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舞台化节目整体性创作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经典诵读舞台化节目创作是以单一剧本转化为立体舞台化的一个过程,而舞台化节目呈现的最终目的是以视觉形象来传递剧本的内容和情感。本文以原创作品《端午魂》为例,通过“角色的确立”和“角色的塑造”构成诵读舞台化节目创作的先后顺序;通过“动作”和“舞美”的设计,表现角色形象,以“角色”为中心的创作为诵读作品舞台化提供可操作性的途径。
  【关键词】中华经典诵读;舞台化创作;角色;《端午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091-02
  基金项目:1.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2019年一般专项课题基金“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华经典诵读舞台化推普研究”(项目编号:XYJ2019GB18)阶段性成果。2.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视知觉理论的舞蹈编导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8]436NO.729)。
  《端午魂》是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大、中、小学经典诵读创作的作品,作者以中华经典诵读作品《端午魂》的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用舞台节目创作的方式和方法去探索中华经典诵读作品的创作方法。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形态,每一种艺术形态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话语方式,话语方式塑造艺术形象。由此中华经典诵读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首先要考虑的是角色的确定。
  一、角色的确立
  为了检验角色在作品中的整体性具有普遍性,系统地分析了前3届比赛获奖的50个作品。①发现每个作品都有明确的角色定位,由此角色定位的方式具有普遍性。分析结果主要有四种类型。1.朗诵者与剧本形成相对关系;2.作者与剧本形成虚实关系;3.剧本人物与剧本形成融合关系;4.综合角色与剧本形成多种关系。②《端午魂》中的台词:山鬼:屈大夫啊,屈大夫,你一心为了国家和君王,可你的国家和君王都不要你,你傻不傻呀。如今你难道还要为你的国家和君王殉葬吗?屈原:这些年我担心的是我的祖国落后挨打,我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壮我国力。可是,君王不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多次将我流放。苍天啊,请你给我作证.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君王的缘故。河伯:屈原投江,万古国殇。大家看,每年的农历5月初5,全国各地的江河里,都在举行龙舟竞赛,这是在纪念屈原九死不悔的忧国忧民精神啊。此台词语气、人物形象复杂,如诵读者直接朗诵,就会生硬。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作者设计了“灵魂” ③这一角色与剧本内容形成虚实关系。将其他人物的台词转换为对“灵魂”的诉说,使所有台词集中在一个“点”上,弥补了台词中潜台词的表达方式,完成了台词的时空转换以及剧中不同角色的转换,使朗诵者的内容有了具体的对象,将声音语言的色彩转换为视觉形象,为观众理解台词指引了角色定位,这一点作者认为是弥补朗诵技巧薄弱的一种重要环节。例如作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所以在身份定位中就以身着礼服的朗诵者的“角色”出现,将剧本内容与朗诵者的“外在角色”关系直接断开,使得作品饱满富有正义和具有歌颂性。而《春江花月夜》同样以“朗诵者”的身份来表演,作品就会失去内容唯美的视觉效果。所以尽管“角色”存在普遍性,但是最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角色”,这个“角色”一定能将整个作品“串联”起来的角色。“舞台表演式诵读的诵读者可以是总叙事者或抒情主人公,也可以是其中的角色,时常以“我就是作者”或“我就是角色”的姿态来演绎作品。” ④由此中华经典诵读作品的创作不管剧本的内容形态如何,舞台化节目创作中设定角色的方法是普遍存在的。
  二、角色的塑造
  (一)动作与台词
  “观众不仅仅听到诵读者的声音,观众需要欣赏到的是诵读者的全貌:眼神、表情、四肢与身体等。” ⑤表演者在诵读时不由自主地带出一些“手势”动作,成为台词内容的“他指”。如不对“手势”动作加以“意指”的规范和分析,整个舞台画面就会略显零乱,也会造成动作的重复性而导致“他指”的模糊。例如在作品《端午魂》中就将“拳”和“掌”进行了动作要素的分析与台词的合理配合,重点突出角色形象,促进语义的表达。例如山鬼台词:屈大夫啊,(A动作:与此同时,手心向下,向前伸出手掌)屈大夫,你(B动作:翻腕,手心朝左)一心为了国家和君王(C动作:原掌型上下一点动作),可你的国家和君王(D动作:掌转拳头)都不要你,你傻不傻呀(E动作:复原)。如今你难道还要为你的国家和君王殉葬吗?从上述A到E动作可以看出,动作的一出一收都是具有严格的要求,并且运用了动作要素与语义进行配合。例如A动作的出,明确地指出了方向,将现有的空间转化为作品中的空间,将观众带入“幻觉”的空间,为后续内容的陈述做好铺垫。B动作与“你”的配合,动作空間缩小,着重强调了“所指”对象。C动作和D动作与“君王”的配合,两个动作分别强调了“君王”,但其动作的视觉效果确产生了严重的对比。C动作强调的是屈原的“君王”,而动作的属性带有憎恨和鄙视,同时也是规劝屈原,认为他心中的君王处于特定的空间。而D动作的转换,加强了“君王”憎恨的共识性。E动作的回收,逐渐将空间回收,为下一句台词做好了“询问”的铺垫,又回到了舞台空间。这一出一收的动作突出其台词的内容,讲台词“意指”更加明确、清晰。对台词的表达和角色的塑造就有相应的艺术效果。而与此台词配合的动作正是与朗诵者的语气、语调契合的最佳选择。可以这么说,动作与朗诵者语言内容的配合不是单纯的动作表演,而是动作要素、动作“意指”的内容与文字内容的情感是相对应的。“台词不仅仅只是在舞台上单纯的描述语言,而且也是需要演员在表演时重点把控的内容。只有让语言节奏与肢体动作相互融合,才能够准确地塑造舞台上的角色,才能够使演员在进行舞台表演时对语言有更加深刻的感觉,包含对语气、停顿以及重音的处理等。” ⑥   (二)台词与舞美
