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们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当代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
  (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 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挂图直观形象,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教学时先观图说事,可以引发初步的兴趣。如我在教《王冕学画》一课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后问:“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课文写的和你们说的是否一样呢?……”学生便情不自禁的打开课本去阅读。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不仅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唤起其求知欲的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2. 以音乐设置悬念导入。音乐轻松活跃,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愚公移山》,随着“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来,兴趣一下高涨起来。音乐停了,我就创设悬念:“愚公创造了什么奇迹?后人感叹的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愚公是在什么情况下移山的,他成功了吗?”学生们高兴的说:“想。”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了。
  (二)以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2005年10月我在钟山镇榕马完小上公开课《麻雀》一文时,在学生掌握了字词以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围绕课文提出问题。于是有学生提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里写出了老麻雀很勇敢,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的尖叫呢?我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然后精读第5节,自由讨论,结合语境去体会这种矛盾性格存在的普遍性。学生在读、思、议中体会到“掩护”与“发抖”、“搏斗”与“呆立”等行为中都展示了其中的矛盾,从而产生了急需解疑答惑的学习内驱力。这样通过朗读——质疑——朗读——释疑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自主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读中感悟,巩固阅读兴趣
  “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它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中,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例如,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老麻雀矛盾性格的产生根源潜藏在第5自然段中,此时,我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去探究,去寻根,真正的感悟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背后所蕴藏着的“母爱”这种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这种“读——感受——读——悟”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教会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十分重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我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上低年级时,我让学生摘抄词句、仿句练习;到了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是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真正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是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如《登山》一课,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具体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文中还配有一副插图,图意表现了列宁第二次走时的坚决。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围绕“毅然决然”展开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话,为学生创造人人练笔的机会。这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加强课外阅读,拓宽丰富知识
  语文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海洋生物、中外科学家、艺术家等等,无所不有。一些反映近年来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文章陆续编入课本。语文课本内容的时间、空间的跨度之大,是其他教材难以相比的。可见内容之丰富。学生阅读这样的教材,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更谈不上鉴赏、评价课文。我们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我经常使用两种方法:
  1.故事引趣。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简练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就请自己来细细品味。
  2.巧借课文激趣。如教学课文《草船借箭》,问: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请你看一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其次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是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电话:13471960069;信箱:672012329@qq.com)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一的话题。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作为根本宗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有许多学生害怕阅读,看见阅读就头疼,特别是在做阅读试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的有多么重要。作为一线的语文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之—, 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 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学校的主要职责, 特别是校长的主要职责。本文根据广东省高州市第七中学的探索研究, 计划从三方面对“以人为本”进行详细阐述, 分别为: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本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如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是一座珍贵的艺术宝库,挖掘与利用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是一部典型的民族民间美术“百科全书”,是一首灿烂辉煌的民族民间“史诗”,是一块珍贵无比的民族艺术“活化石”。 挖掘与利用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丰富了广西文化艺术事业,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展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美术
数学岛的居民们在金色海滩举办元旦舞会,飞飞猴、杜莉鸟和蝴蝶猫都来参加了。  看,小兔子们在跳兔子舞,好欢乐呀。在它们当中藏着两对双胞胎,你找到了吗?用线把它们分别连起来吧,注意小兔子身上的数字哦!  哈哈,舞会上还有飞飞猴最爱吃的甜品。仔细观察,你发现藏在其中的数字了吗?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吧。  吃饱喝足,飞飞猴也加入了跳舞的队伍。身上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小伙伴互为舞伴,想一想,飞飞猴、杜莉鸟、小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线数学教师的目标追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创新。  一、优化学习氛围,唤起创新兴趣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最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要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的羞涩,没有不敢表达的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 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新课
据Herald Sun报道,墨尔本维多利亚大学为了减少挂科和辍学率,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为今年的大一新生准备了一个崭新的“Block模式”!  众所周知,在澳洲留学,一学期要上4门课!然而,这次不同了! 维州大学将在新学年进行教学改革!运用“Block模式”,不是4门课一起上,而是1门1门的上!将上课时间完全错开!  这次改革首先会在维州大学试进行!注意!是维州大学(Victoria Univer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
多在我们政治课教学中,课前五分钟采用新闻发布与评说的方式,即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新闻,也可以是社会某一现象或社会热点(为保证质量,教师可事前了解),讓学生通过简短的合作式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挖掘其意义,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从中获得启迪。这种方式如能长期坚持,会带来许多好处。  第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我校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走出去的机会少,加上家庭经济条件限制,除了书本上、电
之前有幸聆听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李维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他是心理方面的专家,当他谈论心理疾病强迫症的特征时,引起了笔者对当前“教育认识”特征的共鸣。  一、强迫症特征与当前教育认识的“强迫症”现象  强迫症与抑郁症一样,属于心理病中的绝症,强迫症的特征是“强迫行为 频率 仪式”。仪式即是诱发的环境或条件,频率就是该强迫行为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定的合理范围以上。换言之,某种强迫行为在一定的环境下,出现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