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着

来源 :绿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活着,是为了见你。
   朋友说,她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中,只有这么一句话。
   这年代,谁还写信?手机短信,微信,博客,这些通讯方式,已经把书信死死地捂住了。
   你不相信?
   朋友脸上有了焦灼,显出了冤屈似的,他拿出了她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我一看,信笺上果然只有一句话:我活着,是为了见你。
   信笺是印着花的白纸,一朵梅花,若隐若现地依偎在信笺的左下角,花的色泽并不丰满,但如淡云中游走的星星,不时地眨动着眼睛。那几个汉字看起来规规矩矩的,仔细品味,就会看出,那一竖一横,窸窸窣窣的,好像女人摆动的裙子,底气不足,有点病态。
   什么样的朋友,这一句话,好像山盟海誓?
   我也不知道,我们算不算朋友。
   还没到手?
   胡说什么?我连面也没见过。
   噢?柏拉图式的?玩崇高?当今,谁还来这一套?八零后,还是九零后?
   你想歪了,她是六八年的,半老徐娘了。朋友迈过去脸,长吁了一口:她是个病人,随时都有……朋友欲言又止了。我正眼去看,朋友的忧伤仿佛枯枝一样,在面部裂开了。我还能说什么?
   我和我的朋友,已经有近三十年的交往。在艰难的日子里,我们两个人曾经在二尺多宽的行军床上熬过了两年的漫漫长夜。我们无话不说。
   果然,两天以后,朋友又来找我。他坦诚地告诉我,他和那个女人相交不到两年,他们是通过稿件交往认识的。我的朋友是省城里《秦风》文学月刊的主编,难免有诸多交际交往。朋友说,现在的报刊接受的都是电子版稿件,你是知道的。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装在信封里的手写稿件。这份稿件在他的案头躺了三个月。有一天上班,他准备将稿件交给编辑去处理,他一看,信封的右下角画着几朵梅花,淡黄的梅花仿佛火一样燃烧,也许是出于探究心理吧,他拆开了信封,一口气读完了这个八千多字的短篇小说。作者是黄陵县的一个山区教师,病退在家,叫黄梅。后来,她连续来过几封信。这篇小说在第二年第一期的《秦风》上刊登了。
   朋友拿出来了黄梅给他写的几封信。
   你看看。
   你的信,我怎么能看?
   什么你的我的?我不只是叫你读信,我是叫你读人,读一个女人。
   我推不掉,我说,我晚上回家看。
  第一封信
  达诺老师:
   你好!
   原谅我冒昧地给你写信。我不会电脑打字,也不会玩手机,只能用古老的方式和你说话,恳切盼望你理解。
   我原本是一个山区小学教师,因为疾病折磨,退休在家。几年前,我患上了过敏性哮喘。这是和癌症差不多一样的瞎瞎病,一丝粉笔飞尘,一缕煤烟,一朵花香,一口水果都会诱发犯病的,顷刻间,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以至窒息昏迷,或者心肺衰竭。我的犯病,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预示,生和死无法测量,完全由死神定夺。一个人的生命,好像一篮鸡蛋提在手里,随时有掉在地上打碎的可能,那种痛苦,我就不再细说。开初,我确实恐惧过,为死亡而恐惧,可是,经过多次昏迷抢救,昏迷抢救,昏迷抢救,我不再害怕了。每當犯了病,脸憋得乌青,无法言喻。即将窒息的时候,我反而坦然了,我知道,我要走了,我要和生我养我的青山绿水告别了,我要和我热爱的文学事业告别了,我平静地闭上了双眼。达诺老师,我给你说这些,不是为了从你那儿赚取可怜和同情,不是为了叫你怜惜我。在我的心目中,你能理解我,你有一颗善心,我才贸然向你诉说。不要烦我,好吗?