  台词的叙事与抒情,离不开舞美的设计。“在表现战争的情境时,虽很难在舞台上布置出战场的景象,但可以使用有代表性的服装、标志性的道具、渲染场景的灯光、烘托主题的音乐等,把词汇中所表现的氛围营造出来。” ⑦当然,舞美的多样性扩宽了台词单一性的表现形式,但是单一的台词灵活、多变,使一个词就是千年的跨越或万里风光的转换,由此舞美的设计必须与“角色”相统一的审美理念。例如《端午魂》诵读作品整体以“悲与静”的审美创作理念,以“竖条”的艺术形式来彰显角色“悲”的叙事和感情色彩。“竖条”形状与“悲伤”的眼泪形成意象之感,以及灯光LED背景画面中的“雨”、流露出一种流“眼泪”的意象,由此与台词内容表达形成统一性。诵读者在舞台面前向观众传递有形或无形的信息。“但诵读者本身不是权威,不是教育家,最多只是作品的代言人。诵读者需要把作品的内容表达好,用作品和观众形成互动,用作品的力量去打动人感染人,而不要把自己凌驾于作品之上、凌驾于观众之上。” ⑧所以舞台上的朗诵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创作者才会通过角色去设计不同的艺术符号,从而使作品形成整体性;朗诵者才会去扮演角色,作品中的语言传递才会生动;观众也通接受角色而逐渐了解朗诵的内容及语境。角色的确立,目的是建立起作品整体性的基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诵读作品《端午魂》比普通单一角色作品颇为复杂,为了更好地突出角色,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整体性的把握了角色的定位。1.在服装上,避开了以往统一礼服的形式,选择了单一形象服装去塑造角色。2.在灯光的设计上,四个形象是存在不同空间,以连续定点光的叙事方式去介绍角色。3.在舞蹈形式上,选择了一条横线,使得作品中的四个角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为了突出诵读者屈原主体角色,另设了一个虚拟角色屈原的灵魂——“红色衣服者” ⑨。4.在多媒体艺术展现中,也呈现了屈原这个角色,并且所有多媒体中的素材中也只呈现屈原这个角色,在多媒体的近镜头播放过程中,使得屈原这个角色占住了整个屏幕和舞台,这为突出屈原主体角色和塑造角色的伟大提高了视觉形象,使舞台艺术节目创作的各个要素与作品内容整体进行结合。
  由此,中华经典诵读舞台化节目创作,要理解台词的语义以及潜在含义,合理利用舞台化表达的优势,整体把握作品的各个部分,系统的安排台词与舞美的关系。在读懂台词的语义以及表达的主题之后,首先确定朗诵者的身份,舞美根据身份的要求以及台词语义、系统转化,创造台词在舞美中所需的表现形式,以整体性的视觉形象彰显中華经典诵读节目。
  注释:
  ①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经典诵读影像资料》,湖南音像出版社。
  ②朗诵者·通过朗诵技巧传递信息的角色;作    者·朗诵者就是剧本的作者角色;剧本人物·是剧本中所牵涉的人或者事;综合角色·含以上三种身份的综合角色。
  ③灵魂,艺术构思出的角色,为屈原的灵魂。意指屈原以沉,灵魂犹在,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在作品人物中身着红色衣服。
  ④张颂:《朗读学》(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⑤苏珊:《试论古诗词诵读舞台呈现的特点及其要素》,《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第106-111页。
  ⑥刘耀寰:《台词在舞台人物塑造表演中的重要性探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11期,第107-108页。
  ⑦苏珊:《试论古诗词诵读舞台呈现的特点及其要素》,《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第106-111页。
  ⑧苏文清,张蕾:《众声暄哗: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经典诵读》,《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第46-50页。
  ⑨艺术构思出的形象。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也与“数字”联姻,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于艺术本身的特性而言,繪画艺术只属于视觉艺术,与音乐、舞蹈、影视、戏剧这类视听艺术相比存在传播单一的局限性。从艺术物化形式来看,绘画是属于静态的艺术,相比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这类动态艺术而言,它自身也存在着视觉效果上的局限性。于艺术创作者而言,绘画艺术中所呈现的思想、情感、观念、态度或者遐想等等汇聚成一个整体后,才呈
期刊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伴随着新兴语言形式的出现。本文以“怒×”为例,发现“怒×”作为新兴组合形式使用时,“怒”的语义扩大,表示高程度义,修饰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兴起原因主要是高程度义凸显以及网络平台上媒体和人们对于新鲜刺激语言的需求。  【关键词】 “怒×”;语义;程度义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108-02
期刊
