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20年:俄罗斯学位制度改革回眸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俄罗斯对学位制度进行了长达20年之久的改革。目前,全俄已经建立起以学术性学位为主、结构层次多样的四级学位体系,既摒弃了苏联时期学位制度单一、僵化的缺陷,又保留了其严要求、高质量的特色,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多种需求,也确保了所授学位的纯真度。
其他文献
大多数从事危险管理研究的教授、专家、学者都感觉到自己好象被混乱无序的新闻和资料所包围,每天,他们会在桌面上找到大量的信息,整合这些信息并将之转换为智能的、可查找的数据成为一件既繁琐又让人生畏的工作。
第34届欧洲信息检索会议将于2012年4月1~5日在西班牙召开。会议主题包括:文字和内容分类与聚类;扩展查询;主题跟踪及新颖性检测;基于内容的过滤、协同过滤、垃圾邮件过滤;隐私信息;网络和社会媒体;查询日志分析;广告和广告定位;垃圾邮件检测;权威、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是自由优先于平等,正义优先于效率。他对平等的重视,导致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向"平等"转换。他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使以权利为导向的自由主义取代了功利主义。诺齐克针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提出"持有的正义",从而在自由主义内部构成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麦金太尔站在社群主义的立场上,提出重视共同体的正义,直接对抗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柯亨利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指出诺齐克的正义理论没有正确处理正义与自由、正义与私有财产、正义与自我所有的关系,论述罗尔斯仅将正义的主题界定为社会基本结构的
第15届"俄罗斯与西方:文明的对话"国际学术会议(XV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ussia and theWest:Dialog of Cultures")将于2012年4月21~27日在马耳他圣保罗湾举行。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包括以下内容:
2011年6月19~30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黄浩涛为团长的中国社科院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代表团成员包括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吴尚民,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京辉,院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刘福庆,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镭和欧亚处副处长金哲。代表团访问了三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主要机构,与这些机构的领导及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三国的科研管理体制和中国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加强了几个国家之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欧盟的外交政策:从有效性到功能性》(European Union Foreign Policy:From Effectiveness to Functionality)一书的作者克里斯托弗·比克顿(Christopher J.Bickerton)现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此前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他的研究涉及欧洲研究、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领域。
2011年11月1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研究:历史与现在”国际学术研讨会落下了帷幕。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是在中国国际声望越来越高、国际学界对中国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召开的。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后,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10年来,改革开放积蓄下的能量井喷般地释放,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债危机造成欧元区岌岌可危,欧美经济似乎要出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令世人吃惊:
《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the Asia-Pacific)一书作者迈克尔·亚胡达(Michael Yahuda)现为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关系学院西格尔亚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顾问,是国际广泛认可的亚太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关系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2007年还曾在中国外交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即将开展2013年度"德国学者媒体传播奖"评选活动。该奖项设5万欧元奖金,对以出色的宣传方式向媒体和社会大众宣传自己学术成果的学者进行奖励,旨在让社会媒体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学术界发展。
工业化过程中的高生产、高消费,触发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的生态危机。而治理生态危机,人们首先想到的手段也是科技,这就陷入了一个治理悖论:生态危机源自科技,治理生态危机依赖科技。推崇科技与贬抑科技都具有局限性,治理生态危机需要超越科技理性,转向社会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