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US:其它不容遗忘的经典卡通之作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个和尚vs聪明的一休
  
  《三个和尚》
  毋庸置疑,这部作品代表了中国动画片的最高成就。将民俗绘画的风格和抽象的意境结合得完美丰满,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二胡与唢呐塑造的角色内心世界也非常的令人信服。反正只要是看过的人,都会记得一个小和尚,一个高和尚和一个胖和尚的形象。更高超的是这部作品所要反映的理念。“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谚语正是对人性的针砭。不要老是说国产动画没有境界没有思想,《三个和尚》这种含沙射影的揭批嘲讽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本片曾获欧登塞国际电影节银质奖、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埃斯尼奥国际电影节最佳画片奖、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中国金鸡奖优等影片奖、文汇电影奖最佳美术片奖等多项奖项。
  
  《聪明的一休》
  相比之下,日本来的一休和尚更具有亲和力。记得有段时间,打坐参禅和“提问回答”成为了流行。
  一休和尚真有其人,据说是得道的高僧,但又放浪形骸、游戏人间,身为僧侣竟然娶妻生子,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动画片里的一休尚在少年阶段,出生高贵,是南朝的皇子,因政治纠葛自幼被逼出家,然而天性乐达,机智过人,于是揭开了一幅幅趣味盎然的生活画卷。虽然有狡黠的一面,一休的天性还是淳朴的,有些死脑筋,他的思绪常常会深陷佛法和世情的矛盾纠葛之中。
  用孩子的智慧解决大人社会的争端,创作者是怀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赋予一休那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格。其实不妨仔细思量一下,较早时候日本动画片的主角,绝大部分都是完美人格的拥有者。
  


  孙悟空vs孙悟空
  
  西天取经四人组
  我们应该把《大闹天宫》中的猴子和西游记里的四个和尚区分开来,在那个时候,孙悟空还不是受戒的僧人。当然我们也不能拿《龙珠》中超级赛亚人孙悟空说事儿。反正取经四人组就是那参加“印度除妖旅行团”的四个和尚。
  记录这个团队光辉事迹的动画片有《人参果》、《金猴降妖》和《猪八戒吃西瓜》。其中尤以根据“三打白骨精”改编的《金猴降妖》最为生猛。但是,从整部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悲观的一面——真理的追寻者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反倒是出生流氓无产阶级的前黑社会分子的打手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其实,真正把取经四人组的事迹印入当代人脑海的并非是小说、电视剧或是动画作品,而是那一套小人书。现在仍有人回忆着翻看《西游记》连环画那会儿的儿时记忆,那可是要比现今观摩美国大片更刺激的回忆。
  日本人后来拍了个《最游记》,借《西游记》的故事和人物原型讲了一个更为离奇的故事(曾于去年的杂志上作过介绍)。时过境迁,人头改换,四人组面貌一新,活脱脱一支视觉系乐队的干活。但是不变的是,冒险仍在继续,传奇仍在他们的脚下延伸。
  
  《大闹天宫》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分别于1961年、1964年摄制,导演万籁鸣,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影片汲取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和表演等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配乐也使用了京剧的锣鼓点,因此是非常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佳作。本片上集于1962年获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上下集于1978年获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5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阿童木vs阿拉蕾vs变形金刚
  