【摘要】 丧葬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大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种种具有神秘色彩、庄严而隆重的丧葬礼俗。武陵山腹地所特有的丧葬习俗“堂祭”活动蕴含着浓烈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湘西北地区的田野调查,参与湖南省常德地区西洲乡举行的两场堂祭活动,分析与提炼堂祭活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旨在帮助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形成正确的“厚生簿葬”的观念,為我国殡葬改革提出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于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实现文化传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回望“十三五”规划,各地区均落实了一系列加强基础且利于长远发展的政策,文旅融合便是其中之一。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和旅游产业及与之相关的要素之间进行相互渗透、交叉重组,使其彼此交融进而形成新的共生体。本文通过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馆(站)创新改革方向,进而分析文化馆(站)在当前
期刊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思想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美学观念不断冲击,美学价值出现了多元化的改变。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不仅要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同时还要具有美学价值。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应加强语言表达的修养,不断在节目中创造美学价值。  【关键词】 播音主持;播音员主持人;传播;美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
期刊
【摘要】 汉日语言中的詈语表现出不同特征,这些不同之处体现了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对汉日詈语的对比有利于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及其历史发展,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脏话;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110-02  詈语现象在各个语言文化中都广泛存在,口语或书面都有体现,可见詈语在人们的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研能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力日益昌盛,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速,硕果累累。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航天精神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本文在分析航空航天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产品载体形式、提炼设计元素及其具体的运行方式,设计与制作出可以宣传航空航天精神的相关文创产品。以此来传承及宣传航空航天文化内涵,为我国航空航天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为全面推进航空航天文
期刊
【摘要】井冈山全堂狮灯是集龙灯、狮头、拳术、棍术、刀术、拳术(棍术)对练、盾牌舞等十八般武艺为一体的传统武术,流传到今天已经是第十代了,其社会功能也在变迁。在新时代,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保护的合力机制,把非遗文化嵌入地方百姓的日常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非遗;井冈山全堂狮灯;传承;变迁;重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催化了影视行业的爆发式发展与实质化变革,影视作品作为人们生活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的烘托与搭配是其中的亮点。本文以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存在形式与美学价值探究为讨论方向,梳理影视作品音乐组成元素与机理,阐释了影视作品中音乐存在的主要形式,最后论述影视作品中存在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影视作品音乐;表达形式;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深刻影响人们的重要文化形式,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是现代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西安传统文化产生于中华文明时代,其传播的叙事逻辑根植于整个大的历史条件下,同时西安传统文化兴盛于现代都市群众,是具有可传播、可复制的文化类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更加注重引导西安传统文化朝着先进、提高和规范的方向发展,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