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红斑性粘蛋白病综合征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pl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报道1例网状红斑性粘蛋白病(REM)综合征.患者为29岁高加索妇女,1977年因胸中部和背部红斑性发疹而就诊.患者在日晒后皮疹加重,突起和瘙痒.用倍他米松17戊酸盐油膏治疗无效.体检可见:前胸和上背部有网状斑丘疹性红斑.临床上诊断为REM综合征,病理检查支持这一诊断.口服阿的平100mg,每日2次,临床上明显好转.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正常,血管和附件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偶见浆细胞.阿新蓝染色真皮内有阳性染色物呈纤维状沉积.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有颗粒状IgM、IgA和C3沉积.

其他文献
作者对397例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患者作了血清抗Scl-70及抗着丝粒抗体(ACA)的测定。发现102例(26%)患者Scl-70抗体阳性,86例(22%)患者ACA阳性,无1例患者两种抗体均阳性。ACA几乎都(96%)见于CREST综合征的患者,但大多数(57%)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没有这种抗体。
角蛋白是一组由很多不同多肽组成并具有共同分子结构的中间丝蛋白.其免疫和生化性质在不同上皮部分有所不同.根据这些不同,角蛋白可以分为不同亚型,并认为是观察上皮分化的较好标志.基底细胞上皮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但目前对其分化来源尚无一致意见.最近,有人分析了从基底细胞上皮瘤和人体多种上皮中提取的纤维性蛋白(FP)的生化特性,发现基底细胞上皮瘤中FP的电泳图与毛囊皮脂腺上皮中者相似.
Hosker等曾报告两例成人腹腔疾病合并哮喘患者在用无谷胶食物后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本文报告一例合并慢性荨麻疹在用此食物后慢性荨麻疹也告消失.患者男,47岁,1985年5月始全身起荨麻疹,体检未见其它异常.
期刊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自1953年由Bullow和Norholm-Pedersen在丹麦报告以来,相继有若干报告,但详细流行病学报告是Gedde-Dahl在挪威报告的,指出1971年共有144例,单纯型与营养不良型的比率为2:1.各类病型100万人口的患病率:单纯型中Kbner型1.1,Weber-Cockayne型9.0,Ogna型14.2,营养不良性中显性遗传型1.3,隐性遗传型22.2.认为Ogn
作者为了探索银屑病患者皮损程度与尿中聚胺及其所属成分含量的关系,采用Russell D法,及预先电泳分离技术,对23例年龄25~50岁的进行期银屑病患者24小时尿的聚胺总量及腐胺、精胺和精脒分别进行了检测.另外6例非表皮增殖性皮肤病和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以资比较.
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ACA)多见于中、老年,作者报告2例儿童ACA伴有包柔氏疏螺旋体属(Borreliabnrgdroferi)感染,并认为是欧洲儿童中的首次报告,例1为10岁男孩,数周来右下肢皮肤变黑;无自觉症状,一年前有蜱咬病史。检查可见膝、小腿和足背呈青紫色、水肿和充血,踝部皮肤干燥和营养不良。
期刊
维甲酸类药物治疗各种角化病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可发生很多副作用.最近有报道,长期应用异构维甲酸(isotretinoin)和依曲替酯可诱发骨改变;而用依曲替酯短期治疗则不伴发骨骼损害.关于儿童应用依曲替酯引起骨骼的改变及其安全性,则仅有少数的报道.
期刊
本研究是在埃塞俄比亚麻风估计患病率为,2.5‰的Gurage地区进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例瘤型麻风患者家庭的54名家庭接触者、7例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家庭的39名家庭接触者、15个无麻风患者家庭的99名健康对照者对酚糖脂-I(PGL-I)的合成类似物(PGL-ISA)的抗体反应进行了调查,并用标准瘤型贮存血清(LSP)的活性百分比表示抗体活性,即抗体值
期刊
本综述重点介绍有关皮肤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诊断、病因和发病机理方面的主要进展。蕈样肉芽肿和Szary综合征现已明确,大多数蕈样肉芽胖(MF)和Stary综合征(SS)都是一种具有CD8(辅助、诱导)表型的T林巴细胞增生,而具有CD8(抑制、细胞毒)表型的病例极为罕见。
硼酸是一种无机酸,硼酸钠也称硼砂或焦硼酸钠,是一种盐.这些化合物常用作食物防腐剂、水软化剂、pH调节剂、乳化剂、中和剂、稳定剂、缓冲剂及粘附剂.医学上常将硼酸用作抗菌剂和冲洗剂.美国联邦药物管理局(FDA)认为硼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药物,但作为表皮抗真菌剂或眼部抗菌药时,若其浓度为5%或更低时,则其疗效值得怀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