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与黄河生态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来源 :河南农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主题。中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就是黄河流域,马甲窑文化、裴李岗文化以及仰韶文化,都是黄河文化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黄河文化和生态旅游的源头。随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转变为单一的主体文化,并不断吸收北方的游牧文化,同时将文化输出到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并融合了其他地方文化,至此,中国华夏文明——这个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体系得以实现。
  “黄河生态体育旅游”的定义是突出黄河空间特色、体育动机、旅游归属,即人们利用黄河资源和环境,依托河岸、河滩、河域和其他地区开展,以参与、观看或观赏各种黄河体育活动为主要动机,从而达到运动健身、娱乐、休闲、观光、消遣等目的。
  一、我国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黄河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黄河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各种体育和水上运动受到影响。有历史记载,潘季驯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理河流策略,当河水泛滥时,将河道收紧变窄,建造沙洲以加强堤防,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泥沙进行清淤防洪,以保证黄河的安澜;新中国治理盐碱地,用排水系统冲洗盐碱地,灌溉土壤,使黄河中下游的“牛皮碱地”变成了巨大的盐碱化耕地。
  (二)安全风险较高,安全事故频发
  由于黄河体育旅游项目的不断发展,体验类、参与类、惊险刺激类的项目受到大部分青少年的青睐,但是游客通常低估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此外,黄河河滩泥沙淤积严重,存在风险。由于黄河流域幅员辽阔,黄河文化旅游项目监管难以顾全大局,容易导致安全监管的缺失。
  (三)受节庆,节气影响明显,客流分布不平衡
  森林、空域、荒滩等自然资源是体育赛事的载体,目前,由于缺乏对体育赛事的开放性,相关自然资源无法满足户外运动发展的需要。到黄河景区旅游受季节影响明显,“五一”“十一”假期旺季游客较多,其他时间人员较少。因此,景区管理成本高,收益少,不利于景区的长期运营。
  (四)缺乏深度开发,黄河文化内涵旅游不明显
  黄河文化分布广泛,散布在黄河沿岸九省的各个地方,没有被系统地分类和保存。黄河文化相关的文化材料、民间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流失。当地居民保存与黄河文化影像、文字、口述史等资料缺失,不能把体现黄河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精神标识很好提炼出来,不利于黄河文化素材库的形成。
  二、我国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
  (一)黄河生态富有的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
  黃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在唐宋时期的先进农业蕴含着强大的民俗力量,对各少数民族具有吸引力和融合力。黄河流域历来是王朝统治的核心。随着宋朝的南迁,长江流域的强盛,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政治影响,黄河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了更广阔的中华文明。它引领着华夏文明的发展,传承着中华文明的记忆。天文历法、数学算术、传统医学、灌溉技术四大发明都产生于黄河文化之中,对现代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他还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聚精神力量。我们要牢牢记住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根”的黄河文化,紧扣时代价值,挖掘和保护黄河文化。
  (三)市场潜力巨大
  保护和发展黄河文化生态,以文化旅游为起点,通过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走进“金山银山”,通过黄河文化的体育旅游打造黄河旅游特色带。并通过体育文化旅游创新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模式,提高公众对黄河文化及其背后中国华夏文明的认识,使弘扬黄河文化更上一层楼。
  (四)九省黄河生态旅游带加速体制升级
  黄河流域的九省应该设置总体发展概念,形成整个地区“一盘棋”,开发、利用和保护黄河生态以有序的方式,达成共识发展,形成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系统。例如,可以将展览资源放到互联网上,创建一个可以相互连接的公共信息平台。此外,想要扩大文物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可以以著名的“郑工合龙处碑”和“清壬寅下南造穿孔河工砖”为代表,拥有更多观众,传播知识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在黄河沿岸地区开展探索活动,探索文化遗产领域的主专题展览、信息共享、联合研究、文化创意产业、lP深度开发、专业人力资源交流和人才培养,促进博物馆的发展,使展厅的宣传和服务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渗透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我国黄河生态文化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一)统筹规划,设计丰富的旅游产品
  黄河文化生态发展,以体育旅游为抓手。首先,分解体育赛事、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打造旅游带新业态、新路线、新产品、新服务。重点关注黄河本身、黄河文化、石窟建筑、河流瀑布等黄河沿线省(区)的相关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创新出不同类型的主题旅游课程和体育项目,如体育文化旅游、红色徒步旅游、生态保护旅游以及体育科研旅游。另一方面,要再现黄河地图的变化,挖掘黄河沿线的历史特色、风土人情、自然景观、黄河文化的立体展示,对黄河沿线重点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加强游客对黄河文化的认知,提高体育旅游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利用区位优势,加大文化创新,讲好黄河故事,对黄河典型文化特色进行组织和梳理,创造出一系列黄河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
  (二)体育低碳旅游,守牢黄河生态红线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的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是原生态、无污染、健康的产业,符合黄河的生态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也应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新兴产业振兴起来,不断地向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鼓励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优质项目,引进专业教练员、退役人员和体育培训机构,带动黄河生态文化建设,使体育产业成为黄河的支柱产业。   (三)构建黄河生态体育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黄河流域文化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应该把体育、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黄河流域应进行分区规划,包括保护区、综合区、市场开发区等区域。监测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保护其不遭到破坏,并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保护体系。对需要保护的重点资源,要纳入省级保护单位,并在此基础上成为国家级保护单位,加强保护黄河文化资源。尽快抢救即将消失或者濒临灭绝的保护资源,并将其纳入市一级保护单位。黄河文化体育旅游可实行分区管理,遵循属地原则,协调区域黄河文化资源,形成日常保护和管理。
  (四)开发多种体育赛事,推动黄河九省全域全季旅游
  体育赛事具有独特的聚集人气优势,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单人竞赛,多人消费。把重点放在构建大规模、国内外体育品牌专业和特点上,充分利用体育活动和节日活动,办好“旅游+体育”,创新体制和机制的集成开发体育旅游,建立海洋体育旅游发展委员会,实现体育旅游景区的综合经营、多元化融资。最终形成以经典赛事为依托的体育活动,打造黄河生态文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五)黄河生态文化体育活动要彰显民俗文化,凸显地方特色
