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地位重要,意义深远。但是,实验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应引起各层面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解决相关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研究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 必修本)设置有学生探究性活动88个,其中实验性课题24个。实验内容大幅度增加和实验课程目标的提升,是新课标体系最为显著的特征.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效地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不仅能实现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创新意识的树立。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新课改目标的达成,有助于体现新课改的价值和理念,在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意义深远。但是,我省实施新课改以来,各地学校并未能积极执行新课标要求。受应试教育及《大纲》长期影响,实验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其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迎难而上,积极实施新课改要求下的实验教学?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广泛了解,深入调查,结合我市几所学校教学实践,梳理出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仪器、试剂缺乏”、“实验难度过大”“教学课时不足”、“教师精力和能力有限”、“与考试评价相关性不大”等,在实验教学未能正常开展的原因中占很大的比例。总体强调客观原因较多,少量涉及主观原因。通过实验本身内容的分析以及与老师们的座谈,再到学校实地考察,确实是有许多因素影响实验开设。
  1.各层面对新课标要求下实验教学未引起足够重视。到目前为止,社会各层面对新课改如何实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更没有有效的保障机制。大多老师认为,在现有高考指挥棒下,新课改只能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按照课标开展实验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2.硬件配置不足直接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且没有保障,部分学校根本没有生物园地、实验室、实验设备;更多的学校则因实验设备、仪器、实验试剂缺乏无法正常开展相关生物学实验。如选修模块中的PCR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实验课在目前绝大部分高中根本无法开设。
  3.课时紧张,无法开展实验活动。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课程更加紧张。科学科目内容多,节数少,即便是基础知识的学习都很困难,也就根本谈不上专门实验课时安排。因此,时间问题成为生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面对新课标下实验内容考查比重日益增大,生物教师大多采取课堂讲实验,课后让学生背实验、做练习的恶性实验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教学应当配备专职实验员进行实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然而,通过调查了解,很少有学校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大多不过是兼职,只是起到保管员的作用。
  事实上,实验教学任务最终还是落在科任教师身上。但是,大部分学校的生物教师本身也配置不足。他们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准备生物实验及探究活动。为了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多教师都选择了牺牲实验教学。
  5.学生实验技能较差。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虽然对生物学实验普遍感兴趣,但是实验技能却普遍较差。这大大牵制了高中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知之甚少,实验探究能力较差。教师虽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但难以开展,不能有效组织教学。
  6.教学评价手段不科学。由于现实社会舆论、价值取向及评价依据单一,教师都在为考而教。教师普遍认为:反正高考对实验的考查只是“纸上谈兵”,“做实验不如讲实验”。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当前各地学校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制约因素虽然客观原因较多,解决相关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1.着眼未来,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实验教学投入。进入21世纪,科学素质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理念,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课程改革的方向。
  以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目标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新课标下实验教学较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高中生物实验软硬件的提升,学生不仅参与基础的生物学观察和验证性实验,还要自己动手进行开放式探究,使学生在亲自设计、操作、探索等过程中有所体验和发现,从而真正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因此,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投入必须加大力度。从家长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各级政府必须达成共识,在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上加大投入、配置和协调力度,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生时期就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实验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和意识。新课改实验教学中,硬件配置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并非教学目标;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虽然需要尽快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也并非新课改的目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形式多样的探索实践过程,培养质疑、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科学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素质。
  3.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创新教法,重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有改变原有“说教式”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创新教法,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等。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索,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酶活性的可能因素:如温度、PH、其他化学物质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虽然探究式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但是,限于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中学生的探究只是用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去思考,去进行各种探究演练,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理念,其探究过程更重于结果。
  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实验及探究的目的重在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积极学习;重在引导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能力;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实验与探究过程,领悟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中获得具体经验和科学方法训练,收获研究中的态度和实践的体验。
  因此,教师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在每一次宝贵的实验活动中,教师都要合理计划,周密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能积极参与,落实到位。
  当然,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也并不是每个实验都必须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探究教学与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关系,把各种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4.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实验探究活动。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是不够的。如“某些植物激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等,只有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进实际生活,才能很好的完成。
  教师也可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生物事件或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体验事件或问题的性质或规律。例如,结合社会上发生的SARS和禽流感事件,让学生讨论和探索。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开发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书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5.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实验教学。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如利用设计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中得出正确结论。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大了课堂容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并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6.尽快实施新评价制度,促进实验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继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评价体制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相信在新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下,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将会得到深入的开展,实验教学水平和效果将会有新的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广大生物学科教师对新课标理念、新课改目标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学习理解,虽然他们有种种困惑并在实际教学中有各种问题有待解决,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以探究学习为重要模式的生物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生物教师要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搞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贯彻新课改理念和实施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任重道远,不是简单的思想认识转变和改头换面式的教改就能成功的。它需要学校、社会、政府部门通力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齐抓共管,形成一个有别于应试教育的和谐、轻松的、新的教育教学环境,才真正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现有条件下,广大生物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促进这一重大变革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 刘恩山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2A-JKJX-184。
其他文献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写作是件头疼的事情,作文与快乐无关,甚至等于头痛和烦恼。每次作文指导课上看到布置完作文题目后学生在下面抓耳挠腮,唏嘘感叹,翻阅资料,引经据典,我作为教师,也是很着急,总想再通过自己的全面指导与细心讲解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提高。例如每周我一个班两节作文课中总是会先讲一节,讲了审题,讲立意,讲了如何收集事例材料,再讲读范文说优点,然后讲如何联系实际抒发真情感悟等等。讲完后,我松了一口气
期刊
摘 要:要努力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要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要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要讲练结合并及时反馈,落实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把握特点 自主探究 层层递进  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天的赛课和评课,老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标理念  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一、重朗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  关键词:朗读 感知 领悟 表达  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泛读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泛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
期刊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这是当前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常在网上看见,在社会上听到别人谈起这方面的问题,说孩子如何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有很多教育人士在不断的呼吁。我想,做为一名教师,减轻学生的负担,不仅需要呼吁,更需要拿出办法来,切实加以解决才行。  如何解决?首先要搞清楚原因和危害性,以提高对减轻学生负担重要性的认识。例如:有的学生因为作业负担过重,体质下降了、视力下降了;有的学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
期刊
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所进行的集体教育活动,幼儿在这一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智力。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教师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中,孩子常常会有一些令教师感到意外的举动,使计划好的教学活动节外生枝。对于这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呢?是制止、敷衍,还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中发现教育价值,为孩子在智力和个性方面的良好表现而喜悦,并机智地随机施教? 
期刊
研究创新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实际上,在人们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实践过,只不过不是有意的,而是无意的;不是自觉的,而是自发的;不是有计划的,而是盲目的;不是完整的,而是点滴片段的。虽然做了,但并没有理解它、认识它。因此,要把研究创新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大事来抓,就必须深入学习创新教育的基础理论,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
期刊
摘 要: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缺位的宏观管理、过高的家长期望、功利的办园理念、落后的师资水平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直接原因。我们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教育理念 师幼关系 家园合作 政府职能  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
期刊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课堂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所谓的“生成”,它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切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应当点拨或讲解等。由于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