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的海洋分割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全球性的海洋分割,是在大航海之后才开始的。古罗马帝国强盛时打败了许多国家,曾宣称所有大海均属自己,实际上只是纵横地中海及周边而已。那时人们还不知世界有多大,当然也谈不上全球性的海洋分割。大航海兴起之后,人类社会的世界海洋观念逐步形成和强化,对海洋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控制和利用海洋的能力不断提高,直至当今,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越来越需要甚至依赖海洋了。伴随这一历史进程的,就是人类社会对海洋的不断分割。
  15至16世纪,发生了第一次海洋分割。进行这次分割的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以武力征服建立各自的海外殖民地体系,其势力范围分别向欧洲之外的四大洲延伸,由此引发了激烈的海洋争夺。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教谕,把全世界的海洋一分为二划分给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也称为海洋“二分法”。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订立《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明确以大西洋的子午线为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控制,以东归葡萄牙控制。麦哲伦发现太平洋后,两国又于1529年订立《萨拉戈萨条约》,再将太平洋一分为二,分由两国行使海洋权益。这种“二分法”,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以此表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世界霸主地位。这是一种笼统的分割,仅以教皇教谕、两国立约为据,既没有世界各国的参与和认可,也没有明确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名义上海洋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实际上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而言,他们既无能力也不需要参与全球性的海洋争夺,连当时偌大的中国也是如此。
  16至18世纪,发生了第二次海洋分割。经过一系列惨烈的战争,欧洲列强崛起,海上霸主不断更迭,西班牙和葡萄牙衰落下去,荷兰、英国顶了上来,法国、俄国等也加入激烈的争夺。第一次海洋分割名存实亡,新兴国家对海洋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许多国家既要依靠近海保护自身安全,又要依靠远洋争夺海外利益。因此,这次海洋分割主要是围绕“领海”和“公海”的划分而进行的。英国公开主张,把海洋划分为分属沿海国家主权范围的“领海”,以及均无主权但可自由航行的“公海”,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如何划分“领海”与“公海”呢?一度莫衷一是。直到1782年,意大利学者加利尼亚提出了“大炮射程说”,就是以当时大炮的射程三海里确定领海的宽度,被世界多数国家接受,形成了“三海里规则”。以资本主义新兴国家为主进行的这次海洋分割,体现出人类社会与海洋的联系变得紧密,海洋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了第三次海洋分割。1945年初,美国在得克萨斯沿海发现石油,当年9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大陆架公告》,宣布“处于公海下但毗连美国海岸的大陆架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属于美国,受美国的管辖和控制”。稍后,美国国务院发表补充声明,对大陆架有关问题作了具体说明,这样,美国就可以把大约24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的海底资源控制在自已手中。接着,欧洲、拉美、亚洲许多国家先后发表了类似的公告和法令。1958年4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海洋法会议,签订了相关四个公约,从此,国际海洋法就有了大陆架制度,沿海国家不但拥有领海,还有了大陆架及毗连区。这次海洋分割,明显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尤其是海洋资源的重要性突出出来;同时,公海的范围进一步缩小,沿海国家的海洋权益进一步扩大。
  第四次海洋分割,才刚刚拉开序幕。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了最新的海洋分割。主要是确定了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打破了200多年来炮舰主义强加于人的3海里制度;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保护了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重新定义了大陆架概念,把大陆架扩展到最远可达350海里、不足200海里的也可扩展到200海里;确认了群岛国概念,使大片公海成为这些国家的内水。这样,形成了全球性的“蓝色圈地运动”,沿海国家拥有的海洋国土大幅度增加,全球1/3的海洋面积划归沿海国家管辖,公海面积又大为减少。中国的海洋国土,也由原来的3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300多万平方公里。这种分割,充分表明海洋的地位作用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必须争取的根本性利益。但是,由于美国、英国、德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甚至抵制不利于其霸权和大国利益的有关规定,加之有些国家曲解法规、制造事端,使新的海洋分割充满矛盾和斗争。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方面的海洋权益,相关国家还要以综合实力为后盾,靠有效的手段去争取和维护。
  海洋的不断分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过程。正在进行的最新的海洋分割,以安全和资源为核心,关系到各国的发展和未来;任何国家如果抓不住历史机遇,不能拥有和利用合法的海洋权益,就会犯下历史性错误。
  (责任编辑 王浩钟)
