枚邮票。邮票的设计者是托马斯·E·弗兰克林;邮票的主图为3名消防队员在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