  《阿童木》
  几乎所有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国人们接触的第一个外国卡通人物,都是从一个机器人开始的——阿童木,一个20年前全国闻名的名字,带领着天天向上的好少年好儿童们茁壮地成长,启发他们探索求知的念头。阿童木是“ATOM”的音译,即为“原子力男孩”之意,也有“ASTRO-BOY”(宇宙男孩)的称谓。头发尖尖的机器少年,十万马力的运动极限量,能够腾云驾雾,配备X光眼、激光射线和机关枪等随身装备。闲时会和人类的小孩一同上学,关键时刻总是充当拯救世界的英雄。他是已故漫画大师手冢治虫笔下最知名的动画人物,也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的机器人动画人物之一。手冢在60年代创造了阿童木,以及幻想中的阿童木出生的年代——21世纪中叶,一个机器人大量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年代。手冢甚至在漫画中为机器人争得了法律上的权益,通过赋予机器人人格权力的方式彻底地颠覆了人类法制的传统。
  虽然阿童木的故事仍然带有很强的悲剧色彩,看过漫画的朋友们应该会对大批机器人遭人类蹂躏的景象记忆犹新(不亚于《骇客帝国》的动画版)。但是阿童木这个人物,倒是第一个乐观化的艺术创造。一个有心的机器人,仅此而已。虽然单薄了些,就初创阶段的日本SF漫画来说,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阿拉蕾》
  阿拉蕾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搞笑的机器人。迷迷糊糊的IQ博士创造了她,更客观地说,是鸟山明创造了这个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动漫卡通人物。或许阿童木身上还有些底层人民受压迫的沉重感,然而在阿拉蕾生活的企鹅村里却是天天洋溢着无厘头的温暖。许多人认为《龙珠》是鸟山明最好的作品,但阿拉蕾的整体性却是最强的。和阿童木比较起来,阿拉蕾的实力更强,至少我们不记得她有被邪恶势力打败过,她的力量简直就是无限。除了不会飞和没有装备远程武器以外,各方面的素质简直无敌。
  阿拉蕾是个很懵懂很无知的小女生形象,天性乐观,没有一点身段有些水桶腰,戴一幅大大的眼镜(真不明白为什么机器人还要戴眼镜,手工调整一下焦距不就可以了?)爱好是喜欢玩大便和把自己的头当足球踢,身边有一群损友,一家子都是二百五,身边时时会冒出些莫名其妙的不速之客。据考证,阿拉蕾很可能是第一个恶搞派的机器人。
  


  《变形金刚》
  这部动画片绝对堪称经典,现而今30左右的男人中还不乏收集变形金刚模型者,DVD也是非常的好卖。故事其实还是比较老套的,无非还是正义和邪恶的战斗,然而变形这个概念做得实在是太巧妙了。一个机器人可以变形成一辆车、一架飞机、一把枪、一个录音机或是鸟、狗、恐龙什么的,几个机器人可以拼搭成一个超大的机器人。想当初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可以卖到300块人民币,可能相当于现在的800块吧!就算这样,还有很多父母耐不住小孩子的请求跑去买。和前面提到的机器人不同,看阿童木看阿拉蕾,我们会把他们当作人一样看待,但是看到擎天柱和威震天,我们还是把他们直接当作了机器人。看来以貌取人还是没有说错。
  
  欧洲卡通代表作
  
  《丁丁历险记》
  活在这个世界上,年龄越大真正喜爱的东西越少。人总是在念旧,一看到什么眼热的东西,就会大声地唤出来“哎呀呀,我记得……”、“想当年我也……”用这样的方式来拉近与从前的距离。因此来自比利时的老丁丁够份量够资格以任何矜夸的语言来回味,且不说他抵得上我们当中大多数人至少3倍的年龄,也不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接二连三地在23本系列连环画和国内的读者们打过照面,单单今年因正值他的75周年华诞而引发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以及带来新一轮的“丁丁热”,比利时政府甚至因此发行了印有丁丁和白雪图案的10元面值欧元,都已经足以说明他的不朽生命力。《丁丁历险记》,它很可能是你从父母手里得到的第一本小人书,也是第一本适合用来读一辈子的漫画经典。
  