其他文献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距今已经过去了102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当年猫耳洞里的战地护士刘亚玲,在中越边境战争35周年之际,重回人们的视野。她的青春有4年绽放在云南的红土高原,而今这位50岁的“战地女神”,又像她家乡那生命力极强的山丹丹花一样,作为乡村医生,开在了西北黄土高原。  “那些我熟悉的人,一转身再也见不着了……”  1986年8月24日
期刊
本刊讯 2014年6月1日,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文化惠民、全民阅读”座谈会暨年度发行会议在南京圆满召开。  上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葆作了工作报告。他说,座谈会之所以以“文化惠民、全民阅读”为主题,是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和宣传指示的具体行动。首先,“惠民”是党的一项大政策,基本含义是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而文化
期刊
本刊第五期刊发张德贤同志《参观半塔烈士陵园的感慨》一文后,来安县民政局对部分烈士碑文及陵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视,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前往烈士陵园进行调查核实,并给本刊编辑部来信,表示对前来瞻仰者带来的不便表示诚挚的歉意,对张德贤同志真诚的直言表示感谢,对存在的问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整改措施:  一、对发生错误的烈士碑文(包括烈士纪念碑记),县民政局将会同县党史研究室、县新四军研究会逐一进行考证,并
期刊
特等奖单位  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江苏省常州市工作站  江苏省苏州市工作站  江苏省淮安市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海门市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工作站  一等奖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工作站  江苏省南通市老促会工作站  浙江省绍兴市工作站  浙江省温州市工作站  浙江省嵊州市工作站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老促会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老促会  二等奖单位  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江
期刊
本刊讯 5月16日下午,“铁军关爱工程”捐赠签约仪式,在江苏华瑞国际集团大厅隆重举行。华瑞集团孙家军总裁主持仪式,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杨朝宽将军和华瑞集团康宜华董事长代表协议双方签约。  杨朝宽副会长说,江苏华瑞集团慷慨捐赠200万元人民币,支持“铁军关爱工程”,对贵公司心系老区,奉献爱心的善行义举,我代表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朱文泉
期刊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2013年8月8日,《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创办的官方网站“铁军传媒网”(www.tiejunmedia.com)正式上线,这是《铁军》杂志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截止到2014年6月20日,网站的访问量已达13万次。  “铁军传媒网”的内容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面向新四军老战士及老区群众、党政机关、部队官兵、大中小学师生、城乡居民等社会群
期刊
人物介绍:  吴镇,1922年生,上海人。1938年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曾任新四军一师所属部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政治部宣传处长,新华社华东六支社社长和华东军区前线文工团副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华日报社主任、总编辑、社长,中共江苏省委副秘书长兼《群众》杂志总编辑,中共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兼南京体育学院院长
期刊
2012年,南京的一位新四军老战士病危住院,臧文老人主动联系并邀请记者到她家里,她热心地向我们介绍那位老战士的情况,建议我们好好写一写她。近日整理材料,才发现原来臧文当年也是新四军。再与臧文相见时,她的精神依然很矍铄;忆起当年在苏中的往事,老人思路仍十分清晰,完全不像一位已经90高龄的老人。  离家出走赴革命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战火。8月14日,在家
期刊
斗换星移,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农历2014年是甲午年,也就是马年。马年要有马的状态,马的精神,马的神韵。“春风得意马蹄疾”,“不用扬鞭自奋蹄”。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全体同仁将以马的状态和精神,努力完成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深化新四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习总书记的
期刊
我和谢祥军同志一起工作七八年之久,他是我的上级,也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是我参加革命以后最早接触的红军干部之一。当年和祥军相处,正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火纷飞的时代。在共同的战斗中,我们结成了深厚的阶级友情,他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貌,给予我很好的影响。离开得越久,思念之情越切,特撰此文,以兹纪念。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谢祥军任抗大五分校教育长期间,不下万人接受过他的教育,他的学生后来都是各条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