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正确解读音乐的意义,接着解读了音乐演奏中心理素质的价值,尔后又论述了二胡创作作品的多样性,最后以作品创新的研究终篇。在本文中,提出了个人的一丝经验与浅见,希望共同商榷。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乐;心理素质;创作
一、正确地解读音乐
音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真诚的流露,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纵然音乐千变万化,它始终透露着广阔而又高尚的境界,代表着人类生命心灵深处的那份真、善、美。它是时间与空间完美交织的抽象艺术,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得出“美”的答案。那么“美”的音乐如何体现呢?《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上文中强调了音乐产生的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注重“心”的作用,换句话说,“内心”与“情感”的良好结合是创造出“美”的“音乐”的前提。二胡演奏也不例外,无论是刚刚起步的初学者,还是已有表演经验的学生、演奏家等等,始终要将饱满的热情和真切的情感投入到音乐演奏中,达到“心”与“音”的完美对话。
随着音乐普及教育的大力开展,学习二胡的人数与日俱增,在这种令人可喜的成果背后,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忽视了对音乐的本质的认识,也就是“乐感”的培养。尽管各地的专业院校正极力强调情感与音乐的关系,但仍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内心体验的培养尤为关键和重要,一旦懂得了情感与技术、情感与作品内容的关系后,音乐表现力自然会丰富、感人。要引导学生对“心”加以重视和体会,当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准后,自己的演奏就不仅仅停留在诠释作品本身的内容需要,还要使音乐感觉超越客观事物,贯注到精神的领域中去。
宗白华在解释艺术的源泉时说道:“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夹杂着超乎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它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二、演奏二胡音乐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首乐曲的成功演奏不仅需要掌握好技术与音乐的理解,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二胡的演奏中,完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远远超过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促使一个乐曲完整地演奏下来。通过对乐曲的理解,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演奏者从音符到乐句,从乐段到乐曲,把音乐表现完整,从开始时对音符的完整演奏到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作者对乐曲的创作意境,对乐曲的表现力,到把乐曲变成自己的作品,发挥自己内心的空间,去想象、去畅想、去展示自己内心的世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就不会把乐曲表现好。有时候我们在台下练得很好,但是一上了台,就会紧张得手忙脚乱,弓子不稳,手指僵硬,所以不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破坏表演气氛,或是耽误考试成绩。所以,在完好的演奏技巧后,要培养完好的心理素质。
二胡演奏的音色严格划分应该介于技术与音乐理解的范畴之内,对声音的感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声音也是一种后天学习的技巧。每个人对声音的感知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要对音色加以一些特殊的训练,让我们去感知正确的声音,從而达到让學生对音色更加敏感,并且注意音色在音乐表现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仔细分析音色与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关系,总结出一些相应规律的目的。记住正确的声音对二胡的演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二胡演奏过程中,还有很多表达情感的音乐表现手段,比如,揉弦,抒情时用滚揉,轻而细腻的揉弦让音乐变得更优美,一般在表现愤怒的时候用压揉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音乐的交流都是借助音乐和人的。所以,在教学二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音色训练,并细致研究丰富的音色变化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首先,每一位二胡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中以及临场表演之前,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在舞台上要自然流露。这里说的自然流露不仅仅是指台风,更重要的是指表演者的心理。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演奏时不能夸大地展示,也不能完全着重显示技巧,而是要让每一个音符都能从自己的心里自然地流淌出来,以此来感染台下的听众,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音乐所渲染的氛围中。演奏者表面的摇头晃脑以及生硬的表现会打乱表演者和听众之间心灵的交流,那种以显示和夸耀自己的表演水平的演奏更是不可取。音乐表演的自然流露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有纯熟的表演技巧,更主要的是要求表演者真正把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使音乐从表演者的心中自然地流淌出来,从而使音乐表演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二胡创作作品的多样性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一代的专业作曲家与世界音乐舞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的作品具有与以往的音乐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作曲手法与创作意识,时代气息浓厚。如《红梅随想曲》 、《长城随想曲》等产生之后,相继在二胡作品中又新出现了多种演奏形式、多种结构和多种表现手法,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音乐本身更是逐渐向着现代派音乐体系不断靠近。
