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之我见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掌握写作方法,是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新型教学理念,把握学生的感知心理、阅读习惯、语文基础等,创设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加强阅读、记忆、理解,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会运用写作方法,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达到“用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一、把握阅读目标,注重文本内容
  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语文基础、感知能力、阅读习惯,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材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其通过海量阅读,形成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读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文本内容有自身的整体感悟,走进作者构筑的精神世界,把握一个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和事物的特征,对一些重点段落、重要语句进行深入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听讲,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解、感知、欣赏能力。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重点抓住作者笔下“春”的特点,仔细体会作者用火热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充满希望、情景交融的早春图景,传递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情感。笔者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采取以读代讲、逐层深入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前,我为学生设计了“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语句?”“作者笔下春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方法?”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品读、理解、感受、欣赏课文。由于引导得法,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体会到了作者用“嫩嫩的、绿绿的”等形容词描写春草的色彩、形态,感悟“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的拟人化写法……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感受到春光“新、美、力”的特点,如同身临其境。这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创设阅读情境,注重情感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论证,学习作者用辩证的方法把道理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呈现出来,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据。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研判,要适时、适度、适当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体会与作者共鸣的乐趣。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运用下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即兴作文,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习的收获,对作者思想的体会认识,对写作方法的感悟,只选其中的一小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即可,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给予适时必要的补充、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由于此课节选自《水浒传》,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通读四大名著。讲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了刘欢演唱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风风火火闯九州》片段,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意境,并分析这句歌词在文中哪个人物的身上有鲜明体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了寻求答案的心理。
  三、理清文章脉络,注重灵活施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了解并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倡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根据文本的结构、中心思想、层次、写作方法、社会意义等去品读、理解、体会、感悟,读懂文章。如笔者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课文的题目就表明了作者是写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这里的冬天一定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景象。学生们根据我的提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掌握了阅读要注意的问题。学生把握作者的思路,不但加快了阅读的速度,而且提高了阅读的质量,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领略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静卧的小山,澄清的河水;静寂的古城,远处的小村;河岸的垂柳,绿色的水藻。深入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时代特点和生活气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和写作向课外延伸,大量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和优美时文。
  综上所述,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只有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学习活动,与其它的学习形式进行比较,自主学习可以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容易对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与思考。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说,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会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课外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因此,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具有意义的教学工作。  一、转变传统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  当前许多老师还
测定了32Mn-7Cr-0.6Mo-0.3N奥氏体钢77K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组织稳定性,并研究了其低温变形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该钢具有很好的低温强度和韧性以及高的组织稳定性。由于氮原子的影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是否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及能够养成什么样的性格,直接的关系到后期学生思维品质的状况。一题多变的习惯的培养对于强化学生的思维深度以及广度、严密性等多重的影响上都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教师示范,唤起学生变题意识  八年级学习“一次函数”时,看到学生对于概念存在理解困难,常常忽略掉“自变量的最高次数为1”以及“自变量x的系数k≠0”等要求。为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八年级教学中
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课堂不再是一言堂,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也看到了学生活泼的身影,听到了精彩的发言和辩论,加上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高效课堂的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其实,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是每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这一块,都要求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善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再说,语文教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也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最终使学生在万花丛中采撷到甘甜的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一下情
新课改下,要求数学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缜密的学科,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则很难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从目前来看,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因而造成思维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思维单一化,不能以发散的眼光看待问题;思维无序化;思维表面化、定向化,仅能简单套用公式、法则进行数学活动,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缺陷与教师的教法有关。传统数学教学
以锥形件为力学模型,用板材成形的塑性失稳理论对典型轴对称拉深件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归一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给出了该类工件破裂先稳时的极限载荷的统一表达式,并由此得到了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能力及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达成的两大支柱。进行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效果的展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真正能够成为“教人如何快乐生活”的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乃至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中学数学教育现状  1. 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初中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文化,形成独立思想,丰富个人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自主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