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中的官窑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梅小碗 疏影横斜暗香飘
  最近一次天价珐琅彩碗亮相拍场,是去年岁末。这只碗非常特别,其上的图纹是水墨效果的梅花。极致淡雅的黑白曼妙,颠覆了人们对珐琅彩绚丽妙艳的印象。此碗素雅的美,如梅花一般,并不喧人夺目,而需要经过时间沉淀,心定气闲时才能充分体会。疏影暗香的雍正赭墨梅竹图碗,最终在香港佳士得拍出8524万港元。


  英国资深行家Gerard Hawthorn说,这只珐琅彩碗是他1970年代初期在Kensington Church Street上的古董店以3英镑购得,再以9英镑卖给一起在Sydney Moss古董店任职的同事Donald Bonney。1986年Bonney转让给藏家Paul Freeman。Hawthorn说那个时候都认为此碗是民国仿品。Freeman先生买去后,估计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在家里放了将近30年。这让人想起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这个罐子原本在旧主家里是门口放伞用的,默默为主人服务直到多年后专家发现这个隐藏的珍宝。
  话说在雍正珐琅彩中,以画赭墨的水墨珐琅碗最为隽秀雅致,是珐琅彩中品位最高的品种,也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逸品。此碗画一虬劲梅树,枝干挺秀横亘,枝头白梅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绽瓣盛开,以淡墨细笔描画,轻盈洁白。树底生矮竹几丛,枝叶以双钩笔法勾勒。
  宫廷画家要在白釉碗上表现出白色梅花,可有难度。在这件碗上,画家找到了一个巧妙的技法,他以极淡的珐琅勾描花瓣,使得它们与碗上其他的纹饰对比,显得更加莹白。而要画出如此淡的墨色,在珐琅的处理上要多费功夫。珐琅基本上是磨碎的有色玻璃,要让颜色变得如此淡,需要将玻璃颗粒磨得极碎,使它们在多加调剂后也能分布均匀,这样,细线条处才能釉色平均,不会产生浓淡不匀的现象。陪衬着白梅花的竹叶也因应着以双钩白描法画出,仿佛其上堆雪一般,正应冬天景象。
  清代珐琅彩瓷发祥于康熙朝,但如此碗结合诗、书、画、印的装饰手法则是雍正皇帝亲自指挥下形成。雍正帝对珐琅彩制作可谓事事关心,在清宫档案中不难发现其命令珐琅作制作诗、书、画、印纹样的瓷器,更要求先呈送画样让其过目,可见雍正帝对珐琅彩之重视,及其儒雅秀气的艺术品位。此碗以行书写五言诗句“月幌见疏影,墨池闻暗香。”这很可能来自北宋诗人林逋著名的梅花诗《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媗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虽然水墨珐琅得到雍正帝的赞赏,但是乾隆时期的制作数量骤减,存世的例子寥寥无几。也许它们平淡素雅的风格与乾隆皇帝崇尚华丽的个性不符。然而不论从技术性或艺术性来看,它们依然代表了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
  珐琅彩为何超级贵?
  中国瓷器种类繁多,为何珐琅彩如此不同凡响?
  清代珐琅彩瓷长期深藏宫中,向为清帝秘藏,只受皇帝珍赏,每件均特别配置木匣及逐一定名,与一般御制陈设瓷有别。
  它是在已烧好的素胎上涂彩料作底,在底色上加绘纹饰,再经炉火烧制而成。按装饰工艺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画珐琅又可分为铜胎、料胎和瓷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又一般称之为“珐琅彩瓷”,简称“珐琅彩”。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其面貌大多保留了西方文化的韵味,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宫聘请法国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作指导烧造珐琅彩。随着烧造技术的提高,珐琅彩的图案也日渐回归中国宫廷的传统纹样。
  原清宫收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最集中的地方是乾清宫东端的凝殿内,共约400件。其中的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迁后离开故宫,1949年被运往台北。剩下的40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珐琅彩瓷应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
  换言之,目前在市场上可流通的私人手中的珐琅彩瓷,可谓寥若晨星。
  上世纪80年代 赶超百万