随着思想的不断进步、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越来越对这种有新意的创作方式充满兴趣。在最新创作的二胡作品中是否有创新、是否有突破,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如《第一二胡协奏曲》 、《竹韵》 、《贵妃情》、《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等,均为这一时期的作品。
在二胡音乐经历了小提琴改编曲中追求高难度技术演奏的阶段之后,《第一二胡狂想曲》这首作品开始另辟蹊径。曲目没有再选用大型的曲式结构,而是将带有少数民族音调的几个段落,以调式调性的变换为线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音乐由于调式调性的变化,时而柔美抒情、时而铿锵有力,并没有因为段落的众多而显得混乱无序,而是更加充分地展现了属于二胡特有的音乐表达方式和音乐语言。
在演奏作品的同时,激发内心乐感的除以上所讲以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那就是“联想”。正如标题《乐记》中说的:“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二胡曲《长城随想》把我们带到了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谱写了民族先烈在万里长城上前赴后继、挥洒血泪的雄伟诗篇。
四、结语:作品要创新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音乐源于“人心”,不同的人解读音乐的审美角度也不同,自然就会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二胡演奏也是如此,既然称是“二度创作”,就说明了要在曲谱的基础上创作、创新,通过手中的乐器说出自己“心里的话”,这样的音乐才是有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然而“千篇一律”的演奏势头正在悄悄地蔓延着,我们的演奏到底为了什么?“模仿”是必要的,但不是演奏的目的,不能不顾一切盲目地模仿,这似乎让我们觉得少了点“人情昧”。音乐艺术是抽象的,是不可替代的,它不是嘈杂的噪音,不是钢筋水泥,不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它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要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让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美”的一瞬间,用心去想、去听、去看、去学,逐步迈向音乐的最顶峰。古人用《乐记》为我们开拓了音乐美学的先河,而我们就要吸收、借鉴、实践、发扬,为培养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做出一份努力。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乐;心理素质;创作
一、正确地解读音乐
音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真诚的流露,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纵然音乐千变万化,它始终透露着广阔而又高尚的境界,代表着人类生命心灵深处的那份真、善、美。它是时间与空间完美交织的抽象艺术,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得出“美”的答案。那么“美”的音乐如何体现呢?《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上文中强调了音乐产生的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注重“心”的作用,换句话说,“内心”与“情感”的良好结合是创造出“美”的“音乐”的前提。二胡演奏也不例外,无论是刚刚起步的初学者,还是已有表演经验的学生、演奏家等等,始终要将饱满的热情和真切的情感投入到音乐演奏中,达到“心”与“音”的完美对话。
随着音乐普及教育的大力开展,学习二胡的人数与日俱增,在这种令人可喜的成果背后,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忽视了对音乐的本质的认识,也就是“乐感”的培养。尽管各地的专业院校正极力强调情感与音乐的关系,但仍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内心体验的培养尤为关键和重要,一旦懂得了情感与技术、情感与作品内容的关系后,音乐表现力自然会丰富、感人。要引导学生对“心”加以重视和体会,当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准后,自己的演奏就不仅仅停留在诠释作品本身的内容需要,还要使音乐感觉超越客观事物,贯注到精神的领域中去。
宗白华在解释艺术的源泉时说道:“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夹杂着超乎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它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二、演奏二胡音乐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首乐曲的成功演奏不仅需要掌握好技术与音乐的理解,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二胡的演奏中,完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远远超过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促使一个乐曲完整地演奏下来。通过对乐曲的理解,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演奏者从音符到乐句,从乐段到乐曲,把音乐表现完整,从开始时对音符的完整演奏到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作者对乐曲的创作意境,对乐曲的表现力,到把乐曲变成自己的作品,发挥自己内心的空间,去想象、去畅想、去展示自己内心的世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就不会把乐曲表现好。有时候我们在台下练得很好,但是一上了台,就会紧张得手忙脚乱,弓子不稳,手指僵硬,所以不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破坏表演气氛,或是耽误考试成绩。所以,在完好的演奏技巧后,要培养完好的心理素质。
