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结合当今信息技术的变化形势来渗透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分析了现如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整合优势,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应当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的方向,为今后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思想道德建设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整合优势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良阵地,是和课程本身所教授的内容息息相关的,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活泼的情境,身临其境的感受去触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魅力。其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强,对小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在新媒体的运用之下,现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在如此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接受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其二,现如今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小学生所能够接触的信息也在处于更加多元化的变化过程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有新颖独特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的信息资源本身就是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他们能够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来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然后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只要和时代紧密结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就能够整合思想品德建设,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融合了美育,在学生形成对事物美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声、色、画、乐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感,对整个世界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体会,让思想道德建设具备更好地基础和条件。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渗透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注重行为规范,在美育中获得新知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想道德建设时,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网络交流,渗透先进的思想教育理念,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美育是渗透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通过将学生在校园生活以及社会上接触的点点滴滴中都融入审美教育,不论是在电脑小报设计中,还是在电脑美工制作的过程中,都要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色彩的运用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接受社会思想内容时能够去除取精、去伪成真,正确的辨别是非,吸收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正面信息。
例如,在电脑小报设计时,教师可以加入“发现美,创造美,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主题,导入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事件,如乱丢垃圾,推地吐痰,破坏公共财物,不注重卫生等等事例,将这些图片公开展示在多媒体上,并让同学们回去自己收集素材,找到生活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行为和事物,请家长配合将照片拍下来。在制作电脑小报时,通过将“丑”的现象和“美”的事物进行对比,配以文字加以说明,做出一份具有震撼力的小报来,同学们自然而然就意识到了在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生活时刻充满美,远离不文明的行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自然而然就达成了。
(二)正确认识网络,在互动中渗透德育
网络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以滚雪球的方式激增着。由于网络已经在小学生中实施了普及,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从电视、电脑、手机、ipad上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但是小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不强,无法正确且有效的识别信息内容的好坏,许多不良信息便由此侵入了学生的脑海中,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针对这一现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更好的使用网络资源,学会正确的识别网络信息的好坏,不断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逐渐学会了如何建立主页,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班级的主页,融合当今社会的风貌,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及生活、班级中的风采。这个班级主页是学生思想交流的窗口,在其中可以设置如下栏目:“社会人物”、“时事评论”“网络二三事”、“我的悄悄话”等,如“社会人物”栏目可以是新闻里的大人物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人物,好人好事等。在主页中要增加评论的功能,让同学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其中的内容展开积极评价,通过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通过网络吸取来的思想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便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网页,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让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后能够及时的引导学生。
(三)了解历史传承,在节日中挖掘文化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在理论中结合实际教学以外,还要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进来,让更多的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引导之下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去,遵循良好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最终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让不良思想远离身边。
由于我国有着许多优良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也是每个学生每年都要经历的,教师便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中融入相关内容。在每年的“清明节”时期,教师可以让一些回老家祭祖的同学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看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加强其他同学对传统节日的尊崇,再通过学会如何浏览网页去搜集有关“清明节”的历史文化由来,对介子推的典故进行深入的了解,会让同学们对介子推留下的千古名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中表达的忠心与廉洁感同身受。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文明的利用网络来收集自己想要的资料,还对我国传统的节日、人物和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懂得忠臣志士报效国家的伟大精神内涵。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素质目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思想道德建设,是新课标对教育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主流社会价值的需求,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观念,有意识的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并有效的融入德育内容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后,学生不仅在利用网络时更加懂得了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自己的世界,也能够正确的识别网络资源的好坏,掌握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有的知识体系,树立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理念的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艳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现代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2016(18):69-70.
[2]李发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实践与探索——“接收并回复电子邮件”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29-31.
[3]刘明琼.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贵州教育,2014(06):46-48.
[4]謝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3(20):42.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思想道德建设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整合优势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良阵地,是和课程本身所教授的内容息息相关的,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活泼的情境,身临其境的感受去触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魅力。其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强,对小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在新媒体的运用之下,现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在如此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接受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其二,现如今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小学生所能够接触的信息也在处于更加多元化的变化过程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有新颖独特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的信息资源本身就是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他们能够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来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然后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只要和时代紧密结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就能够整合思想品德建设,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融合了美育,在学生形成对事物美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声、色、画、乐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感,对整个世界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体会,让思想道德建设具备更好地基础和条件。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渗透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注重行为规范,在美育中获得新知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想道德建设时,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网络交流,渗透先进的思想教育理念,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美育是渗透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通过将学生在校园生活以及社会上接触的点点滴滴中都融入审美教育,不论是在电脑小报设计中,还是在电脑美工制作的过程中,都要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色彩的运用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接受社会思想内容时能够去除取精、去伪成真,正确的辨别是非,吸收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正面信息。
例如,在电脑小报设计时,教师可以加入“发现美,创造美,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主题,导入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事件,如乱丢垃圾,推地吐痰,破坏公共财物,不注重卫生等等事例,将这些图片公开展示在多媒体上,并让同学们回去自己收集素材,找到生活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行为和事物,请家长配合将照片拍下来。在制作电脑小报时,通过将“丑”的现象和“美”的事物进行对比,配以文字加以说明,做出一份具有震撼力的小报来,同学们自然而然就意识到了在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生活时刻充满美,远离不文明的行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自然而然就达成了。
(二)正确认识网络,在互动中渗透德育
网络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以滚雪球的方式激增着。由于网络已经在小学生中实施了普及,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从电视、电脑、手机、ipad上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但是小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不强,无法正确且有效的识别信息内容的好坏,许多不良信息便由此侵入了学生的脑海中,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针对这一现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更好的使用网络资源,学会正确的识别网络信息的好坏,不断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逐渐学会了如何建立主页,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班级的主页,融合当今社会的风貌,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及生活、班级中的风采。这个班级主页是学生思想交流的窗口,在其中可以设置如下栏目:“社会人物”、“时事评论”“网络二三事”、“我的悄悄话”等,如“社会人物”栏目可以是新闻里的大人物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人物,好人好事等。在主页中要增加评论的功能,让同学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其中的内容展开积极评价,通过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通过网络吸取来的思想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便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网页,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让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后能够及时的引导学生。
(三)了解历史传承,在节日中挖掘文化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在理论中结合实际教学以外,还要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进来,让更多的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引导之下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去,遵循良好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最终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让不良思想远离身边。
由于我国有着许多优良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也是每个学生每年都要经历的,教师便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中融入相关内容。在每年的“清明节”时期,教师可以让一些回老家祭祖的同学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看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加强其他同学对传统节日的尊崇,再通过学会如何浏览网页去搜集有关“清明节”的历史文化由来,对介子推的典故进行深入的了解,会让同学们对介子推留下的千古名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中表达的忠心与廉洁感同身受。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文明的利用网络来收集自己想要的资料,还对我国传统的节日、人物和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懂得忠臣志士报效国家的伟大精神内涵。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素质目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思想道德建设,是新课标对教育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主流社会价值的需求,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观念,有意识的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并有效的融入德育内容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后,学生不仅在利用网络时更加懂得了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自己的世界,也能够正确的识别网络资源的好坏,掌握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有的知识体系,树立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理念的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艳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现代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2016(18):69-70.
[2]李发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实践与探索——“接收并回复电子邮件”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29-31.
[3]刘明琼.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贵州教育,2014(06):46-48.
[4]謝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3(20):42.