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不只是单纯的被动.消极接受的客体,而是课堂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只能是主导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正是我们探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为此,借鉴外地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我尝试了“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提升——当堂训练”的“六步教学法”。现以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例来简要阐明该教学法的运作,以就教于同仁。
1.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于学习更多的是凭兴趣。因此,一个好的导语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本课中我是以相互关联的四幅挂图来导入新课的,它们分别是《义和团破坏铁路》、《八国联军炮轰后的正阳门》、《清军剿杀义和团》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上课伊始,将这四幅挂图同时挂出来,并用倒叙法向学生逐一介绍图中的史实,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心理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2.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学习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并记住《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危害。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
3.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是学校培养的最终目标。教师不应只是教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更多的应是教会他们如何去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为此,上课前我给每个学生发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自学提纲。该提纲是我将课本中所有知识点罗列归类后,将识记、理解与思想教育部分分别列出,并以设问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须解决识记部分,对于需理解及思想教育部分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尝试着做。这样一方面学生是带着问题自学,减少了盲目性;另一方面又使得他们在自学后可能会带着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合作探究。
4.合作探究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为此,我采用演板.提问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暴露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或介绍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求助他人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实现个体学习资源向公众学习资源转型。这一过程中,我主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时刻保持积极的求知欲望。
5.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碰撞越激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收获就越大。这一环节采取的是“兵强兵”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各小组代表针对存在的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更正错误.完善不足,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其它方法等。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往深处探究,在学生了解《辛丑条约》内容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辛丑条约》的那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此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这样,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
6.精讲提升
初中生对于课文中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在自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的讲解是不可缺少的。当然,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环节后,教师的讲解也无须再去逐一讲述,而应取其重难点进行精讲。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重难点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分析到位,才能使学生便于自我理解。如《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之间的关系,我就是先让学生齐声朗读《辛丑条约》的内容,然后将其分为三个方面即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加以分析说明。实际上这里就存在一个表明立场问题,就此学生明白该条约是不平等的条约,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讲完后,再让全班齐读课文中有关《辛丑条约》的影响的文字,并请同学们逐条分析,找出能体现这些影响的《辛丑条约》的内容。因为有了前面老师的引导分析,学生回答起来也就并不难。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又通过学习本课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精讲提升的过程是对一堂课新知识的明确和升华过程,这里老师不是就题讲题,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把所学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
7.当堂训练
检测主体的学习效果,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事先设计好难度适宜.体现重难点的一定量检测题,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练习完后,要求同桌交换互改,教师带领学生来核对答案。每核对一部分,可让学生以举手方式来表示正确率。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全面地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又可在核对答案过程中帮助一部分学生矫正错误,以期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提升——当堂训练”的“六步教学法”,在实践中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1)达到了优化课堂结构的目的。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类型的课堂基本上是高密度,快节奏,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也很有激情。一节课当中,其间师生双方都在不停地活动和进行着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学生不仅对学科知识记忆牢、理解透、印象深,而且所获知识也是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满足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实践中,学生不仅更加喜欢历史课,而且经常在课余时间自觉自学。所以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不仅能更好更多地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并能在其它科目的学习中发挥出效果。
1.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于学习更多的是凭兴趣。因此,一个好的导语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本课中我是以相互关联的四幅挂图来导入新课的,它们分别是《义和团破坏铁路》、《八国联军炮轰后的正阳门》、《清军剿杀义和团》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上课伊始,将这四幅挂图同时挂出来,并用倒叙法向学生逐一介绍图中的史实,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心理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2.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学习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并记住《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危害。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
3.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是学校培养的最终目标。教师不应只是教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更多的应是教会他们如何去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为此,上课前我给每个学生发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自学提纲。该提纲是我将课本中所有知识点罗列归类后,将识记、理解与思想教育部分分别列出,并以设问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须解决识记部分,对于需理解及思想教育部分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尝试着做。这样一方面学生是带着问题自学,减少了盲目性;另一方面又使得他们在自学后可能会带着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合作探究。
4.合作探究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为此,我采用演板.提问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暴露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或介绍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求助他人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实现个体学习资源向公众学习资源转型。这一过程中,我主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时刻保持积极的求知欲望。
5.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碰撞越激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收获就越大。这一环节采取的是“兵强兵”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各小组代表针对存在的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更正错误.完善不足,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其它方法等。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往深处探究,在学生了解《辛丑条约》内容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辛丑条约》的那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此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这样,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
6.精讲提升
初中生对于课文中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在自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的讲解是不可缺少的。当然,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环节后,教师的讲解也无须再去逐一讲述,而应取其重难点进行精讲。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重难点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分析到位,才能使学生便于自我理解。如《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之间的关系,我就是先让学生齐声朗读《辛丑条约》的内容,然后将其分为三个方面即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加以分析说明。实际上这里就存在一个表明立场问题,就此学生明白该条约是不平等的条约,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讲完后,再让全班齐读课文中有关《辛丑条约》的影响的文字,并请同学们逐条分析,找出能体现这些影响的《辛丑条约》的内容。因为有了前面老师的引导分析,学生回答起来也就并不难。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又通过学习本课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精讲提升的过程是对一堂课新知识的明确和升华过程,这里老师不是就题讲题,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把所学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
7.当堂训练
检测主体的学习效果,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事先设计好难度适宜.体现重难点的一定量检测题,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练习完后,要求同桌交换互改,教师带领学生来核对答案。每核对一部分,可让学生以举手方式来表示正确率。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全面地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又可在核对答案过程中帮助一部分学生矫正错误,以期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提升——当堂训练”的“六步教学法”,在实践中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1)达到了优化课堂结构的目的。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类型的课堂基本上是高密度,快节奏,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也很有激情。一节课当中,其间师生双方都在不停地活动和进行着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学生不仅对学科知识记忆牢、理解透、印象深,而且所获知识也是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满足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实践中,学生不仅更加喜欢历史课,而且经常在课余时间自觉自学。所以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不仅能更好更多地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并能在其它科目的学习中发挥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