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典里可以找到“故事”的定义:任意长度的一段叙述或传闻,可以是口头讲述的,也可以付诸文字,可以有韵脚,也可以是白话,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其实,“故事”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不同的定义,苏珊·佩罗转述非洲小说家本·奥克瑞的话:“一个故事,或许要到被人读过或者讲过之后,才算是成了形。在人们阅读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之前,它是没有‘生命’的。”她还认为:“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能够使万物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故事就像水,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就是给儿童讲以前的事,讲已经过去的事情;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儿童故事并不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只是通过叙述的方式来给儿童讲出一个带有某种意义的事件。
二、不同类型的儿童故事
(一)经典儿童故事
每则经典儿童小故事都蕴含着大智慧,带领幼儿走进他们的内心地带,去感悟世间冷暖,去领悟人生道理,去感知生活的智慧。经典小故事里有孩子们熟悉的小伙伴,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农夫等,让幼儿在倾听或者阅读中汲取快乐的营养,采摘人生的幸福果实。有了经典故事的陪伴,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能不断滋养自己的心灵,让想象力插上飞向远方的翅膀,越飞越远。
(二)儿童睡前故事
临睡前是亲子阅读的最佳时间,很多家长都会坚持给自己的孩子讲述睡前故事。如果睡前故事的习惯已经养成,孩子会怀着极大的兴趣,每天入睡前都盼望能听着故事入睡。幼儿园的睡前故事是指教师在幼儿睡觉之前亲自讲给幼儿听的故事,内容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进行选择,目的在于让幼儿安静入睡,并且故事内容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儿童睡前故事对儿童有一定的催眠作用。而且,儿童睡前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所以父母及教师应该坚持给讲儿童讲睡前故事。
(三)治疗性儿童故事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这样对治疗性故事进行定义:“治疗性故事就是对孩子内心的苦闷、生活中的变化和波折,以及偶尔的失衡行为能够起到安抚、化解、治疗效果或者辅助治疗效果的故事。针对问题行为和状况,用故事来实施治疗,让失去平衡的行为和状态重归平衡。”其实,治疗性故事古已有之,只不过是称谓不同而已。古代讲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幻想和意愿的神话故事,展示人类远古的智慧和生活方式的民间传说,向人们宣传教义的宗教故事等,都可以看到治疗性故事的影子,因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宗教故事,往往都能让人们得到精神寄托,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安抚的作用。
根据我自己在幼儿园工作的实践发现,部分注意力较弱的幼儿,讲治疗性故事能锻炼这部分孩子的想象力和注意力。部分孩子有磨蹭、攻击、撒谎、不愿分享、不爱收拾等常见的挑战性行为,治疗性故事也是一剂良药,能对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教师带着爱和鼓励,给孩子讲“治疗故事”,通过故事来化解孩子的各种挑战性行为,运用故事治疗孩子心灵的创伤,令人惊喜的改变会由此而发生。
三、儿童故事对孩子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儿童故事能提高孩子想象力
幼儿犹如一张白纸,教师及父母在白纸上面如何着色对幼儿一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帮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儿童故事能带给幼儿不一样的精彩,能提高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每则儿童故事都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儿童故事是具备浓厚幻想色彩的,非常贴近幼儿的心理特点,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想象具有夸张性和多变性。在幼儿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都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幼稚的心灵,唤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技巧的教师或者父母在讲故事的时候一般不一定都要讲完一篇完整的故事,可以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展开想象,不断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2.儿童故事能帮助幼儿园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知道,治疗性儿童故事能对儿童的一些挑战性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儿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让儿童的某些行为及状态重归平衡。再调皮的孩子,在精彩的故事面前都会安静下来,往往这个时候,只要故事选用得当,就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如为了培养班级幼儿爱惜粮食,我们班保育老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我和其他一位老师突然有感触,接着分开几次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掉饭菜倒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在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故事的魅力。
(二)消极影响
1.某些儿童故事会出现残酷的争夺手段
一些经典的童话中出现了打斗、恶意中伤、想方设法害人等争夺手段。童话里的这些残忍的内容会不会对幼儿内心情感产生负面影响呢?这是值得各位学者继续深究的课题。虽然幼儿听故事及阅读故事的方式都不一样,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见解,但相同的是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也喜欢模仿。如果孩子长期接触这类型的故事多了,多多少少是会对他们纯洁的心灵产生消极影响的。
2.某些儿童故事会让幼儿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
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露性与易受暗示性,他们在听故事时,情绪往往会随剧情的发展而起伏不定,为自己喜爱的角色紧张、担忧,或为之伤心、难过。处于儿童期的幼儿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他们的生活经验也很缺乏,常常对非真实的故事人物、故事情节产生大人不能理解的害怕及恐惧;他们也经常为自己的无意识活动感到困惑和震惊,被焦虑、恐惧压抑。成人却不能了解孩子的这部分心理,还常喜欢用一些故事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