   我不是不治疗,我多次治疗过,在我们的镇医院,黄陵县医院,省人民一院、二院都治疗过,可以说,身体上的每一个器官都浸泡在药物中,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胞中也许都含有药味了。多次治疗,也没有从根本上医治。每次犯病,都很偶然。亲戚家的孩子到家里来,只抱了一会儿,孩子身上的奶味导致我呼吸困难,窒息倒地。一旦犯了病,我就要喷雾化。
   记得,那一次,我是去省城里的医院住院的。可是,一到病房,我就被推进了抢救室,病房里的气味儿使我过敏了,尤其是,那84消毒液,一嗅,即刻呼吸困难,一旦抢救不及时,就会窒息,以至昏迷。在医院住了三天,抢救了三次。儿子一看不行,在医院里,我更受折磨,于是,就把我拉回了家。在山里,虽然医疗条件不如城市里的大医院,可是,空气清新,纯净,犯病的几率小。对于我这种病来说,好的环境,好的空气胜过药物。我写过关于人和环境的小说。我从小就喜爱文学,我已经写了两部长篇小说,几十个中短篇小说,只是不敢示人,也没有向杂志社和出版社投稿,《秦风》杂志上你给我编发的那一篇,是唯一公开发表的小说。当我不犯病的时候,我就读书,写作。我的儿子支持我,鼓励我(我的儿子叫贾小山)。可是,我的丈夫——不,应该是前夫,一旦看见我铺开稿纸拿起笔,他就扑上来,将我手中的钢笔夺过去折断,将我写好的稿纸撕成碎片了。我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我的写作妨碍了他什么。
   达诺老师,关于我和我的丈夫,我在这里多啰嗦几句。
   我和我的丈夫贾仁明的结合并非是媒妁之言的结果。有人说,爱情毫无道理可言。这话一点儿也不错。我不知道我是怎么爱上他的,他因为什么而爱上我;我们爱得很疯狂,镇政府后面的小树林里,村庄旁边的玉米地里,皎洁的月光之下,夜晚的霞光飞扬中……我们爱的痕迹如同风中吹飞的蒲公英,飘撒得到处都是。毫不羞耻地说,在霏霏小雨中,一个人用一只手撑着雨伞,在伞下,我们也无所顾忌地站在田野上放飞自己……直到我怀孕之后,我们才领了结婚证。那时候,我是镇上的小学民办老师,贾仁明是镇政府的农技员(当时的“八大员”之一)。我们都是吃农业粮的,都没有在体制内。1992年,贾仁明转为正式干部,我也转为公办老师了。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极致,到达顶峰是好事,也是坏事,爱情也一样,当我们度过爱情的炎炎夏日之后,爱情的秋天和寒冬也必然来到了。我们的感情破裂,当然不全是爱过了头所导致的。检讨我自己,是我宠坏了他。女人不能过分地宠男人。从一开初,我就宠他。他第一次和我在一起时,我才十九岁,我明知他是有家室的人,却做了那样的事。我和他结婚的前几个月,他才离了婚。那时候,我刚过了二十岁(我已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为了这桩婚姻,我的父母亲三年和我不来往,他们嫌弃的是贾仁明比我大十二岁,而且是二婚。二老不接受我们的原因是,他们以为,婚姻既要门当户对,又要年龄相当。他们预言:我们没有好结果。我果然被他们言中了。    贾仁明转为正式干部的第二年,恰巧,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是我的表哥——舅舅的儿子。是我恳求表哥去县委书记那儿走门子,将贾仁明提拔为副镇长的。就这么一点权力,将贾仁明改变了,他改变的不只是面容——常常吊着一张很干部的脸,他改变的不只是说话的腔调——常常是命令的口气,他改变的是心——我明明知道,他和镇政府的计生专干不清不楚,却装不知道,不看他的脸,不听他的腔调,还是一如既往地用我的爱滋润他。
   我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有些事,我真张不开口。如果你不嫌我唠叨,我在下一封信中再给你叙说,也许,我说出来,就会成为你的小说里的素材。
   再见!
  你的学生黄梅
  第二封信
  达诺老师:
   你好!
