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情出发,指向写作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ianxuey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阳》一课教学的设计,设计前置性小研究进行学情调查,以此作为教学起点。随后,借助提纲修改,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结构之清晰;借助批注阅读,让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之巧妙。由学生的质疑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介绍太阳其他方面知识的说明文。
  关键词:学情列提纲批注写作
  《太阳》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科普性说明文,作为本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一体化”教学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课学习目标有三。其一,通过为作者补拟写作提纲,明确课文围绕太阳远、大、热的鲜明特点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太阳。其二,研究课文是怎样介绍太阳的,体会说明文根据说明需要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将抽象、复杂的事物准确、具体地进行说明的好处。其三,通过对太阳这个事物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太阳相关奥秘的兴趣。学习重难点是:体会说明文根据说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将抽象、复杂的事物准确、具体地进行说明的好处。教学准备是“前置性小研究:为作者补拟一个文章提纲”。教学设计如下:
  一、“飞花令”导入,引出“熟悉的太阳”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太阳》。太阳又称作“日”,我们就以“日”字来玩“飞花令”。
  师从古至今,太阳一直陪伴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说明文,说明对象就是我们熟悉的太阳。把非常熟悉的事物写得让我们读完有新的收获,这可不简单哪!
  [设计意图:以小游戏自然引出太阳,让学生从对古诗词的回忆中,初感人类对于太阳的熟悉,激发学习兴趣:这么熟悉的事物该如何介绍呢?]
  二、依据拟定提纲,分析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一)拟定介绍太阳的提纲
  师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列提纲。作者在写《太阳》之前会列怎样的提纲呢?上节课我们做了小研究,用“提炼每一段的意思—同类意思进行合并—形成文章提纲”的方法,为作者补拟了一个介绍太阳的提纲。
  (出示学生所拟提纲情况,如表1。)
  第二类:合并了意思,但不到位。
  (出示三种情况:① 第1自然段分为神话开头与太阳的“远”两部分;② 第4—8自然段分成了若干不同的部分;③ 漏了第7自然段段意。)
  师有同学对关系密切这部分内容的划分存在不同意见。
  (三)关注课文的关联
  师这两个部分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呢?
  (出示第4自然段第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这样的过渡句,自然地串起了这篇课文的两个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么重要的一句话,谁来读好它?
  (指名朗读。)
  (四)小结、过渡
  师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这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课文说了什么,那又是怎么说明白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汇总学生所列提纲的几种情况,将课文脉络的梳理放在全班完善提纲的过程之中,既是反馈学生上一节课的小研究完成情况,也是放大自学有问题的地方,着力对其进行提升和指导,确保教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三、关注语文要素,品味“太阳特点”说明之巧妙
  师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太阳研究员”,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太阳的特点说明白的。
  (出示第一个研究任务:作者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说明白的?让学生默读后批注说明方法,随后指名学生读。指名研究员交流汇报,其余学生根据交流情况,在书上第1—3自然段中含有说明方法的词句旁边进行补充批注。)
  [设计意图:关于说明方法的知识是学生在中年级就习得的,因此,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默读、批注,既顺应学生起点,又呼应四年级要求学会的做批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学会的有速度地默读这两项语文基本素养。]
  师看看课文和你们批注的说明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再和小伙伴交流讨论。
  预设1:都用了列数字。
  师我们来读读这些数字,你有什么发现呢?
  师一般我们见到的数字都非常精确,这样的数字叫确数。而这里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都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这样的数字我们叫概数。(出示:概数)都说说明文语言严密准确,对此,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确数和概数,才是真正的严密准确。
  预设2: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师为什么要用多种说明方法呢?各位研究员,互相交流一下。
  师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的远、大、热。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自主发现、自主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说明方法运用的巧妙之处便跃然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感受同样是列数字,却有确数与概数之分,根据需要合理使用才能真正体现科普性说明文的严谨性。同样是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却有单一使用和组合使用之分,根据需要组合使用,让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更加鲜明可感。这是将熟悉的知识陌生化,引发进阶式学习。]
  师(出示课文的开头)在梳理结构的时候,有同学把传说单独列为一部分,各位研究员,你们怎么看?
  师作者在传说和太阳的“远”之间是用什么词句连接的呢?
  [设计意图:好的開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研究学生所列的提纲发现,对于这篇说明文开头的妙处,大部分学生虽然可以模糊感知,却将传说与太阳“远”的特点割裂开来看。因此,教师设计必要的引导,同时将以传说开头的好处以及如何与正文进行衔接的方法揭示出来,即引导学生关注“其实”二字,确保自己介绍事物时,也可以像这样由有趣的故事引入,然后转入正题。如此,将阅读教学指向学生的习作。]
  四、聚焦学情难点,探析“关系密切”的方方面面
  师各位研究员,课文又是从哪几方面将“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说明白的呢?   (出示两种提纲有问题的情况。第一种:只将第4自然段看作写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未发现第5—7自然段也是写关系密切。第二种:提取段落时漏掉了第7自然段。)
  师第5—7自然段是不是写关系密切呢?
  师第5—6自然段中,云、雨、雪、冷、热、风都是自然气象变化。太阳带来的气象变化对我们人类生活有影响吗?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气象变化让地球有了四季交替,冷热之分。这是间接地从气象变化方面写关系密切。)
  师第7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也代表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个重要方面:防治疾病。
  师第4自然段是直接写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作者又是怎样一步步写出关系密切的?
