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问题与建议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ras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阶段英语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外语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在分级教学、口语产出、学术英语、结课测评及未来工作规划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可以采用“免修+分级教学+选修”制,加强学生产出型技能训练,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术英语意识,并采取多元化评估方式,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学与未来工作的联系,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做好准备.
其他文献
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拓宽思政教育的维度,推进党史学习的成效,实现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同频共振.但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让学生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立德树人效果,高校可以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教育“先锋队伍”;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夯实教育“坚强堡垒”;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筑教育“重要屏障”;以活动开展为渠道,拓宽教育“第二课堂”,构建党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2020年初,很多高校除了部分实践课之外,所有课程初次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随着疫情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开始探索和实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有其优势,也遇到很多问题.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等多个方面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同样需要注重教学资料的收集,提升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并坚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多模态是指通过多种符号模态来实现我们对世界的强烈感知,多模态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互动方式,而它的互动对象是人类感官和外部环境.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多模态与语言教学结合.多模态英语写作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整体英语水平和掌握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全能型英语学习者,使其走出了中式英语的困境.
来华留学生在高校课堂要面对各种挑战,汉语能力的不自信、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足的交流机会都对学习效果和课堂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来华留学生采取的典型非语言沟通行为,如行为分离和行为复制,损害了跨文化教育突出与鼓励的文化多样性.中国教育者可采用增进情感暗示、缩小权力距离和调整教室环境等非语言沟通技巧调节气氛,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减少误解,从而增进师生交流,提升中国高校跨文化课堂的教学效率.
近年来,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生态课堂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生态和教育发展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高校应在生态课堂理念下,针对英语写作课堂存在的问题及不平衡现象,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实现英语写作课堂的动态化和平衡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采用生态评价反馈体系,转变学生对待英语写作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作为在二语习得领域内,尤其是口语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反馈形式,重铸式反馈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我国的外语课堂尤其是中小学外语课堂反馈形式单一,有时甚至不反馈,致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重铸式反馈在外语课堂上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多角度认识重铸式反馈,并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该反馈中受益.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人在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目标之一,贯穿于学校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青少年存在的人际交往冲突及教育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基于Eric Berne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运用该理论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解决人际冲突的实践方式,进行人际交往技巧的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为改善青少年人际关系提供干预方向.
持续深入地推进教学改革是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科特色及建设秘书学一流专业的核心工作之一.项目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当前秘书学专业实施项目化教学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高校要构建出适宜的教学模型,并依据各个相关制约因素的动力机制,补齐教材、课时短板,加快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开展师资培训和团队建设,推动秘书学专业的教学变革,帮助学生通过参与解决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达成深度学习.
社会发展离不开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离不开英语学习,英语学习离不开英语教师.由此可见,关注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各个领域的发展,关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十分必要.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有效性、发展策略及专业发展情况测量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中之重.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是高校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探索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育功能提升路径,美育与心育、美育与智育结合,处理好美育与心育、美育与智育的关系,形成融美育、心育、智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