   在电话中听到了你的声音,我感到很亲切,可是,也许由于激动吧,我却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连贯的句子来。我病退以后,离开了讲台,整天说不了几句话,也无人和我说话,我好像不会用嘴巴来表述自己了,只好用笔写。我不忍心打扰你,我知道你的时间如金子一样宝贵,可是,我觉得,我不说出来,装在心里闷得慌。即使这封信我不寄给你,我也要写在纸上。我要用笔把人生历程固定在纸上——哪怕只有我一个读者,我也要写出来。
   贾仁明转正之后,我们把生产队里的承包地交出去了,因为儿子的户口在农村,有一亩苹果园,没有交。我们留下的一亩苹果园,不是为了卖钱。星期天或节假日,去果园地里劳动,是一种锻炼和休闲。
   我没有料到,果园会成为我的痛点。
   春天里的一个星期天,我和贾仁明去果园里疏花(把多余的苹果花摘掉)。那时候,我还没有染上过敏性哮喘。白素素的苹果花,香气逼人,置身于花海之中,会忘掉一切烦恼的。我站在梯子上,只顾疏花,抬眼一看,贾仁明不干活儿,蹲在苹果树下打电话。我偶尔能逮住一两句,我听得出,他是给他的相好——那个计生专干打电话。我的手底下乱了,身子一摇晃,从木梯上摔下去了。掉在树下,我试图爬起来,却起不来了。我就喊贾仁明,叫他过来看看是咋回事。贾仁明还在打电话,过了一刻,他才收了电话,很不情愿地走过来,喝斥我:喊什么喊?没看见我打电话吗?我说,我起不来了。他说,你还装死狗呀,得是?我说,我真的起不来,你把我扶一扶。他眉眼一横,伸出一只手拉我,我还是起不来。我说,你在我的腿上用手掐一掐,我觉得腿上没有知觉。他没弯腰,伸出一只脚,在我的小腿上踢了一脚,我的小腿一动不动。他这才觉得,我不是装死狗。他像拎一捆麦子似的,把我拎向他的脊背,背回了家。他把我放置在炕上,扭头就走了。
   我躺了一会儿,给贾仁明打电话,电话在占线中,我只好给母亲打电话。娘家离镇上只有二里路,不一会儿,母亲来了。母亲一看,我动不了,问我:贾仁明呢?我说,可能去镇政府了。母亲说,这狗东西,咋把你扔下不管了?我说,他可能忙着哩,你把我拉到镇卫生院看看,是不是伤了神经。我们村就在镇政府附近。母亲把我用架子车拉到镇卫生院,医生检查了一遍后说,可能是腰椎神经受损了。医生叫我去省城里做核磁共振。
   我在炕上躺了三天,不见好。在这三天里,我给贾仁明打了好多次电话。要么是占线,要么他不接。到了第四天上午,贾仁明接了我的电话,我叫他回来,给我去省城治疗。我说,再耽误我就瘫痪了。贾仁明说,你瘫痪了,我就不要你了,叫你妈把你拉回去,我不能整天伺候一个瘫子。我说,咱们是十五六年的夫妻了,你咋能这样说?贾明仁说,我不但这样说了,还要这样做,你走了,我另娶。我一听,放声哭了。我把情感看得很重,时时处处呵护着我和贾仁明的情感,宽容他,迁就他,我真没有料到,我和贾仁明之间的情感如同稻草人,不堪一击。我细细一想,也许,这就是我不听父母劝告的结果。如果不是我接纳了贾仁明,也许,他不会和前妻离婚的。
   母亲要去镇政府找贾仁明,我拽住了她的衣角,不叫她去。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下午,母亲去镇政府找到了贾仁明。母亲求贾仁明带我去省城治疗,贾仁明把母亲向门外推。母亲竟然跪在了贾仁明的跟前,恳求他。在午后的亮光中,母亲满脸泪水,脸庞两侧的两绺子花白的头发上垂掉着,母亲把一个老人的自尊压在双膝之下。贾仁明抓着母亲的一只肩膀,将母亲提起来,说道,不要给我扬瞎名了,我回去。
   后來,是我的哥哥把我送到了省城里的大医院。果然是腰椎神经受损,幸亏,没有断裂。住了两个礼拜的医院,我回到了家。