  (出示“煤炭”一句:“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师煤炭到底与太阳有没有关系?关注“其实”二字,这里又是一个“其实”引发的转折,告诉我们太阳间接影响煤炭的形成。
  师为了说明关系密切,作者从万物生长、气象变化、防治疾病三个方面将直接关系与间接关系说得明明白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从学习的难点出发,借助“第5—7自然段是不是写关系密切呢?”一问,引导学生先读懂写了什么,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这些方面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进而感受到太阳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感受到“关系密切”的真正内涵。]
  师同学们在列提纲的时候,都关注到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中心句。
  (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指名学生换一种说法:“一句话,有了太阳,就有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这两句话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快速找出来。
  (出示:①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②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鳥、兽,自然也不会有人。指导朗读。)
  师课文就是这样正着说明,反着强调,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写清楚的。
  师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世界,当然也不会有我们在这里的相遇。有一首小诗这样表达着我们对太阳的感恩之情——
  (指名朗读:你已燃烧了四十六亿年/将温暖播撒在人间/万物因你而生长/你已照耀了四十六亿年/将光明投射在人间/生命因你而存在。)
  [设计意图:对于中心句的处理,还是从学情出发,借助对比“正着说”和“反着说”的不同,将课文中饱含感恩之情的三句话进行归类式学习和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反面强调的好处,同时感受说明文中作者暗含的情感。以一首自编的小诗营造学生感悟和抒发情感的氛围,期待学生也能带着对某样事物的情感去读甚至去写。这应该是写说明文的更高境界,与下一课时要学的《松鼠》遥相呼应。]
  五、指向写作表达,走近“陌生的太阳”
  师做小研究的时候,同学们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出示学生提的疑问图片)有的问题,课上已经解决了,有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给各位一个课后小研究——
  (出示任务:围绕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进行研究,将你的研究发现和同学聊一聊,也可以用说明文的方式介绍给大家。要求:结构清晰,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师给你们一些参考资料供研究使用:纪录片《太阳的秘密》、参考书《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课堂习得的说明文写作方法,并回应学生课前提出的疑问,设计课后小研究,对与太阳有关的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写类似的说明文。学生得以从“熟悉的太阳”进入课堂,再从“陌生的太阳”走出课堂,进入更广阔的探索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在柏林》一课教学,囿于课时和教学经验,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只紧扣文前阅读提示,让学生直接基于文字分享见解。为促进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与建构文本,开展全方位的深度阅读活动,设计三个层次递进的教学环节:创设有效情境,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补充阅读材料,促进学生对战争观的建构;拓展主题资源,丰富学生对真善美的体验。  关键词:《在柏林》略读课文“深”教“广”学  《在柏林》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
期刊
摘要:《太阳》《松鼠》两篇课文,从文体看是说明文,从单元构成看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妨整体架构,实施精读课文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做法是:基于原有认知,找准学习起点;紧扣教材内容,做好文本解读;课时整体架构,教学指向表达。  关键词:学情把握文本解读整体架构指向表达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太阳》《松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以及“交流平台”“初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为师生提供更为开放的教学空间。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基本方略有:组织讨论,确定研究话题;提供框架,帮助制订研究计划;搭建平台,助力研究顺利开展;创设“舞台”,鼓励展示研究成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搜题神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
期刊
摘要:作为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太阳》《松鼠》的教学做到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策略。具体而言,阅读定位维度,阅读教学指向“学表达”;目标任务维度,聚集说明性文章“说明白”的核心任务;教学设计维度,单元设计走向“一体化”。  关键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学表达说明白一体化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新问题。比如,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习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类课文。笔者以为,教学此类课文,应紧扣环境描写,围绕关键事件,关注次要人物,让学生真正读懂主人公。《祁黄羊》一课教学,依循这一路径,带领学生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品析主人公具备的精神品质,烘托主人公鲜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写人记事环境描写关键事件次要人物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类课文。笔者以为,教学此类课文,应紧扣环境描写,围绕关键
期刊
摘要:作为“直观想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直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图形的高”的教学,应该以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发教学的重构,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发学习的重思,从而指向“几何直观”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的培养需要关注关联和想象的培养、运用意识的培养、与其他数学内容的联系。  关键词:几何直观图形的高关联想象数形结合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而不是通常
期刊
摘要:聚焦“生命成长”的主题,践行“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的办学理念,通过“博雅”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人”与“事”紧密联系,让“人”在“事”中拥有“生命成长的感觉”。“博雅”课程实施的策略有:通过课题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建构学科课程群,优化基础课程;通过各类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实施,多元推进拓展课程;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特长的课程,借力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特色课程。  
期刊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聚焦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松鼠》一课教学,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整体架构。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整合信息,感受语言风格,品析具体描写,观照读者意识,在比较阅读中实现读写迁移。  关键词:对比言语密码读写迁移  《松鼠》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文艺性说明文,出自法国博物学家布封之笔。文章用词凝练,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
期刊
摘要:从“少教多学”的学理探寻出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阐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少教多学”,促进学生想学、会学的策略: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动力;明确问题指向,减少无效耗时;重视体验感悟,避免反复说教;及时抽象概括,提升理性认识;实施小组评价,培养学习毅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少教多学《认识平均分》  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把教学从传统的“
期刊
摘要:实证性教研是指在收集观察、测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的教学研究。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定教”的研究,天景山小学对实证性教研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走出了自己的实证性教研的展开路径:一般为学前调查的实施与反思、课堂观察的实施与反思、教后测试的实施与反思三个步骤。以《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为例具体说明。  关键词:实证性教研以学定教《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近几年,实证性教研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