四、正确选择故事,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够完全地随心所欲。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筛选儿童故事。儿童教育故事内容要健康,要以轻松愉悦为主,辅以传统文化和良好习惯教育,避免宣扬暴力和成人化的语言和行为。可挑选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形象可爱的绘本故事。而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故事,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什么是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就是给儿童讲以前的事,讲已经过去的事情;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儿童故事并不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只是通过叙述的方式来给儿童讲出一个带有某种意义的事件。
二、不同类型的儿童故事
(一)经典儿童故事
每则经典儿童小故事都蕴含着大智慧,带领幼儿走进他们的内心地带,去感悟世间冷暖,去领悟人生道理,去感知生活的智慧。经典小故事里有孩子们熟悉的小伙伴,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农夫等,让幼儿在倾听或者阅读中汲取快乐的营养,采摘人生的幸福果实。有了经典故事的陪伴,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能不断滋养自己的心灵,让想象力插上飞向远方的翅膀,越飞越远。
(二)儿童睡前故事
临睡前是亲子阅读的最佳时间,很多家长都会坚持给自己的孩子讲述睡前故事。如果睡前故事的习惯已经养成,孩子会怀着极大的兴趣,每天入睡前都盼望能听着故事入睡。幼儿园的睡前故事是指教师在幼儿睡觉之前亲自讲给幼儿听的故事,内容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进行选择,目的在于让幼儿安静入睡,并且故事内容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儿童睡前故事对儿童有一定的催眠作用。而且,儿童睡前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所以父母及教师应该坚持给讲儿童讲睡前故事。
(三)治疗性儿童故事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这样对治疗性故事进行定义:“治疗性故事就是对孩子内心的苦闷、生活中的变化和波折,以及偶尔的失衡行为能够起到安抚、化解、治疗效果或者辅助治疗效果的故事。针对问题行为和状况,用故事来实施治疗,让失去平衡的行为和状态重归平衡。”其实,治疗性故事古已有之,只不过是称谓不同而已。古代讲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幻想和意愿的神话故事,展示人类远古的智慧和生活方式的民间传说,向人们宣传教义的宗教故事等,都可以看到治疗性故事的影子,因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宗教故事,往往都能让人们得到精神寄托,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安抚的作用。
根据我自己在幼儿园工作的实践发现,部分注意力较弱的幼儿,讲治疗性故事能锻炼这部分孩子的想象力和注意力。部分孩子有磨蹭、攻击、撒谎、不愿分享、不爱收拾等常见的挑战性行为,治疗性故事也是一剂良药,能对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教师带着爱和鼓励,给孩子讲“治疗故事”,通过故事来化解孩子的各种挑战性行为,运用故事治疗孩子心灵的创伤,令人惊喜的改变会由此而发生。
三、儿童故事对孩子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儿童故事能提高孩子想象力
幼儿犹如一张白纸,教师及父母在白纸上面如何着色对幼儿一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帮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儿童故事能带给幼儿不一样的精彩,能提高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每则儿童故事都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儿童故事是具备浓厚幻想色彩的,非常贴近幼儿的心理特点,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想象具有夸张性和多变性。在幼儿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都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幼稚的心灵,唤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技巧的教师或者父母在讲故事的时候一般不一定都要讲完一篇完整的故事,可以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展开想象,不断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2.儿童故事能帮助幼儿园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知道,治疗性儿童故事能对儿童的一些挑战性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儿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让儿童的某些行为及状态重归平衡。再调皮的孩子,在精彩的故事面前都会安静下来,往往这个时候,只要故事选用得当,就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如为了培养班级幼儿爱惜粮食,我们班保育老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我和其他一位老师突然有感触,接着分开几次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掉饭菜倒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在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故事的魅力。
(二)消极影响
1.某些儿童故事会出现残酷的争夺手段
一些经典的童话中出现了打斗、恶意中伤、想方设法害人等争夺手段。童话里的这些残忍的内容会不会对幼儿内心情感产生负面影响呢?这是值得各位学者继续深究的课题。虽然幼儿听故事及阅读故事的方式都不一样,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见解,但相同的是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也喜欢模仿。如果孩子长期接触这类型的故事多了,多多少少是会对他们纯洁的心灵产生消极影响的。
2.某些儿童故事会让幼儿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
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露性与易受暗示性,他们在听故事时,情绪往往会随剧情的发展而起伏不定,为自己喜爱的角色紧张、担忧,或为之伤心、难过。处于儿童期的幼儿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他们的生活经验也很缺乏,常常对非真实的故事人物、故事情节产生大人不能理解的害怕及恐惧;他们也经常为自己的无意识活动感到困惑和震惊,被焦虑、恐惧压抑。成人却不能了解孩子的这部分心理,还常喜欢用一些故事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
四、正确选择故事,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够完全地随心所欲。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筛选儿童故事。儿童教育故事内容要健康,要以轻松愉悦为主,辅以传统文化和良好习惯教育,避免宣扬暴力和成人化的语言和行为。可挑选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形象可爱的绘本故事。而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故事,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