   有一天,贾仁明把照顾我的母亲支使回去了,他说他要照顾我。母亲走后,贾仁明给我说,黄梅,你不要白花钱了,一个瘫痪病人,活着有啥意思,你去死吧。我说,我不会瘫痪的,我也不会死。我说,你既然嫌弃我,你明天把我拉到民政局,咱们离婚。贾仁明说,我不离婚,我一辈子离几次婚呀?你死了,是最好的选择。我一听,抓起枕头扔向了贾仁明。
   第二天,贾仁明又回来了。他一进门,就跪在了我面前,他哭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像真的似的。他说,他把镇政府那个女人的肚子搞大了,那女人不去流产,非要和他结婚不可。贾仁明拿出一包老鼠药,说,你一走,咱都解脱了,你死了,我给你买最好的寿材,办一场体面的葬礼。我说,贾仁明,你不要做好梦了,我不死,我要好好地活着,听见了没有?好好的,活着!他一听,把我压倒在炕上,给我嘴里喂老鼠药。我伸出手臂撕抓,老鼠药打散在了炕上……
   达诺老师,我无法再写下去了。
   再叙吧。
  学生:黄梅
  (这封信后面有我的朋友达诺用红笔写下的一句话:看落款,信是四个月前写的,才收到。也许,黄梅犹豫再三后才寄给了我)。
  第三封信
  不是贾仁明不愿意离婚,是我不离婚,我不能叫儿子和女儿没有一个完整的家。我最终答应和他离婚,办了离婚手续,我们仍旧生活在一起,给儿女一个没有离婚的假象。贾仁明偶尔回来,仍旧和我睡一个炕。当他需要的时候,我仍旧像妻子一样满足他。我知道,我真贱。可是,我对他恨不起来。只要爱还没有熄灭,还有余烬,尽管有怨,有愤怒,却恨不起来。我只恨自己,责备自己,甚至咒骂自己,可是,我还是恨不起来。贾仁明把他的情妇领回家,我还像招待客人一样招待她,给他们买菜买肉,做几个菜,他们好吃好喝一顿,睡一觉就走了。他们走后,我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失声痛哭。我扇自己的耳光,揪自己的头发,自己问自己:你这是好好活着吗?好好活着,要活得有自尊,有尊严。我自己也不理解,我是肉体卑贱,还是精神脆弱,我贱,真的贱。    贾仁明几次想害死我,都没有得逞。我睡着了,他用枕头捂我,被我发觉。他在我的饭碗中放安眠药,儿子误吃了,昏睡了一天一夜,去卫生院挂了吊瓶。我确实害怕了。可是,我没有勇气说出来。我不知道,贾仁明为什么那么恨我。
   我不小心,在儿子跟前说出了贾仁明喂我老鼠药的事。儿子一听,去找贾仁明。贾仁明死不承认不说,还给儿子说,我精神不正常了。贾仁明叫儿子把我送往精神病院,我坚持不去。我整天不说一句话,呆呆地坐着,可能,连儿子也觉得我神经不正常了。
   贾仁明从镇政府回来,他把一泡尿尿在一只纸杯中,叫我喝下去。我端起纸杯,没有犹豫就喝了。贾仁明给我蒸馍夹了羊屎蛋,逼着我吃,我连羊屎一起吃了。晚上,我不睡觉,坐在房间里不停地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贾仁明真的以为我疯了。他把我的母亲和哥哥叫到家中来,商量怎么办。我一见母亲,抱住叫姐姐,把哥哥叫大舅。母亲一看,抱住我大哭不止。
   我像影视演员一样,在生活中扮演着一个疯女人的角色。晚上冰凉的月光透过窗玻璃冰凉地洒在我的身上,我兀自躺在炕上,久久不能入睡。这叫好好活着吗?你死了,黄梅死了,我对自己说。不要说叫你理解我,我自己也不理解自己,对于这个要把自己置于死地的人,你忍让、宽容、放纵,更荒唐的是,在心中还爱着他。爱是什么?爱不是鲜花,不是阳光,爱是海洛因,是鸦片,一旦上了瘾,除非死亡才能戒掉。我想着想着就笑了,笑自己,笑爱情,笑我的人生。达诺老师,你觉得我可笑吗?你觉得我不可救药了吗?我常常觉得,自己写的小说里的人物不够典型,而我自己不就是典型人物吗?你说是吗?
   (我的朋友达诺在这封信后面写道:来信没有称呼,没有落款,没有日期,只有真诚,只有悲凉,只有叹息。这不是一封信,是小说片断。)
  第四封信
  达诺老师:
   你好!