二胡演奏的音色严格划分应该介于技术与音乐理解的范畴之内,对声音的感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声音也是一种后天学习的技巧。每个人对声音的感知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要对音色加以一些特殊的训练,让我们去感知正确的声音,從而达到让學生对音色更加敏感,并且注意音色在音乐表现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仔细分析音色与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关系,总结出一些相应规律的目的。记住正确的声音对二胡的演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二胡演奏过程中,还有很多表达情感的音乐表现手段,比如,揉弦,抒情时用滚揉,轻而细腻的揉弦让音乐变得更优美,一般在表现愤怒的时候用压揉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音乐的交流都是借助音乐和人的。所以,在教学二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音色训练,并细致研究丰富的音色变化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首先,每一位二胡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中以及临场表演之前,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在舞台上要自然流露。这里说的自然流露不仅仅是指台风,更重要的是指表演者的心理。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演奏时不能夸大地展示,也不能完全着重显示技巧,而是要让每一个音符都能从自己的心里自然地流淌出来,以此来感染台下的听众,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音乐所渲染的氛围中。演奏者表面的摇头晃脑以及生硬的表现会打乱表演者和听众之间心灵的交流,那种以显示和夸耀自己的表演水平的演奏更是不可取。音乐表演的自然流露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有纯熟的表演技巧,更主要的是要求表演者真正把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使音乐从表演者的心中自然地流淌出来,从而使音乐表演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二胡创作作品的多样性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一代的专业作曲家与世界音乐舞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的作品具有与以往的音乐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作曲手法与创作意识,时代气息浓厚。如《红梅随想曲》 、《长城随想曲》等产生之后,相继在二胡作品中又新出现了多种演奏形式、多种结构和多种表现手法,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音乐本身更是逐渐向着现代派音乐体系不断靠近。
随着思想的不断进步、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越来越对这种有新意的创作方式充满兴趣。在最新创作的二胡作品中是否有创新、是否有突破,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如《第一二胡协奏曲》 、《竹韵》 、《贵妃情》、《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等,均为这一时期的作品。
在二胡音乐经历了小提琴改编曲中追求高难度技术演奏的阶段之后,《第一二胡狂想曲》这首作品开始另辟蹊径。曲目没有再选用大型的曲式结构,而是将带有少数民族音调的几个段落,以调式调性的变换为线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音乐由于调式调性的变化,时而柔美抒情、时而铿锵有力,并没有因为段落的众多而显得混乱无序,而是更加充分地展现了属于二胡特有的音乐表达方式和音乐语言。
在演奏作品的同时,激发内心乐感的除以上所讲以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那就是“联想”。正如标题《乐记》中说的:“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二胡曲《长城随想》把我们带到了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谱写了民族先烈在万里长城上前赴后继、挥洒血泪的雄伟诗篇。
四、结语:作品要创新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音乐源于“人心”,不同的人解读音乐的审美角度也不同,自然就会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二胡演奏也是如此,既然称是“二度创作”,就说明了要在曲谱的基础上创作、创新,通过手中的乐器说出自己“心里的话”,这样的音乐才是有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然而“千篇一律”的演奏势头正在悄悄地蔓延着,我们的演奏到底为了什么?“模仿”是必要的,但不是演奏的目的,不能不顾一切盲目地模仿,这似乎让我们觉得少了点“人情昧”。音乐艺术是抽象的,是不可替代的,它不是嘈杂的噪音,不是钢筋水泥,不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它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要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让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美”的一瞬间,用心去想、去听、去看、去学,逐步迈向音乐的最顶峰。古人用《乐记》为我们开拓了音乐美学的先河,而我们就要吸收、借鉴、实践、发扬,为培养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做出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