  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积极申报黄河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建设黄河文化湿地公园。创新黄河文化系列主题活动,以黄河文化遗产和资源为支撑,充分发挥黄河文化体育旅游带的发展潜力。借鉴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经验,河南省将主动联合黄河沿线省(区),共同申报黄河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黄河申遗为契机,黄河沿线各省(区)要着力资源保护和品牌建设与宣传,加强与文旅产品、线路开发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加强对黄河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
  (六)探索并創新黄河文化体育旅游融合模式
  黄河流域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应该积极探索年轻人喜欢的文化消费模式。积极探索黄河文化的体验模式,如动画、网络小说、短视频等,积极引导青少年了解黄河灌溉农耕文化、治水文化、黄河广场舞等,让黄河文化“活”起来。让黄河文化与体育健身、娱乐文化相结合,相互渗透,纵横发展,突破边缘,形成新的产业链,促进消费。
  结语
  我国黄河生态旅游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期,应以生态环境为红线,解决好一般性与地方特色的关系,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底线,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建设“绿水青山”为准线,协调发展布局,多举措做大赛事品牌,集聚体育、文旅、教育、金融,全域旅游开发,凸显黄河文化特色,建设美丽健康中国。
  作者简介:张皓(1997-),男,河南温县人,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王永胜(1978-),男,河南漯河人,通讯作者,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与竞赛、体育工程研究。
  (责任编辑 冯会利)
其他文献
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人民银行科技支撑业务工作的核心及基础,重大项目决策的精准化、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资金应用的合理化、操作流程的规范化、项目绩效的最优化,直接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云南全省人民银行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现状,研究审视本行不同管理部门、不同业务视角、整个项目建设管理生命周期各流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全省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期职责,是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抓好课堂育人的主渠道,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去。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应当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国情教育和主流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专业课和思政课相互呼应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整个互联网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各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繁荣背后却隐藏着重大危机,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32位IPv4地址即将被耗尽。我们急切需要新一代的互联网协议,即IPv6协议。IPv6拥有多达2的128次方位的地址空间,能彻底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分析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对英语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我国将更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英语素养培养。学好英语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也是国家对外交流需求。中职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更快地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甚至厌烦学习英语,视上英语课为“受罪”,进入社会的中职学生更被视为英语“绝缘体”。改变中职英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素质较差  高考扩招20多年,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虽然更多的适龄青年能接受到高等教育,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高校生源的质量,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部分大学生没有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活转变,迷失在丰富的大学生活中,没有学习目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基本的知识没有掌握,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缺乏必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现状  (一)层次结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具备硕士研究生授予权的高校有15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8所,在全国排名第19名,公办本科和专科分别有25所和28所民办本科和专科分别有13所和12所,可见,广西具有硕士研究生授予点高校所占比例较低,仅为19.2%。从《2019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得知,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为0.98万人。
洪德南地区位于盆地西南部天环坳陷中部。通过对该地区长72亚段岩心进行观察、测井相识别等对洪德南地区长72亚段重力流类型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测试结果对重力流物源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长72亚段属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体系内发育以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为主的重力流沉积。两种不同类型的重力流都有其明显的岩相和测井相标志,沉积物来源于盆地西南部,由陇西古陆供给。
课程作为学科知识的载体、学生能力发展的平台,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它承载着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职责.而在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
2015年11月,央视网新闻眼发布题为《90后毕业生的“慢就业”》的新闻,将大学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引入公众视线,大学毕业生“慢就业”一词的出现,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2018年,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它不仅影响百姓生活,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当下,最艰巨的就业任务群体是高校毕业生群体,而慢就业这一情况的出现,也为高校
微课以新颖、短小精炼的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为授课媒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定制化的求学需求。几十年实践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很大的拓展,不仅仅是制作微视频层面的转化,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对高校教学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了新要求。一些高校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混合式教学、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构建了课堂教学的新业态。  兽医影像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