   你几次说要来看望我,被我拒绝了。不是我不想见你,我渴望见到你。你是对我帮助很大的,你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你的为人为文使我敬佩。你不知道,最近这半年,我犯病次数越来越勤,我的面庞浮肿,脸色蜡黄,精神倦怠,少气无力,我没有面目见你,我不能给你留下一个丑陋的印象。不是我夸口,年轻的时候,我是我们镇上——不,是黄陵县有名的漂亮女人,我站在众人面前,也不亏待大家的眼睛。疾病折磨着我的精神、心灵、身体,将我的面貌也啃丑陋了。我要坚持活下去,好好地活着,等我的病情好转了,面目有了光泽,我一定来见你。我知道,在你的心目中,我这个农村人,这个业余作者,和你是平等的,这是我对你十分尊敬的原因之一,也是我感激你的原因之一。
   我从贾仁明身上看出了他的致命的弱点,你对他越好,他对你越不好,你越爱他,他越不爱你。是不是中国人身上都有这个毛病,我不知道,反正,贾仁明是这样的人。在我任教的小学里,有一对年轻的老师情侣也是这样,那个男教师,越爱她,她越对他不好,后来,这个女教师竟然和镇政府的教育专干上了床,那个男教师也调走了,两三年的恋爱没有好结果。
   农村人有句话说,人不能对人太好,牲口不能喂得太饱。人如果对人太好,他就觉得你做的一切是应该的,他就不懂感恩。贾仁明和那个女教师就是这样的人。这也难怪,连牲口喂得太饱,套在犁杖上也不好好犁地了。我从内心里感激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包括你。我不敢,也不能说我爱你——爱是很崇高的词汇。我真的渴望有一天见到你,让你把我紧紧地抱一抱,我死了也满足了。
   我的身体状况比较差,就说这些吧。等我好些了再给你写信。
   你的學生:黄梅
   读了黄梅写给我朋友的信,我坐在案桌前,仿佛看见一条情感的河流在我面前奔流,从那条河流中打捞上来的每一个汉字都是真诚的。我无言以对。
   我将黄梅的来信送还给我的朋友达诺了。
   达诺只问了一句:读完了?
   我说读完了。
   接下来,我和达诺都沉默了。能听见太阳光从窗户中扑进来时发出的细碎的声音。一支烟抽完,我说,达诺,下一个礼拜天,咱们去一趟黄陵。达诺说,黄梅不是在信中说,不叫我去看望她吗?我说,你不觉得,那句话中还有话吗?再说,她总不会躲着不见你吧。我还有些想法的。达诺说,什么想法?我说,把她的小说拿回来看看,想办法给她出版。达诺说,现在条条框框多,出版文学作品比较困难。我说,只要她写得好,这事交给我了。达诺说,那就这样说定了。下一个礼拜天去黄陵。我说,开我的车,你就不开车了。
   到了礼拜五下午,我将小车冲洗了一遍,给油箱中加满了油,为第二天去黄陵做好了准备。吃毕晚饭,我去大明宫散完步,正准备回去,电话响了,是达诺打来的:
   方辉,你在哪里?
   在大明宫。
   明天不去黄陵了。
   怎么变卦了?
   黄梅过世了。
   谁告诉你的?
   他的儿子刚打来电话说,他妈已过世,明天是三七。说他妈去世时留下话,等三七过了再告诉我。
   咋会是这样?
   站在大明宫外,我看着被黑夜扼住的唐王朝残留的历史陈迹,星星点点的灯光仿佛在喘息,远处的行人如风中的柴草在晃动。我胸口堵得慌,想和达诺聊几句关于黄梅的事,达诺却关机了。
   责任编辑 翡 翠
其他文献
溯河洄游的乡愁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府驻地西海镇,为了与我们座谈交流,来自山东省直各部门和四市的援青干部,分别从各自的工作岗位来了。一位在刚察县的援青干部对我说,明年再来吧,我陪你去看湟鱼洄游。  我知道,每年初夏到盛夏,青海湖中的湟鱼都要开始洄游,这对湟鱼是雷打不动的天大事儿。此时已是深秋,金银滩草原上满目苍凉,远处祁连山为雪白了头,洄游的湟鱼早返回了青海湖。而流经刚察县的泉吉河边,则是观看湟鱼洄
期刊
当时觉得老钟很会做生意,玩起了无人自助銷售。在门前桑葚树下摆一溜土货,各插一块标价格的小纸板,怕蚊虫的食物盖个白色餐罩,如豆腐脑、仙人粄、烤红薯。而自种蔬菜、土蜂蜜、土鸡蛋、野生鱼虾却露着脸孔,馋眼看人。一旁摆个纸箱,上留一道缝,人不用成天站那,谁要买,按量给钱,塞箱里。豆腐脑和仙人粄是论碗算钱的,烤红薯论条,土蜂蜜论瓶,自种蔬菜、土鸡蛋和野生鱼虾论斤。一侧有旧式台秤,有点像老电话机,货物放铝制托
期刊
黄大嘴懵懵懂懂地来到村口,遇见郝大头。郝大头告诉他,是他昨晚喝多了酒,在回家路上跌了一跤,嘴磕在了路边的一块石头上,才把金牙弄丢了。黄大嘴看着郝大头那比自己大了很多的头,摸了摸自己的嘴巴,好像这嘴唇还是肿胀的,并且还有些痛。于是黄大嘴真相信了郝大头的话,肯定是他在跌倒的时候,两颗金牙从他嘴里掉出来了,于是就要跑到这里来寻找。   这会,黄大嘴很像一颗被人牵了线的链球,在这里兜了几圈,却没有发现他