  主人公丁丁的身份是一名记者,来匆匆也去匆匆,总是不辞劳苦地奔走在世界各地。可是他一会儿在刚果和野生动物打交道,一会儿又跑到月球上探险,一会儿在美洲挫败某个犯罪团体,一会儿又在中东帮助警方一起歼灭贩毒集团,甚至还跑到中国支持被侵略一方的反抗,身兼侦探、冒险家、社会活动家为一体,勇敢、机智、正直是他的性格坐标。
  “丁丁”的作者埃尔热是比利时著名的儿童漫画家。在《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两集中,埃尔热塑造了中国朋友“张”这样一个形象。熟知“丁丁”掌故的都知道,“张”确有其人,乃是替齐白石、邓小平、密特朗、蒋中正、司徒雷登等名人塑像的中国第一代雕塑家之一,名叫张充仁。1934年,《丁丁历险记》已出版了23册,被译成5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反响。与此同时,埃尔热公开表达了让丁丁去一趟还没有去过的中国的创作计划,但他担心无法在漫画中真实地勾画一个不熟悉的国度,这时比利时Leuven的中国学生辅导员戈赛神父介绍他认识了27岁的张充仁,从此《蓝莲花》的剧情在埃尔热的笔下和现实生活中同时展开。张不仅为埃尔热传授中国画如何勾画和上色等技巧,并且还为他描述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即日本侵略中国这一事实,因此,他所告诉埃尔热的那个真正的中国,与西方所了解和愿意相信的相去甚远。在书中,“张”是丁丁的好朋友,一个谦虚勇敢的中国人,代表了国难当头时的有为青年,而画面上的方块字,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均出于张充仁的亲笔。这使《蓝莲花》成了揭发日军侵华罪行、争取国际声援的武器。张充仁回国以后,远在欧洲的埃尔热一直没有忘记过这段友情,不停地寻求好友的下落,还创作了《丁丁在西藏》,让丁丁在西藏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朋友。现实中,丁丁与张的重逢已是1981年。埃尔热把张充仁接回比利时的那天,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满含热泪,紧紧拥抱,电视台向全欧洲电视观众传送了这感人的一幕,印刷厂开始日夜不停地再版加印《蓝莲花》。
  