  “三四十年前,1750-1850年清中期御制瓷器在收藏界寂寂无名,与现时艺术市场对三朝御瓷的热忱大相径庭。” 苏富比资深专家朱汤生(Julian Thompson)说。在高端的中国古董瓷器市场里,以西方买家为主流的格局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而他们似乎更为欣赏简约素雅的单色釉和青花瓷。近年来,华人收藏家、特别是内地新晋买家成为中国瓷器及工艺品在全球市场内的主流势力,他们对纹样繁复、色彩艳丽的清三代皇家珐琅彩甚为青睐,连带也提升了洋彩和粉彩的价格。
  珐琅彩瓷的拍卖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随着内地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珐琅彩的拍卖成交价格也迅速上升,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整个80年代,中国艺术品在香港的拍卖仅是处在一个起始阶段,上拍数量和成交价格都不高。有据可查的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珐琅彩瓷仅数件。最著名的是1985年5月21日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碗,当时估价70万至100万港元,最终以110万港元被大古董商张宗宪竞得。这只碗的拍卖开启了清代珐琅彩瓷高价成交的序幕,为此后珐琅彩屡创天价奠定了市场基础。21年后的2006年11月,当这只碗再次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的二十周年拍场上时,定名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被张宗宪的妹妹、香港富商张永珍以超过1.5亿港元竞得, 21年时间增值了130余倍。妹妹在拍场上买哥哥的藏品,这在外人看来不免觉得奇怪。北京藏家马未都说:“虽然是亲兄妹,但他们在经济上是独立个体,这种购买一点也不怪。”   上世纪90年代 闯关千万
  这一时期在香港拍卖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珐琅彩瓷大约6件。较之80年代,其成交价格明显上升,甚至超过千万港元。
  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图胆瓶以992万港元卖出,惊艳全场。接下来,1998年秋拍,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分别成交了3件康熙和雍正年间的珐琅彩瓷。香港苏富比上拍的康熙珐琅彩胭脂红地牡丹纹碗以717万港元售出,另一件是雍正时期的一对珐琅彩胭脂红地梅花图小杯,以486万港元易手。香港佳士得呈现的清康熙黄地珐琅彩荷花纹酒杯则有662万港元的佳绩。
  199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以1784万港元被香港藏家庄绍绥竞得,成为90年代香港拍卖珐琅彩瓷的最高价。小杯直径仅6.4厘米,杯外侧一面以深浅绿色绘数株绿竹,以浓淡的珐琅红彩料绘三朵月季花,清新秀丽。空白处题诗“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诗末押“翔采”闲章,卧足内落“雍正年制”蓝料款。此杯原为香港藏家徐展堂收藏,最早为美国藏家收藏,1971年曾由伦敦苏富比拍出。
  新千年前十载 突破亿元
  2000年之后,特别是2005年之后,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2005年至今,中国瓷器拍卖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随着内地经济的持续增长,海外收藏的历代瓷器精品开始大量回流。
  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天价官窑名品在内地市场逐年增多。与此同时,亿元纪录也在香港诞生了。


  2005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就飙升至1.1548亿港元成交。此瓶高16.5厘米,主题纹饰及绘画风格与1997年香港苏富比成交的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图胆瓶相似,皆为花卉雉鸡图,应是乾隆帝亲自参与设计烧制而成的。瓷胎精亮,花石锦鸡图色彩绚丽,构图及风格颇具郎世宁之画风。此双耳瓶1975年首次现身于伦敦佳士得春拍时,以1.6万英镑被香港藏家竞得。2005年秋拍再次现身香港苏富比时,它以8500万港元起拍,后被香港大古董商翟建民代内地藏家以1.1548亿港元竞得。
  稍后,2006年香港佳士得20周年秋拍,又适逢是张宗宪八十大寿,于是特隆重呈献了《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引来众多买家的激烈竞投,可谓给这个原本已经比较蓬勃的板块注入了更多信心和活力。这次推出的珍贵宫廷御制瓷器,包括了20件宋、明及清代的重要官窑瓷器(宋代1件,明代瓷器4件,清代15件),总成交额超过人民币2.8亿元。那件由张永珍以超过1.5亿港元购得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正在其中,创下了当时清代珐琅彩瓷拍场最高价。