期刊
1  那天早上我刚值完一周的夜班,提着一袋子生活用品和换洗衣物从单位走出来,门卫叫住了我:去哪儿?去燕山。我说。怎么去?门卫问。坐地铁,七号线换九号线换房山线换燕房线。我说。得两三个小时吧,门卫点着一根烟,怎么想起来在燕山租房子?燕山好啊,远是远了点儿,我把袋子放在地上,单门独户,一室一厅,一个月才六百,在东城西城一个月得四五千。上夜班的一周挤宿舍,凑合,休息的一周回燕山,过日子。你小子机灵。门卫
期刊
赵光鸣,湖南浏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小说家,以写底层人民生活见长。迄今已出版《青氓》《旱码头》等长篇小说9部,小说集《绝活》《大鸟》等9部,另创作有多部文集及若干影视作品。  1  1950年的伊吾县城,没有人们想象的城池的样子,居民很少,建筑物和民房寥寥可数,因此也就没有什么街道和巷陌里弄,周围有几个名叫吐葫芦、泉脑、沙梁子、白其尔、托背梁的村庄,远远近近地分布着。由大约
期刊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一连三年遭遇严重经济困难,我的家乡甘肃本来就穷,这时候更是雪上加霜,当时贫下中农每人每天一斤粮食,我们这些地富家庭每人每天还不到半斤粮,再加一些政治压力,无奈之下,我身上带了两元钱就逃离了老家,经过四十多天的流浪,乞讨,还曾卖过血,一路向西,流落到了哈密,是兵团当时的哈密管理处收留了我,并将我分配到了工程大队去工作,在没有接受像我这样的盲流之前,工程大队实际上是劳改队,后来接
期刊
姚晔踢着石子往家走,眼下他有一个无法抉择的事情。犹豫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没钱,要不然这势必是一个轻松的选择。姚晔暗恨自己依旧停留在幼稚的十七岁,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在学习方面外并不慷慨的父母。  一回家,姚晔就听见父亲说自己的表妹要来本市了。母亲听到后,停下切水果的刀,在厨房里探头问:“是你四婶家的女儿吗?” 姚晔一听四婶二字,跟着支棱起了耳朵——然而父亲只是“嗯”了一声就飘进书房,不一会儿传出游戏里激
期刊
夜里十点,我终于回到了那座阔别了十年的塞外小村。  父亲端坐在房子正中的方桌旁,见到我时,有些惊喜地睁开了那双微闭的眼睛,但很快就恢复了那副威严的脸孔。我是在父亲威严的脸孔下长大的——父亲是老牌村干部,从先前的生产队长到大队长到现在的村主任,父亲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干了几十年。母亲见到我时却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这个一辈子看我父亲脸色行事的女人今天一反常态,从里屋像炸子儿般蹦出来,张开她那枯瘦的双手,把
期刊
时间像一个精准过滤器,将苦难的外壳打碎,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题记  对于从小生活在鲁西南山区的我来说,麦子是我认识的第一种植物,也是家乡最普通的庄稼。暮春时节,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绿波荡漾的麦田,闻到麦花独有的清香。麦子的清香不同于其他植物的香气,它的香来自大地最质朴的孕育,经历秋的播种、冬的严寒、春的顽强与坚持;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前,紧闭双眼,就能闻到春天的气息是那样浓烈,收获和丰收
期刊
姜继先,祖籍山东曹县,在一个叫托托的地方生活工作了30余年,兵团文艺“双优”作家,入选“兵团英才”培训工程。著有长篇小说《夹面滩》《生死局》、散文集《高的是玉米矮的是棉花》《苍茫的呼唤》。现供职于兵团第五师双河市文联。  姜蒙,80后,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当代兵团》杂志社记者、编辑。有多首(篇)诗文发表。  遥远的水  一  在1841年也就是清道光二十一年的7月14日,林则徐踏上了西行的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