  《国王与小鸟》
  这是一部观看时非常流畅的法国动画片。不过听说它的制作却不甚流畅,从1953年开始,耗费了法国动画大师PaulGrimault五年时间,却又夭折。直到20年后,终于在其他导演的帮助下完成了制作。影片把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国王与扫烟囱的》与法国大革命结合了起来。安徒生的童话其实不是那么的单纯,隐隐有种暴力美学在里面,而综合了其童话风格的《国王与小鸟》,更是用暴力把法国式的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一代经典。
  《国王与小鸟》出自法国导演Paul Grimault和另一位剧作家Jacques Prévert之手。该片曾获得法国Prix Louis Delluc大奖年度最佳影片。此外,《国王与小鸟》的电影音乐作者是波兰著名作曲家Wojciech Kilar,这位作曲家还替美国影片《天使之城》和波兰斯基的《第九道门》、《钢琴师》作过配乐。
  准确的说《国王与小鸟》不是一部可以吸引小朋友眼球的动画片,其中鸟爸爸搞笑的动作和幽默的语言除外。但片中的寓意的确不是孩子们能看得懂的。故事应该是在影射法国大革命,片中的“夏尔第五加三等于第八,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陛下”让人轻易联想到路易十六,而阴暗的地下城也就是巴士底狱的翻版。牧羊女和扫烟囱小伙子向往着自由和爱情,在没有窗户的世界他们还有通往自由的烟囱。而最具反抗精神的莫过于小鸟——鸟爸爸。它从国王的枪口下拯救自己的儿子,毫不留情地嘲笑国王的色厉内荏,甚至鼓动豺狼虎豹来推翻国王,驾驭着巨型机器人将整个王国摧毁成一片废墟。
  不同于美国或者日本的片子,欧洲的动画片总是弥漫着一股深深的人文气息和怀旧的颜色。以动画片的形式来表达对于某种暴力的摧毁,一点也不血腥。在这个童话世界中,黑暗的宫廷也变成了勇敢者和聪明人亮相的舞台。孩子从这部片子里看见的不是可怕的革命,而是幽默的暴力。法国人的天性在这里表露无疑。当片中坏事做尽的国王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机器巨人的鼓风机越吹越远,飞离了这座古老的王国的时候,不管理解不理解这部片子内涵的人都会欢欣雀跃。这样就够了。
其他文献
熟悉本杂志的读者应该对去年的两篇关于,JohnPower的文章有印象,在分别以前传与正传的形式介绍了他在The La's与Cast中的音乐生涯后,我一个月前终于得到他前年发行的个人专辑《Happening ForLove》,得以完成这个小型三部曲。  在没欣赏到作品以前,我曾多次通过网路,端详这张灰暗为主色调的唱片封面,和上面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孔。实在是对这个英国人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尤其他相貌平凡,
期刊
采访倪睿思的时候,正值她新专辑的宣传期,通告从中午11点到下午6点,一个接一个,没有间断过。平时总是看到镜头前明星的风光,但其中的辛苦大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倪睿思的状态显得很好,说话的节奏也非常快,脸上始终挂着甜美的笑容。这让人感到很温暖,——她已经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艺人了。  “我曾经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在一个孩子的年纪,面对了太复杂的事情。”  1999年亚洲音乐节金曲奖,2000年全国青年歌
期刊
期刊
呼啦瓦星王国的国王派了两个使者到地球来寻找七色花,他们化身成会说话的小猫咪咪和会说话的小狗来福,他们找到了有呼啦瓦星王室血统的女孩小蓓,在她16岁生日那天赋予了她寻找七色花的神圣使命,开始了艰难的旅程。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少女漫画,《花仙子》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和曲折的情节。绚丽的色彩,不断变化的造型,还有总是在片尾出现的王子李嘉文,会给小蓓送上当地的特产花,并且告诉她相关的花语。记得那个时候小
期刊
这个夏天来得果真有点妖:先别说7月3日创同期记录的39度高温,也无需再讲那持续10多天在黑、红间来回频繁转换的高温警报,更不去提那几场瓢泼大雨了……相信,面对如此天气,几乎每个人都更愿意窝在家里,躲在空调间内,开着震天响的音乐,舒舒服服地享受冷气带来的清凉一刻,笃悠悠地指点天下大事。  实话实说,当得知本届“夏日人气偶像总动员”开幕式将史无前例地移师浦江游轮“风采号”,大大地露回脸时,本人还是暗自
期刊
“我名叫做麦兜兜,我阿妈叫麦太太……我最喜欢吃麻油鸡,我最喜爱吃鸡屁屁,一起吃鸡一起来歌唱。”在香港,如果听到这样的台词,人人都会知道,是那个麦兜来了。麦兜是什么?是一只粉色的猪。左眼上有个胎记的麦兜,喜欢吃鸡腿,只吃肉不吃菜,又贪睡。   麦兜生活在都市的最底层,既幼稚又成熟,既忧郁又乐观,生活虽然不乏艰辛,却因为有着近乎痴愚的、执着的梦想而过得乐趣盎然。麦兜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简单
期刊
真实的你是早晨刚起床的那个你。名望不是幸福的秘密。   ——裘德·洛  他出奇的好看,但这似乎并不妨碍什么。魔羯座的他身材修长,有着一张迷倒众生的英俊面孔。他双眼深邃,如海洋般绿蓝交织,那种浪漫的感觉让人为之倾倒。他嘴边有抹似醉非醉的笑意,仿佛藏着许多令人难解的谜题。他的头发柔顺,下巴尖尖的,声音沙哑,听上去很有教养的样子。还好,他很谦逊,否则他的完美真的让人难以忍受。   31岁的如希腊雕
期刊
不同于电视连续剧的动画片,迪斯尼的这个系列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主角。维尼(Winnie the Pooh)是小男孩克利斯多夫·罗宾的玩具熊,罗宾想象他与这只小熊住在一个名叫“百亩森林”的地方,并且还有许多其他动物伙伴——纯真的小袋鼠小豆、有些自卑的小猪皮杰、自以为是的兔子瑞比、默不做声慢吞吞的驴子咿哟以及一个“非凡人物”跳跳虎。大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维尼最初是以画刊
期刊
期刊
4年前,26岁的她是奥斯卡的宠儿。那晚,她粉色的晚礼服光彩照人,一部《莎翁情史》为她赢得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光环。可是后来,人们开始厌恶她,认为她演技极烂。她自己也曾说:“我可以感觉到那些厌恶和反感。”而现在,格温妮丝·帕特洛带来了全新力作《希尔维亚》。带着父亲过世给她的忧伤和深沉,她为我们诠释了一个逃避现实并在诗歌中释放自我,寻求慰藉的20世纪最著名的传奇女诗人。这一次,她更熟练地演绎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