  这只绝品古碗,白釉温润,工艺精湛,图中杏花盛开,春风吹拂杨柳,双燕在其中飞翔,图侧有一首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更有蓝料楷书写“乾隆年制”字样,是乾隆珐琅彩杰作。这只碗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当今世上仅存一对,另一只现时收藏在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内。


  2010年至今:保持高位
  自从那件1.5亿的杏林春燕碗之后,拍场上一度没有出现类似重磅的珐琅彩瓷。直到2010年一对戴润斋珍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点亮大家的双眸。其中一件品相完美,现场竞投气氛更激烈紧凑,经过31口叫价,最终以1.4亿港元成交。另一件,由于瓶身有裂痕,成交价为3202万港元。


  此对瓶身饰四圆形开光,内绘庭院景致、四时花卉,巧妙动人,和谐统一,让人联想起中国南方园林中的月洞门。开光内的图案,以南天竹和水仙代表春天,以蜀葵象征夏天,以萱草及罂粟寓意秋天,以终年花开的玫瑰和常青的翠竹表现冬天。从工艺来说,瓶上开光窗内,四时花卉纹饰绘画与料胎画珐琅器极为近似,瓶颈的缠枝花卉图案则与铜胎画珐琅器异曲同工,相信它们是出于内宫珐琅作坊,甚或是同一工匠之手。在北京绘制的瓷胎画珐琅器之纹饰,大多是独一无二。成对者的图案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相映成趣,相辅相成。因此两件瓷瓶所绘花卉品类相同,但构图姿态却略显差异。
  2011年,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在春天以2亿港元售出,再次轰动业界。这只胆瓶正是“玫茵堂”在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992万港元购得的那件,当时它的名字还是“清乾隆珐琅彩画鸟纹题诗图胆瓶”。
  15年过去了,珐琅彩瓷更加成为极受瞩目的焦点。在预展中,这胆瓶就已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8亿港元的估价,把近年拍卖的所有天价瓷器远远甩在了后面。虽然超高估价未能让其在拍卖现场成交,但是拍后迅速以私人洽购的形式卖出2亿港元,令人长舒一口气。


  此胆瓶高20.3厘米,主题纹饰绘牡丹、菊花及一对雉鸡。雌雄雉鸡描绘生动逼真,雄雉鸡一足独立于老枝之上,全身的羽毛鲜艳夺目,色调淡雅的雌雉鸡蹲伏于侧。瓶颈部题诗“朝朝笼丽月,岁岁占长春”,诗首尾押“佳丽”“四时”“长春”闲章3方,卧足内为“乾隆御制”蓝料款,极为少见。
  “锦鸡花石”图胆瓶始于宋代,盛于后世。乾隆对其优雅之形颇为欣赏,曾在诗注中说:“胆瓶、纸槌瓶皆瓶式之最佳者。”据清宫档案记载,在珐琅彩瓷器上所绘的纹饰题材是要经皇帝本人亲自挑选裁定并指定专人贡绘的,其中花鸟图案的等级最高,在花鸟图案中,又以雉鸡和孔雀的题材为极品。
  “古月轩”胆瓶易主后两年,香港商界女杰张永珍雅藏的清康熙御制珐琅彩图碗,在香港苏富比2013年4月拍卖上以7404万港元由著名古董商翟建民投得,刷新清康熙瓷器拍卖纪录。
  该碗曾亮相于1983年香港苏富比十周年拍卖,当时成交价为52.8万港元,被张永珍的二哥、著名古董商张宗宪购得。16年后,张宗宪在香港佳士得举办珍藏瓷器专场,妹妹张永珍就在拍场上果决地以1212万港元买下了这只康熙珐琅彩碗。


  康熙年间,画珐琅彩工艺从西方传入,技术繁复。此碗称得上景德镇御瓷匠与北京宫廷珐琅彩画匠天衣无缝的结合之作。素白瓷碗首先在江西拉坯烧炼成型,再由瓷匠仔细施釉,口沿罩釉平滑,圈足规整露胎。完成后送往北京,由宫廷内画珐琅艺匠在瓷碗上绘就繁密细腻的花卉纹饰,色彩斑斓,群芳争妍,枝卉相依,精致华丽。而后,器地涂施胭脂红,均匀一致,再入炉烧至完美。此碗虽属康熙御制瓷胎画珐琅雏例,却已体现艺匠的炉火纯青。
  此碗纹饰还吸收了中国花卉写生的精华,展现莲花绰约清雅的美态。夏荷盛开,见证风华正茂;含苞待放,寄寓前程锦绣。花语把人生极盛将盛的两段美好时光盎然碗上。旁饰荷叶沿边却微泛焦黄,虫孔数处。忠实地反映花卉由含蕾至盛开的各个阶段,文人画意,尽蕴其中。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姚合的诗句:“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
  堪称盛世华彩的珐琅彩瓷,由于其独特的产生背景及高贵的“皇家血统”,清代以来就一直是瓷器藏家的梦寐以求之物,可谓“官窑”中的“官窑”。 精湛的工艺、绝美的纹饰、极其稀少的市场流通数量,决定了珐琅彩一现身拍场就意味着高价的产生。珐琅彩的升值记还在持续上演。日后更多惊艳表现,唯有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设计教父”陈幼坚,20岁入行广告界,30岁拥有自己的公司,36岁开拓国际市场,40岁奠定了在设计界的江湖地位,与诸多国际大品牌合作,各种奖项拿到手软。有过“光辉岁月”的他,在50岁的时候说:“我已经把人生很多东西都实现了。”  即便如此,这个香港半老头一点不老,还想玩新的名堂。人至知天命的时候,竟然回归到零,告别昔日在设计界占得的山头,开始朝着一个陌生的山峰攀登。所以,眼下的他年过花甲,却是个“
期刊
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只专注于一件事似乎变得有些枯燥乏味,旺盛的精力令他们总是想着法子地在实现每一个人生愿望的道路上不停追逐。于是明星们“演而优则唱”,普通人则忙着在谋生之余延续自己曾经的爱好……  而对于不少艺术家来说,他们似乎也厌倦了一直处于“艺术象牙塔”中,决定接接地气。于是乎,写作、开餐厅,创立品牌等形式,纷纷开始在艺术圈内悄然流行。而凭借着自身已经积累的社会名望,这样的副业也足够吸引眼球,
期刊
提起保管箱,很多人会联想到古装片里的桥段,扭动一只花瓶,或触动某个机关,一扇隐藏在博古架或书画后面的门就打开了,里面藏着一只只箱子。  又或是,谍战片中,压低帽檐的地下党特工,用钥匙打开某个金融公司地底下的保管库,取到一份放在那里的文件,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情报的传递。  还有,就是欧美大片里,主角拿着半张美元到瑞士银行,职员看一眼就心领神会,带他去到密室,取出另外半张美元,对一下,严丝合缝,保险
期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几何时,这段似曾相识的文字总能勾起我们读书时代的回忆。但如今它却再也不仅仅是被放置在课本中的诗词鉴赏了,伴随着激昂跃动的节奏,吴彤用他那略显沙哑的嗓音将这首经典古词唱了出来,铿锵有力的气势不仅赋予了传统诗词全新的生命力,更开启了他自己的跨界音乐之路。  《吴彤们》讲述生命的多面性  3月中旬,吴
期刊
每每在春节回乡潮过后,都有一批关于农村的反思与批评文章上市。漂泊在外的农村游子回到家乡团聚过节,当满满乡愁遭遇满目疮痍,难免化作一堆感伤的批评。但是面对今日农村的文化凋零、道德迷失和经济衰败,人人皆是吐槽满满而又无能为力。  而近来兴起的“艺术乡建”,似乎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挽救衰败凋零的乡村的途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改变农村与农民的尝试都不是一个简单任务。  当代的艺术乡建的“四大金刚”  常
期刊
低迷中亮相 期待刺激市场回温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火热开幕  2016年3月24日,亚洲最大型的国际艺术博览会——第四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3月22日下午,本届香港巴塞尔针对VIP举办了首场预展,排队等候进场的观众摩肩接踵,到场人数之多可以窥见巴塞尔的强大气场和吸引力。第四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239间艺廊超过3000位艺术家的作品亮相,依然坚持六个板块:画廊
期刊
“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飞往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巴黎看埃菲尔铁塔,到法国走一遍凯旋门,去悉尼歌剧院听一场振奋的演出......”谁都无法拒绝心底深处那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去感受这世上的人文奇观,去体会大自然的胸怀。只是在丰满的梦想下,现实却是那样的骨感!于是关于梦想照进现实的景观艺术文化展备受欢迎,而其与文化生活的嫁接也显得那样自然。在邯郸美的时代城,一场世界建筑旅
期刊
艺术,如果仅仅停留在空中,浮于表面,那么永远只能成为一种虚无。但若是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才会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作为一本面向财富阶层、关注当代艺术的杂志,《FA 财富堂》一直希望能够将优秀的艺术引入人们的日常中,让艺术品不再只出现于高冷的美术馆,更是随处可见的生活空间内,力图为现代人打造出一种全新的休闲生活方式。  此次,由《FA 财富堂》特别企划的“艺术
期刊
与陈幼坚的采访约在他上海的生活概念店Garden 27。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我就已经以粉丝的心态,慕名去拜访过这家店,无论是精致的产品,还是用心的陈列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得知采访地点之后,我就已经能够预感到这将会是一场十分美好的对谈。  在下午3点抵达Garden 27时,店内已然是一副忙碌的景象。陈幼坚正穿梭于店内的各个角落,时而调整艺术品的摆放角度,时而在花瓶中完成新的插花作品。据他
期刊
陈幼坚的人生似乎像是普通人一生的FF快进版,或者说普通人FF到生命结尾也未见得可以获得那么多的体会与成功。  20岁入广告行,30岁创办自己的公司,36岁开拓国际市场,40岁奠定了在设计界的地位,成为诸多国际大牌的御用品牌设计师,真正奖项拿到手软,荣誉多得数不清。以至于,在50岁的时候,他就曾说过:“我一步一步把人生很多东西实现了。”  有些人到了这个阶段,或会觉得空虚,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但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